谁知道国家一词的来历呀! - 汉语语言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4:04
‘國家’一詞初見於 <周易-繫辭下第八>“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亂.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用以 ‘王室和國土‘之意.
<詩經><論語>只用‘邦家 ‘
<尙書>幷用‘國家‘ 和 ‘邦家‘.
<尙書>裏已經有 複合詞 ‘國家 ‘(嚴密地說,諸侯之封地 [国]和大夫之封地 [家]).
所以與劉邦無關.
先秦漢代通常諸侯之封地爲 ‘邦 ‘或 ‘国‘,大夫之封地爲 ‘家 ‘.
我是說<詩經><尙書>以後的. 國家和邦家都先秦漢代一直一起通用,我認爲不是避諱的,但‘邦家 ‘一詞在競爭關係上逐漸被 ‘國家 ‘淘汰的.
1.國字攷
殷墟卜辭‘戓’(鐵27.3/卜2527)‘[戈口]’(前2.6.5)‘?(倒形)戈’(前6.60)幷從戈口,蓋口象城牆或特定區域之形,從戈以守之,爲城或城邑之義也,卽國(初義爲城邑也)之古文.
後假爲語辭之或,乃增‘匸或’(王孫鐘)‘‘匕或’(蔡侯?鐘)或 ‘‘口/或(國)’爲偏旁也.(金文字形見於<金文編>426頁).
周代一直以‘‘或’用作‘國’,如“殷東‘或(=國)五侯”;“余其宅玆中或(=國)”:何尊(西周初期)/“廣伐東‘或(=國)”:史密簋(西周中期)/“人伐東‘或(=國)”:班簋(西周中期).
又以‘[邑+‘或]’用作‘或‘字之異體字,如“弗蹟我東[‘邑+或](=或,國)”師[侯-人]簋(西周末期).<說文解字>:“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以‘域’用作‘或’字之異體字.
由此可知‘或’‘[邑+或]’‘域’‘國’古同字或古今字也. 但後來在發音方面上就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如下.
或(匣德一合入<廣韻>) *Gw??ks>?u?k>huo
域(云職三合入<廣韻>) *Gw?ks>?u?k>yu
國(見德一合入<廣韻>) *kw??k>ku?k>kuo
(本人採用的古漢語構擬是"鄭張-潘‘的系統,主要依據潘悟雲(2000)的構擬)
國古皆訓城或都邑也.
“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周禮 卷35> 注:國,城中
“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禮記 卷3> 注:國,城中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春秋左傳 卷1> 注:國,國城
“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孟子 萬章下> 注:在國謂都邑也
依現存資料,‘國’之字形初見於西周中期金文,“淮尸(=夷)敢伐內國”:彔[冬戈]卣
據韓國史書<三國史記><三國遺事><大東地志>等資料,古地名某某國一律改稱某某郡如下:
古寧伽倻國>古寧郡
居漆山國>東萊郡
阿尸良國>咸安郡
小伽倻國>古自郡>固城郡
悉直國,亦云悉直城>三陟郡
這亦是國爲小城邑之證也.
2.邦字攷
<說文解字>:“邦,國也.从邑,‘丰(博江切)聲.ㄓ/田,古文.”(邦,諸侯封國之稱.从邑,丰(博江切)聲.ㄓ/田,古文邦)
“[  ](前4.17.3/續1.47.2)字與<說文>邦之古文形體同,王國維釋 ‘邦’是對的. 但謂 ‘古封邦一字’則有未然.卜辭封邦二字形義判然有別,金刻亦同...段玉裁云:‘古邦封通用.<書序>云,"邦康叔","邦諸矦";<論語>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謂之通假則可,謂之同字則非是.” 見<甲骨文字詁林>(于省吾主編,第三冊2118-2119頁) 此外陳夢家,李孝定,徐中舒,白川靜等皆以[ ](前4.17.3/續1.47.2)字釋爲‘邦’也. 丰,金文加‘又’或‘土’或‘寸’轉注,表封土植樹爲封疆. 邦,金文加邑表封建之象又有建邦之義也.
邦(幇江二開平<廣韻>) *proo?>p???>bang
丰(敷鍾三合平<廣韻>) *pho?>phio?>feng
封(非鍾三合平<廣韻>) *po?>pjio?>feng
3.結論
‘國’字之意義演變是城/城邑(周代)>>諸侯之封地>國家,可見從城邑引伸出國家意義.
‘邦’字本有封建之義,因此在先秦文獻裏與‘封’字通用,於是表諸侯之封國. 跟‘國’字比起來具有濃厚色彩的封國之義.  ‘邦’字之意義演變是封建>封國=邦家. ‘’
本人認爲‘邦家’一詞是由於與國字之內在意義差別在競爭關係上逐漸被‘國家’淘汰的.
国家
国字在河南和陕西(中国发祥地区)读音为“Gue(怪)”和“Gui(鬼)”,目前著名遗址在河南三门峡(虢国遗址)和陕西宝鸡(虢镇)。该部族生活在黄土原上,不是陕北靠岩打窑洞,而是平地挖个四方深坑,然后围圈打窑洞。在远古该部族武力强盛,令人生畏,可能较早出现政权形态。后来离开中原南迁,直至广西,一路留下很多地名遗迹。(国、虢、鬼、归、贵、桂。。。)  家应与养猪部族有关,三门峡的黄河以北的晋中地区远古时养猪有名,不知有关系否?因为河南等地同时也有养猪有名的地方,到底与哪个有关,需要研究。
上次遺漏了域同國,封同邦之傍證,在此補充.
在韓國古代近代文獻裏使用過許多對韓國的異稱:
箕邦<星湖僿說-天地門>=箕封<朝鮮世祖實錄8><增補文獻備考-卷首>
請恕愚省略以下異稱的出典.
朝鮮=大東=東國=東域=槿邦=槿域=仁邦=檀國=檀邦=震檀=震邦=震域=靑丘=東韓=桑域=東震=金銀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