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大评级巨头黑幕重重 中国80%市场遭渗透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2:42

美国三大评级巨头黑幕重重 中国80%市场遭渗透

2010年06月25日23:53南方报业网-21世纪经济报道杨颖桦我要评论(312) 字号:T|T

[导读]在金融危机中倒下最快的那些投行们,给予三大评级巨头的报酬相当丰厚,操纵评级界最好的方法是拥有一家评级机构。而中国目前的评级市场已被由美国公司控股参股或者合作机构占去80%的市场份额。

 

伸向中国“评级之手”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曾指出,在中国目前的评级市场,已经被由美国公司控股、参股或者是合作的机构,占去80%的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的评级的话语权已经丧失了。”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有一栋由四座呈矩阵式分布的矩形办公楼与圆形的中央入口大堂组合而成的北京招商国际金融中心,进入其中D座12层,就是国内评级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之一——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办公地点所在,而由钻石形玻璃穹顶的入口大堂进入大厦C座10层,可以发现穆迪北京办事处已安家其中。

两者的共同点不只是办公地址而已,查阅中诚信的董事会名单,可以发现,其董事会成员中,有四名皆是穆迪公司代表,其中包括穆迪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aymond W. McDaniel、穆迪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魏以诺和北京穆迪董事长、穆迪中国业务主管人叶敏等,其中叶敏出任中诚信的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这就是国内评级机构与国际三巨头之间的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信用评级市场上,目前具有信用评级资格的国内机构主要有五家,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远东”)和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纪”)。

除大公国际外,另外4家信用评级公司均有外资信用评级公司参股,或与外资信用公司签署技术服务协议。2006年4月,穆迪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同年,新华财经公司以自然人代持方式持有上海远东50%的股权;2008年5月,惠誉宣布完成联合资信49%的股权收购;2008年8月6日,标普与新世纪签署技术服务协议,双方的合作领域包括培训、加强联合研究项目的合作以及分享信用评级技术。

在国内企业要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行固定收益债券的话,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评级,评级后的结果级别表示这些企业在债券到期后的偿付能力。

比如国家电网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就是由联合资信评级的,建设银行发行次级债也是由联合资信评级的,这两个企业都是最高等级AAA级,表明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最高,偿付能力最强。

而国内的债券评级市场目前并未向外资开放,外资只能曲线进入国内市场,以参股的方式进入。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联合资信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09年国内的中期票据市场中,联合资信和中诚信两家评级机构在发行期数和发行主体数量的评级市场占有率较高,总共约占80%的市场份额,其中联合资信在发行期数和发行主体数量的评级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78%和32.2%,而中诚信则分别为42.05%和47.03%,大公则分别占11.65%和11.44%。

这表明,由外资参股的评级机构已占据了中国债券评级业务的大半壁江山。在去年底的一个信用评级论坛上,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曾指出,在中国目前的评级市场,已经被由美国公司控股、参股或者是合作的机构,占去80%的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的评级的话语权已经丧失了。”他遗憾地指出。

在监管层与金融市场动荡的双重压力下,三大巨头风光不再,但这也给一直受三大巨头压制发展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带来了机会。

以大公国际为例,它曾筹备接近两年申请加入NRSROs皆被拒绝,随着美国监管层对评级行业准入的放开,以大公国际为代表的国内评级机构的发展空间也被打开。

但国内评级机构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发展的束缚。

首先,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问题有待改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现在国内评级业的监管证监会有一块,人民银行有一块,发改委也有一块,现在多头监管,群龙无首。

事实上。由于不同类别的债券由不同部门监管,使得不同类别的债券评级业务的监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其中公司债券评级业务由证监会监管;企业债券评级业务由发改委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业务由人民银行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的难度。

其次,穆迪等国际评级巨头走下神坛,也给国内评级机构以这样的警示:评级业的独立性与准确性才是行业立足之本。

国内评级机构有过评级失误的前车之鉴。曾经的五大评级机构之一的上海远东,就曾经因为信用评级失效而大受打击。2006年7月26日,上海远东发布,由于福禧投资无法提供必须的基础材料,此前给予该公司一年期短期融资券——“06福禧CP01”A1级的短期信用级别暂时失效。这是自短期融资券发行以来,第一次出现发行企业的信用评级失效。而“06福禧CP01”信用等级降级事件导致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评级业务受到较大影响,逐渐淡出国内评级业务市场。

穆迪曾经的总部位于曼哈顿的教堂街,在这栋建筑入口处上方,有一块磨光闪亮的青铜浮雕,这是1951年这个办公室开张时穆迪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安放在这里的。

浮雕上由一英尺高的字母组成的铭文写着:“信用:人与人间的信心所系。”

这句话下面是引自南北战争前美国参议员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的话:“信用是现代商业系统中关乎生死存亡的氧气。它对一国致富的作用比全世界所有宝藏的作用还要大1000倍!”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

回溯历史,约翰·穆迪在1900年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1906年标准统计局成立,在1941年和普尔出版公司合并后成为今天的标准普尔。90年代,惠誉国际崛起,美国三大评级巨头格局终于成型。当下,评级成了任何金融产品都必不可少的部分东西,每个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的证券类产品,都必须经过评级机构出具的有效评级。

但是这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氧气”,却在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以及评级行业自身的急速膨胀等因素的推动下,逐步蒙尘。

6月22日穆迪评级风险部经理Bart Oosterveld表示,希腊重组债务是可以想象的,但可能性很小。穆迪于6月将希腊政府的主权评级从A3调降4个等级至Ba1,为垃圾级。今年以来,正是三大评级公司组成的联合方阵,将希腊等欧洲国家一步一步推向最终深渊。

而以穆迪为代表的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也遭到了包括美国司法部、美国证监会、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和美国参议院永久调查委员会(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以下简称永久调查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的围剿。

6月16日,美国参众两院议员通过议案,由美国证交会(SEC)设立一个中介机构,为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安排指定的评级机构,提供初次评级。这给以往自行选择评级机构的结构性产品发行商关上了大门。同时参议院通过另一修订案,除去对“三大巨头”──标普、穆迪和惠誉作为NRSROs(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成员所获得特殊的保护。2006年,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曾赋予NRSROs机构的评级方法、指标和程序的科学、合理性等实质问题不受监管涉足的特殊地位,如今这一监管空白已被填补。

美国参议院永久调查委员会也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一份581页的调查报告,名为“华尔街与金融危机:评级机构的角色”,揭示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内部员工互动的内幕。

而穆迪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其股东利益追求也在侵蚀着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摩根士丹利位列穆迪的第六大股东,持有近950万股,市值约为2亿美元的穆迪股份,根据纳斯达克网站最新披露的信息,其股东中更不乏华尔街大型投行的身影,包括花旗、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高盛和美林等。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中倒下最快的那些大投行们给予三大巨头的报酬是相当丰厚的,根据美国永久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在结构性金融产品上面,美林给穆迪、标普和惠誉贡献了7690万、3127万和7727万美元的收入,而在穆迪的大客户里面,花旗、瑞银、高盛和德银等都贡献了近千万美元以上的收入。

对此,有评论指出,“操纵评级结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拥有一家评级机构”。

此外,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信用评级及相关资讯行业,也渗入了穆迪等三巨头的影子,四大信用评级公司中,除大公国际外,三家都是三大巨头的合资公司,分别为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等三家。

然而但随着三大巨头“失去信用”,被越来越严厉的监管力度压得喘不过气来,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将来的路也在何方呢?

警示危机还是制造危机?

Trieste大学的教授Mauro Bussani 在其研究成果《Credit Rating Agencies` Accountability.Short Notes on a Global Issue》中就指出,在希腊债务危机发展恶化的过程中,信用降级导致危机升级,危机升级又使信用评级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表现得非常明显。

今年以来,三大评级公司组成的联合方阵,正是用着这种炸弹般的威力,将希腊等欧洲国家一步一步推向最终深渊。

三大巨头中率先向希腊“发难”的首先是标准普尔。

2009年 12月,标普将希腊信用展望级别降至负面,一时间希腊国家上空风雨欲来。次日,惠誉国际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