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飞机失事遇难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2:56
人的生灭都掌握在万能的真主手里,我们将不说什么。
——巴人民党主席贝娜齐尔·布托
1988年8月17日下午3时47分,巴基斯坦东南部旁遮普省巴哈瓦尔普尔机场,一
架C—130军用飞机掠过跑道,徐徐冲向云天,几分钟后,飞机突然在空中爆炸。人
们只见一团火球翻滚而下,直栽到地面上,方圆10公里都散落有飞机的碎片。当天
晚上8时整,巴基斯坦电台和电视台中断了正常节目,开始播放《古兰经》文,紧接
着宣布了一条惊人的公告:巴基斯坦总统兼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因飞机失事遇难
身亡。随行的10多名高级军官,包括巴基斯坦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赫塔尔·
阿卜杜尔·拉赫曼上将、陆军司令部参谋局长阿夫扎尔中将、穆罕默德·沙里夫少
将、阿卜杜勒·萨米少将、穆罕默德·侯赛因·阿瓦少将和总统新闻秘书沙利克等
无一幸免。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阿诺德·拉菲尔和美国驻巴基斯坦国防代表处主任
赫伯特·沃森准将以及13名机组人员也同机遇难。噩耗传出,整个伊斯兰堡的空气
似乎凝固了,巴基斯坦各界以及世界各国无不为之震惊。
举世震惊的空难
8月17日,天空晴朗,阳光明媚,苍穹像水一般洁净。上午,哈克总统从伊斯兰
堡机场乘坐“巴基一号”总统座机——一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前往巴哈瓦尔普尔
市。巴哈瓦尔普尔地处沙漠边缘,距首都伊斯兰堡以南720公里,离巴印边界仅100
公里。哈克总统此行的目的是视察驻守在那里的第31军,并观看美国最近提供的新
型坦克在沙漠中的作战演习。
这是齐亚·哈克总统两个半月来第一次乘坐“巴基一号”总统座机。那天早晨,
齐亚·哈克总统以前的军事秘书、现任装甲兵司令穆罕默德·杜拉尼少将异乎寻常
地几次打电话给他,一再希望哈克总统前往巴哈瓦尔普尔观看在沙漠地区进行的坦
克射击表演。杜拉尼少将说,届时整个陆军司令部的头面人物全在那儿,言外之意
是如果总统不出席的话,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轻慢”。最后,齐亚·哈克总统勉强
同意了杜拉尼少将的请求。
在烈日当空的沙漠地区,齐亚·哈克总统自始至终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军事演习,
并对参加演习的将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军事演习结束后,齐亚·哈克总统前
往军官食堂,同高级军官们共进午餐,他们边吃边开着玩笑,齐亚·哈克总统显得
格外轻松愉快。
下午3时多,齐亚·哈克总统回到巴哈瓦尔普尔机场。在跑道旁,他面朝圣城麦
加方向,虔诚地做了礼拜。登机前,他又走到列队欢送他的当地军官们面前,与他
们一一热烈拥抱,握手告别。
下午3时30分,齐亚·哈克总统一行登上“巴基一号”总统座机,准备前往木尔
坦参加一个悼念仪式,悼念一位几天前被杀害的木尔坦女修道院的美国人院长,然
后再飞回伊斯兰堡。按照日程安排,齐亚·哈克总统当天晚上还要出席印度尼西亚
驻巴基斯坦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与齐亚·哈克同机返回伊斯兰堡并坐在他旁边的是巴基斯坦第二号最强有力的
人物、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赫塔尔·阿卜杜尔·拉赫曼将军。拉赫曼是哈克
总统的亲密朋友之一。他和哈克一样,原先也不想来观看坦克射击表演,但他以前
在联合情报部的副手告诉他,哈克即将对陆军司令部和情报部进行重大改组,想征
求的意见。于是,拉赫曼决定去巴哈瓦尔普尔。
哈克和两位将军坐在C—130飞机上一个小座舱前面的要人座位上,另外两个要
人座位上坐着哈克的两位美国朋友:一个是与哈克相识已有12年的巴基斯坦问题专
家、45岁的美国大使阿诺德·拉菲尔,另一个是49岁的美国驻巴基斯坦国防代表处
主任赫伯特·沃森准将。在要人座位后面,8名巴基斯坦将军分坐在小座舱尾部的两
排长凳上。

一架保安飞机结束了对巴哈瓦尔普尔军事基地周围的最后一次检查,这是自19
82年曾有一枚导弹射向正飞行在拉瓦尔品第上空的“巴基一号”总统座机,但未击
中之后采取的一项例行预防措施。3时47分,机场控制塔向齐亚·哈克的座机发出了
起飞信号,“巴基一号”腾空而起,相继起飞的还有两架护航战斗机。
这时,巴基斯坦陆军副参谋长米尔扎·阿斯拉姆·贝格准将站在跑道上挥手向
哈克总统一行告别。那天他是惟一没有登上“巴基一号”座机的陆军高级将领。在
起飞前最后一分钟,齐亚·哈克还邀请他登机,但贝格说,在他回家的路上还有一
个会议要参加。在“巴基一号”座机升空后,他立即登上另一架等候起飞的小型涡
轮喷气机。
“巴基一号”座机的驾驶舱与小座舱中间只隔一扇门和三级台阶。驾驶舱内有
4名机组人员。其中机长兼正驾驶员是空军联队指挥员马什胡德·哈桑,他是齐亚·
哈克亲自挑选的。机上副驾驶员、导航员和工程师也都经过空军安全部门审查核准。
“巴基一号”座机升空后,巴哈瓦尔普尔控制塔的工作人员向马什胡德询问飞
机的准确位置。马什胡德通过无线电回答:“‘巴基一号’准备发送信号。”但接
下来便是一片静默,地面人员与马什胡德很快失去联系,他们开始惊恐万状;总统
座机起飞仅4分钟就失踪了!与此同时,护航机上的驾驶员突然报告地面说,总统座
机冒出烟雾和火花。报告话音刚落,护航机驾驶员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总统座
机起火爆炸!”
悲剧发生时,在离机场7公里的一条河上,目击者说他看见一架飞机在空中东倒
西歪地向前飞行。突然,机身喷出一团黑烟,几秒钟后,一个大火球吞噬了整架飞
机。附近村庄里的村民看到飞机令人恐怖地向下坠落,剧烈地翻滚,在做了第三个
环形运动之后,它一头栽到地面,机上的4个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反弹起两次,在反弹
后第三次落下来时,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飞机爆炸事件发生后,旁遮普省巴哈瓦尔普尔地区的数千群众闻声赶到飞机残
骸主要散落地——苏特里杰河岸边的拉尔·卡迈尔村一带。当他们得知出事的是总
统座机后,有的人极度悲伤,不少人痛哭流涕。
一位名叫古拉姆·纳比的磨粉厂主人说:“飞机从河边飞来,突然又掉头飞走。
它再次腾空而起,然而不多会儿,就又落下来坠毁了。”
另一位目击者说:“一开始,飞机在苏特里杰河上空往下降,然后,飞机又往
回升。这时部分机体散落,接着飞机爆炸,落地起火。”还有一些目击者说,他们
看见总统座机在该地区上空盘旋了两圈,接着听见两次爆炸声,爆炸声相隔约5秒钟。
“巴基一号”座机的大部分残骸散落在一个直径不到40米的小地带里,而且被
大火烧得面目全非,辨认出的最大部件是一个机翼。另一个机翼跌落在离飞机坠毁
中心约1公里远的地方。
惨案发生后,巴基斯坦官员分别乘两架直升飞机赶到现场,消防车和吊车前往
灭火,军队和警察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以防止记者和其他人员入内。
此时,贝格将军乘坐的涡轮喷气机在燃烧着火焰的“巴基一号”残骸的上空盘
旋了一会儿后,便朝伊斯兰堡方向飞去。贝格用无线电通知在首都的陆军高级将领,
要他们在他的飞机降落后立即来见他。贝格估计齐亚·哈克总统和拉赫曼上将都已
罹难,他作为陆军副参谋长,如今顺理成章地成为陆军最高指挥官了。
大火扑灭后,有关人员在直升飞机的配合下开始搜寻哈克总统及其他遇难者的
尸体。附近村民赶制的25具棺木被急速送往现场。直到18日,才发现了23具尸首,
其中能辨认出来的只有5具,包括哈克总统和拉菲尔大使的尸首。人们辨认死者的主
要依据是他们生前所佩戴的军衔、勋章和奖章等其他饰物。在破碎的机翼、机轮和
油箱之间,人们竟发现了哈克生前一直随身携带的,被烧坏的《古兰经》。
哈克总统罹难后,按照巴基斯坦宪法规定,73岁的参院主席吴拉姆·伊沙克·
汗继任总统。伊沙克·汗,1915年1月生于班努市。先后毕业于白沙瓦伊斯兰学院和
旁遮普大学,获化学和植物学学士学位。1940年在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开始从政,
他是1985年2月巴基斯坦举行第一次大选时,被选为参议院主席的。
为了稳定局势,缓和各种矛盾,新总统伊沙克·汗于17日傍晚召集了由看守内
阁成员和陆、海、空三军首脑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成立由国防、内政、外交等6名联邦内阁部长,陆海空三军参谋氏,3个省政府
首席部长和一名信德省议员组成的13人紧急委员会;
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任命陆军副参谋长米尔扎·阿斯拉姆·贝格中将为陆军参谋长;
宣布现行宪法仍然有效,将严格按照宪法办事,并允诺按原计划于1988年11月
10日如期举行国民议会选举;
宣布巴基斯坦现行的内外政策不变,将继续履行一切国际义务。
会议结束后,伊沙克·汗连夜通过电视、广播发表讲话,向全国人民宣布政府
的上述决定,并高度赞扬了哈克的政绩;当天,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国将为哈克
总统的逝世哀悼10天,政府机关和学校关闭3天。
伊沙克·汗讲话后,部队和警察奉命在主要城市巡逻,各战略要地和公共建筑
物外都派有重兵把守,以防发生不测事件。
自5月29日解散国民议会以来,哈克既当总统又当总理,每晚7时的电视新闻必
有他的镜头。8月17日下午,哈克总统因飞机失事遇难的消息传出后,一时人们简直
难以相信这会是真的。
直到晚上8时,哈克总统死难的消息正式公布后,巴基斯坦人民才不得不接受这
一令人悲痛的事实。卡拉奇等地的股票交易所马上停止营业。伊斯兰堡街头可看到
三五成群的人在神情紧张地议论这一重要消息,但饭馆、商店照样开门。
从将军到总统
齐亚·哈克总统遇难前5天,刚刚度过了他64岁生日。
他生于1924年8月12日,那时正是黑暗的殖民统治岁月。他出生在印度北方邦的
贾朗达尔,印巴分治后,定居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尔坦。他家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位虔诚的穆斯林,自哈克幼年时代起就向他灌输伊斯兰教规的价值观念和生
活方式。念完中学后,哈克进入新德里的圣斯帮芬学院。此时,南亚次大陆的广大
穆斯林日渐觉醒,要求建立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伊斯兰国家,哈克积极投身于风
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经受了锻炼,奠定了他日后的政治思想基础。
哈克毕业从戎,是一位地道的职业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英国皇
家骑兵部队,转战于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哈
克,在戎马生涯中崭露头角,1945年授军衔,并被送入印度皇家军事学院学习。19
46年毕业后,他被任命为骑兵队军官。1955年他又毕业于巴基斯坦的基达指挥和参
谋学院。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先后到美国装甲兵军官进修学校和参谋军官进修学
校深造。1964年回国后,哈克青云直上,三四年间就从中校擢升为少将。1969年至
1974年,他被派往约旦帮助训练军队,荣获约旦独立勋章,1975年升为陆军中将,
第二年又晋升为上将,并越过4位资深的将军荣任陆军参谋长。
1977年3月,巴基斯坦在举行大选后,政局出现动荡。在野的反对党指责佐勒菲
卡尔·阿里·布托总理领导的人民党在大选中有舞弊行为,要求布托辞职,重新组
织大选。反对党派联盟发动示威游行,各地骚乱不断,流血冲突也时有发生。布托
为了稳定局势,宣布军管,在各主要城市实行宵禁,并且逮捕了所有反对党的领袖。
政治危机把巴基斯坦推到了内战的边缘,时局的艰难为军人来收拾残局提供了
契机。1977年7月5日凌晨2时,驻扎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军人突然倒戈,推翻
了布托政府,布托本人也身陷囹圄。此次政变,历时只有45分钟,策动政变的军队
首脑不是别人,正是陆军参谋长哈克将军。而在前一天,即7月4日,哈克还与布托
联袂前往美国大使馆,出席美国独立201周年的庆祝盛会。谁会想到,一夜之间哈克
就取代了布托,开始了巴基斯坦历史上策三次也是最长一次的军人统治。
哈克政变成功后,在全国实行军法管制,自己出任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虽然
局势平稳了,但反对党的势力依然很强大,特别是布托所领导的人民党。因此,哈
克将布托投入监狱并将布托的夫人和女儿监禁起来。哈克深知布托以及人民党在巴
基斯坦的影响,布托的存在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对于哈克来说,布托活着始终
是一个隐患;哈克害怕活着的布托,不管是关在监狱或是流亡国外,都有可能东山
再起
1978年3月,拉合尔高等法院以“谋杀政敌罪”判处布托死刑。消息传出,巴基
斯坦各地发生示威,要求废除对布托的死刑。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纷纷表
示不安和关注,并且先后致电哈克,呼吁哈克赦免布托。但是呼吁也好,求情也好,
都未能挽回布托的生命。1979年4月4日,在全世界的一片遗憾和反对声中,51岁的
布托在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被推上了绞刑架。
1979年9月,乔德里总统任职期满后退休,齐亚·哈克接任巴基斯坦总统。198
4年12月,哈克通过公民投票当选为总统,1985年3月宣誓就职,任期5年。这时,他
宣布取消长达8年半之久的军法管制,把行政权力移交给新组建的文官政府,这个重
大决定受到国内外普遍欢迎。
作为国家元首,哈克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他经常出访外国以扩大巴基斯坦
的影响。为改善巴印关系,他3次主动出访印度,显示了豁达的政治家风度。为政治
解决阿富汗问题和安置流入巴基斯坦的300多万阿富汗难民,哈克总统发挥了举世公
认的作用。哈克还曾作为40国伊斯兰会议选出的和平使者,频繁穿梭于海湾国家之
间,为调解两伊冲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1年他荣获了国际和平合作金奖。
哈克生前把中巴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基石,他始终如一地重
视发展中巴关系。
哈克的格言是:“勤奋努力总有好报酬。”他生前一天工作12小时,有时竟连
续工作18小时。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70年代末,石油价格上涨,为了节约汽油,
他一度骑自行车上班。
哈克膝下有2男3女共5个孩子。每逢节假日,他总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哈克从小
爱好体育运动,学生时代曾是足球队员,后来喜欢打网球和高尔夫球。长期的体育
锻炼,使哈克虽年逾花甲,依然精力充沛,体态矫健。他那锐利的目光,坚毅的面
孔和洪亮的声音,使人鲜明地感到,他是一位刚毅坚强的总统。
是意外还是谋杀
齐亚·哈克总统突然遇难后,人们震惊和悲痛之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座机怎
么会爆炸呢?
8月17日,悲剧发生后,当地军警奉命把现场严密保护起来。18日由空军司令员
阿巴斯·米扎尔率领的空军和巴航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前往巴哈瓦尔普尔
进行调查。美国政府也应邀派出两队人马,一队由五角大楼费斯特准将率领,由8名
空难调查专家组成,其中有C—130型飞机制造厂洛克希德公司的专家。另一队来自
联邦德国基地,主要是帮助巴方辨认死难者的尸体。
调查小组调查了巴哈瓦尔普尔和木尔坦两个城市,伊斯兰堡附近的普克拉拉空
军基地和中部城市拉合尔等地的500多人,并于21日隔离性拘留了与齐亚·哈克座机
爆炸事件有关的许多人,其中包括空军保安人员、地勤人员、行李货运员,在座机
起飞前曾向齐亚·哈克总统赠送芒果等物品的地方知名人士,以及将芒果运往巴哈
瓦尔普尔的人。此外调查人员还在座机坠毁现场周围6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搜索,收集
C—130座机的各种残存部件,以便确定是否有定时炸弹爆炸的证据,并将其中一些
关键部件运往美国,请美国专家作出鉴定。而美国派来的专家则在死者遗体中寻找
可能存在的爆炸物碎片,如果确实有的话,就要进一步确定是什么爆炸物。
专家们认为,发生空难事故的原因不外有五种:气候因素、机械故障、技术错
误、两机相撞和人为破坏。
出事当天下午,巴哈瓦尔普尔地区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微风轻拂,能见度很
好。这有当地居民、军警和气象台的记录为证,气候因素首先被排除。
接着,调查小组又排除了机械故障和与另一架飞机相撞的可能住。C—130中远
程军事运输机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以其优良的质量,稳定的性能和安全系数
高而闻名于世,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这种飞机装有4个引擎,是目前最稳定的
运输机,即使只有一个引擎在运转,它也能继续飞行。只要有陆地,它就能降落。
哈克总统乘坐的这架C—130飞机的机械状态非常之好,从拉瓦尔品第起飞前已经经
过高级技师的检查。在看完军事演出后飞离巴哈瓦尔普尔机场之前,又经过14名技
师全面检查,主管飞行员在检查报告上签了“OK”。
事后的调查分析证实,飞机引擎没有出毛病。因为,如果引擎有故障,螺旋桨
在飞机坠毁时就不会全速旋转,这会影响到叶片受撞击时断裂和卷曲的形状。但是,
通过检查每一片断裂的螺旋桨叶片的卷曲程度,调查人员确定,当螺旋桨撞击地面
时,发动机正在全速转动。他们还从坠机后扣押的加油车中取样化验,发现燃料未
受任何污染。
调查人员推断,飞机上的电力系统一直在工作,因为飞机上的两个电钟都停在
飞机撞地一刹那的时间上。这同目击者提供的坠毁时间和电子计算机复制的这次短
暂飞行的时间完全吻合。
C—130座机的控制系统不是1个,而是3个。在两个液压控制系统漏液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控制系统的机械系统做后盾。调查人员将控制系统的位置同液压阀的结构
和机尾稳定器进行比较后,确定飞机在坠毁时控制系统是正常的。因此,机械故障
的原因完全可以排除。
专家们认为,即使发生机械故障,飞行员也完全来得及报告地面控制中心或设
法就近着陆,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机毁人亡的灾难。
另外,据《阿拉伯新闻》报道,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哈基穆拉·汗中将8月18日
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齐亚·哈克总统座机是“一种很安全的飞机,我们向来
都对重要人物乘坐飞机的飞行采取可靠的措施”。他还说:“当齐亚·哈克前往巴
哈瓦尔普尔观看坦克部队射击表演时,所有空军基地都采取了常规的安全措施,其
中包括飞行控制和地面指挥。”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在谈到会不会有可能与另一
架飞机相撞时说:“不会的,因为齐亚·哈克总统座机飞行时,附近不会有其他飞
机飞行。”
技术错误的假设也不能成立,哈克总统乘坐的这架飞机的机长主管飞行员马什
胡德中校,是巴基斯坦数一数二的老牌飞行员,他驾机技艺高超,已荣获多枚功勋
奖章。他的履历表上从未有过事故记录。C—130机组人员一般只需4~6人,而这架
总统座机是双倍建制,共有13人。他们都是经过挑选的技术尖子,身体很好,况且
飞机失事不是处于飞行的关键时刻,如起飞或降落。因此,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经
验丰富的机组肯定不会在起飞数分钟后就出现技术错误的
排除上述几种原因,剩下的惟一可能就是人为破坏。
巴基斯坦官员们普遍怀疑,这次总统座机事件是有人故意破坏造成的。
8月17日,伊沙克·汗根据宪法接任总统后,在谈到这次爆炸事件时说:“这是
一个预谋行动,而不是一般飞行事故。”18日,巴基斯坦一位高级官员说,巴基斯
坦情报部门几天前曾报告说,一个谋杀齐亚·哈克总统和政界要员的阴谋正在计划
之中。
20日,伊沙克·汗总统在参加完哈克的葬礼后,又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各种
情况表明,巴基斯坦的敌人正对我们的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他们已经渗入到我们
国家的防卫内层中。”从目前的技术手段看,破坏飞机的方式有导弹袭击、安放定
时炸弹和遥控引爆装置等几种。
调查人员同样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
首先,他们排除了飞机在空中爆炸的可能性。如果出现空中爆炸,残骸碎片将
会散落在一个广阔的地区内。可是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把“巴基一号”座机重
新拼装起来,用电子显微析像器检查每一碎片的边缘,证实飞机在落地时是完整的。
其次,飞机不是被导弹击中的,空难调查者在飞机残骸上找不到遭受导弹袭击的痕
迹。因为如果飞机被导弹击中,会熔化铝制的机翼,当飞机突然下降时,风会在熔
化的金属上留下明显的条纹。但在总统座机上没有发现这种条纹。而像C—130这样
的飞机,即使受到威力很大的导弹袭击,飞行员既可以报告地面,又可以安全滑翔
着陆。
至于定时炸弹,一般对定时起落的民航班机起作用。总统座机起落时间严格保
密,而且随意性很大,破坏者一般很难采用定时炸弹得手。另外,专家们排除了机
舱在空中爆炸起火的可能性。因为出现火情的话,坐在机舱内的乘客死去之前会吸
入大量的烟尘。可是,对美国将军的尸体——惟一的一具尸体——进行解剖表明,
在他的气管内没有发现烟尘。这说明他死于坠机引起的大火之前,而不是之后。
经过两个月紧张、细致的调查,10月16日,由巴基斯坦空军调查委员会和美国
专家联合起草的调查报告,正式送交巴基斯坦政府公诸于众。这份长达350页的调查
报告的结论是:运用高技术而又精心策划的破坏行为导致了这场空难事件。
关于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这份报告分析说,由于在货舱后门处发现了超常量
的磷、锑和硫以及破坏分子常用的爆炸物季戊四醇硝酸脂,经美国的实验室测定,
还有一种新型的中高度爆炸品的痕迹,所以,在机舱内发生过低强度爆炸的可能性
不能排除。专家们认为:由于飞机残骸中发现了异乎寻常的磷和钾,在残留的一个
芒果核中含有过量的钾,一个芒果皮上含有不容有的锑和氰,破坏者有可能使用了
毒气爆炸装置,这些装置很可能混迹于装上飞机的芒果筐中或包装饮料中,然后通
过自动或遥控手段引爆这些毒气装置,使机组人员在几分钟内不知不觉中毒,最后
造成飞机失控而出事。
巴基斯坦军械专家们使用这些同样的化学物质,复制了一个低烈度的炸药起爆
管,它能用来炸开一只饮料罐头大小的瓶子。调查人员认为,这个瓶子可以容纳足
够使驾驶员失去驾驶能力的无味毒气。那么,这枚遥控炸弹可能藏在哪里呢?巴基
斯坦国防部的官员说,这架C—130军用运输机改装为“巴基一号”总统座机时,内
部曾做了一些特殊的改造,包括安装座椅和桌子,炸弹可能就安放在这些地方。据
法新社10日报道,齐亚·哈克总统座机在每次出发前都要在机场的飞机库里装上集
装箱,箱内装有椅子、桌子和其他设备。因此,有的专家认为,爆炸物可能安装在
某个集装箱中。但也有专家认为,在齐亚·哈克总统座机起飞前最后一分钟搬进飞
机的,由地方钉名人士向总统赠送的20箱芒果里可能藏进炸弹。
有关人员在巴哈瓦尔普尔的调查表明,在飞机上安放毒气炸弹的机会是有的。
按惯例,巴基斯坦空军为总统配备了两架C—130飞机。为了防止意外,保安官
员通常在总统登机前一分钟才宣布总统乘哪架飞机。8月17日上午,两架C—130飞机
停在拉瓦尔品第的查克拉拉空军基地,当官员们陪同齐亚·哈克总统登上飞机时,
自动显示器才显示“巴基一号”字样。“巴基一号”座机在巴哈瓦尔普尔机场降落
后,便一直停在跑道上,而没有遵照预定程序飞往附近的木尔坦机场,在那儿能得
到最好的安全保护。巴哈瓦尔普尔机场很小,不能同时容纳两架大型运输机,另一
架只得返回查克拉拉基地。这样,总统要返乘的飞机就再清楚不过了。
按常规,总统和他的随从官员在检阅时,要有三股不同的武装力量保护机场,
空军基地警察和军事警察密切注意进出口处;随从警卫分散在专机四周形成警戒线;
地方安全警察守卫机场。但是,这种奇特的保安措施反而分散了保安人员的注意力。
据一个检查人员说,那天上午一个包括平民在内的修理小组,为调节货舱的门,在
那儿工作达两小时之久,工人们没有经过任何搜查就进出飞机,其中任何人都有可
能将一枚毒气弹扔在通气孔或别的什么地方。一位地方警察看到后,当时也对修理
小组产生过怀疑,但是,他却没有去过问。
1989年6月17日,英国《泰晤士报》曾刊出了该报记者采访有关齐亚·哈克事件
的特别报道,其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节。
“当时,该地区还有3架飞机的无线电调到同一个通讯频率上,他们是贝格将军
乘坐的涡轮喷汽机,为‘巴基一号’座机做替补的‘巴基379’飞机以及在‘巴基一
号’起飞前搜索恐怖分子的保安飞机。我们设法找到了这些飞机的机组人员,他们
不仅都与‘巴基一号’座机机组人员很熟,而且很熟悉它的程序——他们听到了
‘巴基一号’和巴哈瓦尔普尔控制塔之间的对话。”
“他们各自对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的描述是一致的。首先‘巴基一号’座机报
告了抵达首都的大致时间。然后,在控制塔询问它的位置时,它未能做出回答。与
此同时,‘巴基379’飞机试图与‘巴基一号’座机上的联队指挥员马什胡德联系,
但没成功。他们听到‘准备发送信号’的话,但接下来没有任何信息。在继续保持
静默的情况下,控制塔越发像发狂似地试图与它取得联系。三四分钟过去了,突然,
从‘巴基一号’座机传出了呼叫‘马什胡德’‘马什胡德……’的微弱声音。”
“偷听对话的驾驶员中有一人辨别出,这声音出自齐亚·哈克的军事秘书纳吉
市·艾哈迈德准将之口。从声音的微弱程度来推断,他显然是在仪器舱的后部(有
一扇门将它同座舱连在一起)。这意味着,当时无线电报话器是开着的,正收听到
后面的声音。如果马什胡德和机组的其他3人遇到了麻烦,他们为什么不说话呢?其
他飞机的驾驶员解释说,如果‘巴基一号’座机上的机组人员神态清醒但遇到麻烦
时,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如何不会保持沉默。如果控制有困难,马什胡德会立即
发出紧急呼救信号。即使他有某种原因不想同控制塔联系,人们也会听到他向机组
人员发号施令或提醒乘客做好紧急降落准备的声音。此外,如果座舱里有人试图劫
机或驾驶员之间发生扭打,这也会有声音播送出来被收听到。”
“无线电一定开着,因为它传出了准将的声音,回顾各自以往的经历,驾驶员
们对长时间的沉默只能做出一种解释:马什胡德和机组人员要么死了,要么失去了
知觉,而麦克风因其中一人的手紧接在操纵无线电的按钮上,一直没关掉。”
“坠机地点目击者的叙述与无线电的沉默是相吻合的。他们看见飞机像是滑行
在铁道上那样上下摆动。按照C—130飞机专家的说法,在没有驾驶员操纵情况下,
这种飞机即进入如下飞行方式:首先,机头朝上,然后机尾的机械装置自动地矫枉
过正,造成机头暂时朝下。过一会儿,由于无人操纵,它又改为朝上。每次摆动都
将比前一次更为明显、剧烈,直至飞机坠毁为止。”
琢磨不定的凶手
如果说,恐怖分子用什么手段制造这次爆炸事件的问题已有一个初步解答的话,
那么又是谁蓄意谋害齐亚·哈克总统的呢?
齐亚·哈克刚逝世时,巴基斯坦最著名的反对党——人民党领袖贝娜齐尔·布
托小姐提出了也许是最简单的解释:神的仲裁。
1976年3月,贝娜齐尔·布托的父亲布托亲自提拔齐亚·哈克为陆军参谋长,可
是第二年7月,齐亚·哈克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布托政府,并在21个月之后以“谋
杀政敌罪”将她父亲处以绞刑。同时,齐亚·哈克宣布,布托的巴基斯坦人民党为
非法政党,监禁贝娜齐尔和她的母亲,并缺席审判了她的两个兄弟秒阿·纳瓦兹和
米尔·穆尔塔扎,宣布他们犯有严重罪行。当1985年7月18日秒阿·纳瓦兹在法国神
秘地死去时,她怀疑她弟弟是齐亚·哈克派人干的,齐亚·哈克毁了她的家庭。
但是,也有不是来自“神的报应”。在过去的9年里,贝·布托的兄弟米尔·穆
尔塔扎在国外领导过一个名为“佐勒菲卡尔”的团体,旨在推翻齐亚·哈克的政权。
他们使用了包括破坏、劫持和暗杀等手段。1981年,该团体劫持了巴基斯坦航空公
司的一架载有100名乘客的波音727飞机,一名乘客在喀布尔被处死,然后这架飞机
飞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在那里,“佐勒菲卡尔”迫使齐亚·哈克用54名政治犯
交换人质。
米尔·穆尔塔扎承认,他曾在5个场合暗杀齐亚·哈克,以报杀父之仇。其中一
次就是1982年运用一枚地对空导弹,射向正飞行在拉瓦尔品第上空的齐亚·哈克总
统座机,但未击中。8月17日齐亚·哈克遇难后,“佐勒菲卡尔”一开始声称是它炸
毁“巴基一号”座机,后来得知美国大使也死于坠机时,它又予以否认。“佐勒菲
卡尔”的一名成员8月26日在伦敦宣称:“佐勒菲卡尔”组织现在已不复存在,他也
不再活动了。
关于谁是凶手的问题,一位西方分析家说:“齐亚·哈克总统树立了许多敌人,
现在有几十个反对他的组织,其中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这么干。”事实上,在齐
亚·哈克执政的11年中,有的暗杀者已经动真格的,尽管都没有得逞,但许多杀手
还在等待时机。
8月20日,伊沙克·汗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调查小组已排除可能牵涉这次爆
炸事件的6种势力。据有关报道,巴基斯坦问题专家还开了一长串可能的嫌疑犯名单,
从国外的宿敌到国内的反对派,无所不包,他们认为,哈克总统最危险的敌人也许
是阿布·尼达尔领导的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组织。因为巴基斯坦曾指控它的5名枪手参
与了1986年在卡拉奇劫持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喷气客机事件,并缺席宣判他们5人
死刑。这个恐怖主义组织发誓要杀死齐亚·哈克。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最有可能的凶手是阿富汗情报机关“卡哈德”。8月22日发
表的美国国务院一份题为“1987年全球恐怖主义类型”的报告说,1987年全球发生
的恐怖主义事件总共832件,其中国家发起为189件,而阿富汗情报机关在巴基斯坦
就策划了127件,且都是针对民用目标的,造成100多人死亡,其目的在于搞乱巴基
斯坦,阻止齐亚·哈克总统支持阿富汗游击队。美国官员也在私下说,情况表明齐
亚·哈克总统座机爆炸是一次高明的行动,只有受过克格勃训练、资助和有效控制
的阿富汗情报机关这样的组织,才能有动机和能力实施这样的行动。
此外,在巴基斯坦内部也有一些势力想置齐亚·哈克总统于死地。其中最危险
的是穆斯林的什叶派,他们占巴基斯坦1亿穆斯林人口的20%。他们因齐亚·哈克总
统同美国亲热和把逊尼派树为巴基斯坦正统穆斯林而不满。他们甚至认为属于逊尼
派的齐亚·哈克总统,是8月5日什叶派著名的宗教和政党领袖胡中尼在白沙瓦遇刺
的幕后策划者,发誓要对齐亚·哈克总统实行报复。
自那天起,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在齐亚·哈克蒙难后,巴基
斯坦好几个地方发生了两大教派之间的冲突。在南部信德省,有50名反对齐亚·哈
克的人,手拿猎枪、斧头、短剑和铁棍,攻打在清真寺为死去的哈克总统祈祷的人,
造成了6人受伤。西北部的帕拉奇镇,由于有人在逊尼派做祈祷过程中扔了一枚手榴
弹,而实行部分宵禁。调查人员也没有排除巴基斯坦军队中心怀不满的军人进行破
坏的可能性。齐亚·哈克自    1977年7月上台后,一直紧紧抓住军权不放。1984年
前,哈克对全国实行军法管制,依靠军队实行专权统治,对反对党采取高压政策。
1985年后,哈克通过全民投票方式当选为总统,恢复了议会和民选政府。
这时,哈克作为陆军参谋长在当选总统后理应脱掉军装。然而,尽管国民议会、
反对党以及军队内部有人多次呼吁哈克辞去军队中最有实权的陆军参谋长之职,而
哈克却一直以各种借口拒绝,并称死也要穿着军装死,这无疑使一些有继续升迁机
会的军官们感到失望。哈克还不断在军队内的各种重要位置上安插亲信,经常调换
不可靠的军官,部分中、下级军官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较深,他们对哈克的强
权统治及其推行伊斯兰化政策极为反感。另外,军队里还有人认为巴基斯坦援助阿
富汗游击队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怨声载道。西方舆论认为,外部的任何暗杀者遇到的
最大障碍是齐亚·哈克总统周围严密的保卫工作,而在这次座机爆炸事件中,无论
采取什么手段,都需要在军队中找到一只“鼹鼠”。8月21日拘留了所有与此事件有
关的人员大概就是出干这种考虑。
另两个嫌疑涉及苏联和印度当局。自1988年4月巴、阿签订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日
内瓦协议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停止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军事、政治及各方面的
援助,特别是哈克总统一再表示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有时还进行关于苏联停止撤军,
又向阿富汗增兵等宣传。对此,苏联当局十分恼火。1988年6月,在巴基斯坦一次秘
密内阁会议上一位德高望重的内阁部长提醒齐亚·哈克总统:“你现在处境危险,
请随时注意防范。”几个小时前,来自阿富汗的情报说,在那里有一个受命于苏联
克格勃的特种暗杀组织,哈克已被列入他们暗杀的黑名单。8月初,苏联暂停从阿富
汗撤军,以抗议齐亚·哈克违反日内瓦协议。同时,苏联人还走出了异乎寻常的一
步:召见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杰克·马特洛克,通知他苏联想教训一下齐亚·哈克。
印度则一直认为向国内锡克教恐怖分子秘密提供武器者是巴基斯坦。8月15日,拉·
甘地总理曾警告说,巴基斯坦将会对这种行为“感到懊悔”的。
8月23日,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沃龙佐夫约见了巴基斯坦驻苏大使穆罕默德·
阿明,指出关于苏联参与谋杀哈克的臆想是荒谬的。8月19日,在新德里举行的新闻
发布会上,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也正式否认印幕后策划哈克空难事件的说法。那位发
言人称,将印度列入涉嫌谋杀齐亚·哈克总统的名单之中“完全是荒谬的,毫无根
据的和居心不良”。
10月16日齐亚·哈克总统事故调查委员会负责人,巴基斯坦空军司令阿巴斯·
米扎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调查结果后说,作为飞机失事的技术调查已经完成,为
继续追查破坏者,找出幕后主犯,他已向政府建议立案进行刑事侦查。
调查部门最多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对机组人员的遗体没有进行尸体解剖,因此
不能确定他们是否中过毒。调查报告承认,调查部门缺少调查犯罪活动的专门知识。
耐人寻味的是,在飞机坠毁后,美国似乎对这次破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美国国
务院就表现得不怎么热情,它似乎不愿去尽力寻找凶手,或者不想让世界人民知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按照美国的法律,美国人在国外被恐怖分子杀害,联邦调查局
就有责任进行调查。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参加齐亚·哈克葬礼回到华盛顿,就劝告
联邦调查局不要插手巴基斯坦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尽管联邦调查局有权调查涉及美
国公民死亡的这次坠机事件,但它还是默默地同意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就不得
而知了。当时,在伊斯兰堡的一名美国外交人贝则说,使馆工作人贝都接到不要多
说话的命令,情况就好像是存在着重大而又见不得人的秘密。
结果是,美国派往巴基斯坦官方调查部门的人员只有6名空军事故调查人员,没
有一个是刑事、反恐怖或对付破坏的专家。“巴基一号”飞机失事以后,据联邦调
查局官员说,在现场调查的美国人暗示,飞机坠毁不是出了机械故障造成的。然而,
新闻综述却转载美国国务院一位人士的话说:“‘美国专家’相信飞机失事是囚为
飞机出了故障。”这些报道给人的感觉是,这仅仅是一起飞行事故。事实上,据一
位巴基斯坦高级官员透露,事故发生后,美国驻巴大使馆曾传话巴基斯坦当局,巴
基斯坦政府不该出这件事而让苏联人难堪、不要“揪熊的尾巴”。
杀死或麻醉驾驶员的化学剂只有通过尸体解剖才能确定下来。然而据报道,巴
基斯坦有关方面从未对机组人贝的遗体进行解剖。据说对此的解释是:据伊斯兰教
的习俗,死者尸体必须在24小时内埋葬。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遗体是在坠机
的两天后才运回去埋葬的。从巴基斯坦空军的一位医生那里了解到,尽管有伊斯兰
法律,但在坠机的情况下,通常要对驾机人进行尸体解剖。
8月17日晚,受害者的遗体被装在塑料收尸袋中运到巴哈瓦尔普尔军事医院,并
被贮存起来,以便一个由美国和巴基斯坦病理学家组成的小组能对尸体进行解剖分
析。可是第二天,在病理学家到达之前,医院接到上级命令,把这些尸体装入棺材,
运了出去。驾驶员出了什么事情的主要证据就这样被埋葬了。
事后,警方对机场接近“巴基一号”座机的人以及与其安全有关的人进行的调
查,似乎也有所放松。据一位安全官员透露,地勤人员没有受到有计划的审讯。齐
亚·哈克总统和二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赫塔尔·阿卜杜尔,拉赫曼上将的家属
说,坠机前不久打给他俩的电话录音已被销毁,联合情报部关于米尔·穆尔塔扎的
档案据说也失踪了;坠机时在巴哈瓦尔普尔的军事人员也被调换了。这些细节合起
来就意味着有一种巧妙安排的掩盖手法。如果确是如此的话,那就是说,“巴基一
号”座机的爆炸必定是内部人干的。因为即使外部敌对势力能炸掉这架飞机,但它
们没有能力阻止巴基斯坦一家军事医院已计划好的尸体解剖,更不能淡化审讯和不
让美国联邦调查局插手。
尽管这件事涉及美国在南亚的主要盟友被杀,以及美国大使和军事代表丧生,
但美国从没有提出任何报复凶手的强烈要求,更没有做出要找到凶手,查个水落石
出的真正努力。在巴基斯坦,事件淹没无闻的速度令人惊讶。齐亚·哈克和拉赫曼
的名字几天后就从电视和报纸上消失了。齐亚·哈克的画像,除了在阿富汗难民营
中仍挂有一些外,在其他地方已很少见了。更令人费解的是:齐亚·哈克总统的空
难“见证”——“巴基一号”座机上的黑匣子或座舱声音录音机至今未找到。
齐亚·哈克的长子伊贾兹·哈克今后决定从政,但在当时,他的首要任务是查
出谁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巴基一号”被炸后,齐亚·哈克的尸体没有进行解剖
化验,其原因是他的尸体被大火烧得不完整了。但1989年6月,伊贾兹向记者出示了
一些他父亲的遗物,包括一个黑皮包、念珠、胃药、替换军服以及齐亚·哈克心爱
的一本《古兰经》。据说这些东西都是在坠机现场齐亚·哈克的尸体附近找到的,
基本上完好无损。伊贾兹认为,如果坠机发生的大火可把尸体烧焦,那么,这些随
身物品又怎能保存下来?伊贾兹、安瓦尔兄弟俩人和另一位遇难将军的儿子决心进
行私人调查,彻底弄清事实真相。
“巴基一号”座机爆炸究竟是一起飞行事故还是一桩罪恶谋杀?凶手是内部人
还是外部敌对势力?如今,它在人们心中仍是一个疑团,人们期待着真相大白的那
一天。
最后的线索
许多人对1988年5月间,齐亚·哈克总统突然解散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和居内久内
阁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认为此事所反映的巴基斯坦总统总理之争,可能与哈克遇
难有直接的联系。据了解真相的内幕人士透露,哈克和居内久两人翻脸的导火线,
是1988年4月10日拉瓦尔品第奥杰里军火库的爆炸事件。
奥杰里军火库是巴基斯坦军火库爆炸局直接掌握的军火库,它由3个武器库房和
其他物资库组成。有关这个军火库的小道消息实际上早就在巴基斯坦流传开了。消
息说它是向阿富汗圣战者转运军火的场所。它库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据说只要它
的“转运工作”不停止,阿富汗游击队就不愁没有武器使用。
这个武器库中有火箭、火箭发射器、导弹、燃烧弹等。此外,木材仓库里还散
乱地放置着木头等易燃物品。虽然这是一个极重要又极危险的仓库,可是这里的管
理工作却相当混乱,保卫工作也不太严密。
1988年4月10日,这种粗心大意的管理果然带来了严重的恶果。这天上午10点1
5分,伴随着可怕的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滚滚浓烟和尘埃直冲云霄。
在奥杰里军火库里,大火从一个库房里首先烧起,然后迅速蔓延开去,甚至连
地下库房都未能幸免。由于军火库里的武器弹药有硫磺等物质,根本不能用水喷灭
火焰,所以军火库管理部门从一开始就慌了手脚,致使整个仓库成了一片火海。
当时,连美国专家对此都表示束手无策,他们甚至认为,在一周之内能否控制
住这样的大火都把握不大。
奥杰里军火库爆炸事件发生后,居内久总理下令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巴
基斯坦联邦交通和铁道部长阿斯拉姆·哈塔克先搞了一个偏袒军方的调查报告,这
份报告采用“丧事喜办”的手法,说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为了支持阿富汗圣战者,
过去已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考虑到阿富汗解放战争的需要,巴基斯坦设立
奥杰里军火库,向阿富汗游击队转运军火是必须的。因此,这次军火库失火和爆炸,
应该被看作是巴基斯坦军方为支援阿富汗圣战者而作出的一次奉献。
显然,哈塔克的这份调查报告回避了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谁的过错与责任、教
训是什么、今后如何防止类似事故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它只在最后轻描淡写地提
到有三四十名下级军官玩忽职守,酿成了这次事故,并说将对他们依法惩处。
现在尚无法证实,哈塔克的这个调查报告是否和哈克总统有直接的关系。但是
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这些观点和总统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哈克总统希望军方的这
次事故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居内久总理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在哈塔克的报
告呈交政府后不久,以联邦国际事务部长拉纳·纳伊姆·马哈茂德为首的另一份调
查报告被送到了居内久面前。
这份报告指出,奥杰里军火库是由当时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拉赫曼将军
亲自批准建立的。后来拉赫曼将军提升为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之后,这个军火
库就由新的三军情报局局长领导,所以这次军火库爆炸事故的一切责任都应该由三
军情报局承担。为此,这份调查报告建议政府惩处负有主要责任的前三军情报局局
长拉赫曼上将和现任三军情报局局长古尔·哈米德将军。
在巴基斯坦,总统分管军事、外交。总理分管内政、经济,遇有重大问题,则
由总统拍板。所以,要处罚拉赫曼和哈米德将军,居内久没有这个权力。于是,他
就将这截然不同的两份报告都递给了总统哈克将军。
居内久总理的这一招,含有很深的用意,它使齐亚·哈克总统处于十分窘迫的
困境。因为哈克与巴基斯坦军方有极深的关系,他是在1977年7月5日实行军管、于
第二年9月16日就任总统的。在他的统治中,最可靠的支持就来自于军方,特别是三
军情报局。这个情报局虽然没有巴基斯坦国家情报局那么庞大,但其人员的素质比
后者要高得多,情报工作也比后者搞得好。在巴基斯坦的各个历史时期,三军情报
局都向齐亚·哈克总统及时提供了最好的情报。所以,从主观上讲哈克不希望作出
什么损坏它声誉的决定。
另外,拉赫曼上将是哈克最要好的伙伴,也是哈克在阿富汗问题匕强硬态度的
忠实支持者和执行者,当然他不愿意看到拉赫曼上将受到惩处。
但是齐亚·哈克也明白,无论如何,有关奥杰里军火库的事故调查报告,居内
久肯定会提交给议会,并且予以公布的。这样,军方和三军情报局及有关军官的前
途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更为严重的是,哈克总统正在考虑任期满后争取连任的问题。
如果巴基斯坦军方因此而受到打击的话,哈克失去的将不仅是他本人在军队中的威
望和势力,而很可能是总统宝座。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齐亚·哈克总统决定采取
断然的措施。所幸的是,居内久总理的一着失误,使哈克有了可乘之机。
居内久总理原来是巴基斯坦信德省的一个地主,曾留学英国,获农学文凭。19
54年这位农科专家开始从政,从县议员开始一直当到铁道部长。“当哈克总统提名
他出任巴基斯坦总理之初,国际上有一种舆论,认为居内久是一个缺乏经验的政治
家,似乎他必定是一个听命于哈克的驯服总理。”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居内久其实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1985年2月他出任
巴基斯坦总理后不久,就致力于恢复“穆斯林联盟”的活动,扩充自己的实力。
穆盟最早成立干1906年,在巴基斯坦独立后曾是第一大党,执政多年,后来分
裂为三派。在军管期间所有反对党都被取缔。1985年巴基斯坦取消军管后,居内久
在穆盟帕加罗派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穆斯林联盟,自任主席。目前,这个执政党已有
近800万成员,而且地方政府市长或主席的80%—90%都是穆盟成员,从而使居内久
的声望和势力大大加强,直接威胁到了哈克的地位。与此同时,居内久不断利用机
会打击军方势力,打击哈克总统本人,甚至要求齐亚·哈克辞去陆军参谋长职务,
减少参政军人……
1986年5月29日下午5点半,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出访东南亚三国后坐专机回到
伊斯兰堡。在机场的贵宾室里,他举行了简短的记者招待会。这个记者招待会开得
毫无生气,居内久本人的精神状态好像很紧张,他只简单地回答了个别记者提出的
问题之后就打道回府了。有人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觉得居内久飞回伊斯兰堡时
机场的气氛已经不正常了。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破天荒地迟到,没能按时站到欢迎
居内久的行列里,这是不应该发生的外交上的失礼。一些站在机场迎接居内久总理
的巴基斯坦将军们,似乎也缺乏应有的热情,连敬礼都有点有气无力。
另外,在居内久召开记者招待会之前,首都机场上秩序很混乱,而且记者们都
被告知,哈克总统过一会儿在“军人之家”也要召开记者招待会,欢迎大家在这儿
完事后前往参加。不过事实上,当时在场的新闻记者们完全没有估计到哈克召开的
记者招待会,会有多么的重要,他们只以为总统是在第二天访问中国之前向记者们
吹吹风而已。
“军人之家”客厅里的记者招待会,几乎是在机场居内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结
束后直接召开的。这里早已布置成一个小礼堂般,记者们都安坐着。老资格的新闻
记者们从会场的气氛中已敏锐地感觉到,可能会有重大新闻发布。因为在通常情况
下,哈克的文件夹是由副官拿的,而这次哈克从后门进入“军人之家”的客厅时,
文件夹是由他本人拿着的。这是否意味着他手中的文件特别重要呢?
猜测很快被证实了。哈克总统在简短寒暄之后说:“我要告诉你们一条特大新
闻。”接着,他用英文宣读了一份命令,然后向每一位在场的新闻记者分发了这份
命令的复印件。最后还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哈克总统命令的大意是,根据巴基斯坦宪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他决定解散巴
基斯坦国民议会和以居内久为首的内阁政府,命令立即生效。当天晚上,他还突然
取消了招待来访的美国克里斯特上将的宴会,同时也推迟了原定于第二天对中国的
友好访问。
这些消息公布后,使巴基斯坦国内外深感震惊。
艾兹哈尔·苏凯里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哈克及居内久都有广泛的接
触。据他后来透露,在总统遇难前,他曾经亲口问过哈克总统,是什么时候下定决
心要采取这一断然措施的?哈克告诉他,大约是在正式宣布命令之前的三个星期,
总统已基本决定要这么做了。这说明,哈克面对有关奥杰里军火库爆炸事故的调查
报告,以及居内久的进攻,似乎已到了无可退缩的地步,于是乘居内久出国访问之
机,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哈克在国际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精明强干,老谋深算,清廉自守,以及
治理和处理纷繁复杂的巴基斯坦国内事务所取得的成功,使他声望颇高;在国际上
由于他奉行独立自主又灵活的和平外交,所以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越来
越高。可是,他在巴基斯坦实行了长达8年的军法管制和独裁统治,也使他遭到了国
内外一些人的反对。1985年当他宣布结束军管,调出居内久组成文官政府后,人们
对巴基斯坦的民主化进程有了希望,哈克本人的形象也有所改变。可是现在他又突
然宣布解散议会和居内久政府,从而使他又陷入了十分孤立的境地。
6月3日,被解职的前总理居内久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指责哈克总统解散国民议
会是独断专行的行为,破坏了巴基斯坦的国际形象,损害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6月17日,巴基斯坦有14个反对党在拉合尔举行了两天的会议,一致要求齐亚·
哈克总统下台。无论是穆斯林联盟,还是人民党,或是其他反对党,一致反对军事
独裁。
有消息说,哈克总统6月29日的行动是万般无奈而出的下策。面对国内的一片反
对声,他明白自己错了。在国际上,要求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统治已是一股不可抗
拒的汹涌大潮。然而在这种气候下,他宣布解散议会和政府,不管动机如何,客观
上给人一种他要恢复独裁的印象。他的这一行动太失人心了,也错得太可怕了。但
是,已经迈错了这一步的哈克总统,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他只能在这条路上走下
去,设法寻求最好的结果。但是在他内心深处,那些日子的压力是相当沉重的。据
他身边的人透露,自从5月29日之后,他的脾气明显变坏,生硬,急躁,记性不好,
甚至在开会讲话时会突然忘记了刚才讲过的是什么。这和以前一贯思路敏捷、说话
幽默、办事果敢的哈克判若两人。
为了恢复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确保对巴基斯坦的统治,并体现自己将一如既
往地推进民主化进程,完全无意恢复独裁统治,哈克不得不使出最后一件法宝,在
巴基斯坦举行全国大选。哈克的设想是这样的:当他在政党的基础上进行大选的设
想得到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认可之后,就实行4个月的军管,然后再修改宪法,设立总
统制,继而再恢复宪法法令让新议会予以认可,从而确保自己对巴基斯坦的统治。
哈克是这么筹划的,也是这么行动的,他开始启用一些“沙场老将”,并在一
些政党之间频繁活动……可是他没有等到11月18日大选的那一天。1988年8月17日的
空难使他失去了最终实现他的心愿和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