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改回三年不是与时俱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1:25
这几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级研究生段青(化名)被一则消息弄得寝食难安:该校将从2007年起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全面改回三年制。据了解,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或试行两年制培养模式。时隔数年,部分高校悄悄地全部或将一批专业又改回了“
三年制”。(5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不难理解,将研究生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学校的考虑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合格,无法进入社会,这会有损学校形象。而学生的考虑是就业的成本加大,同时对三年的学习好过两年并不确信,二者存在矛盾。有过学生经历的人都明白,尽管学习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但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的质量,如果学生学习三年,老师无法教授更多更好的知识,没有良好的教育机制,三年的学习可能不会比两年好多少。
实际上,早些年高校施行三年制时,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同样有人找不到工作,也同样有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两年还是三年,对于培养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差别。关键是在现代社会格局下,大学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三年培养的不一定都是人才,两年培养的也未必不是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高校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大学到底发生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弄清楚。
一直以来,高校培养高等人才都是极为普遍的说法。可高等人才只是一个形象表达,它只是在对人的简单分级中占据了优越位置,什么叫高级,什么又是低级,没有明确标准。从这个角度说,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内涵并不清楚的所谓的“高等人才”,它使得社会上人的其他发展方式显得都不那么高级。
回顾整个高等教育史,我们获得的多是一些与人类的解放,人性的伸张相关的宏大语词。“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展、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些形成于不同时代历史背景下的理念,成了我们一直引为自豪的大学的价值。环视现在的大学,我们显然无法感受到这种气质,公众对大学多有指责,而且指责的重点不是学习的时间,而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环境。
现在的大学已然是社会的大学。高等教育既然是一条比较规范的进入社会的途径,那么它的基本功能主要还是让个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现实存在的人生活的更好。一直以来,我们希望大学是一块精神独立的高地,但人们都有现实要求,大学不是让学生同一化的地方。既然大学是自由的,我们就不能强迫进入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追求知识为目标,人们在大学里完成精神和能力的分化,成为各种各样的人,进入社会各个领域,这就是大学教育的功能所在。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高校希望成为人才制造商,另一方面又希望保持住大学的精神气质,态度游离不定,从根本上看,这不是什么与时俱进,而是高等教育浮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