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中国仍应做好大规模作战的准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35:10
2010年06月24日 15:01:51  来源:中国国防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类危机不断,但全球性危机少有,因而也没有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种几十万、上百万人参加的大规模会战。但要看到的是,当今时代,战争形态的演变及社会文明的发展虽对大战爆发有着强力的制约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大战的消失;发生持续性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因此,对这种作战行动我们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相关的研究和准备。
大规模作战与维护战略机遇期
新世纪新阶段,维护战略机遇期是我军的重要历史使命,一旦发生大规模作战,是否会影响甚至失去战略机遇期呢?
当前,我国的周边环境仍然复杂。这种复杂的环境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会明天就彻底改变;即使国力发展了,周边环境依然是复杂的;而且随着国家发展利益的拓展,周边环境可能会更加复杂。这种复杂的环境特别是安全环境,难保不会撞出大规模作战的惊雷来,进而对我战略机遇期的维护产生大的影响和冲击。但要看到的是,维护战略机遇期并不意味着不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是必须打赢可能的大规模作战,尤其是当这种作战不可避免时。
当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变得简单了,肤浅了,甚至出现了某些偏见。有的认为,大力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战争和军事活动会影响和平的宁静生活;有的认为,战争是对经济建设的破坏,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都会影响社会发展;有的认为,战争是人性中的“恶性”造成的,所以世界上战争不断,战火不息,一些影视作品中宣扬“普世价值”、“另类英雄”,鼓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的精神被淡化。这是不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更不利于打赢大规模作战。
局部战争环境中的大规模作战
信息时代不能用往日的大规模作战观念去展望未来的大规模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诸多大规模作战,中国革命战争也有大规模作战,两者却有深刻的区别,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战争规模大小的认识上。对于局部战争环境中发生的大规模作战,我们要用更强的战略意识、更敏锐的战略眼光去分析,去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的大战潜伏在小战之中。超级大国发动的局部战争,也是全面动员战争资源。对于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一架新型飞机被击落,一艘航母被击沉,结果是灾难性的,影响是战略性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一架F-117“夜鹰”攻击机被南斯拉夫击落,引起世界舆论广泛关注,有的美国政要发出呼吁:一场真正的战争开始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我们都称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些战争都摆开了大规模作战的架势,只是战争双方的实力太不对称,才没有出现以往那种形式的大规模作战。
军事斗争基点的转变与大规模作战
大规模作战不等于大规模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斗争基点的逐次转变也是对大规模作战认识的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对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作出了新的判断,明确提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科学论断,据此,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亦由立足于应付全面反侵略战争,向重点应对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第一次重大变化,是建立在“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不会发生的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局部战争中不会发生大规模作战。20世纪90年代初,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新特点、海湾战争后高新科技及新军事变革的新发展,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意味着大规模作战将在高技术条件下进行。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的新战法和高技术武器的运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亦从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应对信息化战争转变。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第三次重大变化,推动我军走上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信息化水平对大规模作战的决定性影响开始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