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台湾黑帮:陈水扁曾给黑道老大送挽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2:37
台湾黑社会泛漤成灾,除了一般性的扰民事件外,恶性的犯罪事件也不断地出现,帮派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或因世仇彼此火并,更是台湾黑道势力的主要特征,而“黑”“白”两道的权力勾结和利益共生,更使老百姓对这些特定团体怀着恐惧的心理。
台湾黑帮秘闻
浙江日报报道,台湾黑帮组织甚多,有早期统称的“本省挂”及“外省挂”两大类,一般划分为帮派和地方角头。帮派规模通常比较大,跨区域发展,分支堂口甚多,内部组织也比较严密。地方角头则以不良分子为主,经常以地域性的活动拉拢人际关系和发展势力。目前台湾帮派较有组织与名气的要属竹联、四海、天道盟三大派系。
竹联帮:谁是帮主是个谜
竹联帮是台湾最着名的黑社会团体,以台北为主要据点,向全台以及海外扩散,其成员高达10万人以上。1950年左右,一个叫孙德培的人在台北县的中和、永和一带成立中和帮,后因罪被捕入狱,一些后辈遂行结合联盟,以“竹叶飘飘片片联”为口号,形成现在的竹联帮。初设立时有狮、虎、豹、凤、鸭五个分支,结盟的最大目的是为了继续对抗其他帮派势力与瓜分利益地盘。
台北地区最大势力的四海帮上世纪60年代面临当局打压及强制解散的危机,竹联帮便趁势夺取四海帮的地盘,进而博得“天下第一帮”的名号。而后因竹联帮成员公然在警方面前行凶,致使当局下大力清剿,帮主陈启礼被逮捕入狱,服刑6年(期间还与学者李敖同监)。后来由数名大哥推举总护法白狼张安乐担任代帮主来重整竹联帮,在张安乐的带领之下,竹联帮建立起更完善且缜密的制度,并奠定稳固的基础,期间又提拔许多后辈。
1976年出狱后的陈启礼再度改革竹联帮,这次改革有统一竹联帮的实质作用。1984年10月爆发了有名的“江南案”,起因于陈启礼等人奉“情报局”局长汪希苓之命,赴美国暗杀政治评论作家刘宜良,此举让官方与黑道长期勾结的内幕曝光,台湾当局为了改善在民众面前的形象,发动了首波全面性扫黑的 “一清”项目,帮内许多大老遭到逮捕,陈启礼也被迫逃亡海外,帮内一些要角也纷纷远赴岛外发展,竹联帮元气大伤。
1988年台湾当局实施大赦,宣布释放监狱中服刑人员,其中也包括300多名帮派份子以及竹联帮各个要角,竹联帮因而能重整旗鼓再度复出。经过数年的变化,竹联帮虽仍是台湾最大最有名气的黑社会组织,但似乎刻意表现群龙无首,至今谁是帮主一直是个谜。
天道盟:“黑道教父”曾当选“立委”
天道盟曾是台湾三大黑社会组织中地缘关系最强的角头联盟。相较于竹联帮、四海帮“由上往下”形成核心集权领导层,天道盟则是“由下往上”的集体领导体制,权力核心为各分会之高层领袖,彼此间共同设立一“委员会”作为各组织之间沟通、协调的最高仲裁机构。就其成员出身地缘关系来看,属于“本省挂” 帮派。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一清”项目后,被扫入狱的台湾各地方角头不满政府当局强制管训,狱中角头便提议共组联盟。众人群起高喊“天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论”的口号;由文山“罗福助”为主、与高雄“杨登魁”、基隆“吴桐潭”等人共组天道盟。
不过虽然已喊出口号,但此时只算是意识上的天道盟,并无具体组织。直到1988年众人出狱,才在全台设立天道盟六个创始分会“太阳会”、“济公会”、“孔雀会”、“不倒会”、“敏德会”及“仁义会”;更与日本山口组结盟,派人赴日见习山口组的经营模式。
天道盟成立初期正值台湾经济蓬勃,短短几年在南北地方角头串联的武力后盾下,天道盟不但有民意代表撑腰,幕后更有财团金援,将南部风行一时的餐厅秀搬上有线电视频道,再加上从日本引进柏青哥(又称小钢珠,指电子游艺场,)以及之后全台“六合彩”赌博盛行,将天道盟事业推向高峰。此时更趁势喊出一句江湖对联“天气一点,道发万枝”。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年代的天道盟也逐渐自我“提升”,转而介入公共工程围标、股票炒作、证券、娱乐及影视业等等,并成功介入政治选举。 1995年罗福助以无党籍身份当选“立委”,崛起政坛长达6年,更被称为台湾的“黑道教父”,台湾“黑金政治”一词由此诞生。只是因为天道盟的嚣张气势,促使政府在1995年执行第三波全国性的扫黑行动,帮派分子避走海外。2002年,天道盟领导结构出现变化,随着精神领袖罗福助因涉及众多案件,无法继续参选“立委”而势力渐微。
四海帮:名亡实存酝酿改革
四海帮是台湾着名的黑社会组织,也是台湾第一个最具组织规模的青少年帮派组织,是仅次于竹联帮的第二大帮派。1953年,冯祖语与一群学生及眷村的朋友们,以“四海兄弟”的名词来创立四海帮。最初四海帮势力并不强大,只在台北市的西门町与车站一带活动,四海帮当时的成员主要是一群坏学生与政党人士的子弟,因为政党人士子弟的参加,而让四海帮有稳固的基础。
四海帮的口号是“有难同当,有福共享,打平台北”,帮规是“一条心,二不白(不白吃,不白嫖),三结义,四海为家”。台湾从北到南,甚至国外都有其据点,实际的成员数不明,一般被认为应有数万人。
然而在当局强力扫荡下,四海帮在1962年面临强制解散的危机,沉寂数年之后,70年代在刘伟民、陈永和与蔡冠伦等人的领导下,再度复兴,多次与其他黑帮势力对抗以扩大版图,并且再次改建四海帮,但是当帮内大老刘伟民在日本遭杀手狙杀后,帮派势力渐微。
1996年四海帮帮主陈永和与大老蔺磊洽在自己所经营的餐厅遭到射杀,此事件震惊台湾的黑白两道,黑道火并一触即发。也因此重大事件,台湾当局开始进行一连串的扫黑行动。1997年四海帮内的大老董克诚以副帮主的名义自称,带领七位四海帮成员至台北市刑警大队,并以代帮主的名义宣布解散四海帮。此举最主要目的只是要转移当局的监控与攻击,实际上四海帮依旧暗中持续活跃,并未解散。
虽然四海帮在早期的分支非常多,但现在实际仍有活动的只有少数,其中以海啸堂最为强大,传闻现在四海帮的大老们正积极改革内部。
陈水扁曾给去世黑老大送挽联
黑帮对百姓而言是种精神上的恐惧,有着莫名的压迫。但令人真正害怕的是黑白两道的勾结,合法掩饰非法,造成社会不安动荡。如今的台湾黑帮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街头地痞流氓形象,只因黑社会组织渗透到了经济和政治领域,换穿西装、手提公文包的新样儿了。
上世纪80年代台湾警政署宣布展开“一清”项目,那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重要治安政策之一。以戒严时期“取缔流氓办法”为依据,针对当时帮派份子以及流氓进行扫荡,性质上虽然只是一个行政命令,但是被捕者却不须经过法律审判,当局便可直接裁定管训送往绿岛监狱。
黑道大哥出狱后,为了求得生存,便思图改变原来的帮派运作模式,跳脱以往的帮派印象,欲将非法改为合法,采用办企业养帮会的方式,开始创设公司,朝企业化方向经营发展。企业化后的帮派,经过合法的商业发展,经营的事业也越来越广,包括期货证券、房地产、餐饮业、娱乐业和建筑工程等,逐一形成财力雄厚的企业体。
同时经由人员素质的提高,黑社会势力也开始转向政界,黑道人物可以利用在当地的影响力,帮特定政党候选人拉票,一个黑帮堂口如果有十个人,一百个堂口就有一千票。所以当政客选上后就要偿还所谓的人情债,此时便以所掌握的政治势力作为特定行业的保护伞,在分享实质利益的同时,就演变成黑白两道权力共生。
这种利益关系也让部分具有实力的黑道人物为求安身立命开始大力介入甚至亲自参与选举,即通过漂白经合法选举程序进入政坛、进入各级地方“议会”,这便是台湾百姓诟病的黑金政治的基本祸根。以1995年底的台湾“立委”选举为例,天道盟的精神领袖罗福助出来竞选,高票当选的结果引起岛内极大震撼。
如今台湾法律虽然通过了“反黑条款”,禁止具有黑道背景的人物参与选举,可是他们仍有各种不同管道与政界沟通。就像台北市牛埔帮老大张乃富去世,陈水扁和吕秀莲还公开赠送挽联,许多民意代表也都参加了治丧委员会。这种情况该归咎于谁?相关扫黑机关也只能尴尬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