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日志-------一对人物 多个版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42:56
一对人物 多个版本 

    现在统一了的“小镇八景”中,有一句:周公桃花古寨红。以前的“小镇八景”中有一句:“周公单居老龙山,天地桃花古寨红。”这里面,说了两景:桃花山和周公山。说了一对人物:周公和桃花女。这其中,这一对人物是有故事的。

由于立场的不同,周公、桃花女在小镇居民中的形象也是褒贬不一。比如,在州河北面,在州河北村、大桑园村、飞沽河、孤山坪等村,村民敬的是周公,谁要说周公不好,他们不答应。而在州河南岸,偏向桃花女的较多。也因此,周公和桃花女的故事,就有着不同的版本。

总的来说,这二人,都在小镇周围的高山上修炼,同是得道的高人,占卜的高手,武功登峰造极,就像金庸作品中的侠士一样。遗撼的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爱恨情仇。这决定着,在他们之间,必须有一次对决,那绝对是两个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而这样的对绝,被小镇的居民演绎为不同的传说。

1986年,从张塬姨父家拜年回来,半路上,我住在洞底村一个同学的家里。那一晚,同学的父亲,给我讲了周公与桃花女的传说,前两年被我发到了新浪博客上。故事是这样整理的:

州河从秦岭山来,过了龙驹寨后,在深山峡谷间一路缓缓流淌,来到小镇时,先被老龙山一拦,再被桃花山一截,拐了一个长长的S弯,这一拐,便成就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水旱码头,人称“小江南”的鱼米之乡。

有一个本地的文人,为小镇的美丽风光沉醉,一日酒酣,脱口吟出《小镇八景》。此诗一出,为小镇风光作了最权威的概括,成为小镇茶余饭后的美谈。

诗中,有两句是“周公单居老龙山,天地桃花古寨红”。这两句是有来历的。

不知何年何月,那桃花山上,住着桃花女,听说是王母娘娘蟠桃园里的仙女下凡。每年三月,山上桃花盛开,小镇里一片芬芳。老龙山上呢,住的是周公,是个道士成了仙,九月天气,白露为霜,龙须草满坡吐黄。

不知怎的,小镇人有事没事,肯到桃花山上烧香许愿,却不爱到老龙山去,因此,桃花山上的庙,就比老龙山上的庙修得高大,修得宽畅。

就为这,周公对桃花女有了意见。见了桃花女,周公早早地就绕道而行,不打照面。实在避不过,也是不瞅不睬,昂首而去。桃花女呢,心中一直纳闷,不知自己哪儿把周公给得罪了。

一个寒冷的冬天,周公从桥边经过,却见桥边有个老婆婆正在洗红薯。搭眼望去,见那老婆婆印堂发暗,面呈凶灾之气。手里一掐算,知道他那个在山外煤井里背煤的独生子要遭难。

老婆婆见是周公过桥,就亲热地打招呼,从笼子里拿出一个又大又白的红薯递给周公说:“周公呀,我这红薯甜得很,你尝尝。”

周公摇摇手,一脸悲戚地对老婆婆说:“老婆婆,你娃再过半月就要死了,你赶快叫人撵到山外,刚能赶上收尸。”说完,周公连连叹着气走了。

老婆婆知道周公不会骗人。连周公都说没救的话,那肯定是没救了。养儿防老,她就这一个儿子呀……她将笼子往河边一撂,坐在桥边大哭起来。

正巧,桃花女从桥边过来了,看见老婆婆在那里伤心大哭,心里一掐算,知道了事情原委。

她对老婆婆说:“你不要熬煎。只要这半月,你每天黑来十二点,中午十二点,在这河边,烧一刀火纸,烧纸过程中,你喊三声:娃,你快回来看你妈哟——,你娃就还有救。”

第十五天,老婆婆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正在煤井里挖煤,仿佛作梦一般,忽然听到了母亲一声声急切、悲伤的声音:“娃,你快回来看你妈哟----”

那三声,一声比一声响亮,一声比一声急切。儿子甚至听到了母亲的哭泣声。他仿佛看见母亲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站在村头,望着他的归路。一种浓重的思乡情怀,在他的心中弥漫。他心里涌起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挣钱那有多少哩,把老人照顾好才最重要。想到这儿,他一刻也不想在这煤井里钻了。

当他从井里出来,站在露天地里呼吸着外边的新鲜空气,享受外面明丽的阳光时,只听“轰”地一声巨响,一股巨大的气浪将他打得飞了起来。

井塌了,整个煤井里,只活了他一个。

这个事情在小镇传开后,谁高谁下,应该说,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可周公并不服气。当人面,他给自己圆场道:“那算啥哩,是我回山施了法,才保了那娃的命。”

私下里,他嫌桃花女抢了他的名声,心里愤愤不平。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便提剑上了桃花山,要跟桃花女比试一场。

桃花女说:“比试有啥意思哩,伤了和气,惹人笑话哩。”看她的意思,并不想跟周公争什么高低。

可周公以为桃花女胆怯,“嚓”的一下,从腰间拔出了剑,指向了桃花女的脸。

一仗下来,桃花女的剑,竟削掉了周公的脑袋。

王母娘娘看桃花女在凡间惹了祸,便派人把她收了回去,继续在蟠桃园里干活。桃花女走了后,山上的桃树没人经管,一棵棵地死了,只剩下一座空落落的庙。

而周公庙里供的周公像,脖子经常断掉。好心人每每把周公的头给安上,隔几天上庙里看,周公的头不知何时,又自己掉下来,滚到了庙南角里,想啥法子都不行。

天长日久,庙里周公顺头滚的方向,竟压出了一道辙;而庙南角,竟压出一个坑,刚好能放上周公的头。

至今,在老龙山上的居民,都不爱提说周公没头的事。谁说了,便跟谁急。

到了2009年清明,我回到小镇,祭奠去世6年多的父亲。在姐姐的家里,我发现了丹凤政协2002年编辑的第十辑《丹凤文史资料》,上面登了父亲的两篇文章:一篇为《先父王者瑞与商山商中学》,写的是我的祖父在商山商中学作校长时的二三事;另一篇,就是《桃花仙女的传说》。

应当是2002年,父亲的好友商世棠出面牵头,号召善男信女捐资,在桃花山上重修了桃花庙,并请父亲撰写了《重修桃花庙记碑》。也许,就在这一过程中,父亲听到了另一种版本的周公与桃花女的故事,作为小镇政协委员,父亲整理了桃花仙女的故事。原文照录如下:

竹林关有座桃花山,山上建有桃花庙,这庙是因一位桃花仙女而得名。

桃花庙正殿供奉着“桃花娘娘”,偏殿供奉着“玉皇”、“文昌”等神仙。桃花女因何得道成仙,这还得从一段神话故事说起。

相传很古以前,天宫王母娘娘手下周公、桃花两位侍从,只因不守清规,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打下风凡来,令他们改过自新,磨炼修身,否则永不收录。

桃花仙女下凡来到竹林关,选定了山清水秀、树木葱郁、风景优美的桃花山作为修炼之地。周公亦来到竹林关,选定周公山栖身安居。二山隔江相望,遥遥相对,但二位谪仙的行径却大不相同。

桃花仙子除一心悔过,闭门自新外,还教民精耕细作,替百姓除暴安良,确保一方平安,尽行善事,深得百姓拥戴。而周公不思悔过,经常勾结一伙流氓、地痞吃酒、赌钱,并以看相、算卦为名,诈骗百姓钱财,尽行坏事害民。

一日,周公心血来潮,跑到桃花山向美丽、善良的桃花女求婚,妄想娶桃花女作为自己的压寨夫人。这么一个不务正道的家伙前来求婚,桃花女感到是对自己极大的污辱。一时大怒,将周公痛骂一顿,赶下山去。周公抱头逃窜,从此怀恨在心。为了报复,周公纠集一伙地痞、无赖,打上桃花山来,破坏山上风景,砍伐山上树木,无故挑起事端。桃花女的部从抵挡不住,而那伙恶人得寸进尺。在忍无可忍之下,桃花女拔剑亲自上阵,与无耻的周公大战二百回合,周公气馁大败,落荒而逃。桃花女紧追不舍,赶至周公山下、丹江河边,周公跑得气喘吁吁,浑身没一丝力气,被桃花女一剑割了首级。一伙地痞流氓见首领被杀,皆磕头求饶,改邪归正。除了大害,老百姓拍手称快,对桃花女更尊重了。

不久,先天老母奉王母之命,下凡赴人间查视被贬各仙之功过是非。巡查到竹林关后,发现桃花女刻苦修炼,洁身自好,又为百姓除恶,保佑地方平安,深得民众拥护。而周公不思悔过,下凡来恶习未改,屡次向桃花女挑衅,又苦害良民,终被桃花女所斩,当即奏明天庭,将桃花仙子召回到王母身边,仍任侍女之职。周公劣迹斑斑,打入十八层地狱,千年万世不得翻身。

桃花女重回天庭后,老百姓甚是思念,就在桃花山建了一座桃花庙,庙中塑桃花女神像,四时祭祀,香烟不断。桃花女也心怀百姓,时时显灵,保佑大家五谷丰登,岁岁平安。

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在新世纪的今天,为了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又重修桃花庙,并拓宽了桃花山的道路,一度沉寂的桃花山桃花庙成了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需要补充的是,笔者幼时,多次去周公山下砍柴。一次偷懒,竟将周公山上人家砍好的柴草背走了两捆,下山的过程中,头疼欲裂,直到过了周公山下的州河,进入州河北村的地界,一切才恢复正常。以此推算,周公是有灵的。那么,关于周公和桃花女的故事,应当还有另外的版本流传;特别是那一场决战,一定是有的了,至于反映了什么,代表了什么,这可以留诸旁人慢慢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