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不需要被神化 不同的治疗手段各有局限性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2:17
食疗不需要被神化 不同的治疗手段各有局限性转载自 生命中的智慧    转载于2010年06月23日 17:13 阅读(5)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不同的利益团体说法不一,只有大辩论、大检验才能有定论 

          “养生热潮”铺天盖地,除了捧火诸多“神医”,也捧红了不少“食物明星”。当“食疗”的理念被一些所谓的专家“神化”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并通过书籍、电视节目传播出去时,普通的蔬果便成了患者眼中的“救星”,一些人甚至停药“食疗”。诸多专家均表示,中医里的确有“食疗”养生保健的说法,但如果过分夸大食疗的功效,导致百姓盲目相信一本书、一个节目、一种食物,不但不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还有可能“吃出新的病来”。

          正是看到一些所谓专家打着中医旗号、宣传伪科学知识的现状,6月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了11位名中医“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称号,以便为百姓提供正确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养生指导。那么,到底什么是食疗?本期,《生命时报》请来其中多位专家,为读者还原“食疗”的真面目。

         (纽崔莱认为:食疗应该是不同于中医和西医的另外一种养生保健学问。不是纯粹的医学范畴,而是包括预防、调理、控制、治疗和康复在内的全面的健康科学。其着眼点在于健康,而西医、中医的着眼点在于疾病;就目前10%的健康人、75%的亚健康人和15%的病人这一比例而言,食疗就是保持10%的健康人不得病,让75%的亚健康人尽量返回健康或控制住不再走向疾病,而对15%的病人中的70—80%多数——包括大部分的慢性病、免疫力弱病和很多小病都起到逐步控制、逐渐恢复乃至治疗的作用。食疗重在治未病,中医特别是西医重在治已病;食疗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中西医特别是西医是重在治标,多难根治;食疗是健康科学,中西医是疾病科学。着眼点不一样,覆盖的范围不一样,负责从健康走向疾病、再从疾病走向康复的各个阶段不一样,综合解决身体各种问题的广泛性和单一性不一样,预知和采取措施的早晚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彻底性不一样,花到个人身体上的钱的多少不一样,所发生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程度不一样,对疾病起作用的快慢、缓急适用和持久效果性不一样,给国家、纳税人和家庭造成的负担不一样,对人民的体质素养的提升效果不一样,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可持续性科学和谐运行的效应不一样。)

什么才是真正的食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说:“所谓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这里涉及三个关键:根据患者特点、疾病特点、起辅助治疗作用。也就是说,食疗是个体化、辅助性的,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代替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研室周俭教授一直从事食疗的研究,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食疗也叫“食治”,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明确了饮食调理的辅助意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专论食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温长路教授则打了一个比方:生姜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也是一种药材。 我们把它当食物用时,要遵从食物的原则:配菜时稍微放些,可以去腥提鲜,喜欢吃姜的人可以每个菜都放点,不喜欢吃的人不放也没关系;我们把它当药物用时,要遵从药物的原则,比如受寒感冒的病人,可以喝点热姜汤,但这里姜的用量和饮用次数就有讲究了。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教授晁恩祥格外强调,治疗的主体是药,食疗是“帮手”。比如海上的大船,需要靠船长指明方向,但也需要有大副协助船长顺利完成航行。但如果是一艘小船,可能一个人驾驶就够了。“这就是说,真正有病的人,尤其是那些得了重症、急症的,需要的还是药物治疗;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是疾病后的调理,则可以首选食疗。

对食疗的四大误解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对这些戴着药物“帽子”的食物,产生了诸多误解:

误解一:能用药物治好的病,就能找到相应的“食物医生”。温长路说:“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不代表能吃的都是药。”药物疗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食物的疗效不及药物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药物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用药,绝不能贻误。

误解二:一个方子谁都能用。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快,人们获得治疗方法不再单纯通过医生,而是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电视等媒介。“降糖食疗方”、“癌症痊愈食疗方”等,往往会在该类病人间“广为传诵”。对此,周俭表示,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即便表现出来的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每个人的病因都不一样。“更何况,每人的基础体质也不一样,有人适合喝绿豆汤,有人一喝就拉肚子。”晁恩祥也表示,不论中药方还是食疗方,都是很复杂的。“我一天看几十个病人,不可能开出同样的方子,食疗也是一样。”

误解三:食疗是绝对安全的。很多人觉得,药物多少都有些毒副作用,而食物是安全无毒的。对此,周俭并不认同。“食物药性确实比较弱,拿最近很火的绿豆打比方,其性凉,大量吃可能导致脾阳受损,日久会出现胃痛、怕冷、腹胀、腹泻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也表示: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生茄子中含有茄碱这种毒素,就是土豆发芽时产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后,就和吃发芽土豆一样危险。”

误解四:食疗无需医生,可以自己操作。许多人看了一两篇文章,就给自己的体质定性:或寒或热、或实或虚、或燥或湿。而后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个人身体的状态十分复杂,大多数人的脏腑都是寒热夹杂,或湿热并重,或表虚里实,或表实里虚,各人都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病人,今日和明日的状态也不会相同。不能简单判定体质就擅自应用各种食疗方。”晁恩祥说。

由于大量养生节目、书籍的夸大宣传,不少百姓不信看病吃药,只信“食物医生”,甚至一个食疗方全家一起用。晁恩祥对此非常无奈:“不少患者来看病的时候问:大夫,我能不能不吃药,回家吃萝卜去?如果萝卜真能治好病,还要医生干什么?食疗和诊病一样,讲究辨证施治,不能千人一面。”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教授也直言不讳:“即便某些食物确有疗效,但起效会比药物慢很多,很多人根本等不到那天。说吃个三五天、一两周就见效的,绝对是忽悠。吃的不对症、不卫生,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温长路担心,如此片面夸大食疗功效,不仅会毁了食疗,也会逐渐毁掉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分析到百姓对食疗功效如此“迷信”的原因,受访专家表示主要有三点。第一,中国人历来有食养的传统,现在生活好了,大家渴望一种安全有效的养生方式。第二,食疗功效被夸大,让很多人看到了通往健康的捷径。“不上医院、不吃药,靠吃点瓜果蔬菜就能把病治好,满足了老百姓急于求成的心态。”李俊德说。第三,食疗的概念本身很模糊,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一些对疾病有调理、辅助治疗功效的食物,都被言之凿凿地说成能治病,也是食疗“信徒”众多的原因之一。

食疗掌握四个原则

那么,在食疗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又该掌握哪些原则呢?

首先,食疗不是“反对治疗”。晁恩祥说:治疗配合正确的食疗,可以事半功倍,但在大病重病急病上食疗决不可代替治疗,但仍可协助治疗。

其次,因人而异、辨证施膳。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正确辨证,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周俭说,寒凉食物对应热病,温热食物对应寒病,活血化淤食物对应血淤,化痰止咳食物对应痰凝。例如冬天怕冷的阳虚体质,可以吃点羊肉;心烦口干、易长痤疮、舌苔厚腻的湿热体质,可以吃点苦瓜、黄瓜等。

其次,因时因地制宜。季节不同,食疗方法也不同,比如春季是身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而有旧病的人却易复发。按照中医观点,春季与肝脏相关,因此春三月首重补肝,如果违反此道,就会“伤肝”。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北京西苑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张国玺教授举例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吃一些辛辣食物对祛除寒湿有益,但这不适用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

最后,贵在坚持。王国玮说:“养生是一种低调的奢华。”它的奢华,在于很多人因各种原因走不到它的终点。疾病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病、养身更是如此。真正愿意为健康付出的人,应该让食疗贯穿生活的始终。

李俊德最后表示,“食疗热”说明了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这是好事,但个别人、个别节目把整个养生市场搞得有些乱。科普教育的审查需要综合多部门来进行,包括新闻、工商、卫生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另外,作为出版机构和电视台,应对其作者、嘉宾的资质进行审核,养生涉及到的是人的健康,不懂医学的人怎么能讲呢?!

普通百姓也不用因此对食疗失去信心,毕竟这种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养生方法,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还是能为健康带来巨大益处的。民众需要做到的是增加辨识能力,电视要看权威媒体,买书必须认清专家资质。

        (纽崔莱认为:对于目前的状况,关键不是“审核”和“认清专家资质”,因为现在的审核和专家本身的正确与否还有待实践检验和所代表的利益的考验,况且,他们只是链条中的一环,难免受到局限,不能反映全国人民的真实需求和心愿。现在重要的是:1,迅速摸清全国人民的营养、饮食和烹饪的真实情况;2,详查全国人民的亚健康和疾病真实情况;3,实查全国食物作物、食物动物和食物微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增加和营养素含量减弱情况;4,摸清全国食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所面临的各种人为的破坏风险——如转基因、抗生素、激素、农药和各种“催化剂”等;5,搞清楚营养与疾病、食物与健康的真正关系;6,了解世界各地在营养与健康方面做得好的经验和做得不好的教训,掌握最先进的资讯;7;由国家主持并负责,参考中西医、营养医学和养生理论,由真正的专家、真正的医生、真正的营养家、真正的养生家和广大的人民及患者共同参与辩论、研讨和调查,在确实站在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不考虑任何利益团体因素的前提下,真正做出一套有发展眼光的、符合国民现状和长远利益的真正权威的经得起考验的饮食、养生及食疗细则,全民推广,造福社会。好东西端出来了,并奉献给大家享有、享用,那么,那些差的自然无人理会,自己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