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去秋波那一转 ——醉读《西厢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55:37

临去秋波那一转 ——醉读《西厢记》
早年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最记得贾宝玉与林黛玉躲到沁芳闸看《西厢记》如痴如醉的场景。后来重读元代杂剧《西厢记》,更加喜欢揣摩黛玉、宝钗与宝玉之间的爱情结果。不管怎样,我都固执地认为,有情人都应该成为眷属,就像落难书生张生与相国千金崔莺莺一见钟情那样,从游殿开始倾心对方到最后完成夙愿。我不喜欢高鹗的后补《红楼梦》,因为宝哥哥绝不会丢下一见倾心的林妹妹,而去和宝姐姐结成连理。即便是精神领域的亲密结合,亦让后世读者感觉宝玉与黛玉的婚配才是最完美的。
感谢戏剧大家王实甫,将唐代才子元稹的自传体传奇小说《莺莺传》,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窠臼里拆解出来,重新编织得如此完美。一缕缕地抽取前辈说唱书家的金线,重新编织好自己的华美衣裳,谁都不能否认金丝确实是原主人的。可是同一件故事的构架,经过元代王实甫的大手笔的揉搓,终究成为一代杂剧的压轴之作。正如明代贾仲明在《凌波仙》吊词中所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杂剧扛鼎之作非《西厢记》莫属。曲风素有“花间美人”之誉的元代大才子王实甫,除了留给后世一部几百年来久演不衰的爱情喜剧大戏外,可查考的生前事迹实在太少。
他所有的生前之事我们只能通过戏曲舞台,细细聆听品味《西厢记》每一出折子戏里的曼妙词章。或许我们在“草桥梦醒”一折里能找到他模糊的影迹,作者借张生之口唱出真正自己的原本心情:“柳丝长,咫尺情牵惹。水声幽,仿佛人呜咽。斜月残灯,半明半灭。唱道是旧恨连绵,新愁郁结,恨塞离愁,满肺腑难淘泻。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文如其人,我们可以想象书剑飘零的落魄书生张君瑞亦有作者的附身。他无视功名、前途无寄、苦闷郁积,用一支“做词章,风韵美”的极致妙笔将人间圆满美事寄予戏曲杂剧之中。
人间美事之首当属青春爱情,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传奇小说等都可以看出,就像“五四”时期的大诗人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爱情皆是最美丽的歌咏主题,这恐怕是《西厢记》久演不衰的主要原因。戏曲观众盼就盼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场面,然后喜滋滋地离席而去。我想几百年来,人们谈到《西厢记》,最羡慕的仍是那天生一对的情侣了。“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这种幸福的约会,足令后世的青春男女们怦然心动。
作者:王文静 编辑:许红卫 2010年6月22日21:16 新闻来源:西部在线
点击我的口袋(木子a):http://koudai.360.cn/u/24075651
点击我的图书馆(木子a):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07581
点击我的百度空间(你好吗木子):http://hi.baidu.com/%C4%E3%BA%C3%C2%F0%C4%BE%D7%D3a
点击我的视频空间(muzi614061187):http://muzia614061187.56.com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