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的弦外之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6:48

央视名嘴杨锐纵论天下

 

为了*建国的祭奠,看群星灿烂下的手足相残

应该叫大业建国。

古今成大业者,尤其是立国安邦,无不遵从民意。得民意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建国大业》影片开始的独白意味深长:谨以此片纪念国庆60 周年和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政治协商,多党合作,风雨同舟。共产党夺取政权不仅靠的是攻城略池,主要是让所有无法容忍*的老百姓和*力量都看到光明。关键词是:政治*化。我记得重庆地下党的烈士们在慷慨赴死之前,用鲜血在牢狱的墙上写下:为了*自由的新中国。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江姐带着镣铐在《红梅赞》的背景音乐中绣了一面五星红旗。

影片中1小时1500 个镜头,是平时的两倍半的节奏,100 多位超人气的群星对我实在没有太多的激动可言,本人只有夸父追日的情结,没有少年追星的雅好。倒是如下的几组镜头令人心动:

镜头一:李连杰主演的国民党海军司令在重庆各界为欢迎延安来和谈的毛泽东举办的酒会上对人说,抗战期间我们同仇敌忾,打光了也是为了御辱于外,那是炎黄子孙同赴国难。但是如果国共谈不拢,自己人打自己人,他就会递交辞呈。

镜头二: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孙红雷扮演的记者提问为何两人同时都穿中山装时,蒋介石敷衍了事,毛泽东则在国父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下郑重地说:我们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愿意秉承中山先生的衣钵。我们知道,中山先生强调联俄联共,辅助工农。

镜头三:国民党*冯玉祥将军当街鸣枪示警,反对暴徒在重庆街头对**的进步青年大打出手,并斥之为下作。但是,冯老将军因为向往光明,被国民党特务连船一起烧毁在茫茫的大海。

镜头四:第一部分,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个黎明,宋庆龄夫人好奇地走出自己上海的寓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眼望去,无数疲惫的解放军官兵怀抱枪支,在硝烟还没散尽的上海滩露宿街头。他们有铁一样的纪律,不愿扰民,尽管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据说,新中国最有影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之所以没有像自己的其他家人一样逃离上海去台湾和美国,就是为同样的一幕所震撼。但是,从常识上说,我觉得这部分细节描写有漏洞。当时的上海局势复杂,敌特活动猖獗。我们的士兵露宿的十里长街居然看不到一个站岗放哨的士兵,太大意了,太危险了。当然,不是历史中的大意,相信当时不是这种情景,而是导演们过分陶醉于故事的艺术夸张,竟没有设计一个哨兵站岗。我若是导演,一定会让王宝强这类的军人硬汉以哨兵面目出现在孙夫人的寓所门前,以标准的军礼向孙夫人小声地问候早安,并说:“夫人,我们奉命一直在这里为您站岗,为您压惊。”孙夫人会非常欣慰。第二部分,孙夫人因为中山先生在北京病故,所以不愿意赴北京参加政协。但是,邓颖超受中央委托,亲赴上海,劝说她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最诚挚的邀请,并说如果她还是不愿意去,周和毛就会接踵而至,亲自接她北上,共商国是。第三部分,宋庆龄有感于共产党的真诚,乘火车来到北京。毛主席亲自去火车站,并登上火车迎接国母下车。毛曾经动情地对身边的战友说,孙夫人与共产党肝胆相照,是共产党在最困难时期的最忠诚的朋友。后来,孙夫人成为全国政协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今天,台湾海峡两岸的国共两党重新建立对话的平台,虽然还没有签署正式的和平协议,却让中山先生九泉之下可以安然长眠了。

镜头五:国民党*张澜和李济深与毛泽东在建国前促膝谈心。李忧心忡忡地对毛说,他曾经在广州杀过共产党。毛说,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就这样,他化解了这位即将就任国家副主席的国民党*人士的心头疑虑。这表明,毛主席决定不计前嫌,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是政治家的胸襟。

镜头六:第一届政协筹备会议上,委员们各抒己见,商量确立国歌和国旗。李济深动情地说,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歌词不用改,当年抗战,国共一家,浴血抗日,唱着这支《义勇军进行曲》热血沸腾。况且,歌词中有这样的提醒可以让国人永远居安思危。他的一席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歌词获得通过。

基于上述*建国的精神,我不揣冒昧地为影片改一下名字的顺序:大业建国。没有*这个容纳百川的境界和襟怀,共产党打下江山也会丢掉政权。*是千秋大业,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因为团结才能和谐,才能凝聚共识。

我对影片中蒋经国的扮演者陈坤的表演非常欣赏。导演基于历史和政治现实,正面描述了这位蒋家王朝的传人。他曾经在苏联红军中官拜上尉,受过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在1929 年国民党搞清党的“四·一二”大屠杀事件后,他曾经宣布断绝与蒋介石的父子关系。后来,1949 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他大搞土地改革,并废除党禁,解除报禁,建立了台湾的*。并且他坚决主张,蒋家后代不再主政台湾政治,结束家族统治。据说,他在晚年曾经与祖国大陆开辟第二管道,商量统一大业,不幸未能实现遗愿。陈坤的出彩表演当然是去上海实行战时紧急戡乱的那一段初试锋芒,试图稳定*时期的国家金融和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发国难财的不法商人,并扬言:“不打苍蝇,只打老虎。”可惜,军事上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为了稳住后院,老蒋只能出手阻止小蒋政治上的莽撞。但是,在与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短兵相接时,在与孔祥熙的大公子拔枪对决时,他的大义凛然虽说回天乏力,但是气节非常到位,据说许多不喜欢他一身奶油味道的年轻女士们在影院里也芳心乱撞。为国家安危怒发冲冠并舍生取义的男人非常性感。王储的书剑情结令人肃然起敬。《云水谣》则差远了。

韩三平等一批优秀出品人和导演在这部为共和国献礼的鸿篇巨制中叙述的就是很有张力、很有戏剧冲突的,一个被前些年的许多主旋律影视作品讲述了无数遍的国共内战的那三年历史。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为什么蒋介石失掉政权,共产党为何取得政权。电影里蒋家父子关于*的对话,颇让人联想起今天残酷的现实:不反**,反*亡国。这话当然还需要推敲。

*者下场一也。从秦二世的苛政猛于虎也,到清王朝末日大兴文字狱,挪用海军军饷建皇家园林,甲午海战大败,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我们的党一定要以史为鉴。建国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大典和成立一个名字好听的架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都包括在内。天安门前需要受阅的不仅是军队,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执政党更需要接受检阅,接受人民的检阅。全国政协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的典范,成为执政党团结各界人士和*力量的平台。

中南海门前的一行大字“为人民服务”,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警世恒言。如是,我们的国家才能政兴人和。

最后,作为观众提些小意见。《建国大业》似乎依然只是唐国强一人垄断,巨人的形象十分突出,豪华铺垫了一代天骄的超人魅力,尽管素面朝天,衣着朴素,却难掩御用文人笔下的个人崇拜的痕迹。60 年了,我们对领袖个人的魅力依然那么痴迷,令人感叹。似乎,韩三平和黄建新这一代电影人的情怀历史局限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对内地和香港电影明星个人的量身定做,非剧情设计和关照似乎远远大于对历史还原的兴趣,这一点相对于以往领袖大片的主旋律小有突破,宣传味道客观上有所淡化。但是,不知道以后在台湾地区上映时会让海峡对岸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长大的两代人怎样看共产党艺术家们修史和艺术再现的能力。蒋介石的形象在这里自然也只是政治上的陪衬和殉葬。胜者王侯败者寇,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历史的无情在今天海峡对岸的*情怀和体制下如何诠释?影片自始至终抒发的政治联姻的理想却可能因为毛泽东打过长江前所说的一席话而被大打折扣。他说,今非昔比。20 年前,我们放下武器却招惹来血腥的屠杀。1945 年为了成立联合政府,我们共产党人放弃了大片解放区,但是,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到了1949 年初,当国共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败局已定时,毛泽东非常蔑视地面对李代总统宗仁先生提出的媾和要求不予理睬,断然拒绝划江而治,提出现在谈判当然要由我们制定条件,要由我们说了算。今天谈及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愿景,前提条件谁说了算呢? 马英九坚决*,拒绝接受一国两制,且不说主张“*”的*和连续两任的台湾前领导人*狼狈为奸,“去蒋”和“去中国化”的系统运动让台湾人的中国情结已经面目全非。

其他人物如国母的扮演者许晴过度端着,妩媚有余,大气不足。刘少奇形象过于苍白无力,没有任何细节的空间,所谓的集体领导完全笼罩在毛泽东的个人影子里,任弼时和朱德也完全成了陪衬,形式大于内容,难脱历届大片窠臼。周恩来依然是宰相,左右伺候,曲尽其意,忠诚可嘉。与以往的类似大片一样,是周毛二人转。唯一的两处突破是:周总理暴怒,大声呵斥自己手下特工无能,没有保护好冯玉祥将军;另外,三大战役结束后他领头高唱《国际歌》,酣然大醉,有了些个性的表现和戏剧色彩,算是在一定范围内的适度演绎。仅此而已。也许,未来导演在共和国百年大庆时,会更加人性化、更加客观地再现领袖形象和领袖与人民的关系,再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尽管英雄史观在好莱坞影片里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似的天地英雄也只是商业化的逻辑。许多事情人们习焉不察,比如,这些年的思想解放导致我们屏幕上的反派角色越来越酷,比如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蒋介石的打手毛人凤由姜文扮演,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人物都没有脸谱化,事实上,他们大部分人都很有军人的行伍气质,很男人,很职业,有的甚至很有信仰。用今天的廉政标准看,有些敌营内的对手素质很高,清廉敬业,只是站错了队。这种屏幕形象的扁平化、中性化处理让我们的文学和影视艺术显得成熟多了。

刘少奇说得好,历史是由人民来写的,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记。在这方面,我们的民族还需要成熟。

走出影院,外面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春华秋实之后,依然会有严冬。我希望四时有序而人不同。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共和精神却是难掩其美的,推动政治*化的大众和精英在今天拥有更好的土壤。这是人类的共同取向,因为我们都渴望平等、自由和尊严。这是正义,这,更是常识。我们必须捍卫常识。这才是大业的历史逻辑和必然。如此我们才能立国。建国是缓建的建,是发展中追求完善的建,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以史为鉴,我们的民族会大有希望的。英语中这些年最流行的政治术语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 ,民族在先,国家在后。一个民族只有在精神上站立起来了,国家才能直立行走,才能受世人尊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类人猿的形而上的进化。富而不贵,国家焉能自立。

所以我不揣冒昧,要为电影改个名字的顺序:大业建国,大业兴邦。这才是弦外之音,天籁之音。

跟原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余声老师合影。她仪态万方的气质不亚于简·方达。我得到了她在台上专门的祝贺。现在,她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当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