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编导的智慧闪光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25:26
首先,作为史事大片,《建国大业》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好名字,先声夺人地占领了红色的制高点,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编导的大智慧。光用这个名字,就足以让其他觊觎影视大奖的对手望而生畏。中国有句成语叫“画龙点睛”,说的是,僧繇画龙,点睛即飞的古代传奇。三平等编导古为今用,颇有新意,先用大红神笔点了“睛”,然后无论怎么画,他们的这条“龙”呀,焉有不飞之理。君若存疑,可举前史为证,当年红遍全中国的“革命样板戏”,就因为占领了红色制高点,它的收视率,空前绝后,无论古今中外,至今都没有人能超越。若用同比价值来衡量(30年来,电影票价虽然没有房价涨得那么厉害,却也和其他许多东西的价格一样涨了近百倍,所以用同比价值分析会比较合适),它的票房收入,好莱坞大片焉能与它相提并论。三平导演自谦地说,“……不比好莱坞差。”这一席话,太低调、太谦虚,太心虚了。世人都知道,中国的“红色旅游”举世无双,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大家的心里明镜似的,有庞大的十几亿中国“红色消费”做后盾,“好莱坞”这只“纸老虎”何足道哉!当然,三平先生的低调,那是智者的美德,尤其在《建国大业》胜算已经在握的时候,这种低调就更显得完美了。
“汇集172位明星”,无疑是编导智慧的第二个闪光点。中国是很奇妙的,大人们责骂孩子沉迷于虚拟的网络里“网瘾”,自己却挖空心思去打造屏幕上的虚拟“星空”。每天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在“人造明星”。前不久,有一个“追星”女子,“追”得她父亲自杀,家破人亡。精明的媒体推波助澜,给这个女儿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调动了“追星一族”前所未有的激情,竟合力打造出一个“追星之星”。大人和媒体热衷于“造星”,那是一种现代商业的机灵。但可怜的小孩子,却不懂大人的老谋深算。有个13岁的小粉丝,追星追昏了头,在网上说,“只要可可(指一个半成品的明星)快乐,我愿汶川再地震一次。”结果遭到好一顿网络痛扁,吓得她哭喊求饶。从这两个“星空”轶闻,我们不难领悟“星”的威力和潜能。
于是乎,编导一口气搜罗了172颗“星星”,把《建国大业》点缀成了星光灿烂的“明星工程”。毋庸置疑,这必将激发起“寂寞群体”的“数星星”热情。编导们在本来就已经稳操胜券的基础上,又上了一道双保险,这四平八稳大将风范,不得不让人再次佩服。可叹那些“票房才是硬道理”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在“红色旋风”的打击下回过神来,又挨了一记沉重的“票房”左勾拳,个个输得口服心不服。只能躲在酒吧里嘟哝,“何以中国人的‘建国大业’竟成了联合国的‘黄皮肤派对’!”
俗话说,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门派,有门派就有纷争,为了“屠龙宝刀”,免不了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当今的江湖“星空”,每年在红地毯上“华山论剑”,台前幕后,演绎不完的明争暗斗。吃大蒜一派,倚仗人多势众,当仁不让;喝咖啡一帮,自诩阳春白雪,惟我独尊。各门各派都是老大,谁服谁!试问天下,谁能号令江湖?惟有《建国大业》的编导,能把百余个枭雄,统领得服服帖帖。即便是扮个匪兵甲、匪兵乙,也足以让星星们趋之若骛。一时间,摄影棚成了明星“年检”大厅,仿佛赶不上这趟“注册”,就不能在星光大道上横冲直撞地飚车了。事实上,它还真像一个精彩纷呈的赛车竞争场。你听,一个在显摆:好,好,只可惜台词少了点!另一个马上调侃:你的“星装”早已锈渍斑斑,不涂一层荧光漆行吗?三平先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中国的导演,导戏、导星、导舆论,不就是追求这种最高境界吗!
好了,恭维太多了。为免落个阿谀之名,最后就凑几句不偏不依的说辞。历史剧,少不了历史人物。编导让许多领袖的夫人露了脸,却把最高领袖毛泽东的夫人江青给废了。我想呀,她确实“很黄,很暴力!”,她给中国人带来整整十年的噩梦。我们可以视她为妖魔,可以恨她咬牙切齿,可以鄙视她如尘埃。却何苦  为了她,把完整的历史章节撕掉一个角。总之呀,我们莫把历史当成“塑料花”。
冬至  2009-9-29草稿
2009-10-2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