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甚爱必大费”与“大器晚成”的解读学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3:42
“甚爱必大费”与“大器晚成”的解读学难题

  一

  近读林语堂的《信仰之旅》一书,在第四章“道山的高峰”中作者引录了老子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并强调说这两句是他非常喜欢的。读书此时就有了一种“巧遇”的有趣体验,因为此前在我的“今读”思绪中出现的一个解读学难题,正与这两句有关。

  “甚爱必大费”五个字看似平易,其中却潜伏着一个解读难点,即“爱”字。按先秦诸子文,“爱”字有二义,一即如今义,如孔子的“仁者爱人”说(《论语.颜渊》),二为"吝惜”、“吝啬”义,如孟子的“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梁惠王上》)。从老子的思辨学说(关于事物无不向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去考究,“甚爱必大费”中的“爱”字,当解读为“吝惜”、“吝啬”为较符合原意。如果解读为今义,文意虽也甚通,但一字解读之差,却消解了老子思想的思辨性和超越性,而回归于常识性的理解。

  但难题在于,在今天,“爱”字已经失去了“吝惜”、“吝啬”之义,广为传播及被接受的只留下今义,而接受和传播永远要强于“解读”。我查阅了一些近年出版的《老子》译注,果然,一般都把此句中的“爱”字解读为今义。但有的译注更进一步,把“爱”字解读为“偏爱女色”,则未免太“常识性”了。

  二

  多年前,我曾读过一篇关于《老子》中“大器晚成”一语的考辨文章,作者根据老子的思想,并结合新的历史文献,论证“大器晚成”当为“大器免成”之误。当时读后的感想是,其说甚当。的确,我们从老子的自然、无为、清静的人格理想,以及“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诎,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一系列富于思辨性的表述中,是难以导出“大器晚成”的思路的。相反,这种积极进取、老当益壮的说法,倒更像是儒家的思想,至少是充满了儒家的气息。

  问题是,“大器晚成”已经约定俗成、广为传播、发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警句制作者之一”(林语堂语),把这个成语的出处归于老子,也没有什么不好。当然,前提是,接受和传播永远要强于“解读”。果真如此吗?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