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东献策:“文化强省”战略下的政府作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14:49
2009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进军号角,提出了包括实施提高公民素质、实施文化精品、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实施文化“走出去”、实施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加快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的“七大工程”。本文拟就 “文化强省”战略进行分析,对在新形势下的政府作为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广东:文化的“强省”

  本来,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文化强省”。其影视大片、动漫产品已取得了令国人瞩目的成就,从改革之初的《公关小姐》、《情满珠江》、《打工妹》,到现在的电视剧《潜伏》、动漫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及今年上映影片《叶问》、《秋喜》等等,可以说,广东由过去的“过厅文化”到文化产业的兴盛走向了坚实的步子。

  在新闻出版方面,南方报业的继《南方周末》之后的《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等等的崛起,也使广东逐渐在改变着广东单纯的作为经济大省的形象。2010年5月26日,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挂牌,也标志着广东的出版传媒业的飞速发展。

  同样,广东不论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还是文化产业进出口值、从业人数、年营业收入均处于全国首列。据统计,从2004年开始,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不断增长。2009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70亿元,占全省GDP的6.4%,总量连续五年名列各省之首,占全国比重达1/5。广东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令各省兄弟省市惊呼:“广东文化产业领跑GDP”!

  可以说,作为消费文化的强省,广东达到了;而作为创造文化产品的“强省”,广东同样也达到了。广东其实早就已经是我国各省市中的“文化强省”。

  二、广东:文化“透支”大省 广东作为文化强省,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在“文化强省”背后的“空虚”,却也不容乐观,或者说广东的“文化强省”还有着更为巨大的潜力。

  一是文化投入严重不足。从2009年12月广东省文化厅公布的一组数据看,2008年,广东省文化事业费总额居全国首位,但在人均指标上,却明显落后于兄弟省(市),在全国的排位逐年退后。如2006年广东省人均文化事业费居全国第八位,2007年退居第十位,2008年退居第十二位。

   而且,广东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下降,2006—2008年分别为0.6%、0.55%、0.54%。文化事业费增幅远远落后于兄弟省(市),在文化投入总额方面优势已逐渐丧失,如浙江省文化事业费总额与广东的差距由2007年的2.6亿元缩小到2008年的1.4亿元。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水平偏低。同样也是来自广东省文化厅2009年12月公布的数据(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995万册,落后于上海(6394万册),居全国第二;但是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居全国第五位,落后于上海、天津、北京、浙江,居全国第五。省内分地区看,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居全省首位,但仅相当于上海市的65%;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居全省第二,但落后于上海、天津、北京。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居全国第十位,落后于上海、天津、宁夏、北京、青海等省市仅居全国第十位。

   从省内分地区看,广州市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居全省首位,但落后于上海、天津,仅相当于上海市的26.5%;深圳市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居全省第二,落后于上海、天津、宁夏、北京。由此可见,虽然我省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居全国前列,但广东省人均藏书量远远落后于兄弟省(市),特别是在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藏书严重不足。

  根据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每五万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 2008年,广州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4间,但至2008年底,仅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机构132个,按常住人口计,省平均每72.3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由此可见广东公共文化体系的薄弱。

   从博物馆、纪念馆的数量上看,广州作为历史名城,其博物馆、纪念馆仅29家,深圳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41家。而上海市有市级博物馆5家,区级博物馆7家,各类纪念馆33家,共45家。

   仅从这些数据就可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综合实力。而我们的直观印象更能说明问题。北京、上海的文化底蕴的丰富,广东确实不能望其项背。走在北京和上海的街头,你不时就可以看到一些百年的影院、戏院、图书馆、古代建筑。而在广东甚至是广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除民国时期的建筑较多外,往往很难见到这种保存完好的建筑。

   历史沉积的薄弱,再加上现在投入的有限,而还能稳坐所谓 “文化强省”的第一把交椅,无庸讳言,这些成果是广东吸引了全国、世界的财力、物力、人才而取得的。而实际上,这是广东的文化产业、人才、文化公共事业的“透支”。这种透支,奠定了广东“文化强省”地位的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所处的地位,仍然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因此,我们现在来讨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应该看到的是广东文化透支背后的基础的“空虚“。现在建设文化强省,一是要站在“透支”所建立的“强省”高起点上,进行“文化补课”,重新找到建设“文化强省”新起点的文化支撑;二是应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政治优势,强化综合配套改革,从而进一步带动广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推进。这些内外兼修,固本强身,才能使广东实现文化的“软着陆”和继续高质、高速发展。

  三、广东:文化强省的启示 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开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就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而地利,作为南方的窗口,因为地缘关系,毗邻港澳;人和,港澳同胞多、华侨多,广大干部群众都迫切地希望改革。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广东和全国的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反思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是解放思想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谊舞、迪斯科、港台通俗歌曲都是通过广东辐射全国的。当迪斯科、交谊舞从南方传入国内的时候,一些人就“考证”出“迪斯科”、交谊舞,都是起源于男女的性交、求偶动作。因此,跳舞往往成为道德败坏的流氓行为,有的甚至把跳舞,说成是跳“脱衣舞”、“贴面舞”。一时,全国禁止跳舞,甚至对跳舞的聚会视为流氓活动,进行抓捕判刑的事件比比皆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也被视为洪水猛兽般的“靡靡之音”,认为这种歌曲,既没有艺术性,也没有生活性,而只会消磨我们的“革命斗志”。因此,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口诛笔伐的对象。八十年代的青年也因此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而令国人痛心疾首!

   但是,正是因为解放思想,广东排除了干扰,进而影响了全国,最终跳交谊舞甚至成为了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而“流行歌”也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到现在这种歌曲被誉为“通俗歌曲”成为了我们现在文艺的主流。所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思想解放,我们的舞台上至今也只能看到两手相扣、站成“丁字步”的“朝鲜式”“歌唱演员”演唱,就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强省”和“文化发展”了。

  二是技术进步,文化设施的改善,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当年,从录音机到播放机、音箱,从磁带、光碟到电脑,都是从南方向全国引进,从而使文化艺术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影音科技、传播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成为我们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也促进了我国的文化艺术的繁荣。特别是当电脑引进、到后来的生产之后,我们的传播发生全新的、革命的变化。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广东具备了雄厚了的财力,加大了对文化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使改革三十年来,广东的文化设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传播技术和文化设施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资讯、通信等方面的变革,挣破了“闭关锁国”的羁绊,使世界离我们更近了。

  三是民营经济的崛起,是打破政府垄断的文化经营格局的保证。单从经济因素,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政府不用完全靠财政,就能使文化获得丰富的财力资源,能够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来使文化事业得到发展。而更具意义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文化由过去的只强调的“宣传性”和“载道”,逐步向娱乐性、审美性、艺术性发展,使人民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承认”和确立,人民的文化需求也得到了不断的满足和提升。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前提和保证,广东才有了开风气之先的勇气和基础,率先在全国进入“文化强省”的前列。

  四、“文化强省”战略下的政府作为

   我们的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中,政府作为“文化强省”战略的倡导者和主导者,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同样需要作出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⒈政府文化角色的新定位:让政府归于政府,让文化归于文化。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突出了三个显著的特点:“强调文化属于人民,强调文化重在建设,强调改革创新”。《纲要》明确了:文化的归属关系,文化建设成功的手段和取得成功的关键。“文化属于人民”,这并不是一句官场的套话,现在正在全国开展文化体制“事转企”改革,正是这一属性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这点我们早在建国前就已经确定。但是,当我们面对具体问题时,则往往认为“文化就是政府的文化”,或者说就是“官员的文化”,因此政府就成了文化优劣的判断者、文化的监督者。因此,常常当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文化现象出现的时候,政府往往就成为文化的阻碍者、控制者、过滤者、阉割者。

   这并不是在于政府的“先进性”程度不高的问题。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出现任何一种观念都是不奇怪的。

   但是,一旦观念的“持有者”拥有着掌握资源和控制能力、并且没有一个法治可以规制的时候,官员或者叫“政府”按照自己个人的观念,来对“属于人民”文化进行自认为有道理的干预,则使这种观念成为了文化的障碍。比如在当今的重庆,就因为其领导人对文革文化比较热衷,而利用他掌握的权力,在重庆“提倡”(在权力者来说,“提倡”也和他们的所谓“意见”一样,其实也就是“命令”)全面唱文革歌曲(他们叫“红歌”),这本身就是把公权力变成了自己的私权力,随意介入本来应是由“属于人民”的文化权利的干预。

   观念的不同,价值判断的差异,只要由掌权者掌握,就规定必须唱这种歌,而不准唱那种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官员)认为那种歌“不健康”,而“我”这种歌曲可以“提神醒气”、“提精气神”。掌握权者对文化干预的原因,其实与鬼迷心窍的“神汉”无异。

   如果在改革之初,当大多数人受到文革流毒很深、关闭国门数十年的当时,广东的政府和官员也参与打击跳舞和“靡靡之音”的传播,三十年后的广东文化的繁荣都是无法想象的。

   让政府归于政府,让文化归于文化,把属于人民的文化还给人民,这就是政府的新定位。

   要真正落实“文化属于人民”,就必须抓好政府之于文化的重新定位:那就是政府只是“属于人民”的文化的服务者、价值判断的中立者、秩序的维护者、文化的建设者和创新的实践者。在文化面前,政府和普通民众没有任何不同,也没有任何特权可言。

   找到政府的新定位,就在于给文化“松绑”。不给官员以“公权私用”的机会,使他想 “过滤”和“清洗”文化的企图和冲动,成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政府文化部门与“事转企”文化企业完全脱钩

   按照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我国已经加快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对于这次改革,不应狭义地理解为是政府摆脱财政负担的一种方式。而应深入学习《纲要》,把“事转企”企业真正推向市场。特别是“事转企”之后,应该依法管理,企业应与原文化部门完全脱钩,而单由国资委负责产权管理。

   这样“事转企”企业,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壮大,而民营企业才能得到公平的竞争和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打破由政府直接对文化活动的干预,避免走上“换汤不换药”、政府官员干预文化事业的老路,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⒊“外来文化艺术”只能“引进”:为文化艺术“留根”“保鲜”。

   政府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主导者,“文化强省”的领导者,对保障我们的改革开放的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放是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对内,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只要受到观众的欢迎,只要没有违犯法律,都要让其畅行无阻。不仅畅行无阻,而且要予以培植和保护。不管是你认为是“低俗“的也好,或是太高雅的也好。

   对外,也是一样,引入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打破对“外来世界”的佰生和担心,大力引进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其实,世界各国的是非、善恶其实都是统一的,与我们的民族文化、道德并无相悖之处。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尽管离中国甚为遥远,但是其实普遍的价值观并没有多少区别。以奥斯卡奖来说,他们所倡导的公平、正义、善恶都和我们完全一样。即使是当国外出现色情、暴力,也同样会受到公众的鞭挞;而当官员、夫妻出现婚外情的时候,同样会受到谴责,当然,对于官员他们的处理只会更严格。

   我们不仅要实行文化的全面开放,同时要保持这种“开放”的连续性,保障让她们把“根”永远留在原产地,以保持其新鲜的活力。

   我国的成语“逾淮为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新的文化形式到了广东,随着时空的变化,迟早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与“原产地”文化和环境永久隔绝,这种文化形式“断”了“根”,最终只会变成广东版的“四不象”。只有把外来者的文化艺术之“根”,留在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原产地,才能永远保持其固有的特色和魅力。

   上海是“文化名城”也是“美食名城”。大上海各种饮食“百年老店”比比皆是,但是现在正宗、具有特色的“百年老店”已是“全军覆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尽管是“百年老店”,它们却并没有延续其固有的风格和特色。有的“粤菜”馆,年月久远,就已经和现在的广东完全隔离,百年前粤菜名店的“粤菜”,现在已经吃不出是粤菜了。

   广东可以海纳百川,但是无需追求让八方咸来,“咸成粤人”。比如越剧,生于上海,盛于上海,那么我们自己就大可不必,请一帮人来建一个越剧院。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引进,让真正的上海“越剧人”在广东开剧院,而且永远保持这种延续。这样的越剧就绝对不会变成广东的“四不象”越剧。京剧和其他剧种也同样如此。这不仅会永葆他们的艺术青春,同时繁荣的也同样是广东的越剧和京剧。

   保持开放的延续性,是百年大计。因此,需要我们对于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要有政府资助、免租等补贴方面的扶持。这样对于“外来艺术”,这也是一种最低成本、最有生命力的运作方式。对于广东省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最经济、也最有效率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方式。

  ⒋象规划绿地一样:城市规划应给文化留有一席之地

   看一个城市的宜居环境,可以看绿地在一个城市的分布和绿地人均值;而看一个城市、一个省的文化实力,我们要看的是城市人均影院、戏院、图书馆、文化馆、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等等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占有量。

   要形成一个文化强省,可以靠短期的透支,但是要永葆青春,则需要长远的考量。政府作为一个地方的执政者,肩负着当地的文化发展大计,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在城市规划中,给文化留有一席之地,同样也是百年大计。一个地方的规划,预先对文化设施、文化场馆纳入到规划设计之中,并且立法保障,这必然是对整个文化事业的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广东的改革开放才三十年,大部分城市和建设都是方兴未艾,在此我们如果注意把文化因素考虑进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必然会给未来的广东“文化强省”的发展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对于执政者来说,不仅是对后代、对历史都是最好、最根本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广东文化厅网站

  http://www.gdwht.gov.cn/morenews_1.php?TYPE_ID=154 3

  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 ent_5087533.htm

  3、广东首提建设文化强省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15/013115952737s .shtml

  4、2008年我省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居全国第十位

  http://www.gdwht.gov.cn/shownews.php?BAS_ID=23171

  5、从全国水平看我省文化事业投入情况

  http://www.gdwht.gov.cn/shownews.php?BAS_ID=23165

  6、我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http://www.gdwht.gov.cn/shownews.php?BAS_ID=23148

  7、广东去年GDP增9.5%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73356232/1.html

  8、广东省人均GDP接近六千美元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01/2 5/161520.shtml

  9、广东:文化产业2007年为广东GDP的贡献达6.2%

  http://www.jxcbj.gov.cn/system/2008/12/18/01109985 4.shtml

  10、广东文化产业增速跑赢GDP

  http://finance.stockstar.com/JL2007052300035373.sh tml

  11、粤文化产业增加值1545亿元全国第一

  http://news.163.com/10/0515/14/66NTMNQO00014AED.ht ml

  12、南方日报:广东文化企业前年实现增加值领跑全国,3家粤企入选文化企业30强

  http://news.163.com/10/0515/09/66NC53F300014AEE.ht ml

  13、【文化眼】解读: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锐意创新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34912/34914/ 4821800.html

  14、南方日报:广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

  http://www.jfdaily.com/a/687478.htm

  15、广东省出版集团通过改革释放文化创造力

  http://www.cnr.cn/gundong/201004/t20100424_5063319 22.html

  16、对话历史 深圳启动“走进博物馆”活动

  http://news.163.com/09/0909/18/5IPP02QR000120GR.ht ml

  17、上海世博前开始免费开放市区级博物馆各类纪念馆

  http://xmwb.news365.com.cn/wy/201001/t20100129_260 7062.htm

为广东献策:“文化强省”战略下的政府作为 广东推文化强省战略:超百亿传媒集团将浮现 汪洋在网上说广东文化“强”省的建设 如何打造广东文化强省 黄晓勇: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实施能源战略建言献策 旅美专家向广东政府提出知识强省发展战略 旅美专家向广东政府提出知识强省发展战略 广东新目标:建设文化强省 全面实施七大工程 强政府、强社会及官文化 中国金融战争逻辑之(三)——当前美元战略下的中国作为 中国金融战争逻辑之(三)——当前美元战略下的中国作为 广东政府智囊机构成型 聚全球高层次战略"头脑" 专家建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打破权钱崇拜 激励专家参与 我为养老金并轨献策 广东佛山市民告政府强拆二审改判 认定政府违法 余秋雨:电视文化不能作为所有文化的核心 国富未必民强 太有钱的政府必然会变质为官僚腐化 为国家既有铁路网线的旅客运输发展建言献策 网友纷纷为抗灾献策 呼吁暂停非关民生的企业 关于开展“我为西藏‘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的公告 中国金融战争逻辑之(三)——当前美元战略下的中国作为 - 钱学宁在线 - 极视财经论坛 郎... 中国金融战争逻辑之(三)——当前美元战略下的中国作为 - 钱学宁在线 - 极视财经论坛 郎... 积极参政议政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为建设寨头岭风景区献智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