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发现:婴儿也有道德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7:14

美国研究发现:婴儿也有道德观

xilei 发布于 2010-6-20 9:14:00


 

最近耶鲁大学对一组婴儿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婴儿也有强烈的道德观。婴儿在看到善行的时候,会微笑或者拍手;看到恶行的时候,会皱眉、摇头或者看上去很伤心。他们有丰富的情绪、深刻的感受以及强烈的欲望,而强大的情感基础是他们成年后能够冷静、平和、成熟思考道德问题的基础。

不久前,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个一周岁的男婴就“如何评判正义”进行了观察。

这个男婴刚看了一场木偶秀,其中一个木偶正在和另外两个木偶一起玩皮球。当中间的那个木偶将球扔给右边的木偶时,右木偶会把球传回来。而当中间木偶将球扔给左木偶时,那个木偶会带球逃跑。然后,工作人员会把左右木偶拿到男孩面前,并在它们前面各自放上一个奖励的玩意儿。像大多数孩子一样,男婴拿走了“坏”木偶面前的奖励,还俯过身去在木偶的脑袋上掴了一下。

男婴的行为看上去毫无章法,为什么还会有人把婴儿的想法当作一种道德行为来看待?从弗洛伊德到让·皮亚杰再到劳伦斯·科尔伯克,心理学家对“早期的人类是没有道德的动物吗?”的争吵从没有停止过。社会和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婴儿培养成社会人,能够体验同情、内疚和羞耻等情感,并能够克制单纯的利己行为;在遭遇不公正和不公平之后表现出愤怒。如果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以前就已经被道德观全副武装,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心去教育他们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在生命之初就已经具有最基本的道德观念。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实验,你可以看到在生命第一年中所展现出的道德思想、道德判断和道德感知。一些关于善恶的感觉看似与生俱来。但社会化依然至关重要,社会化并不是因为婴幼儿本身具有善恶观,而是成年人如何引导他们表现自己的善恶观。

婴儿能分清捣乱者和施恩者我们的第一个试验是研究婴儿如何看待“帮助”和“制造麻烦”两种特定行为的。

让婴儿们看几部动画片。其中一部:一个圆形的红球想要到一个小山丘上,黄色的正方形会跟在红球的后面,并且轻轻地触碰帮它上升;而一个绿色的三角会越到红球前面把它推回去。婴儿希望红球如何对待帮助自己的正方形,又如何对待欺负它的三角呢?

我们放了另外一部卡通:红球既接近了方形也接近了三角。当球接近三角(捣蛋者)时,9 月和12 月大的婴儿都会盯得更久,比球接近方块(施恩者)时更久。他们都希望球接近帮助它的方块。我们发现10 个月的婴儿会有类似的反应,但6 个月的婴儿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判断。三角代表了“坏蛋”,方块则是“好心人”。我们试图判断婴儿是否能像成年人那样做出判断。为了研究,父母将宝宝们送到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认知中心。家长被告知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并填写了同意书。协议中详细地描述了这项实验会给婴儿带来的最小风险以及最小利益。

婴儿喜欢亲近好人,远离坏家伙

我们决定用三维实物演示代替二维动画:一个黄色方块帮助小球上山,而一个红色三角则要推它下去。给婴儿们看完这一片段后,试验人员把施恩者与捣乱者放到一个托盘上拿到孩子面前。就理论而言,一个婴儿最想要靠近的往往就是他们最想要的。最后,我们发现,6 个月和10 个月的婴儿大部分都倾向于靠近施恩者。几乎所有的婴儿都有这样的倾向。

婴儿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被做好事的方块所吸引了,还是因为他们想要离那个坏东西远一点,又或者两者皆有呢?我们展示了一个中立性的角色,它既不是施恩者也不是捣乱者。我们发现,婴幼儿更倾向于选择施恩者而不是中立者。在中立者与捣乱者之间,则会偏向中立者。这一发现表明,这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婴儿喜欢亲近好人,远离坏家伙。几乎所有的婴儿都表现出了这样的反应模式。当我们把这个场景展现给18 个月大的婴儿,并且问他们:“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都会像成年人一样表示施恩者是好人,捣乱者是坏人。

为了确证婴儿的确能够区分好坏,我们创造了好几组独幕道德剧给婴儿看。一个木偶奋力去打开一个盒子,盖子快要打开的时候却突然合上了。接着,木偶甲出来帮助把盖子完全打开,木偶乙突然跳出来把盖子盖回去。在另一个研究当中,一个木偶在玩一个球,木偶会把球传给木偶甲,然后甲会把球传回来,当木偶继续把球传给木偶乙时,乙却会带着球逃跑。5 个月大的孩子都更倾向于表现好的木偶。这些都表明,婴儿知道什么叫“是非”。

这提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婴儿是真的在回应善行,还仅仅是为了躲避恶行?在下一项研究当中,我们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更大一些的婴幼儿身上。我们将21 个月大的婴孩置入上述善恶场景当中,同时我们还给了他们去奖励或惩罚的机会。我们发现,当让他们给木偶东西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好”木偶;需要拿走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坏”木偶。

婴儿能赏罚分明

我们向8个月大的婴儿展示了一个代表施恩者的卡通人物(比如那个帮助打开盒子的木偶),这个施恩者在另一个场景中先被木偶甲奖励,再被木偶乙惩罚。然后我们把婴儿放到甲乙中间。我们还向他们展示了一个捣乱者(例如那个不让别人打开箱子的木偶),接着让婴儿在一个奖励了捣乱者的木偶和一个惩罚了捣乱者的木偶之间做一个选择。

结果十分惊人。婴儿更喜欢奖励施恩者的木偶。有趣的是,当他们看见那个捣乱者被奖励或者惩罚的时候,他们选择了那个惩罚捣乱者的木偶。尽管一般情况下婴儿都会选择对人友善的一方,但这种情况下他们却选择了那些虽然表现得不太友好、但却是在惩罚捣乱者的一方。

把这些所有的研究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对婴儿道德观的概貌。婴儿也许在道德观方面并没有自觉意识,这些都是直觉反应。如果你仔细观察试验中较大一些的婴儿,会发现他们并不只是冷漠地评判。在看到善行的时候,他们会微笑或者拍手。看到恶行的时候,会皱眉、摇头或者看上去很伤心。婴儿有丰富的情绪、深刻的感受以及强烈的欲望。现代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神经学发现:强大的情感基础是婴儿们成年后,能够冷静、平和、成熟地去思考道德问题的基础。

来源: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