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逃学,怪得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1:58
 数年前,只有真正的问题学生才逃学故意缺课;可是,时至今日,情况已大有变化。曾经或常常逃课的学生未必是无药可救的坏学生,他们有些是因为承受不了考试和来自父母师长的压力,或对某个学科产生厌恶和恐惧感,因而选择以“一逃了之”的下策!

    目前教育最大的盲点是,把灌输书面知识视为唯一的目的,而鲜少着重教育的方法及过程。知识没什么不好,不过,书面知识是死的,生命却是活的。然而,许多家长和教师却爱用死的来局限活的,这正是导致目前教育出现问题的其中一个因素。

    我见过一位家长,她似乎对补习“情有独钟”,为孩子请了不下5名补习老师,差不多每项必考科都补。结果,孩子一放学扒了几口饭后又要赶赴补习中心了,这不但导致那些孩子颇显疲态,他们的考试成绩也不见得标青。

    更糟的是,从孩子的言谈中,笔者听出他们极不喜欢他们母亲的安排,甚至有叛逆和企图逃学的倾向。这是谁的错?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功利熏心的父母之错,也是现今被扭曲了的考试制度的错!

孩子各有兴趣潜能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各别的兴趣和潜能。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多上补习中心。反之,真正关爱孩子的父母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潜能天赋是什么,再加以发掘和培养之,而不是逼孩子去加强对“热门”或必考学科知识的记忆,否则物极必反。

    所谓的潜能教育是内在的往上拉,而非外在的往下压。对孩子诸多要求反而加重他们身心的负担,甚至可能把他们逼上逃学的歧途。除非孩子本身自动改变,不然,不要强行改变他们。

    师长只需继续用爱心、耐心和包容心去接受、理解和引导他们,孩子才能在没有太大压力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再慢慢地开窍和自我改变。而这一来,孩子也肯定能从中体会到亲情的温馨和可贵。

    可是,人就是老爱跟别人比较的动物。由于“怕输”,不少家长便不断强迫自家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技能,指望自家的孩子样样拿第一。考试成绩在潜移默化下皆成了比较的尺码,孩子也成了被自家父母用来跟别人比较的“用品”。

    这种因怕输心态所致的人为竞争,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感到迷茫,甚至不知道上课求学考好成绩是为了什么。孩子可能质疑:难道努力念书只是为了与其他同学竞争较量?难道考好成绩只是为了当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强迫学习带来恐惧

    强迫孩子学习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恐惧感,恐惧中没有爱、没有活力。目前,很多家长在功利主义的指引下,纷纷把孩子送去名校接受“一流”的教育,也不理会孩子愿不愿意、有没有能力。有者甚至不惜以重金聘请“明星”老师上门为孩子补习。而今,教育的主角在潜移默化下竟成了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学生。学生呢?

    现今为数不少的学子不过是活在父母指挥操纵下的应考机械人,他们逐渐失去快乐、没有童年、没有一己的理想和选择,更缺了生活和求学的乐趣。由于校园外的世界还有很多诱人的新奇事物,于是,某些不甘寂寞或不甘被束缚的孩子便长期逃课,溜到外头“享受”自我解放的玩乐时光,结果落到需要由警方来逮捕逃学学生的地步。

    其实,真正爱孩子的方式是尊重、关怀和接受他们,并多给他们一些能自由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强制性地替孩子安排他们不喜欢的人生,毕竟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而父母不过是陪伴他们成长的配角罢了。

    另外,校方在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动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让在籍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不佳者)能按照本身的长处发挥和施展另一方面的才能。这样一来,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不会因觉得自己没用而转向能够发挥自我的电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