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为保就业一线城市房企降价不能拖至四季度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8:27

陈宝存:为保就业一线城市房企降价不能拖至四季度

        在中金哈继铭、邢自强、徐剑的文章《中国劳动者的崛起及其影响》附录《2011年劳动力供需展望》中,有一组数据值得重视:

    “国家发改委社会所研究报告的估算显示,4万亿投资项目创造560万长期就业机会,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创造暂时性的阶段性就业岗位近5000万个。按此推算,4万亿投资计划在2009-2010年可解决2500万人的暂时性就业。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加上过去每年600~7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预计 2011年新增就业人口1400万左右。此外如果考虑4万亿投资项目结束后,从事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近2500万人也将相继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供给则可能增加3900万之巨。而对于劳动力需求,我们的估算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达0.14,即GDP每增加1%,将新增就业近110万,根据我们的估算,若2011年经济增长7.5%,则新增就业机会仅略高于800万。因此,失业人员可能因此新增3100万,加上目前近900万的城镇失业人员,2011年中国城镇失业人员可能高达4000万。”

 

        在月初给中国建筑报的供稿《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是早已预料》中,我是这样表述的:

        “国十条”月半有余,更多地方的实施细则也逐渐出台。只是,市场上没见实质性的价格下跌,只有成交量的停滞,楼市供销双方的对峙局面已然形成。
         受楼市新政以及美股影响,5月17日,沪深股市大幅下挫。两市股指双双跌破整数大关,沪指跌破2600点,收于2559.93点,下跌136.7点,跌幅5.07%,成交905.2亿元;深成指报9731.72点,下跌598.42点,跌幅5.79%,成交600.9亿元。从盘面上看,两市无一板块上涨,地产、金融、钢铁、煤炭、汽车、机械等主流板块跌幅居前,跌幅都超过6%。
        这与温总理天津讲话精神相合,调控势必面临两难。
        但是,随着胡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近期讲话精神,以及市场传言房产税征收将延后等等消息的影响。沪深股市在上周5月24日开始全面上扬。
        楼市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反过来我们再看房地产市场情况。
        与08年楼市根本不同的在于09年的销售额大增和信贷总量的投放加大,加上四万亿带动的地方投资,10年的资金链问题已经不是房企最大问题。连潘石屹也说,今年不会出现百日巨变的问题,那么没有资金链压力的房企,选择观望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知道的是,房地产市场自09年5月份才逐渐明朗,对土地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这样一来,09年土地购置面积没有明显的增加。更多的房企在央企国企和上市企业的挤压下,并没有在09年获取土地,包括SOHO中国在内的很多企业,09年都没有土地进账。
        而且07年天价地之时,尚有04年8.31大限之前的协议出让土地大量入市,08年市场供应并没有明显被抑制。但是,经过07年至09年的供应消化,10年的存量房与存量土地是严重不足的,房企选择死扛也就不很吃力。

        表面感觉市场的主动权因为调控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的严格,已经牢牢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实际这是错误的感觉。主动权的转化很简单,只要延缓开工,与放弃土地购置的努力,市场上的供应势必急剧下降。但是下降的是供应量和投资信心,而恢复之却需要房企的信心再度爆棚,然而几乎每年一打压,对与市场信心来说,是很艰难才能平复的。
        那么市场的胶着,至少在半年以上。这期间也必然有很多对市场缺乏信心的房企和二手房业主陷入恐慌,这种恐慌是否大肆蔓延?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

        恒大降价与万科的降价传闻是否会引发大规模的降价潮?经历了07年至09年全过程的房企,对于调控的适应能力已经没有问题了。当然,各个企业之间不尽相同,每个企业项目的多寡也不同,企业的资金链是否吃紧也不会相同。这样的市场,还是会有一些价格的波动,但是不会是明显的波动。
        绝大多数房企不具有资金链的强烈压力,市场的大肆恐慌就不会发生。拐点以及普降,不是本轮调控的目的。

        我们应该最担心的是上下游产业链条出现问题。08年的经验近在眼前,我们并没有产业调整的先机。而且由于就业的艰难,很多低水平低科技含量的行业,供养着大量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工。而这些行业基本是和房地产的兴旺分不开的。如钢铁煤炭电力储运装修装饰建筑设计等等等等,尤其在北方地区,上述行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那么,过度调控的结果必然是08年似的全面萧条,这给调控出了很大难题,投鼠忌器是一方面,而随着新拆迁条例之后整理土地的难题有一次加大,遏制房价涨幅也是存在极大压力的。

   

        实际这是我的一贯观点。从08年6月份至今,很多文章都在关注农民工就业,大学生就业。

        在18日的文章《陈宝存:结构调整完成前,房地产支柱地位将维持20年》中,我说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已经不是该关注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有多少的问题,不是关注中产阶级有多富裕和舒适的问题,中国最该关注的是最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这些弱群体目前仍然是农民和产业工人。他们摆脱生存危机,中国的消费能力城乡基本达至统一,中国经济才能均衡发展。否则,卫星高科技军事再高,也必将是前苏的老路。而农工富裕的基础,目前仍旧是基础产业,也就是我们认为的最落后产业的强大,这是不可替代的。”

        而在这篇文章的评论里有网友这样质疑我的观点:“陈先生的一味强调吃饭吃饭,八亿农民、工人好像就是工人驱使的牛羊一样,60年了还都只能解决吃饱饭,这种高高在上看是关怀,实际表现出相当的当权利益既得者的短视和愚民思维很可怕,几千年来的都是这样,只能说我们太悲哀了。”

        中金的报告里有一组数据,我想可以结束这类争论了。“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53%下降至目前的 39.7%,远低于美国的57%,日本的51%。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目前已达0.47,在主要国家中处于高位),越是低层的劳动者,收入增长就越慢。”
         就业压力,已经把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失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目前只能是悖论。如果2011年正常失业达4000万,那么如何满足就业成为明年的主要难题。而09年,我们只是用很小的代价,4万亿的代价,房地产救市的代价,保证了基础行业的就业。那么,及时结束现在的过度调控,也一定是最小的代价。

        为了宏调政策的尽早结束,我认为应对措施需要科学性,不搞一刀切:

        1、一线城市有项目的房企集中为央企国企上市企业,他们的盈利水平较高,从央企开始适当调低利润预期,做价格的调整是必要的。而且越快越好,降价不能拖至第四季度。不能为了遏制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而伤及无辜。

        2、二三线城市宏调政策的差异化,不搞一刀切。一线生病全国吃药的调控政策要不得。而目前的房贷政策,压抑的是房企投资信心,并给正常的消费需求制造更大的难度,这是不科学的。

        3、更多的采用招标制向市场供应土地,鼓励房企拿地和开工。

        4、抑制投资性需求的政策应该尽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