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1:43
2009年3月9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陕西生产总值6851.32 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72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08亿元,增长18.8%,占5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52亿元,增长13%,占32.9%。人均生产总值18246元,比上年增长15.2%。
二、农业
2008年,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852.1万亩,较上年增长4.4%,总产量稳定增加;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园林水果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1150.90万吨
7.8
棉花产量
10.07万吨
12.2
油料产量
49.46万吨
26.4
#油菜籽
33.35万吨
23.7
烤烟产量
7.14万吨
28.5
蔬菜产量
1067.12万吨
15.0
水果总产量
1246.97万吨
10.9
#园林水果
1067.67万吨
13.6
#苹果
745.51万吨
6.3
茶叶产量
1.60万吨
11.3
注:1、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
2、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林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经济林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积极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巩固造林成果,壮大经济林业产业,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造林面积
24.75万公顷
8.7
#退耕还林
2.26万公顷
-32.5
油桐籽产量
1.45万吨
26.4
核桃产量
7.41万吨
58.6
板栗产量
4.04万吨
13.0
花椒产量
4.40万吨
26.1
畜牧业生产恢复性增长。2008年,在补贴政策推动和市场价格拉动下,群众养殖积极性高涨,进一步促进了畜禽存栏的恢复性增长,全省畜禽存栏稳定增长,畜产品产量快速提高。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111.52万吨
16.1
#猪肉
83.33万吨
18.7
牛肉
8.58万吨
12.8
羊肉
8.27万吨
18.1
奶类总产量
197.65万吨
9.6
#牛奶
164.37万吨
10.3
禽蛋产量
47.92万吨
10.7
绵羊毛产量
0.37万吨
8.2
蚕茧产量
3.35万吨
11.0
蜂蜜产量
0.49万吨
32.6
大牲畜年末存栏
210.64万头
8.9
#奶牛
53.39万头
11.3
羊年末存栏
756.61万只
13.3
猪年末存栏
998.96万头
17.3
家禽存栏
5502.13万只
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8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2580.29亿元,增长22.6%;轻工业407.78亿元,增长12.2%。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9%,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2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八大支柱产业完成7174.17亿元,增长31.9%。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64.3亿元,增长37.6%;装备制造业1561.02亿元,增长24.7%;有色冶金工业804.33亿元,增长32.2%;食品工业583.85亿元,增长2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4.07亿元,增长54.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0.81亿元,增长17.8%;医药制造业171.08亿元,增长15.4%;纺织服装工业94.71亿元,增长13.8%。
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4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润872.63亿元,增长26.5%;税金总额469.13亿元,增长32.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67,比上年提高39.3个百分点。
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全部行业总产值均比上年增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11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04.17亿元,增长29.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14.13亿元,增长19.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72.08亿元,增长23.5%;煤炭开采和采选业752.55亿元,增长8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5.97亿元,增长35.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04.86亿元,增长30.7%。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20.43万吨
-1.4

7.88亿米
-5.3
精制食用植物油
39.99万吨
8.6
卷烟
772.51亿支
4.7
白酒
6.92万千升
36.9
原煤
2.26亿吨
18.8
天然原油
2463.6万吨
8.7
天然气
143.79亿立方米
30.6
发电量
815.15亿千瓦小时
16.7
原油加工量
1706.31万吨
6.2
粗钢
304.95万吨
-21.9
钢材
500.98万吨
-4.9
十种有色金属
75.61万吨
23.7
水泥
3608.62万吨
19.8
平板玻璃
1250.45万重量箱
17.3
硫酸
97.51万吨
2.1
氢氧化钠(烧碱)
28.05万吨
5.7
化肥
138.71万吨
23.0
化学药品原药
4611.94吨
-11.9
金属切削机床
1.54万台
-16.8
汽车
26.82万辆
59.1
变压器
8947.93万千伏安
20.5
2008年,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4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132.6亿元,增长45.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1615.8亿元,增长40.9%。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共签订合同额25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57.1万平方米,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510.44亿元,增长32.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24.71亿元,增长31.9%。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全省城镇投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0.37亿元、1727.86亿元和2692.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9%、32%和32.7%。在第一产业中,农业投资19.19亿元,林业投资18.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5%和11.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1693.93亿元,增长32.1%。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425.57亿元,增长5.5%;制造业完成投资938.68亿元,增长59.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29.68亿元,增长13.8%。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住宿和餐饮业投资65.63亿元,增长45.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38.79亿元,增长80.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23.23亿元,增长39%。
从投资布局看,能源化工工业、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仍然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投资重点,三个大行业投资占全省城镇投资比重为40.8%,比上年回落了2.3个百分点。三个大行业分别完成投资975.19亿元、544.86亿元和31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18.6%和48.9%,占城镇投资比重分别为21.6%、12.1%和7.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125.95亿元,增长38.1%,占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57.67亿元,下降9.9%,占5.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19.26亿元,增长170.4%,占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131.87亿元,增长103.2%,占2.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90.82亿元,增长9.5%,占6.4%;铁路运输业投资160.31亿元,增长33.5%,占3.6%;道路运输业投资328.9亿元,增长4.5%,占7.3%;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73.76亿元,增长95.6%,占1.6%。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较高,商品房销售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城镇投资的又一个重点,200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74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16.6%。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4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商品房屋销售额438.1亿元,增长14.4%。
五、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2034.3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铁路1662.97亿吨公里,增长11.5%;公路361.87亿吨公里,增长14.3%;民航9.08亿吨公里,增长1.3%。
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5.07亿吨,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铁路1.68亿吨,增长8.4%;公路3.37亿吨,增长12.7%;水运128万吨,增长9.4%;民航5.33万吨,增长0.2%。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4.88亿人,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铁路5701.8万人,增长17.2%;公路4.21亿人,增长9.3%;水运388万人,增长5.2%;民航646.48万人,增长4.3%。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电信193.44亿元,增长18.1%;邮政20.38亿元,增长11.8%。邮电业务总量65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电信604.79亿元,增长23.3% ;邮政25.58亿元,增长12.2%。
全省电话用户达2793.49万户,增长1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81.24万户,下降4.9%;移动电话用户达1912.25万户,增长18.6%。城市电话用户564.71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16.53万户,分别下降3.2%和7.6%。全省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2.86万户,增长35.1%。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为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
城乡市场稳步发展。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04.19亿元,增长25.6%;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51.91亿元,增长26%,城乡市场零售额增幅差距拉大,由上年的6.4个百分点拉大到10.4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960.62亿元,增长25.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6.02亿元,增长27.8%。
全省消费的区域结构出现新变化,关中地区消费引领作用明显加强,带动陕南、陕北地区的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关中地区零售额1814.63亿元,增长25.4%,陕北地区零售额193.95亿元,增长24.6%,陕南地区零售额247.52亿元,增长24.8%。
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6.4%,创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城市上升6.2%,农村上升6.2%。2008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价格为100):
食品
115.3
烟酒及用品
102.2
衣着
100.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7
交通和通讯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居住
106.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6.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8.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11.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09.5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108.1
七、国内国际旅游
2008年,我省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国内国际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0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561亿元,增长22.5%。
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达125.7万人次,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6.6亿美元,增长8.2%。
八、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8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进口29.61亿美元,增长33.6%;出口54.07亿美元,增长15.7%。实现贸易顺差24.46亿美元。在进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出口62.11亿美元,增长23.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4.2%;加工贸易进出口16.43亿美元,下降0.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6%。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6个,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14.6%。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成效。2008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84693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7863万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91.7%、91.4%。由于对外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与去年同比呈下降趋势。对外劳务合作全年新签合同额3123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40万美元,同比下降6.7%;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全年新签合同4561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465万美元,同比增长93.5%。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0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可比口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0.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9%,增幅提高12.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89.79亿元,增长26.7%,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85.24亿元,增长28.4%,增幅提高2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可比口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56.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3%,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2144.23亿元,增长11.6%,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3498.82亿元,增长20.1%,增幅下降2.7个百分点。
2008年末,全省境内有各类证券公司3家,其中,证券营业部65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期末证券开户数1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量9135.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3%。其中股票交易量7846.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9%,基金交易量9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8%;国债现货回购交易量15.6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期货代理交易额5105.55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6.1%。
2008年末,全省有各类保险公司2557家,比上年增加667家。其中,专业保险中介公司85家,保险代理公司50家,保险经纪公司27家,保险公估公司8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387家。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8年保险业务收入2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增幅提高15.2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收入47.78亿元,增长15.9%,增幅下降17.1个百分点;寿险收入169.99亿元,增长55.56 %;增幅提高27.3个百分点。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8年赔付额5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7%,增幅下降6.85个百分点,其中,财产赔付28.11亿元,增长35.15 %,增幅下降15.4个百分点;寿险赔付30.8亿元,增长16.28%,增幅下降7.96个百分点。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我省共有高等学校9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6所),当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27.63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在校学生83.97万人,比上年增长8.3%全省研究生招生2.41万人,在学研究生达到7.44万人,均比上年增长5.2%。2008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74万人,比上年增长5.3%,现有在校学生16.53万人,比上年增长6.7%。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有所扩大,2008年,招生25.67万人,较上年下降2.4 %;在校学生59.09万人(07年55.11万人),较上年增长7.2 %(不含技工学校)。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普及率继续提高。2008年,我省共有普通中学2583所(其中初中1968所),比上年减少54所(其中初中33所),当年招生93.73万人(其中初中61.53万人),在校学生为288.87万人(其中初中194.18万人), 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5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省小学14185所,比上年减少2131所,招生43.18万人,在校学生286.4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5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08年,受理专利申请量总计11898件,其中发明专利3775件,实用新型专利3961件,外观设计专利4162件;专利授权量总计439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62件,实用新型专利2774件,外观设计专利656件。
2008年,全省产学研共建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14个,比上年增加3个,参加产学研人数2.31万余人。产学研达成合作项目113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全年产生效益52.25亿元。
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07个,比上年增加1个,在陕的国家检测中心16个。全年共制订、修订各类地方标准56个,按制定、修订分:制定54个、修订2个;按性质分:强制性10个、推荐性46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8年,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图书馆111个,艺术馆11个,文化馆109个。
文化事业实施“大戏大剧大作和精品工程创作规划”。对《米脂婆姨绥德汉》、《大唐赋》、《汉唐百戏》等剧目进行重点打造,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等剧目参加奥运演出。秦腔《柳河湾的新娘》在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中荣获优秀剧目等6项大奖,京剧《雷雨》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荣获现代戏二等奖和“优秀名著改编奖”。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我省选手共获4枚金花,1枚银花。第五届陕西艺术节奉献了41台82场演出,省直院团全年共演出1631场。
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汇编文化产业项目320个。第四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征集项目368个,签约6个,引进外资1亿美元,内资10亿元。第四届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签约18个项目,金额10.14亿元。
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文化工作。下达6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计划。新建30个文化共享县级支中心,全省省市县乡村网络服务中心(点)共达到460个。举办8期农村文化人才培训班,培训人员400多名。已建7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共有750个放映队。农村电影放映18.46万场次,配发155套数字电影服务车,共有915套,覆盖75%的农村。命名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7名,其中国家级31人,国家级名录51个,第二批名录27个。
2008年,全省出版报纸86种、6.37亿份、31.45亿印张;出版各类杂志265种、5342万册、3.19亿印张;出版图书6196种、1.9亿册、14.3亿印张。全省拥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9个,馆藏12633个全宗。其中省档案馆馆藏资料150491册,馆藏档案501731卷,2008年接待查档利用单位625家、1691人次,调阅档案资料157627卷(册)。
2008年末,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全省共播出100套广播节目,较上年新增3套(省电台新增2套、延安1套)。广播节目中,省台9套,市级台21套、县级广播电视台70套。全省共播出123套电视节目,较上年新增1套(陕西农林卫视频道)。播出电视节目中,省台无线节目3套,有线节目6套,西部电影集团有线电视节目1套;市级台无线节目11套,有线节目14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88套。
全省(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及县以下)广播电视传输网干线皮长52296.76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415.47万户,较上年末新增31.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1.64万户,较上年增加62.73万户。
全省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4座,发射功率423千瓦;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4座,总发射功率414.17千瓦;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51座,总发射功率236.420千瓦。截止2008年,我省共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68个台站的建设任务,其中,转中央一套广播节目发射机67部131.1千瓦,转中央一套和中央七套电视节目发射机115部261千瓦。影视制作机构164家,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17部,电视剧19部502集。
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94.89%,电视人口覆盖率96.24%,分别较上年末增加0.47和0.32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8456个,其中医院816家,社区服务中心(站)197家,卫生院1729家。全省共有床位12.5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9.38万张,卫生院病床2.44万张。全省有卫生人员18.28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7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79万人,注册护士4.68万人。截止2008年底,全省有104个县(区)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为2495.47万人,参合率达91.58%,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17.8亿元,基金使用率78.36%,补偿受益人口782.48万人次。
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省有11名运动员、2名教练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奥运金牌2枚、铜牌1枚、第五名1个、第八名1个。其中秦凯荣获男子跳水双人三米板金牌和单人三米板铜牌。郭文珺荣获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并打破该项目奥运会记录。此外,吴雅楠荣获“北京2008武术比赛”男子太极全能金牌。我省运动员所获金牌数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十四位,西部省区第二位,西北省区第一位。这是我省运动员参加历届奥运会取得的最好成绩。
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城市社区健身器材配送工程”为重点,努力改善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2008年,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200个,为全省234个社区配送安装一套健身器材。
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体育彩票发行增长迅速,体育彩票销售量首次突破10亿元,达11.85亿元,创历史最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朱雀广场、奥体中心、射击射箭中心、杨凌水上运动中心、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等五个产业园区的综合开发和经营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职业联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用品业不断发育壮大。成功举办了2008年西部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08年,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污染减排、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为51个,总面积104.6万公顷,占我省国土面积的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了10个,增加了1个,总面积达32万公顷,占我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6%。
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大幅增加,10个地级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全部超过300天,平均达到321.4天,达标率88.05%,成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的一年。从主要污染因子看,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自然降尘和酸雨状况均有改善。10个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平均为2.01,比上年下降10.7%。10个地级市中有4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2007年增加了3个;可吸入颗粒物有9个城市同比下降,二氧化硫有8个城市同比持平或下降,自然降尘有9个城市同比下降。全省酸雨发生频率3.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2008年全省6条河流的40个监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5%,Ⅳ类至劣Ⅴ类水质占45%。其中:Ⅰ类水质断面3个,占总断面的7.5%;Ⅱ类断面14个,占总断面的35%;Ⅲ类断面5个,占12.5%;Ⅳ类断面8个,占20%;Ⅴ类断面1个,占2.5%,劣Ⅴ类断面9个,占22.5%。满足水域功能标准的断面27个,占总断面数的67.5%。不符合水域功能标准的断面13个,占32.5%。与去年相比,符合Ⅰ类水质的断面增加2个;Ⅱ类水质的断面减少3个;Ⅲ类水质的断面增加1个;Ⅳ类水质的断面减少1个;Ⅴ类水质的断面增加1个;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与上年持平。渭河水质改善最为明显,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23.1%,污染浓度同比下降15%左右。
全省13个城市开展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共监测路段411条,总长597.82公里,其中超标路段长度26.79公里,占监测路段总长的4.5%,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全省平均等效声级为66.0分贝(A),比上年度下降0.8分贝(A),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水平无显著变化。
2008年,列入国家考核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国家核定我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88.9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3.21万吨,比2007年削减4.08%和3.68%,顺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双削减3%的年度目标任务。
2008年,全省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局面。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2449起,同比减少4069起,下降24.63%;死亡2553人,同比减少213人,下降7.70%。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55起,同比减少16起,下降22.54%;死亡221人,同比减少71人,下降24.32%。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3起,同比增加1起,上升50%,死亡57人,同比增加21人,上升58.33%。杜绝了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
十三、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自然增长率为4.08‰。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8元,比上年增加2095元,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9772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91平方米,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比上年增加491元,增长1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79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168.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9%。
2008年末,我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41.26万人,比上年减少0.74万人。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8年度,我省新增就业人数29.8万人,登记失业人数20.8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4.3万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91%,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持续增长。2008年,我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862.8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51.24亿元,增长2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5391元,增长19.2%。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8年,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0.38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09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2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32.67万人,增加2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7.61万人,增加15.6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47.6万人,增加26.74万人。
2008年,全省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753个,床位31277张,收养人数达24236人,其中五保供养服务机构435个,床位数19511张,收养人数12355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保障36.8万户、83.7万人,全省城市居民月人均保障标准177元,支出低保金15.04亿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月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不断提高,年底共保障92.4万户、220.6万人,支出低保金11.5亿元。农村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由1400元/人·年提高到1640元/人·年,全省共有10.89万名农村五保对象,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922所(其中,敬老院681所,村级五保集中安置点241个),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55万人,全年共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7亿元,敬老院建设共安排资金1.3亿元。全省所有区县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的全覆盖,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共实施医疗救助209.5万人次,其中资助195.6万名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救助资金2.01亿元。2008年安置城镇义务兵和士官46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