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14:37
古城幻影

平遥古城,

一座为观光客准备的城,

一道蒙住观光客双眼的幻影。

 

“我们都去城外吃”

赶到平遥古城,天已经黑了。在酒店保安的电动摩托引导下,我开车进了古城,东拐西拐,在一串大红灯笼照耀下,到了预定的酒店。一边办入住手续,一边向前台打听吃饭的地方。

——哪儿有好吃的?

——出门右转一直走就是南大街,再往前走是东大街、西大街,都有吃饭的地方。

——你们都上哪儿吃?

——我们不在这儿,都去城外吃。

原来,古城里的饭馆是用来喂养观光客客的,当地人吃饭有自己的去处。

走到南大街,饭馆不少,长得都像连锁店,店门旁窗户上的菜品宣传也几乎一模一样,一样的山西特色变得毫无特色。

这只是开始。

 

两团油糕

走累了,找了辆三轮摩的,没有满街电动车上的“游”字头车牌,看来是辆“黑车”。车老板是当地人,五六十岁。

路过一个天主教堂,我说停车看看。教堂门前有个卖黄米油糕的,车老板说这是平遥最好的油糕,一尝果然是细酥软糯,好吃。但真正明白它的好,是在后来吃午饭的时候。在小饭馆里也要了一份黄米油糕,吃起来好像是另一种东西,又硬又粗。美食给舌尖带来享受,劣食让牙齿遭受折磨。饭馆里的油糕是喂观光客的劣食,当地人的美食只能在观光客很少去的地方找到。

吃下一团难咽的油糕,回味那团美味油糕,咂摸出来的滋味是,观光客去寻找特产名吃,其实是缘木求鱼。一样名小吃,原是从日常生活里长出来的,不是为了特,而是因为好吃出了名。吃的人在日常饮食中慢慢咂摸,方才识得好滋味。做的人整日里面对的都是街坊熟客,一天天慢慢把食客的嘴喂刁了,一旦做不好,毁的是自己的财路甚至是生路。一些个美食只属于一部分人,属于一个人的美食只有有限的几种,所有的人企图享尽所有美食,不幸的结果如北京到处可见的成都小吃,幸运的做到极致也就是必肯麦了。要是古城观光客人人都去教堂门前吃油糕,用不了多久,那油糕也就跟满街饭馆里的一样了。观光客用自己的需求制造着蒙蔽自己的动力。

吃也是一项运动,口腔运动。运动要分项目,篮球这样一个项目还分前锋、后卫,我们怎么就能在吃的运动上成为全能选手,识得天下美食真滋味呢?如果尝不出滋味,干嘛要吃那么多?

我们贪吃,我们好天下美食,最后吃到的只能是滥竽充数的劣食,事与愿违。美食一少二慢,劣食才能多快好省。岂止是一团油糕,包装的牛奶,真空包装的全聚德烤鸭,哪个不是如此这般?再往开了说,我们因贪多贪快而招致蒙蔽,又岂止在美食?

 

两个世界

第二天,街上遇到一拨游客,其中一人招呼同伴从临街一扇打开的大门往里看,说你看这大门古色古香,里面破破烂烂,你愿意住这儿吗?

东大街的东头,有一些还没进行商业开发的门脸房,透过一扇窗户,看到里面几个老人在聊天,跟几步开外的饭馆、店铺毫无关联,完全是两个世界,就像那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和里面破旧的房屋。这样的隔离似曾相识,今年走过的每一座县城,新老城区之间都有着一种隔离,甚至是格格不入。

来去匆匆的观光客,拿着通票在景点之间穿梭;商铺饭馆挤进东、西、南大街,就是找不着北——大街。在三条大街、十九个景点之外,平遥古城的街巷很安静,很多地方见不到人。今天的平遥古城,生活主流不是在当地生长出来的,倒像是Ctrl V过来的。当地人的生活已经被逐到边缘。

 

古城连锁平遥店

一间很大的西餐厅,招牌上写着丽江古城。

一间陈列着各色火柴盒的店铺,我说怎么跟烟袋斜街一样,小姑娘说我们就是烟袋斜街的连锁店。

也许有一天,北京烟袋斜街、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杭州清河坊、扬州那条我已经忘了名字的仿古街,都成了古城连锁店。观光客像好龙的叶公一样,换着地方做些缘木求鱼的事。

化为幻影的古城,只有形,没有根,也就没有魂。当然,形还剩着已属难得,比起环路代替了城墙,至少还能看到幻影。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现在,蒙住我双眼的,不只是一块红布,是一道道五彩斑斓的幻影,是我的“需求”——我们相互设计塑造出来的我以为是我的“需求”。

 

附:旅游指南——京特·安德斯《过时的人》第二卷2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