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真的那么容易下降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00:14
作为业内人士来讲,不管其它人说房价是高还是低,我个是觉得现在的房价是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购卖力的,也就是说是偏高的。当然,有人会提出“房子是为少数人建的”这样的观点,也不能说这样的观念不对,但住的权力作为人除了生存之外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我想应该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房价确实是高了,高的让大多数人无法承受,所以,大家就喊出了房价必降的观点。很多人都在喊,特别是没有房的,想买的,还有那些自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但是,房价真的会因为这些人喊一下就降下来吗?我看未必。为什么呢?我们不用分析什么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就单从政府这一块来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是政治经济,是政府把控的,市场因素占的比重并不大。那么,要想预知房价是否真的会降,就要先研究政府的态度。
对于政府的态度,表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是在大力的调控,是在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出台的政策也非常的多。但不管怎么样的政策,还是需要一级级的执行的,所以,政府的态度也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国家的态度,一个是地方的态度。
对于国家的态度,我们很清楚,又是银行的加息,又是国六条,又是温总理的讲活,还有什么九龙治水,又出了《物权法》,可谓是手段繁多,国家也是希望房价能稳的,也是为老百姓考虑了的。但是,不管国家的态度怎么样,可以看到,房价还是在涨,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觉得和除了和国家的态度有一点关系之外(国家所有的政策都没有说房价要降,毕竟房地产已经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了),最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的态度和国家是相反的,地方不希望房价降,也不希望稳步增长,地方希望的是快速增长,从而能有更多的地方税收和更多的其它收入。
地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这个不好明说,作为业内人士,可以说一句话——房地产开发的火爆富了一大批地方中层干部,喂饱了一群基层办事员。只要和房地产开发挂上边的部分,现在都是富的流油,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也可以一下子变成爷。去年出了几宗因房地产官商勾结的大案子,我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只要有房地产开发的地方,与这一行业相关的99%的政府人员都不干净。
很多其它行业的人说房地产的利润高,最少也在20%以上,的确这是事实,但了解实情人的更明白,所有的开发商的利润的5%——10%都是要不明不白的奉献给城市的管理者们的,这在其它的行业是很少见的。正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地方是不可能希望看到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毕竟这是一个官商双赢行业,这个行业里的潜规则是可以让所有与这个行业靠边的人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当然,这不可能包括最普通的购房者。
最近有些城市开始了预售资金的监管和网上备案,这原本是一个保证购房者利益的方法,国家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下来后成了什么样子呢?原本没有什么权利的部分有了权利,原本最一般的办事员都成了爷,吃喝卡要样样用上,开发商当然不可能得罪这些人,除非不想混了。但是,利润下降的事也是不会干的,结果是怎么样呢,这些部门要的钱都加到了老百姓的身上,房价自然上升了。我们看到很多城市的房价是上升了,但明白的人可以看出,开发商的利润并没有高到哪里去,记得以前4000元/平米的时候,最高可以做到50%的利润,现在6000元/平米,最多也就30%的利润,除了成本增加之外,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一些说不清楚的支出了。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是风向,但到了地方,到底刮什么样的风还要当地的政府说了算了。因此,我觉得,想要房价下降不是一件容量的事,这是所有管理这一行业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谁会愿意把自己的摇钱树砍掉呢?
国六条出台1年房价涨声依旧 调控面临新思考
2007年5月17日,在“国六条”出台整一年之后,房价涨势依旧、经济适用房排队景象依然壮观、廉租房也还是居者的期待。在对“国六条”调控效果的不一评价下,各界开始重新思考调控的是与否,而学者们再次冲在了新一轮思考的前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政府应加大廉租房建设,充当最大“房东”。
“有其屋”还是“有屋住”
据《北京商报》报道,“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一直在坚持开发商只为富人建房的理论,招来无数骂声。从“新旧国八条”再到“国六条”,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都是政府的目标和老百姓的期望。至今还有很多人抱着安居梦等房价下降。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看来,任志强说了句真话。“这就像孙悟空借了假芭蕉扇一样,房价反而越来越高。”刘福垣认为,在“居者有其屋”空想口号的误导下,银行给不应该买住宅的人贷款,扩大了不该扩大的购买需求,这是目前中国住宅价格不正常的首要原因。而住宅的售价越高,租价也就越高;而租价越高,逼迫更多不该买住宅的人贷款买住宅,使住宅价格更高。
目前,中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比例超过80%,而即使在发达国家,居民住房自有率也仅为50%左右。例如,美国的住房自有率为65.5%,瑞典为42%。
在刘福垣看来,租房是消费行为、谋生行为;买房是投资行为、乐生行为。正常的劳动力在生产状态下,只获得劳动力价格的工资劳动者,是没有钱买房子的。只有收入中包含了一定剩余价值的、靠脑袋赚钱的劳动者才有可能买房子。
“居者有其屋不是我们的口号。”刘福垣建议倡导宜租则租、宜购则购、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住宅消费模式,让“居者有屋住”。
政府应充当最大“房东”
每逢新的经济适用房放号之日,放号现场的排队大军都甚为壮观。而早在放号前的数天甚至数月,放号现场就开始排起了长龙。住帐篷死守、雇人排队……购房者可谓费尽心思。
国务院1998年出台了《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法》,以期建立一个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已建成2900万平方米,为19万户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适用房竟达二三百平方米、开着名车住经济适用房等现象的出现,关于“经济适用房给谁住”的质疑声不断高涨。早在2006年8月就曾有消息称,建设部的一位官员表示经济适用房以租代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于2006年9月30日公示的“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表示,经济适用房将探索建立取消直接上市,而是由政府回购,避免一些人用其牟利。
“经济适用房应该取消!”,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声音格外坚定。此前,他已曾多次在公共场合提出类似的观点。“经济适用房是照顾中低收入人购买的,但实际上低收入人买不起房,因此所谓的经济适用房照顾了中高收入者。”
茅于轼反问,如果买不起房就先租房住,为什么要买房呢?政府有什么义务、拿什么东西来帮他们置业呢?“说白了,经济适用房就是政府拿大家缴的税收来帮助中高收入人置业!”
刘福垣也支持发展廉租房,他希望“政府充当中国最大的房东”。
二手房税收过重影响流通
房价上涨过快和空置率过高,这看似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在我们的一些城市中却共同存在着。央行5月10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截至3月底,全国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6900万平方米。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说:“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用市场的办法解决,让房子这个商品以最大的可能性流通起来。一旦二手房市场建立起来,大量的二手房、旧房就可以上市交易,从而增加市场上房屋的供应量,上涨过快的房价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研究员廖英敏分析,二手房市场作为房地产三级市场,对房地产二级市场价格也就是新房房价具有分担作用。一个比较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发展比较均衡的市场。由于目前购房者选择住房的途径较少,需求全释放在了新房市场,客观上造成了房价的上涨。
廖英敏认为,二手房市场税收过重,影响了房屋再次流通。国家去年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二手房的财税政策,没有区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投资与自住的需求,忽视了二手房市场作为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主要购房渠道的作用。“关于二手房的税收政策应更加细化,区别对待,避免打击面过宽。”
链家地产市场研发中心主任王志伟给出了相对具体的建议:首先,要了解闲置房的存量,增加闲置房的持有成本,比如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资源浪费税。其次,可以适当放宽税费征收的范围,比如对于商品房购买时间已经满5年,但产权证或完税凭证未满5年的,可以免除征收。
贫富差距主导房地产结构
对房价虚高,茅于轼有他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房地产商作为供给方,总是想方设法提高价格,这并不奇怪。买方也会尽量压价。现在房价高是买方的人愿意而且有钱出高价,正是他们抬高了房价。
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么多的人愿意出高价买房?茅于轼认为答案在中国收入分配的特点上,即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中国房地产市场偏向档次高的客户,普通的低档房盖得很少,这正是与中国财富分配中贫富悬殊有关。房地产市场反映了收入分配的状况,不改变收入分配,房地产业的结构同样改变不了。
在中国社科院近日出版的《2007年房地产蓝皮书》中,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琳再次印证了茅于轼的观点。刘琳指出,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主要体现为高收入阶层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中等偏上户收入增长近似于平均水平,而占城镇人口60%比例的中等收入者(包括中等收入者)以下的居民收入增长低于平均水平。
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迅速下降。以2004年数据为例,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变化大不相同,除去高收入阶层的收入高于房价上涨速度,其他90%的家庭收入增长均慢于住房价格增长,房价收入比出现上升,而且低收入阶层房价收入比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高收入阶层。
2006年中国税收收入完成37636亿元,增长了21.9%,远高于10.7%的GDP增速和10.4%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数年。
单位自建房等于国有资产流失
今年年初,广州市政府高调表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单位自行建房。此前不久,温州合作建房组织以1.0458亿元的价格取得了温州市龙湾区“江前三产安置地块”的开发权。如果不出意外,该项目将于5个月后正式破土动工。温州自建房活动终于突破了所有带着自建房梦的人认为最困难的环节——拿地。
很多人为此欣喜,他们觉得离自己的购房梦近了。也有人觉得,这是针对目前我们市场上的高房价做出的一种抵抗。
“自建房的单位基本上都是效益好或者职工待遇高的企事业单位,如垄断行业的企业。他们自建房所用的土地,是以工业用地或者事业单位用地的形式划拨的国有土地,并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会引发新的社会不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呼吁,尽快叫停单位自建房,坚持住房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而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的今天,合作建房者绕过开发商自己买地、自己盖房子的做法,被指为是历史的倒退。
自1998年起,中国的住房市场化制度确立已近10年。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正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中国经济近30年的发展奇迹。
住房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比如,从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间,全国只盖了7亿平方米房屋。从1981年推行住房商品化试点改革到2006年的20多年间,城镇新增住房面积超过90亿平方米,是市场化改革之前的近13倍。
政府对这一轮的自建房热并非没有察觉。2006年8月18日,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要求从即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谋取住房利益。
土地批租应变为年租
“70年的地租占房价30%左右,购买者一次性交割的住宅价格中包括的税和费,一般占住宅价格的30%-40%,这三部分占住宅价格的60%-70%。”刘福垣认为土地批租政策和批税政策是房价上涨的主因之一。
土地批租制,指国家享有土地的所有权,政府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后,并一次收取出让期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土地出让金)。批税政策是指在购房时一次性交清出让期内所有的税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进一步指出,土地批租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价格过高,从而助长房价的上涨,还将导致现任地方政府因出售土地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下任政府在土地方面的财政收入匮乏。
刘福垣的改革建议是:明租、正税、除费。废除土地批租制,使房地产分体流通,用年租制代替批租制,使住宅一次性交割的价格降低1/3;税费合一,用年税制代替批税制,即把当前的一次性收税费总额分70年计收,根据房产价值计算税率,逐年向业主收税,可使住宅价格又降低1/3以上。
他同时建议,根据房产的性质,实行差别税率。每套住宅以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分界线,100平方米以上的实行高额累进税率;以每平方米造价3000元为分界线,超过标准的实行高额累进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