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克协:北上做大工业 引资强盛金融 - 中国贸促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2:14

洪克协:北上做大工业 引资强盛金融


http://www.wenweipo.com   [2007-12-26] 放大图片

──改革开放30载 港商命运与共

名人会客室主持人 张慧關

 2008年,将是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的第30年。这30年来,内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任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合兴集团主席洪克协表示,自己与其他首批从开放初期就进入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一直都在参与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在内地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展望未来香港的角色,他认为最重要的定位将是背靠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

 洪克协经常都会被问到:「到底香港在内地经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内地的工业化,香港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没有几万个港资厂家由香港迁移至内地,内地的工业不会在这30年内发展得如此之快」。

港生产线两波向北转移

 国家于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香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开放初期,港商开始陆续地把香港加工厂生产线向内地沿海地区迁移,尤其是与香港地理相邻的珠江三角洲。洪克协形容这是「港资企业由香港向沿海地区的第一波产业转移」。

 如今,30年过去了,内地已经被形容为「世界工厂」;而有人声言香港的工业已经萎缩了,甚至再也没有工业了。洪克协说,的确,香港工业在全盛时期,工人达到了90万,工业总产值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了24%。现时工人下降到不足20万,工业总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

香港工业并未真正离开

 尽管如此,洪克协仍认为,香港的工业并没有真正离开过香港,「其实只是换了个地方,搬到了(香港的)隔壁」。到了今日,在珠三角一带,港资厂家已增至将近10万家,工人增至逾千万。「从这个数字上看,香港的确为国家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好事。未来,港资企业由内地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第二波产业转移,更已经蓄势待发了」。

未来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那么香港怎么办?洪克协认为,香港未来的最重要定位将是「国际金融中心」。他说,「为什么内地公司都希望到香港来上市?因为香港已经获得国际嘉许,金融市场达到了国际水平,无论是健全的法律、或是其他硬件和软件设备」。他亦相信,香港未来将会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洪克协亦强调,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未来便是要吸引内地民企到香港上市和设立总部。洪克协为此计算到,按照香港7百万人口,有30万中小企,比例是5%;内地有13亿人口,假如有1千万的中小企,若其中1%能来港上市和设总部,便是10万家内地民企,将能带旺香港经济。

建议放宽投资移民规限

 洪克协因此倡议,香港政府可以向中央政府争取放宽投资移民规限。在输入专才方面,港府亦可以考虑引入内地投资生意专才。

珠三角迁厂 要建产业链

 对于中央积极鼓励港企将加工厂生产线,由珠三角转移至内陆地区,洪克协直言,「将整家工厂一次性迁移是行不通的」。他说,大家经常以「搬屋」作为比喻,搬屋是可以整间搬走,工厂却是不行的。「回顾香港第一次产业转移,花了28年这么长的时间才全部迁移至内地。这个过程还是按照经济需要自然形成的」。

当年无前瞻 今现后遗症

 洪克协认为,今日珠三角的港资加工贸易企业,之所以会面对「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耗源和低增值)的困境,是由于最初进行产业转移时,全无组织性及欠缺前瞻性。他说,「由于是没有组织和计划的搬迁,当厂家缺电时,自己弄个发电机;没水,自己挖口井;无法处理污水时,自己弄个小的污水处理厂。当千千百百的厂家都是这样做,才会生成今日的后遗症」。

 他续说,其实大家都醒觉到,再这样下去,珠三角将无法再承受下去了。面对如此境况,国家在去年开始推出一系列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积极鼓励珠三角的港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或是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继续经营。

28年产业链 难于一朝破

 「从国家发展的前瞻性来看,推出这些工业政策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要求港企将整厂一次性全部转移到内陆地区,这是行不通的,搬家是可以,搬厂却不行。洪克协解释说,香港工业的全部转移经过了28年,当时把5人、50人、500人、5,000人慢慢凝聚起来;工厂也是从低技术慢慢迈向高科技发展,这才有了今日的产业链。因此,整厂转移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遣散原厂的员工,对当地的税收和经济亦会造成较大的即时冲击。

港企移内陆 宜采渐进式

 洪克协建议港企以逐渐转移的方式向内陆地区迁移。他说,有意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港商,宜采用循序渐进的迁移方式,分阶段将生产工序逐步搬往内陆地区。这种渐进的方式可以确保公司的营运,不会中断或者停顿。

新旧厂配合资源分工

 洪克协还指,逐渐转移需考虑的因素,相对整厂迁移较为简单,所需时间亦较短。而新厂和旧厂之间还可以配合两地的资源优势,而达致合理的分工协作。在产业转移的初期,新厂还可以继续利用旧厂原有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

 洪克协以湖南省郴州为例,如果港商采用循序渐进模式迁往当地,先进行一些劳动力或者资源密集的加工贸易工序;而一些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则可以仍旧留在珠三角的老厂进行;日后待郴州的配套设施完善,新厂上了轨道之后,再考虑将余下的工序搬往当地。

劳力资源密集型先迁

 他说,回顾香港制造业在80年代,将劳动密集型工序迁往内地,大多数港商均是采用渐进式这种比较稳妥搬迁方法。这种转移方式,厂商可以先尝试和适应新厂所在地的环境,既可降低经营风险,亦能减轻财务上的负担。

 他相信,逐渐转移的方式对迁出和迁入的地区、企业以及当地的员工均有利,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做法,相信亦较易得到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厂商会将会积极向内地主管部门游说,争取在政策制定和具体执行上,尽可能为港商的渐进式产业转移作出配合和协助。

出身会计师财金人脉广

 洪克协祖籍广东汕头,受教育于香港和英国,并获得英国特许会计师专业资格。早年曾从事证券业;1975年起加入家族企业合兴集团,现任集团及其附属公司主席。「合兴」在香港及内地从事食品制造、分销及零售业务,拥有多个著名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以及特许经营的日本牛肉饭快餐连锁店「吉野家」。

热心公益 捐资「水立方」

 洪克协于1976年加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2006年当选第36届会长。凭借工业界和零售界的背景,以及在专业、金融、财经等界别的广泛人脉关系,他在统筹各大商会、以及协调各界领袖方面发挥了关键性角色,多项重要政策的游说工作,获得了政府的重视。

 洪克协热心社会公益,曾带头捐款资助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设;并于1985年创办狮球教育基金会,致力青年的培育,至今受惠学生逾10万人。

厂商会搭桥梁 见证两地发展

 洪克协为人相当低调,每次谈起他个人或家族生意等话题时,总是简单带过去,马上就把话题转到了厂商会,「还是不要谈我个人了,多谈一点厂商会吧!」至今加入厂商会逾30年,洪克协坦言,最开心之事,莫过于见到香港与内地政经的巨大发展。

 洪克协的父亲亦曾担任过厂商会的会长。根据厂商会的传统,当会长或副会长卸任的时候,可以介绍他的亲属加入厂商会。因此,洪克协于76年加入厂商会,06年出任会长,将于今年底任满。他说,厂商会一直以来,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和作用,代表香港业界及时向中央反映港商意见,例如《劳动合同法》及最近公布的《44号文件》等,都担当了重要的沟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