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文笔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1:08
1999,网络畅销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内地出版。作者痞子蔡在网络上迅速窜红。也正是从那时起,“网络文学”一词开始集中出现于媒体报道中,“网络文学”的概念浮出水面。
2000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面世,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而且打入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的市场。
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林长治的《沙僧日记》面世。前者以生动的语言、奇特的故事、鲜明的人物性格,迅速吸引了大批网络读者,进而在文学界引起轰动;后者借用经典名著《西游记》的人物,将当时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些笑话与搞笑段落安插在西行四人的身上,无理头的搞笑风格运用到极致。
………
2010年,电视剧《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在全国各大电视台上映,这部电视剧将其原著网络小说《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再次带入大众的视线。在这部点击率过2亿,被称为“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后网络上出现的第二部让人看一眼便不可自拔、干净剔透的纯爱读本”中,作者三十用俏皮而秀丽、委婉而深入的独特文笔,造成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
纵观近几年来网络写作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兴起,特别是博客的盛行,网络写作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得益于现代化的信息科技,网络写作的影响力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空间内都得到扩展,逐渐深入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随之产生了一个至今仍然极具争议的话题――网络文学。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而权威的定义。有人说这是网络时代真正属于普通民众的文学,没有传统写作时的印刷、纸张的繁琐,同时跳过了出版商、书商的层层限制,无数人可以自由地在网络这片虚拟空间内进行创作。一大批专业的网络写手,像台湾的“痞子蔡”、“安妮宝贝”等都已经在网络文学这块高地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拥有众多的忠实读者。但与此同时,批评意见也不绝于耳。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在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的一次讨论中称,所谓“网络文学”是“前文学”,没有经过准入程序,不能称之为文学,“网络文学”本身就不存在。他认为现在很多签约网络写手为了“生计”被逼日产数千字,甚至上万字,做的只是“码字的文字农民工”。网络写手的“作品”普遍是动漫画、连环画的“看图说字”,破碎、怪诞、空洞,缺少文学之为文学的灵魂。因此,他们只能算是写手,他们写出的是文字,但不是文学。台湾作家李敖则始终顽强地坚持:“网络文学是厕所文学,是文字泡沫……”
如何看待这一“文学”形式?这是并无二异的码字活,还是网络时代文学的新生?
自由写作的天地
各种网络媒介的兴起,赋予传统写作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立体辐射的超文本链接。拥有多媒体资源的网络使得文本跨越了平面的束缚,呈立体化开放性网状结构,读者在欣赏网络作品时,可同时欣赏到相关的音乐或者视频,以更具体生动的形式表达写作者的意图。文学文本已经与音频、视频、图片相互交织,构成网络时代文学作品全新的表现方法。这对平面的传统文学而言,是很难做到的。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力量,网络写作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将有可能推动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网络时代的文笔战争
目前的网络文学就其内容来说,更贴近成长于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轻人,充满了现代感的活力与朝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严肃文学与当代青年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能满足年轻人对精神补给的需求。从网络文学的现状来看,网络文学最大最明显的成果是活跃了文化市场。各类网络写作最后一般都转换成纸质出版物后再次流通,为文化市场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同时,网络写作也为众多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片自由宽阔的天地。网络写作的最大特征是自由,最可贵的也是自由。这里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写手可以心平气和地从事写作,让灵魂贴近文学,自由自在地释放才华。网络写作的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数百万业余写作者在虚拟的社会中相互切磋,在文字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启迪。与此同时,通过自己的写作,获得不菲的经济收益,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方式。
目前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虽然难以清晰预测,但它向前发展的大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商业资本的牺牲品?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时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点击率已经成为网络作品生存的稻草。大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出现的同时,各类低俗的文字垃圾也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网络作品里的许多东西属于精神宣泄型文字,很少有宏大的主题和结构。一些网络写手或是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或是因为网络书站的推动,不惜利用各种恶搞、恋情甚至色情为噱头,一味追求点击量,做起了纯粹的“码字工人”,兑水现象严重;而且有的网络写手相互抄袭,换个题目或者直接套用他人故事结构,丝毫没有独立的创意内容。当前的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大致可分为:历史架空类、玄幻科幻类、都市青春类、官场职场类、游戏竞技类、灵异惊悚类、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等。这些作品虽然丰富了作品创作的风格与内容,但对于文学本身――人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却几乎没有涉及。这就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思想,也让部分网络作品沦为“文学快餐”。
其次,部分网络写作已经完全沦为商业经济的牺牲品,需要完全依靠商业运作和营销,为市场所左右。而在这个消费文化主导化的时代,真正的文学追求的恰恰是反消费的精神价值。这是纯文学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它不可消亡的唯一理由。同时,先在网上写作,引起网友关注和讨论而成名,然后迅速出书——几乎已经成为每个成名的网络写手必经之途。这种成名方式也为人所质疑。作家徐坤认为,网上文学作品经下载后以纸质形式出版,正是它不成熟的地方,也是其形式笨拙的表现:许多在网络上广泛传阅的作品,到一定程度后,都会与纸质媒体寻找合作机会,集结成书,再次面世。
褒贬不一的声音
那些因网络写作成名的写手和传统作家对网络写作又有何看法呢?
安妮宝贝,这位1999年上半年迅速走红的女写家,似乎要脱离网络成为传统作家。她认为网络永远只能是一个沟通的载体,不可能成为支撑文字的东西,写作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书的出版才能找到踏实的感觉。

莫言曾经说过:“李敖曾说网络是公共厕所,我有同感,那么多人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网上胡说八道,多半没什么文学意义可言。网络上的作品如果不进行根本改革,我看还是靠它发发电子邮件更管用。”
女作家池莉与莫言的意见大抵相同,“我对新事物常抱一种怀疑态度,我上网不多,主要看一些新闻。现在网络上垃圾太多,聊天室一类,充斥着一种矫情。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网络的确是一个厕所。”
网络时代的文笔战争
对于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码字这件事,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一书扬名的慕容雪村认为,“网络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东西,它可以包容一切,在网络上我觉得很自由,隐藏什么,释放什么,完全取决于我自己。如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不是在网络上创作,它的出版肯定会很困难,因为它违背了文学的创作规格。它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吸引人。”
著名作家冯骥才则为网络文学辩护。他认为网络文化没市场因素,不须考虑书商的要求,没有商业性,是真正的心灵的东西。网络文学一定会产生好的作品和作家。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有一种刊物“将网络上好的东西下载下来”,从而起到过滤作用。
网络写作的前景
据统计,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接近4亿,在线阅读人群和宽带拥有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底,全国各类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已突破百万,约5000万读者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网络写作已经演变成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内容。与此同时,传统文学也因此受到更多民众的关注,特别是日益兴起的国学热、中医热,更是激发了民众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当然,我们还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以后的关系尚不明确。它给传统文学带来的挑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前所未有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所造成的。网络文学的根源来自传统文学,脱离不了传统文学的土壤,或者说,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变体;它希望得到传统文学的肯定与支持,否则难以在传统文学的市场上获得收益。而传统文学也可以借助网络的各种便利,丰富其表现和传播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排斥到互补再到融合。
令人欣喜的是,网络作品目前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众多的网络作品已经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网络游戏,超越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呈递增趋势。但是由于网络虚拟性的本质,网络作品的版权维护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在创作和网上流传过程中容易受到抄袭等,对网络写作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损害,也直接威胁到了网络写作的健康发展。
编辑:徐新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