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穴位大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4:30

小穴位大健康
 
  《小穴位  大健康》使用说明书
 
  1.需要准备的工具:
 
  一张经络图,一瓶润滑油,一个按摩棒等。
 
  2.按摩方法:穴位刺激以按摩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在按摩的时候可以根据所在穴位的位置,选择最方便的方法进行刺激,方法不拘一格。
 
  ①. 点按:用按摩棒或者指肚使劲向下按压。
 
  ②. 揉按:在旋转揉捏的同时向下按压,可用指肚、手掌、掌根等,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灵活运用。
 
  ③. 推按:用大鱼际或者指肚从一个穴位向另一穴位推揉,稍微用力。
 
  ④. 敲打:手握拳,在某个穴位或者一条经络的某一段进行敲打,以打通穴位。
 
  3.按摩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次按摩5~10分钟,2~3个月为宜,需要耐心的坚持。
 
  4. 找穴方法
 
  本书所有穴位均配有清晰的文字和图片,但穴位因人而异,很难确定在哪一个点上。所以,如果实在确定不了,也不要灰心,找不到穴点找到穴区也是可以的,也就是围绕着穴点的周围一圈,选择揉按的方式,一样有效果。
 
  本书所选用的尺寸均使用同身寸,也就是以自身手指的长度来衡量:
 
 
 
  第一章  督脉:监督健康的升阳大脉
 
  督脉运行于人体后背,取其在背后监督的意思。它与任脉、冲脉同出于会阴,从尾骨的长强沿着脊柱内上行,也就是沿着脊梁骨往上走,在脑后的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督脉总管一身的阳气,对于头疼脑热以及阳虚导致的各种症状都有极好的调治作用。
 
  1.长强--护理好长强就不得痔疮
 
  长强是督脉的第一个穴位。督脉我们都知道,它从下到上,穿行于后背正中,是统领人体阳气的经络。长强穴就在后背的正下方,在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是督脉的起始穴,阳气就从这里开始生发。
 
  很多老人都知道,在治疗小儿疾病上有一个方法叫捏脊,捏脊的开始处就是长强穴,从这里沿着后背向上一直捏到后颈的大椎穴,对于小孩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就是它振奋了人体的阳气,所以中医说"长强为纯阳初始"。
 
  其实我们看名字也知道,"长"是长大、旺盛。而"强"顾名思义就是强壮、充实。长强合二为一,意味着这个穴位的气血很强盛。古人对这个穴位还有一个解释,叫"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意思也很好理解,人体的气血是循环不息的,新陈代谢就这在循环运行之中完成。气血运行正常的话,人体的健康就能够得到保证。否则,就很可能得病。
 
  我们都知道,武侠小说有一个很神的练功方法叫做"打通任督二脉",打通了人就可以功力倍增。其实这是道家很常见的气功功法--打通小周天,起始处就是尾骨上的长强穴。打通任督二脉能不能使人功力倍增不可知,但练习小周天可以养生健体是被很多人论证过的。这当中,作为起始处的长强穴功不可没,因为它就是保证人体气血升降循环的穴位。
 
  所以,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具体的做法也很简单,趴在床上,让家人帮忙艾灸长强穴,每次穴灸20分钟左右,长强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操作觉得不放心,或者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事实上,针刺长强穴,可以改变大肠的收缩和舒张的状态,从而改善便秘,也已经得到科学证实了。
 
  古人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意思就是说,把力量合到一起,人就强大了,对于外邪就有更强的抵抗力。我们时不时按摩一下长强穴,就相当于将手上的力量都加诸在长强穴上,助长强一臂之力,这用一句军事术语来说,就叫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疾病焉有不退之理?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长强穴在尾骨端下面,也就是我们脊柱最下面的点,尾巴尖与肛门连线中点的位置。找这个穴的时候,最好趴在床上,胸部和膝盖位置紧贴床,或者半跪在床上,臀部翘起,很容易找到。
 
 
 
  2.腰阳关--再也不怕腰痛了
 
  在说腰阳关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句诗,叫做"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里的阳关在甘肃,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因为位于南边,所以称之为阳关,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隘叫玉门关。玉门关原本叫阴关,与阳关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后来为了好听,改称玉门关,两道关隘一起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
 
  在我们人体上,也有这样两相呼应的两个"关隘",这就是任脉上的关元和督脉上的腰阳关。关元穴很多人都知道,在腹部。关是关口,元是元气,关元就是元阴元阳相交之处。
 
  而腰阳关就相当于关元穴在背部的投影。腰是指位置在腰上;阳是指在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腰阳关就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这个穴在人体的位置堪比上文中的阳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阳气通行的关隘。
 
  腰阳关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尤其对于现代人经常犯的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治疗效果非常好。发现腰部疼痛的时候,可以躺下来,趴着,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保持这个部位的热度,每次敷2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物品的话,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大拇指在腰阳关的位置打转按摩,每次按揉100下,可以很好地改善疼痛的症状。
 
  中医将人体的颈、胸、腰椎分为三关,分别为风寒关、气血关、寒冷关。我们的腰阳关穴就在第四腰椎,正好处于寒冷关的中间地带,而这里又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很多老人到了冬天经常感到后背发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经络不通,阳气无法上行。这时候,只要打通了腰阳关,阳气顺行而上,所有的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了!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腰阳关在髂骨的位置,髂骨就是我们平常系腰带的地方。找这个穴的时候,先顺着腰往下摸,会摸到腰下有一块骨头,这就是髂骨。将双手大拇指在髂骨的边缘固定住,然后双手食指在背后交会,在背后中点的连线处就是腰阳关。
 
 
 
  3.命门--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的壮阳穴
 
  一说门,大家都知道,是出入的枢纽。那命门是什么门呢?说简单点,就是生命出入的地方。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有点玄。不过,认真看它的位置就会发现,生命之门绝对实至名归。
 
  命门在背后正中线,也就是腰部的两肾之间。肾我们知道,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就藏在肾当中。肾精是不是充足,直接决定着人体是不是健康。
 
  在八卦当中,肾属坎,主水。两肾与命门的关系,就相当于一个坎卦,命门穴就是中间那一根阳爻,而左右双肾就是两边的阴爻。肾阴肾阳(又称元阴元阳),分别藏在命门和肾当中,是人体生命的来源。肾阴的活动,就像水的流动一样,需要阳气的温熏,这里的阳气就是肾阳;而命门就是肾阳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门之火。如果火力不足的话,就不能推动水的运行,肾水就不能上行,滞留在那里,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浮肿,男性阳痿,女性宫寒不孕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阳虚,这时候就需要温肾补阳。
 
  反过来,如果肾阴不足,肾阳过旺,也就是水不制火,火势过大的话,就会导致津液缺乏,干涸枯燥。男性会出现遗精的症状,而女性很可能月经量剧减甚至闭经等,这就是肾阴虚,需要滋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六味地黄丸就是滋阴的,它可以补充肾阴的不足。
 
  但是,肾阳虚就不能用它了。本身命门之火就不够了,还使劲地往里"加水",只会使水滞留更多,使身体的负担更重。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不能随便乱用。
 
  以我的临床经验看,现代人肾阳虚远远多于肾阴虚。所以,补肾壮阳,加大命门之火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加大火力呢?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用煤炉烧水,一把火在下面慢慢地烧着,需要有人在下面的风口处轻轻煽风,这样火势慢慢加大,壶里的水很快就沸腾了。所以呢,要加大命门之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着背后命门穴处"煽风点火"。
 
  那有人可能要说了,难道把身体对着火炉烤吗?当然不是,我们有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烤火方法,那就是艾灸。取一定量的附子,切成细末,用黄酒调成大概0.4厘米厚的饼,中间用针刺出一些小孔,然后放在穴位上,用艾炷来灸,每次灸3~5分钟,每个月灸一次就可以了。
 
  这样的做法可以缓解很多阳虚的症状,比如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等。平时稍微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没有特定症状的人,也可以时常用手掌心去按摩命门,按摩到发热即可。因为手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可以添加命门之火,壮大生命的火力!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命门和我们腹部上的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我们在找穴的时候,只要以肚脐为标准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在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命门。
 
 
 
  4.至阳--缓解心慌胸闷的宽心穴
 
  至阳穴在后背第七胸椎之下。为什么一开始就强调这个七呢?因为"七"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在十二地支当中,阴阳的兴盛正好是六支,比如阳气从子时开始升发,到午时达到极点。第七支"午"在这里起着兴衰转承的作用。至也就是极、最的意思,至阳的意思就是说,到了这里,阳气就达到了一个顶点。
 
  另外,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一句俗语没有,叫做"冬至饺子夏至面"。中国古人很重视这两天,尤其是冬至,甚至认为"冬至大如年",就是因为这两天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夏至是夏天的极至,冬至是冬天的极至。过了夏至,阴气开始生发,白天渐短;而过了冬至,阳气开始生发,白昼渐长。
 
  人体当中也是这样,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至阳穴就是阳中之阴到达阳中之阳的地方,也就是背部阴阳交关的地方。所以一些寒热交杂的病,比如疟疾等,找这个穴效果很好。这个原理也不难解释,寒热交杂就相当于阴阳相争,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这时候,我们刺激至阳穴,就相当于给阳方派去了一支生力军,又怎能不胜券在握?
 
  至阳穴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自然是阳光普照,全身受益,正所谓"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相接成和,而万物生焉。"所以,这个穴位能够治疗的疾病有很多。对于现在经常泡在酒桌上的人来说,这个穴更是随身携带的法宝。因为按揉它能够很好地改善肝功能,而且现代医学也证实,按摩至阳穴能够降低黄疸指数。
 
  但是,至阳穴最乐于"效忠"的还是我们的心,有的人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尤其是心里有事的时候,这种现象很严重。这时候就可以按摩至阳穴来调整。如果身边有亲人的话,最好趴在床上让亲人帮忙按摩,那样可以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情,给身体多加入一分"爱心健康"。如果独自一人,也不用难过,自己动手一样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手弯到后背,用食指和中指合力使用,力度可以加强一点,给至阳多加一点动力,心慌气短的问题要不了多久就能解决了。
 
  每个人都有感到力不能及、无助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伸出手来,或许仅仅是强有力的一握,或许是拍一拍肩膀,都可以给茫然无措的人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至阳穴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坚定我们信心和正气的穴位,当我们心里慌张、混乱的时候,都不要忘了,在我们的身体上就有这样一位会随时给你打气加油的朋友!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在我们的后背两侧有两块鼓起来的骨头,叫肩胛骨。在肩胛骨的下角,就是最下面的那个点,将两个点结合起来划一条线,与后背正中结合的地方就是至阳穴。
 
 
 
  5.灵台--治疗忧郁失眠的养心穴
 
  说到灵台,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耳熟。确实,在今天的甘肃平凉就有一个灵台县,这个地方在古代也是丝绸之路的支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著名的古迹--古灵台就坐落在这里。传说古灵台是周文王为了庆祝征服密须国而建筑的,后来这里就是周文王观天祭天,使自己的王权神圣化的一个地方。
 
  中医将五脏六腑也按照其职能范围给予了一定的职位。这当中,与周文王相提并论的当属心,称"心为君主之官"。而灵台的"灵"就是指神灵,也就是心。而"台"则是指台基,高台,号令之处,灵台顾名思议就是君主宣德布政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我们知道,一定是要干净、清净,外人不能轻易入内的。所以,古人说"灵台者,心也,清畅,故忧患不能入。"
 
  可能很多人已经想到了,这个穴的作用就是修心养性,专治神志病的。古籍中说:"灵台无动谓之清,一念不起谓之净。"现在的人天天忙于追逐功名利禄,心很少有清净的时候。所以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情绪病,如失眠、忧郁症等困扰。物质生活虽然很丰富,却感受不到幸福,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心"。
 
  灵台穴在背部,往上紧靠着心俞和神道,是心这个君主行使它职能的地方。所以,当我们的情绪不对、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要先想想,是不是从生活中捡了很多"垃圾"扔灵台里了?这时候就要坐下来,好好清扫一下灵台,想想最近有哪些不顺畅的事,这些事情真的这么重要,至于为之食不香,寝不眠,弄得自己憔悴不堪吗?好好打扫一番,把"垃圾"扔出去。因为只有灵台纤毫不染,心才能专心致志地行使君主的职能,让各个脏腑各就各位好好工作,这样,我们人体这架"精密仪器"才能安稳运转,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杂事。
 
 
 
  所以,时常感觉情绪不对,比如忧郁、经常想哭,或者脾气很大、老想发火,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却总是莫名其妙睡不着觉等等症状出现的时候,都不妨对灵台穴"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方法也很简单,就好像拿一个鸡毛掸子打扫佛尘埃一样。我们可以买一个按摩锤,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卖的,没事的时候在那里轻轻地敲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锤击病去,只要坚持下去,心里和身体的这些"小尘埃"都会被我们敲击到不见踪影。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沿着至阳穴往上,就是我们的第六胸椎。沿着背后正中线下来,大椎是人体的最后一个颈椎,再往下就是胸椎。大家吃鱼的时候,会发现,鱼肉全吃完之后,是一块长条形的骨头,旁边是向两边分散的鱼刺,这一根一根的鱼刺和人体背后的骨头很有一比,后背的骨头也是这样有规则地排列的。而两根刺之间空的地方,在人体当中就表现为凹陷,就好像两山之间的山谷一样。我们说地心是精华汇聚之处,也就是气血能量汇聚的地方,这也就是我们穴位所在之处。
 
  我们依据上面的方法找到至阳穴之后,再顺藤摸瓜,找到上面的一根骨头,骨头上方的凹陷处就是灵台穴所在位置。
 
 
 
  6.身柱--让孩子身子骨更结实
 
  身柱,身就不用说了,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这个"柱"字,柱在古代是指楹柱,就是在房子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房屋的支柱倒塌了,房子还能完好无损地在那里为我们遮风挡雨吗?
 
  身柱在人体中的位置也是这样的,它在后背两个肩胛骨的中间,上接头部,下面和腰背相连,就像一个承上启下的支柱一样。我们在说一个人负担重的时候,总喜欢说他"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其实就是突出他在家里的重要性。身柱也就是我们人体的"顶梁柱",要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能好好地工作,不出问题,一定要照顾好身柱穴。
 
  日本人对身柱推崇有加,称之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意思就是说灸身柱穴对小儿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早在1938年,日本针灸学家代田文志就曾为长野县的小学生集体灸身柱穴,这些身体虚弱、动辄感冒、消化不良的孩子,一个多月以后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半年之后基本都痊愈了。这事当时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以至于日本很多小学都效法施行。
 
  其实,身柱能治疗的疾病很多,如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肺气不足产生的哮喘、脾气虚弱导致的下陷脱肛等,都属于正气先虚,督脉的阳气无法上升所致。在治疗上,最重要的就是扶正祛邪,补足正气。
 
  所以,显而易见的,这个穴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我们说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这个穴。除了像日本人那样艾灸之外,按摩刺激的效果也很好。年轻的妈妈在睡前时常给孩子揉一揉,不仅可以免去孩子吃药打针的痛,还能让孩子深深体会到妈妈的拳拳爱意,对于心理的健康也是无法估量的。由于穴位在背后,按摩的时候有可能不太好着力,可以拿一枚圆圆的硬币,用硬币的边缘在身柱穴处上下滑动按摩。
 
  而年轻人如果能时常给老人按摩的话,那更是给老人饱经风霜的心灵带来无限慰藉。"夕阳无限好,黄昏景更佳。"这份"景"很多时候是需要年轻人去营造,去为亲人精心布置的。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从大椎往下开始就是胸椎,第一个突起的点,我们称之为第一胸椎棘突,再往下数三个,在第三胸椎棘下面的凹陷处就是身柱穴所在位置。
 
 
 
  7.陶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消炎穴
 
  在讲陶道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任脉上的璇玑,璇玑与陶道是两两相对、前后呼应的。璇玑在天文学中代表的是北斗星的枢纽,北斗星终年旋转不停,就好像我们人体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一样,长年不息。北斗星就像一个羊角一样,循着一个方向运行,不同时间到达不同的地点,这就好比人体的气血,从长强开始,经过身柱,到达百会,然后经过前额,与任脉相接,然后再转入长强,进入督脉,在人体上周流不息。
 
  陶道和璇玑就是这个循环当中的两个重要地方。为什么叫陶道呢?因为在古人看来,物体旋转最快的莫过于陶钧,所以用"陶"来称呼这个穴,形容气血循行的速度很快。去陶吧玩过的人可能知道,未成陶器的泥胚开始是放在一个平盘上的,这个平盘和下面的机轮一起组成一个转盘机。只要踏动机轮(当然现在是电动的了),平盘就会旋转,然后人工用手将这些泥胚拉成各种形状。
 
  古人认为,大到天道循环,小到人体气血循环,周而复始就和这陶钧一样,万事万物就在这不停的循环过程中被创造出来。气血也只有这样不停地循环运转,才能使阴阳协调,不偏不倚。
 
  可想而知,陶道就是调节人体整个大气循环的。所以,它站的位置非常高,陶钧在中间旋转,牵动四旁,必然会产生风,陶道右下边的穴就是风门穴。既然是调节整体的,那么治疗的病症肯定不是局部的小病症,而是从整体来调节。说简单一点,它的作用就是当人体的气血运行出现问题,比如身体太冷了、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的时候起一个调节的作用。
 
  我们知道,中医讲人体的疾病,离不开气血二字,多数不是气血不足,就是气血不畅,所以说陶道穴的作用非常大。而且使用范围非常广,几乎人体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派上用场。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刺激它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
 
  陶是指陶冶,引申为治疗,道就是道路。在古代,陶钧还有治国的意思。上面说过,陶道是掌控大局的,但它又不是君主之位。我们可以想一下,不是君主,却行使着君主的职权来掌控大局,而且位置还非常高,这是什么?对了,宰相。就和人体的肺一样,陶道在穴位中的位置就相当于宰相,也就是相辅之官,是君主的左膀右臂,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古人说"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意思就在这里。
 
  事实上,这个穴除了调节人体大气循环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作用也和肺有关,就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实验也发现,按揉陶道能够显著地改善肺功能。所以,患有慢支的人,或者经常咳嗽、自觉肺功能不太好的人,不妨时时刺激陶道。
 
  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可以低下头,一手将头按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顶住穴位,其余四指抓住脖颈得力,用大拇指按揉。按摩的时候多用点劲,每次按摩大概100下左右,慢慢地,肺功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势而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养生治病的道理也是这样,找到了病症所在,在对症的地方施以治疗的方法,这样才能以最轻松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将问题解决掉,不空耗力气!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督脉在后背上的穴位都是井然有序、并列排列的,大椎往下的第一个胸椎就是陶道。
 
  8.大椎--清除内热的"退烧药"
 
  现在很流行一种治疗方法,叫做天灸。天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伏天的时候,在人体几个大的穴位上施灸。这个方法对于那些体寒、免疫力差的人来说,非常有效。原因就是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时候,这时候补阳效果最好。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古人将人体的阳气比作天上的太阳,三伏天施灸,就相当于模拟天上的太阳,给那些身体里面缺少阳气的人再造一个"小太阳"。
 
  在天灸当中,大椎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是阳面,所以大椎堪称阳中之阳。而且,它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
 
  如果这样讲,你就以为大椎穴仅仅是补阳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大椎在第七颈椎下,古人排序,认为这是脊骨中的老大。我们摸后背会发现,这里比其它地方的脊骨要大要突起一些,正因为此,所以称之为大椎。既然是老大,当然要起带头作用,一碗水端平。所以,它的作用不限于补阳,当阴阳相争的时候,刺激大椎,可以使阴阳平和。就像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大,大椎穴在其间起着中正调和的作用。
 
  因为这个地方阳气很足,所以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刺激抗体的产生,包括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肺呼吸功能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这当中,最显著的就是泻热、发烧、高热,或者内热引起的痤疮都可以通过大椎穴来调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放血。
 
  一说放血,很多人就觉得很吓人,不敢尝试,其实大可不必。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不小心磕了、碰了,不是会失掉很多血吗?大椎放血,就是用食指和拇指将大椎穴处的皮肤提起,然后将针用碘酒或者用火消毒,之后迅速地在提起的皮肤上刺几针,同时用手挤出四五滴血出来。这个方法对于泻热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几乎立竿见影。
 
 
 
  当然,这个方法是适用于发烧、痤疮等体内有热的人。如果是怕冷,经常感到后背凉飕飕的,则要通过其它的方法了,如上面说的天灸,平时有精力的话,在大椎上做艾灸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督脉是阳脉之海,尤其是在背部穿行的这一段经络,更是阳气直达头顶的重要部位。如果仅仅作为保健养生的措施,我们这里可以推荐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办法,在家里,或者公园里都可以操作。找一个门框,或者一棵大树,用后背正中线顶着门框,左右移动,这样可以同时刺激到这几大穴位,对于提升阳气效果是非常好的。就像敲胆经一样,一个小动作,将所有的穴位都刺激到了。其实,像这样一举多得的养生方法在中医当中俯仰皆是,就看你是不是真的用心了。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把头低下来,用手指顺着颈部往下摸,会摸到一块凸起的骨头,这就是大椎骨,在这块骨头的下面有一个小凹陷,很容易摸到,这就是大椎穴。
 
  9.风府--专治头痛的祛风穴
 
  我们知道,中医有"六淫"之说,也就是六邪。这当中,以风为首,说"风为百病之长"。所以,中医对风是非常注意的。在长期的摸索当中,人们发现,在人体当中有很多地方很容易遭受风的袭击,所以将其命名为"风",如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等等,这些地方基本都是风邪的藏身之所。所以对于风,我们一定要严加注意,尤其是在春天和冬天风邪最猖狂的时候,更要注意保暖。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更要将其视之为洪水猛兽,躲得远远的。
 
  在这些风穴当中,尤以风府为最。风是指风邪;而府,我们知道在过去是指衙门的意思,风府穴就是统领风穴的衙门。现在新闻里经常会报导一些暴力事件,被侵袭的大多是当地的政府机构。在人体当中也这样,风邪侵袭人体,首先找的就是风穴的衙门,所以古人说"风府,受风要处也。"
 
  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风穴都在上半身,以头部居多。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头居上部,而风性轻扬,最容易侵袭人体上部。北方人一到冬天,都会戴上厚厚的帽子,围着厚厚的围巾,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简单的防止风邪侵袭、维护健康的方法。其实不光冬天,夏天也要注意,晚上睡觉,头颈部位一定不要朝着风口。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很早以前有一位长寿的老人叫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有一段时间,他发现附近有一个人,老是说:"唉呀,我头痛,头痛。"找好多人看过都没有用。后来,彭祖经过观察,发现他们家的床头朝着窗户,然后就问他睡觉的时候是不是不关窗户,那人就说了:"对啊,这有什么问题吗?"彭祖就告诉他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把窗户关上,或者把睡觉的方向改变一下。那个人照着做了之后就好多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古人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不能让后脑勺对着风口。其实不光是睡觉时候对着窗户,现在的人在上班的时候,如果空调正好在脑后的话,也一定要想办法把方向调一下,或者在背后肩颈部位搭一条围巾。还有,平时洗完头,一定要吹干再睡觉,否则湿气进入头部,也是很难消除的。
 
  那么有人可能要说了,那我以前没注意,已经有这些毛病了怎么办呢?不用着急,我们前面说过,一些捣乱分子最喜欢找衙门闹事。而大家知道,最容易解决问题的也是衙门,因为他们力量强大。人体当中也是这样,风府穴最容易招致风邪,但治疗和风有关的疾病,也是首选此穴。
 
  那么我们说风最喜欢侵袭头部,引起的第一病症就是头痛。可能大家不知道,头痛也是分很多种的,有两侧头痛,是胆经堵塞引起的;有前额疼痛,那是胃经引起的。而风府穴治疗的就是后脑勺头痛,"克星"就是风府穴。我们在按摩风府穴的时候,可以低下头,女性用左手将头发向前揽起,用右手拇指按摩,其余四指在头上部固定住。这样大拇指可以得力,稍微用点劲,每次按摩30~5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头痛症状。用西医的说法,就是按摩风府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也就是大脑的血液供应,按摩完之后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不再晕晕沉沉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穴是禁灸的,也就是说一定不能艾灸。火借风势,会更加猖狂,在体内乱窜。这个也好理解,我们说森林着火了很恐怖,如果再起风的话,那不是更要命吗?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也就是头发的边缘,用大拇指中间的关节在这个边缘向上比划一横指就是1寸(大拇指中间关节就是1寸)。
 
  10.百会--治疗胃下垂的灵验穴
 
  百会穴非常好找,就在我们的头顶,两个耳朵尖的联线的中点处就是。最早的时候,百会穴也叫昆仑,因为从中国的地势来讲,昆仑是群山之首,就好像世界屋脊,所有的山脉河流,都以昆仑山脉为发源地,从那里下来。取昆仑之名,意喻此穴位和昆仑山脉一样,俯临大地,普照众生。(因为与脚后跟的昆仑穴同名,因此取消了这一名字。)
 
  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会是聚会,百是一百,意思就是很多条穴位聚集在这里面。它在人的头顶,高高在上,人体的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以及肝经在这里会合,就好像电视剧里面的华山论剑一样,各路英雄豪杰汇聚于此,所以中医说百会是"三阳五会"。更兼四周经穴密布,大有百脉朝宗、君临天下之势。
 
  中医说脑为元神之府,我们可以将其比作京城。天子脚下,能人异士很多,但从来也是是非纷起之地。百会穴寄居此地,自然要负起保障一方安宁的作用。所以,但凡脑部的疾病,如头痛脑热等,都可以找百会穴。
 
  但百会穴俯瞰众生,肯定也不止调理脑部疾病这一方面的功能,对于人体最重要的气血循环,百会穴也是可以调理的。我们可以联想一下百会穴的位置,它在头顶的正中间。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提纲挈领",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提网兜的时候,是不是只要提那根绳子,网兜连带里面的东西就都拎起来了?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就相当于人体的纲领,升阳提气的功效是非常好的。我们只要按摩它,就可以提升一身的阳气。所以,对于一些中气不足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说,当人感觉到很疲惫的时候,是不是会很自然地感慨:"唉,累死了。"往凳子上一坐,半天不想起来,这个就是气没上来,陷下去了。这时候,如果有人过来说了件高兴的事,比如说领导要发奖金了,肯定会立马精神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地快步跑过去,这个就是我们说的气被提起来了;就像网兜一样,没人提的时候,就塌下去了。一拎,立马就精神抖擞了。按摩百会穴就相当于拎起了这个网兜,可以即时地让人提起精神来。
 
 
 
  所以,大家联想力丰富一点的,会很容易想到这个穴治疗的疾病和气的下陷、下沉有关,最典型的就是内脏下垂的疾病,如胃下垂和子宫下垂等。尤其是胃下垂,是现在很多"坐家"们的常见病。判断胃下垂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自己的肚脐眼,如果是圆圆的,说明没有问题;如果你的肚脐眼像嘴角一样耷拉着的话,很有可能存在着胃下垂的现象。这样的人往往很瘦,吃一点点东西就觉得肚子很胀,不能多吃。这就是因为中气下陷,升阳无力,气血不能托起胃,导致胃往下坠形成的。
 
  这时候,别忘了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每天用手指头在百会穴上旋转按摩30~50下,可以很好地帮助提升中气,固护阳气,将胃慢慢地托起来,继续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按摩的时候,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慢慢感觉,随着按摩的时间加长,会感到头顶处微微发胀。待按摩结束之后,睁开眼睛,会感到眼睛都明亮了很多。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按摩百会有助于帮助肝经的气血上行滋养眼睛。
 
  有人说看书学习要能够将书越看越薄,看到最后可能只剩下一句话,这其实就是讲的抓重点,抓核心的能力。养生也是如此,介绍穴位的书汗牛充栋,每本都会介绍上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它特殊的治疗作用,也有本条经络上的共同作用,很多人看到这么多就开始迷茫了,好东西太多了,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这就需要我们有提纲契领的本领,能够在这浩如星海的穴位当中找到领头的,最对自己的身体症状的那一个,就像百会一样。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将两个耳朵折向脸部,将两个耳朵尖通过头顶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发夹一样,耳朵连线与我们头顶的正中交点(可以通过鼻子尖往上划一条线),就是百会穴。
 
 
 
  11.上星--解除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加薪穴
 
  我们的古人很喜欢月亮,有大量歌颂月亮的诗词。很遗憾的是,他们被月亮的光华给迷住了。没有注意到,其实星星也一样很美丽。现在城市里是很难看到星星了,如果大家见过夏天的郊区的夜空,就会发现,群星闪耀的夜空绝对不逊色于月朗星稀的夜晚。而且,众多的星星一样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非常漂亮。我们的上星穴就是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照耀着人体、福佑我们一生健康、但默默无闻的穴位。
 
  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上,既代表头部,也有上升的意思;星则是指精,也就是万事万物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正所谓"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这里也代表阳精聚集的地方。
 
  这个穴高居头部,光芒四射。所以,又被称为明堂、神堂。大家可以想一下,当我们为某一个问题苦苦思索的时候,是不是会习惯性地托腮上视,这就是人体下意识地与头脑结合,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思想是很迷茫的,犹如黑夜。而上星穴则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点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当我们感到头晕目眩、上焦阴沉、头脑一片昏沉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刺激上星穴来调理。
 
  这个穴还有一个很有效的作用,那就是治疗慢性鼻炎。中医说,鼻通天气。因为肺开窍于鼻,肺居腔胸,古人视之为天,所以说鼻子是人体与天气相通的地方。简单地理解就是,鼻子是重要的呼吸器官,呼和吸都是与外界交流的过程,所以说通天气。
 
  除此之外呢,上星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头痛中的一种--前额头痛。有的人一紧张,或者受到了惊吓等等,就会感觉到头痛欲裂。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因为什么事闹心,觉得头痛,甚至会拿头去撞墙。人们大多觉得他这是痛得抓狂了。其实,这也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撞墙的那个部位刚好就是我们的上星穴所在的位置,把前额的头发向后梳,向上1寸的地方就是上星穴。头痛的时候,不用采取撞墙那样激烈的方式,只要用手指在上星穴处用心地按摩50~100次,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了。
 
  当我们在旅途中迷失方向时,闪烁不定的日月星辰就成了指点迷津的"救星"。那么当我们内心里迷失方向时,该怎么办呢?上星穴就是帮助我们判断前行"航程",找到正确方向的指示标。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将前额的头发向上梳,以鼻尖为点向上做一条竖线,用大拇指的横纹在头发的起始处量一横指,手指的另一端就是上星穴。
 
 
 
  12.神庭--提高学习效率的聪明穴
 
  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都知道,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叫天庭。我们这个神庭和天庭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是指元神,庭就是宫廷、庭堂。中医说"脑为元神之府",意思就是说人的精神、智慧等是从大脑生发出来的。而神庭呢?可想而知是这个府里面最中心的地方。我们智慧的源泉就从这里出来,所以古人说"神者,智之渊也。"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丹田这个词,中国武术里面,动不动就强调要意守丹田。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号称"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其中,神庭穴就是上丹田,担负着调控神经系统的任务。
 
  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对民众的影响力越大。人体的穴位也这样,作为脑神居住的地方,神庭保身护身的功力当然也更强。尤其是对于神智方面的疾病,更是它的独门绝技,如惊悸不安、头痛、癫狂、痫症等,非神庭莫能治。
 
  因为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控神经系统。所以,按揉此穴,可以降低痛风患者患肢疼痛的感觉,这一点,已经得到现代研究的证实。所以,如果家里有人在神智和情绪上存在着一些不是很对劲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注意,多多关爱,勤于按摩,帮他通过经络来调理。如果自己时常感觉头脑不是很清楚,昏昏沉沉的,或者情绪波动很大,也可以每天按摩此穴50~100次。这个穴和上星的功效很接近,而且二者所处的位置也实在是近得很,我们用一个大拇指,基本就将两个穴同时刺激到了,这两个穴的治疗作用差不多是相近的。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身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很茫然的。这时候,上星穴就是指点迷途的一颗指示灯,而神庭则是我们回归健康的方向。所以,我们通过上星,找到神庭,就等于找到了健康的归途。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前发际向上0.5寸,食指和中指着力来加强按摩的力度,可以同时按摩神庭和上星两穴。
 
 
 
  13.人中--接通阴阳二气的急救穴
 
  人中穴在面部,鼻唇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很多人觉得奇怪,这个穴明明在人体上部,为什么叫人中?
 
  这个就得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了。中医有句话叫"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通天气就是指我们的呼吸,人体通过心肺的振荡,膈肌的升降,吸进自然界的氧气。然后在人体走一遭,再呼出去,这叫和天气作一个循环。因为胸廓是和天气交换气体的一个场所,所以也称胸廓为天,鼻子就是这二者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所以说鼻通天气。
 
  而通地气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吃喝,所有的水谷、动植物等,都是从嘴巴进入的,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身体不能吸收的废物排出体外,仍旧还给大地,进入土壤当中作为一种肥料来滋养动植物,和地气作一个循环,所以也称腹腔为地。人中穴名字之来历,即意喻人处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是万物造化的灵秀。
 
  人中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水沟,如果有人将这个水理解为小孩的鼻涕,那可就要出笑话了。这里的水指的是津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口水。古代养生家认为口水最能养生,所以经常紧闭口舌,以收藏口水,使其下行通过喉咙进入脏腑,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人中穴处在口水吞咽向上翻转的地方,所以也称之为水沟。古人说"水沟近鼻长流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不能干涸,要经常保持水润。所以我们要想身体健康的话,就要经常学会吞咽口水,而不要将其当做无用之物,随意吐出。
 
  人中穴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急救、抗休克,就像120一样,是身体特殊情况下的保护神。按揉人中有急救的作用,在中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某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中暑、晕过去了,这时候旁边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掐他的人中。人之所以休克,就是因为天地之气不通、循环中断,这时候掐人中就是使二气相交。
 
  掐人中有好几个方法,最好由手指甲比较平的、有力气的人来操作,用大拇指指甲盖边缘的部位,顶在人中穴处,用力地掐按;或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掐,给人中穴一个强刺激,可以很快地让人苏醒过来。
 
  人中穴是一个急救穴,但不代表它就只有急救的作用。我们大家知道,人与大自然进行气体交换靠的就是呼吸,所以这个穴还有调节呼吸的作用。而且,临床观察发现,刺激此穴,对胃收缩频率和振幅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可见,人中穴也是一个多功能穴,记住它,可以在危急时刻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帮助。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将鼻唇沟的长度分成三等份,从上往下的三分之一处就是人中穴所在位置。
 
 
 
  第二章  任脉:掌管生殖的妊养大脉
 
  任脉运行的路线和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对应,从会阴出来,沿着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穴位多与督脉中的穴两相匹配,就像一对夫妻一样,一里一外。"任"有担任、妊养之意,与全身的阴经相连,所有的精血、津液等阴性物质都为任脉所管,与女子经、带、胎、产等关系密切,是女性一身的保护神。
 
  14.曲骨--前列腺炎引发的尴尬不再有
 
  喜欢旅游的人可能都知道,在甘肃敦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叫月牙泉,形如弯月。月牙泉周边便是有名的鸣沙山,常年流沙走石。沙石在风的推动下大片移动,会有响声,因此称之"鸣沙"。月牙泉和流沙相距不过十来米,却常年流水不断,天旱不涸,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这眼泉水长不过百米,如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中,任凭旁边狂风肆虐,沙石侵袭,依然娴静地躺在那里,用自己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周围那一片绿洲。
 
  月牙泉的水,据说有消病除灾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为药泉,水被称为圣水。在人体当中,也有这样一眼药泉,这就是曲骨。
 
  曲骨的骨就是横骨,也就是现在的耻骨,曲是弯曲,指这块骨头如同一轮弯月,曲骨穴就在月中央,也就是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有人可能要说了,曲骨穴和水有什么关系呢,说它是药泉?这个就要从它所治的疾病来说了。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可以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说到通利小便,可能很多男性朋友会不自觉地多瞟上一眼。现在前列腺健康的成年男性朋友不多,往往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人晚上经常要起来好几趟,被尿频尿急等问题折磨得有口难言。其实,这时候,只要找到我们身上的这个曲骨穴就很好办了。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刺激到位。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在我们的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15.中极--调理月经,轻松度过每月那几天
 
  极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皇帝登位也被称为登极。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汇叫"登峰造极",都是用来形容顶点、至高点的意思。太极的极是指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是一个时间尽头的概念,到了那个时候便生数皆终,万物复始,一元复新,就好像四季轮回一样。
 
  古人说"天有六极",指的就是天地之上下四方。其中,中极就是天上的北极星。北极星我们知道,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夜行人的航标。北极星位于紫薇宫中,天道循环不停,但北极星位置永不移动,人们说它"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将其视之为群星之首,顶礼膜拜。
 
  我们人体上的中极穴也取此意,认为它是人体上下左右的中心,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是身体的腹地,就好像房屋的内室一样,轻易不得入内。
 
  中极穴在下腹部,如果我们拿一副人体解剖图,从外形来看的话,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的"人中",人体从头到脚的中点就在这个地方。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脐下三寸之地,位置非常险要,不能随便乱碰。其实原因就在于,这里是人体元气藏聚的地方,女子胞宫、男子精室都在这里,地位之险要,无与伦比。它的重要性堪比天上的北极星,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都和这里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繁衍后代的腹地。
 
 
 
  所以,中极穴对于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经不畅、痛经等,都可以找它。按摩的时候,用拇指顶在中极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50次。女性往往体质寒凉,也可以将手掌心搓热之后,用掌心在此处按揉,可以起到保温刺激的效果。
 
  中极在人体当中处于腹地的位置。腹地我们知道是核心地带,它向四周辐射的能力也是最强的,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确实,中极穴不仅能够治疗周边相关的疾病,对于子嗣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关联,算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等闲视之!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从曲骨往上1寸。拱形最高点,正中线位置,大拇指横放在骨缘的位置,另一侧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中极。
 
  16.关元--肾虚人士最好的"补药"
 
  我们在讲督脉的腰阳关的时候,已经讲过,关元就是元阴元阳出入的地方。元就是元气、天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关则是枢纽,机关,开合之处,这里主要是关闭、关藏、闭藏的意思。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大家大概都听说过一个养生的方法叫腹式呼吸,也叫深呼吸。我们在郊外玩的时候,碰到一朵开得很鲜艳的小花,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深吸一口,这就是深呼吸。这种呼吸有什么好处呢?上文说过,呼吸就是人体与天体进行气体的交换,深呼吸就是将自然界的真气吸入丹田,让丹田内贮存更多的元气。元气充足,人体当然更加强健。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更要加倍注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元气也会逐渐减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的体质在下降。这个度怎么掌握呢?根据年龄来说,人到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三年一灸,一次灸三百壮;上了五十岁,就二年灸一次;到了六十岁,就一年灸一次。这样坚持下来,健康长寿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明白,艾灸关元穴能够保健长寿的原因。其实非常好理解。关元,关藏的是我们人体的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肾气,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但是我们艾灸关元的话,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相当于在往我们的"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所以,艾灸不方便的话,也不妨时常按摩关元穴,前提是一定要让手指热起来,不要用冷冰冰的手去刺激腹部的皮肤。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注意下腹部的保暖。但是,由于关元和子宫等靠得很近,所以未婚未育的女性不能乱灸关元穴,因为那样很可能造成不孕症。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意识到,凡在是腰部的穴位,不管是腹部还是后背的穴位,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腰部是肾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些穴位和肾气或多或少有关联。所以,我们即使平时没有办法来刺激这些穴位,也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保持腰部的温度。腰部是人体当中最容易长肉的地方之一,这其实就是身体在自主调控,因为它有更重要的职责--保护肾。所以,对于腹部和腰这一块,我们一个不变的养生法则就是保暖。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将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的中间关节为准,这个宽度就是3寸,以它为准,四指下面的地方就是关元穴。
 
  17.气海--精力不济,就艾灸气海
 
  气就是人体呼吸出入的气息,也就是元气与其它各种气,如宗气、卫气、营气等等。海就是海洋,意喻广大深远、无边无际。气海,简单地理解就是气息的海洋。
 
  大家都知道,气在中医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身体当中有好几处纳气的地方,譬如膻中,别名就是上气海。我们这讲的气海是指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在线,当脐中下1.5寸。两处气海一个在胸腔,一个在腹腔,循环相应,周流不息,就好像海水升腾为云,又降为雨露这样一个天地之气的循环过程。如果这个循环出现问题,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
 
  著名的裴廷辅老中医就曾经用这个气机循环的道理治好了一位呃咯(呃逆、打嗝)病人。他先针灸病人的膻中穴,打开气行的道路,然后再针刺气海穴,使上逆的气正常下行,呃咯当时就好了。
 
  其实这个原理并不难懂,就像大禹治水,最重要的是疏通道路,让无处排放的水能够顺利进入大海,不至于泛滥成灾。
 
  气海与两肾相连,肾属水,水在身为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得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人们吃饭、呼吸、睡眠,一切动静,无不是在调停人体的水火阴阳。所以,古代的养生家认为,必须让心火下降肾脏,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阴水得到阳火的照射,就能够化生云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升火降,通体安泰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和谐循环的状态当中的时候,邪气自然不得近身,人也就不会得病。这种感觉就好像《西游记》里面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为唐僧画的那一个圆圈一样,在外面为人体支起一层保护罩。
 
 
 
  古语说:"冬不炉,夏不扇。"强调冬天不要过分依赖炉火,那样会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这也是不让体内阴气收敛太过的方法。一句话,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体阴阳相协,水火相济。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用柳公度的话来说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是不让情绪大喜大怒,影响元气。但是人在生活中,怎么可能没有七情六欲呢?要做到这个几乎不可能,所以退而求其次,使气海穴常保持温暖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气海和关元穴在我们的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一样,共同保护着我们的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实际上,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了,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刺激这个穴的时候,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六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气海在关元和肚脐的中间,也就是肚脐下面1.5寸,非常好找。
 
 
 
  18.神阙--腹部的问题都可以灸神阙来解决
 
  神阙穴就在我们的肚脐眼上,大家知道,这里是连接脐带的地方。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所以也称为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非常重要。
 
  神是指元神,虽然剪断了脐带,失去了和先天联系的纽带,但这里的元气并没有完全丧失。神阙穴的内部紧接大小肠。大肠是传导之官,也就是排出废物的地方;小肠是受盛之官,也就是吸收营养的地方,这样一正一反的两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化,"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神是物质转变的最高境界,是全身的主宰,在人体当中是最尊贵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想什么事情想得入迷了,这时候有人拿手在他的眼前晃动,他可能要半天才能反应过来,"发什么呆呢,都失神了?"没有神的人就是这样,呆呆傻傻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而阙呢,则是指宫阙。古代皇帝会在宫殿的门外建起两座观望的台基,宫廷外面有什么事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所以岳飞诗句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个台基之间的道路就是阙。
 
  那么神阙,就是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我们知道,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而且,神阙穴在肚脐眼上,是腹部的核心。所以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产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神阙穴,可以很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任脉上的穴位,艾灸是最好的途径,尤其是神阙穴,更是我们中医里面做脐疗的重要部位。这个穴有一个艾灸方法叫隔盐灸,就是将一小把粗盐填在肚脐眼上,上面放上切成薄片的姜片,然后用艾柱灸,灸到最后,肚脐上填满了黄黄的盐姜水,这样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相当好。上了年纪的同志如果经常感到身体冷痛,或者腹部不适的话,可以隔段时间做一次神阙穴隔盐灸,对于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好的。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神阙穴就在我们肚脐眼的位置,是艾灸的最佳穴位。
 
 
 
  19.上中下脘--胃痛时要找的健胃"三剑客"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上中下是依据位置的高低来分的,就好像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年龄似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脘"字,脘指的是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太仓是什么呢?一个官名,古时候有太仓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粮食的官。
 
  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弯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它只对食物进行粗略的加工,就好比我们榨果汁,先要用刀将水果切成大块,再放到搅拌机当中。胃就相当于这把刀,只做一部分简单的工作,真正的消化过程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上、中、下脘"三兄弟"在胃上形成一条线,相当于脾胃的卫士,对于和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地防御和治疗作用,是胃的忠实护卫队。所以,对于胃系疾病,就像某个广告里说的,胃痛、胃胀、胃酸等等,都可以来找这三兄弟"助阵",将它们一网打尽,绝对比广告里的方法真实有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同时刺激到它们,这就是艾灸。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分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有一个笑话,说现在做胃的健康方面的调查,不要调查谁有胃病,而是要调查谁没有胃病,这足见胃病的高发率了。所以市面上各种胃药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面对这些奇奇怪怪的药品,你能了解它治疗的到底是哪种胃病吗?其实,真正安全的"健胃三剑客"就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因为我们的穴位都是双向调节的,寒的热补,热的寒凉,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一个均衡的方向,保持胃的健康。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上、中、下脘穴怎么找呢?它们都在胸部,我们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交点。这两块骨头就像一个"人"字向下一样,这个地方就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20.建里--体虚之人最好的温补药
 
  如果说上、中、下脘三穴是刘、关、张三兄弟的话,那么这个建里穴就相当于三国里的赵云,艺高人胆大,而且和刘、关、张亲如兄弟,关系不相上下,建里与这三个穴一字儿排开,在中脘穴下1寸,下脘穴上1寸。但为什么这个穴偏偏叫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建里呢?
 
  建是建筑,建立,与"健"相通;里是居的意思。我们知道,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人体的大粮仓。婴儿切断脐带之后,营养的供给来源就靠脾胃,食物在这里被消化,形成精气进入肺里,再由肺进行分布,来滋养五脏六腑。
 
  实际上,食物进入胃以后,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生化成精微物质的,而是有一个逐渐消化的过程,一直到达建里穴这里,中焦脾胃之气才开始形成,脏腑也因此而强健。就好像我们建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好了,然后上面的门窗楼台才能成立,所以称这里为建里。
 
  古人说,胃有五窍,五窍都是胃气出入的地方,也就是胃这个人体大后方的门户。当人体出现呃逆等和胃相关的症状的时候,都可以刺激建里。先强壮根基,中和胃气,打通门户,让五脏能够"安居乐业"。
 
  如果刺激建里穴不起作用的话,就要检查其它的穴位,通过吐、泻等手段将外邪驱逐出去。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不管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症状之后,还要刺激建里来巩固疗效。这就等于我们常说的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刺激建里穴就是这个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善后的过程。这个过程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胃对于外邪的抵抗力强大与否,所以一定不能轻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知道了,这个穴其实是一个补穴,有很好的和胃安神的效果。有些人健康意识很强,平时有事没事去弄点养胃的东西来吃。其实,真正平和的补药就在我们的身上,时不时刺激建里比什么补药都强。
 
  那么,什么时候最需要补呢?毫无疑问,就是吃不下去东西的时候。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视吃饭为头等大事。可是,我们的身体却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食物存在抵触情绪,表现出来就是没有胃口,食欲很差。这时候,建里穴就该上场了。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沿着建里穴的位置旋转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能够很好地促进食欲,增进身体的健康。
 
 
 
  脾胃是后天之本,讲的就是脾胃之气是滋养身体的重要成分,而建里则是脾胃之气生成的地方,就像我们的屋基一样,打得结实与否直接关系着立在上面的房子是不是能够经风历雨,安然无恙。所以,刺激建里其实就是在夯实我们身体的"根基"。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我们在胸腹部这条正中线的位置划一条竖线,以肚脐为中心,在肚脐的下3寸是关元,上3寸就是建里穴。
 
  21.巨阙--口腔溃疡不再有
 
  熟悉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宝剑:干将、莫邪、巨阙、辟闾。这当中,巨阙是一把残缺不全的剑,阙通"缺"。但其精诚坚利之处,其它宝剑不能与之争锋,所以号称"天下至尊"。
 
  巨阙传说是越王勾践的宝剑,刚铸成的时候,越王坐在露台上,看到宫中有一辆马车失控,宫中伺养的白鹿受到了惊吓。越王拔剑一指,想让侍卫上前制止。却不料,剑气已经将马车砍为两节。越王又命人取来大铁锅,他用剑一刺,便将铁锅刺出一个大缺口。这一剑毫不费力,好像切米糕一样,越王勾践大喜,赐名为巨阙。
 
  人体上的巨阙穴所在的胸骨,外形也像一柄宝剑。巨阙穴就在骨头的顶端,胸骨剑突大凹陷的下面,里面是腹膜,上面是膈肌。这里是胸腹交关的地方,前面说过,胸腔是天,腹腔是地。所以,这里也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换的关隘。而且,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食管和动静脉都在这里通行,是人体的君主--心的宫城,是至尊之门,凛然不可冒犯。
 
  就好像巨阙宝剑一样,巨阙穴的作用也是深不可测。它是心的外围,就好比仗剑立于君主旁边的卫士,清除君主旁边所有的危险,平定叛乱,保君主安宁,用通俗点的比喻就是御前侍卫,艺高人胆大。
 
  巨阙穴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口腔溃疡。在临床上,口腔溃疡很多都是由于心火旺盛造成的。中医说舌为心之苗,当心火旺盛时,当然会在口腔内和舌头上有所反应。这时候巨阙自然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巨大的使命,每天在巨阙上按摩3~5分钟,坚持两三天就可以将这一股邪火驱逐出去,还身体安然康泰的局面!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从腹部往上,找到剑突,也就是胸口处两块骨头的交叉处,从这个接口处往下2寸的地方就是巨阙穴。
 
  22.膻中--增强心肌供血的强效"救心丸"
 
  膻中很好找,就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膻指的是胸部,膻中也就是胸部的中央,在胸膜当中,是心的外围,是代替心来行使职权的地方。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故宫就知道,皇帝是住在最中央的,外面有一层又一层的大殿,每个地方都有皇家侍卫看守。在人体当中,充当皇家侍卫这个职责的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宗气,它充盈于心脏的外围,协助心气推动心脉搏动。如果宗气不足的话,人体其它地方的气,就会来填补。就好像皇宫告急,外面的军队会迅速前来救援一样,所以称之为气会。
 
  对历史比较有兴趣的人可能会想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讨自己心爱的妃子欢心,时不时地在烽火台上点火,召集各路诸侯前来。人体之气就像分散在四肢百脉的士兵,看似凌乱,却内有调度,人体一旦告急,它们会迅速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保护君主的安全。
 
  上面在讲气海穴的时候说到过,膻中是上气海,和下气海是互相照应的。如果中气不足或者出现问题,那么肯定会影响到下气海,进而影响到全身。这个呢,就好比宫廷内部发生了政变,虽然一时之间或许对老百姓没影响,但要不了多久,肯定会牵连全国。
 
  所以说,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联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人受了什么刺激,生气了,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女性,那叫一个惊天动地,又是捶胸顿足,又是心脏难受的,很可能把人给吓着。这时候啊,你也别以为人家动作夸张,实在是这些人,尤其是那些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这时候往往气运行不顺畅,气滞血淤,心脏供血不足,她肯定会很难受。这时候,就可以帮她刺激膻中穴,提高心肌供血。有这些疾病的朋友,发现胸口难受的时候赶紧坐下来休息,用大拇指轻轻地按揉膻中穴,给身体一点外力的帮助。实际上,临床实验也发现,刺激膻中,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
 
 
 
  年纪大点的人,由于经年累月的堆积,血管往往有些堵塞,很难像年轻人那样顺畅自如。所以,平时作为一种保健措施,也可以经常按摩膻中,加强气的运行效率,这样对于防治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好的帮助。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膻中穴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心口窝的地方,也就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3.天突--黄豆温灸治疗哮喘最简便
 
  天突,可能很多人对这名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像看翻译的少数民族书籍一样,那些名字用词总让人莫名其妙,似乎专为让人记不住一样。其实,只要你了解"突"的意思,这个穴位就好记了。突在过去是灶突,也就是烟囱。我们说过去的烟囱都是圆乎乎的,从屋顶蹿上去,孤单地立在那里,做饭的时候,炊烟袅袅,就从烟囱出来,飘散出去。
 
  我们老祖先很善于观察,他们发现,这个烟囱和我们的食管、气管很相像,都是一个通道。烟囱是炊烟出入的地方,而我们的气管呢,也是呼吸之气出入的地方。呼吸靠的是肺,肺在胸腔。而天突穴呢,就在胸腔最上面的喉头上,相当于肺与天气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
 
  前面讲过,呼出吸进的气都是大自然的、天地之间的气。天突穴,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的胸腔开在外面的一个"烟囱",是气机出入的通道。
 
  我们说呼吸靠的是肺,天突穴和呼吸密切相关,治疗肺的疾病当然也离不开它。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据说曾经有一位女性因大怒而晕倒,家里人把她送到名医高式国那里求救。高大夫准备用针刺她的回阳九针穴,然后再灸哑门穴来治疗。碰巧有一位老人走进来,忙让他收针。然后,他让一位有力气的女性抱着患者坐下,让另一位妇女用中指按摩她的天突穴,几番用力之后,患者忽然"啊"的一声,大哭醒来。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因怒而导致气机紊乱的案例,按摩天突穴,让气顺过来,人自然就醒过来了。后来人们效仿这个方法,用天突穴来通痰、导气,效果都不错。
 
  天突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我们知道,和肺有关的一个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实和肾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说哮喘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按摩这个穴的时候,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的动作,配合我们的呼吸,将唾液吞咽下来。中医说肾主唾,唾液下降的过程也相当于一种补肾的方法,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这样一边吞咽一边按摩,在补肾的同时,还能减轻按摩天突所带来的不畅快的感觉。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试一试。
 
 
 
  除了按摩之外,天突热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用一个小棉布袋,里面装满黄豆,然后将布袋缝紧,使用前放在微波炉转上两分钟,趁热放在天突穴里,是一种很简便的温灸方法。一边温灸,一边还可以加以手指的按摩,黄豆的滚动可以很好地刺激穴位。这种小方法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慢慢提炼,会发病,生活小妙招,到处都有。其实,纵观整个中医的发展历程,就是这样一个老百姓自己总结提炼的历史。古时候没有专业的技术分工,人们做什么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即使到今天,每个人也都知道,将钱牢牢地放在自己手上。那么,为什么不多花点功夫,将健康这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放在自己的手中呢?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天突穴也非常好找,就在我们喉咙的下面,两锁骨中间凹陷的地方,一摸就能摸到。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调治呼吸的通天大脉
 
  肺经起始于胃部,与胃、肺和大肠紧密相联。就像一位人体大总管一样,人吃进去的东西,经过胃的消化之后,哪些该留,哪些该走,全由它一手调度。并且,肺还担当外交使臣的任务,与天气相通,人体吸进呼出的气都和肺息息相关。所以,但凡和呼吸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咳嗽、感冒等等疾病都可以找肺经上的大穴。
 
  24.列缺--一穴除烟瘾,人体也有戒烟穴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是李白在《梦天姥吟留别》当中的诗句。惊雷闪电,将山峦震倒,神府之门打开,里面是一片金光璀璨,和之前的云山雾罩截然不同。列缺穴的作用就是如此,有通上彻下之能。
 
  列缺是四总穴之一,作用非常大,《四总穴歌》中说"头项寻列缺。"也就是说,列缺的主要作用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当人感到头晕目眩的时候,刺激列缺穴,能够很好地使人清醒。就好比打雷闪电,有扫荡乾坤的功能,能够使阴霾消散,让天气重新恢复清朗,所以列缺穴被称为雷电之神。
 
  列缺在古代就是指闪电,列是分开,缺则是指破裂,闪电的形状就是一分为二的,中间有一条裂缝,所以称之为列缺。很不巧的是,这个穴在解剖上的位置就正好位于两条肌腱之间(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而且列缺是肺的络穴,从这里又开始走入大肠经,一分为二,贯穿于两条经络之间,正好应了列缺之名。称之为"列缺",实在是实至名归。
 
  列缺有涤荡乾坤的功能,不仅头部疾病,中下焦的问题,如尿潴留、小儿遗尿等也可以找列缺。就像一位剑侠高手,随手一挥,所有的妖魔鬼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列缺还有一项很好的功能,那便是戒烟。无意中染上了烟瘾,又想戒除的同志可要好好关心这个穴了。每天用大拇指或者按摩棒来刺激这个穴,对于烟瘾有一个很好的克制作用。而且,我们知道,抽烟伤害最重的就是肺。而列缺是肺经上的穴,对于肺肯定是有调理作用的。所以,一些从事容易伤害肺的工作的同志,比如经常吸粉笔灰的在一线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也有必要经常按摩列缺穴。
 
  肺在胸腔,胸为天,天气一定要清朗、干净。如果一片朦胧的话,连带着人的心情都会难受。抽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头脑不清醒,心情烦闷。但是越抽,问题只会越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列缺穴就是大刀阔斧,阻断这个循环的捷径。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将两臂自然抬起,两只手从虎口处自然交叉,食指自然地搭在手腕上突起的骨头处,食指尖所指向的位置就是列缺穴,非常好找。
 
 
 
  25.太渊--保护老年人心脏的平安穴
 
  说到渊,大家都知道,是深渊,就是水很深的意思。太呢,在古代是大的意思。太渊就是很宽广很深的水。在神话传说当中,太渊是天池,也就是西王母的瑶池,在昆仑山上,是昆仑河的源头。
 
  我们可以想到,在人体当中,太渊肯定是指气血藏得很深的地方。确实,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原同"源",就是生命的源泉。原穴贮藏的是肾的先天之气,脏腑经络的气血要得到原气才能发挥作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所以,这里的气血是非常旺盛的。而肺呢,又是相辅之官,是调节一身之气的,它的原穴必定气血充足,取太渊之名用意也在此。
 
  十二经脉的原穴基本都在腕、踝关节附近。既然是渊,那么脉气肯定藏得很深。所以气虚乏力的时候,刺激太渊穴,效果非常好。这就好比我们储备的粮食一样,平时轻易不动,遇到饥荒的时候,就赶紧拿出来,是可以很好地应急的。
 
  现代医学也发现,太渊穴可以使肺的呼吸机能加强,改善肺的通气量,降低气道阻力。临床实验还发现,太渊治疗脑出血和咯血效果也不错,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这当中,最有效的还属心律不齐,通过太渊穴能够很好地调节。
 
  那么我们说什么时间来刺激它最有效呢?我们知道,肺经的经气运行时间是早上3~5点;太渊穴呢,又刚好在号脉的地方,可以用来探测心跳的速度。老人一般醒得早,早上天不亮就醒了,一般正好也在这个时间段。这时候,将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腕上,亲自感觉自己的心律,如果跳动的速度不平衡、不规律的话,太渊穴就要即时派上用场了。可以先在床上按揉一段时间,大概2~3分钟,等心律平稳一点了,再穿衣起床。
 
  心律不齐在中医中属于"心悸"的范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气不足。太渊是脉气深藏的地方,刺激它,可以促进气的运行,让气上行。所以,不光是心律不齐等疾病,平时,比如走路、跑步,或者其它的什么事情,导致上气不接下气、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也可以就地休息,刺激一下太渊,提升中气,保持身体的长久活力。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我们把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腿上,在大拇指根部,会发现有一块突起的骨头。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放在这里,像号脉一样,会感觉到有一处地方在跳动,这是动脉在搏动,这个博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太渊穴所在的位置。
 
 
 
  26.鱼际--揉鱼肚子消除肢体疲劳
 
  鱼际,简单一点理解就是鱼腹。我们吃鱼的时候,都知道挑肚子上的肉吃,鲜嫩还没有刺。那一块肉是泛白的,和其它地方的颜色不一样,很容易区分。
 
  关于这个鱼腹,还有一个很浪漫的词语,叫"鱼传尺素"。我们知道,过去通讯不发达,如果要和远在外地的亲人联络的话,只能通过书信。可这书信怎么传达呢?除了驿馆传递、熟人相带之外,浪漫而智慧的中国人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大家熟知的雁足传书,把信系在大雁的脚上带过去。
 
  还有一个更神奇的办法就是通过鱼儿来传递。有一首乐府诗就是写这个的,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鱼传尺素的典故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就是将书信藏在鱼肚子里面,通过鱼在河里游动,带到远方,有一些浪漫虚构色彩。
 
  鱼腹传书的故事也许不太真实,但是鱼腹里面确实存在很多好东西,也许不能解相思之苦,却能解决我们体内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当然,这里的鱼腹指的是我们手上的"鱼腹",也就是鱼际穴。我们摊开手掌,会看到,在手掌心里面,靠近大拇指和小指的地方的皮肤颜色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肌肉隆起,泛白,这两个地方一块大一块小,大的就叫大鱼际,与大拇指相连,鱼际穴就藏在这里面。
 
  这个地方黑白分明、阴阳交关,对于我们现在因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造成的"鼠标指"、"拇指一族"等有很好的作用。除了常规的按摩方法之外,这个穴还有一个很轻松简便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工作时,敲键盘累了,这时候可以停一会儿,将手放在桌子上,鱼际处抵着桌子,在桌子的边缘进行蹭擦,可以很省心省力地刺激鱼际。
 
  除此之外呢,如果说休息、没事做的时候,比如坐车啊,这时候,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推到掌侧发热,既避免了坐车时的单调无聊,也可以很简单轻松地刺激到鱼际穴。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把大拇指伸直,在大拇指根部这一块泛白的地方是大鱼际,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连线的中点,就是鱼际穴。
 
 
 
  27.少商--秋燥咳嗽就找少商穴
 
  说到少商,可能大家会想到《天龙八部》当中的六脉神剑,其中第一剑就是少商剑。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这六脉其实就是我们手上的六条经脉。这几个剑气的名字就是根据手上几个穴位的名字来的,少商就是我们肺经最末的一个穴。
 
  那么少商怎么来的呢?在说少商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音律知识。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有五音:宫、商、角、徵、羽。琴也是五弦的,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称为"少宫"。周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称为"少商"。所以七弦琴也称为"文武七弦琴"。《红楼梦》当中就有林黛玉与贾宝玉讲述弹琴的段落,在弹琴之前有一堆的讲究,可见古人对音律的重视。
 
  少商是武王伐纣时加入的,为什么在出战前加一个商音呢?这里有一个讲究。在战争中,商音是由将军的鼓发出来的,商音主征伐,但凡军旅祭祀、刀兵之事,都少不了商音。而且,商对应的五行是金,金气有肃杀之像,正合战场上严肃的气氛,可以激起士兵奋勇杀敌的情绪。
 
  那么少商是什么意思呢?少商是七弦琴当中最后一根弦,处在最末的位置。肺经上的少商穴也是如此,它是肺经上最后一个穴,在拇指上,是肺经的经气传入大肠经的起始处。肺经的经气从胸腔走到这里的时候,已呈微弱之势,所以称为少商。
 
  少商在我们大拇指的指角,没办法像平常一样地按摩。我们要刺激这个穴位的话,可以找一根棉棒,或者将牙签倒过来。当然,在办公室里没有这些东西,取一根圆珠笔,将笔倒过来,用笔的尾端来刺激也是可以的。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圆钝头的东西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中医源自民间,取的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所以,了解它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自己治病。
 
  除了按摩之外,少商穴还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说了这么多方法,却还没讲它的疗效在哪里,少商最擅长的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病症--咳嗽。在秋天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痛苦。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地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这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大拇指上的少商穴--咳嗽的特效穴。
 
  【穴位一点通】李大夫教你这样来找穴
 
  我们将大拇指指角的两条线,就是沿着指甲壳边缘的横向和竖向向外延长,两条线的连接点就是少商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