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引人深思(联合早报 2008-10-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2:29

三鹿奶粉事件引人深思

(2008-10-03)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薛理泰

  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扩展到中国国内多个品牌,进而蔓延到国际名牌如雀巢、台湾品牌如金轮等奶制品,受害人数增至数万。由于奶粉、液态奶消费链的突然崩塌,中国奶制品产业正遭受重灾。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外国也对中国产品产生了怀疑,诉诸封查、限制等手段。

  这起事件无疑阻碍了中国民生工业的成长。假如对后果不予及时消弭,势必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动摇中共一党执政的基石和国家的稳定。大陆民众不禁要问:为什么政府要等到三鹿事件爆发以后才引起重视?食品问题,早已有之,举国皆知。为什么政府不及早采取措施?

  北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以应对危机,并且重树民众信心。这包括问责官员、加强督查、免费治疗患者等。但这些措施同民众的期望相比,还远远不够。

  三十年改革开放累积的负面、消极的因素,所在多有,沉淀、发酵以后,恶果不容低估。这是过去只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的习惯做法造成的恶果,也是一批中共官员违背经济规律所付出的代价。

  总体上说,要根究食品不安全的问题,要整治食品工业,必须审视其社会、系统、政治层面的因素。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民众丧失道德准则

  食品不安全涉及社会问题,中国相当多数的民众已经丧失了道德准则,到处充斥了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贪婪,仿佛置身于一个失去道德罗盘的社会之中。人们为了追逐物质财富,什么都敢造假。尤有甚者,人们在造假的过程中,一味遵循“短、平、快”的法则。不法之徒出于快速地追逐物质财富,其求财心切,已经达到了“不畏死”的地步。

  整个社会似乎失去了正当的价值观,显得无所顾忌。如今各式人等,只要能够快速发财,什么昧良心的事都敢做。这种心态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涉及社会层面之广、渗透人心之深,令人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也间接暴露了经济制度上的问题。就拿国内奶制品市场来说,有专家指出,过去一年以来,国内牛奶市场竞争激烈,超市出售一升鲜奶的价格上升了10元,可是这并没有给奶农带来任何好处,他们经营奶业的成本包括饲料、能源等,在此期间都上涨了40%,而增加的牛奶供应量和外国厂家廉价产品的压力,却迫使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下跌。超额利润都给中间商和零售商盘剥去了。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多数产品供销及获利分润的比例严重失衡,仅造就了数量很小的一批暴发户。

  这显示,如果政府没有妥善处理食品不安全的问题,并借机处理供销系统的利益分配问题,在特殊的情况下,将会演变成为一个棘手的政治问题,引爆各种社会矛盾。

  

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景气、通胀和就业三大压力。国际上,西方国家金融危机一触即发,不利于中国继续保持出口旺盛的荣景。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源自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如今北京敦促各地加紧落实节能减排的措施,必然会加大景气压力和就业压力。处理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政治动荡。

  近年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速远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却没有给基层民众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益处。一言以蔽之,许多社会群体并不认为他们已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获益。他们觉得,只有少数群体从改革开中获益,而且这些少数强势群体的暴富,也被视为是强势群体剥夺弱势阶层的机会和财富所致,于是弱势群体难免萌生了对社会的怨怼情绪以及“唯恐天下不乱”的阴暗心理。

  许多弱势群体认为,中国社会越是“改革开放”,经济越是发展,他们越是被社会边缘化,越是孤苦无告。近来不少学者成为弱势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大声疾呼,要求对改革开放进行反思,就是反映了民众的这种情绪。

  北京政法部门经过调研,发现当前群体性抗争事件中,绝大多数参与者同肇事的起因没有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关联,本来事不关己,却一呼百应地投身于抗争事件中,认为这个现象值得注意。说穿了,这个现象无非反映了社会上唯恐天下不乱之徒的数量已经剧增的事实。

      综上所述,北京对三鹿奶粉之类的事件,不宜掉以轻心,确实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对应的治理手段。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http://www.zaobao.com/yl/yl081003_5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