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3:19
掠过肌肤而去的鱼群 - [book ]

for 上海壹周
“那是一幢独门独户的老式房子,坐落在离车站相当远的住宅区,地处一座大型公园的背后,所以一年四季都笼罩着粗野的绿的气息,譬如在雨停以后的时间里,房子所在的整个街区仿佛全变成了森林,弥漫着浓郁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P1) ——遥远、疏离、压迫,仿佛是过去岁月的隐喻,《哀愁的预感》就在这样一个“不存在时间的世界”里开始。那儿,雪野阿姨“简直像沉睡了似的悄悄地生活着。”(P2)
叙述者弥生是个能感知所在空间往事的异能女孩,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现象渐渐消失,但她依然觉得“往事眼看就要浮现出来”(P23)了。一场寻找记忆的旅程由此开始,弥生的记忆逐渐复苏,她记起了童年时那场令亲身父母丧身的惨烈车祸,她知道了雪野阿姨其实是她的亲姐姐、而弟弟哲生则来自收养她的家庭。与此同时,与弟弟哲生的不伦之恋渐渐明晰,她终于能坦然接受:“‘最好还是一无所知’之类的说法,根本就说不通。”(P108)
与《厨房》和《白河夜船》一样,吉本芭娜娜在《哀愁的预感》里营造了一种疏离、哀伤的气氛,她总有那样一种能力,使“无法言传的事全部都在语言的背面得到沟通。”(P42) 如写阿姨弹钢琴那一段:“整个世界好像闪耀着明亮的绿光。水流清透舒缓,好像无论多么痛苦的事,在这里面都会像掠过肌肤而去的鱼群。”(P12) ——是美丽而贴切的意象。又如,在描写“即将浮现出的往事”时,芭娜娜将之具象化为一只“红身体黄嘴巴”的橡皮鸭子,然而当望去第二眼时,却又消失无踪。吉本芭娜娜行文敏感而细腻的一面,充分体现在诸如此类的描写中。
不幸的往事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又如何摆脱?——在《哀愁的预感》里,吉本芭娜娜延续了她一贯的主题,答案也并无二致:首先,是接受记忆,才可从一无所知的不安中得到解脱;二是爱,无论是姐弟之爱还是男女之爱,只要是“存在着血脉相连的东西”。所以,弥生和哲也一同找寻雪野阿姨的旅程,便成了“疗伤的过程”;而小说结尾弥生来到青森——父母车祸的现场找到雪野,“事情才终于有了一个了结”。
当然,风格统一的背面就是缺少变化和突破,吉本芭娜娜的小说似乎永远在说一个故事,有着同一种调调,让人怀疑读者会不会因此产生“疗伤疲劳”或抗药性,坏了“疗伤系教主”的虚名?
《哀愁的预感》
吉本芭娜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1
Posted bybtr at 16:24 |Read more |Comments (3) |Trackback (0) |Ed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