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0:53
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核心提示:关于诗碑诅咒的传说确实存在,而且,这个诅咒竟然是中国唐朝皇帝唐武宗发出的。诅咒说,书刻《枫桥夜泊》者不得好死。而且,传说北宋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清代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俞樾,都因书刻此诗不得好死。

    正是这张松井石根(坐者)和《枫桥夜泊》诗碑的合影引出许多波折(资料照片)

寒山寺外的张继塑像和枫桥 快报记者 陈泓江 摄

  ■70多年前,侵华日军为掠盗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煞费苦心

  ■日本人为何会对诗碑如此感兴趣

  ■一桩诡异的命案让松井停止了行动?

  寒山寺因七绝《枫桥夜泊》才名扬四海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古城西阊门外七里古运河畔,比邻枫桥,曾称枫桥寺。

    提起寒山寺,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日前,记者来到千年古刹寒山寺,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院长姚炎祥等专家学者向记者介绍了两者之间的故事。

    姚炎祥说,历史上,寒山寺几易其名。相传,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时改名“普明禅院”,南宋年间称枫桥寺,元代始复称寒山寺,沿用至今。关于寒山寺一名的由来,又与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分不开。“传说,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据姚炎祥介绍,提起寒山、拾得,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多。有的说,在唐代一个村里有一对很要好的异姓兄弟,同时喜欢上同村一位美貌的姑娘,哥哥得知弟弟的心事后,就离家当了和尚,没想到弟弟也放弃结婚,找到了哥哥要一起做和尚。两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哥哥手捧盛放素斋的竹篾盒,弟弟从荷塘里采来一枝多苞大荷花,两人都敞开胸怀,手舞足蹈起来。因哥哥法名寒山、弟弟法名拾得,寒山手里拿的是“盒”,拾得拿的是“荷”,便被称作“和合二仙”。另一说是,寒山是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外寒石山的编外和尚,拾得是国清寺烧饭和尚,经常给寒山送饭,情谊很深。“不过,历史上的确有寒山和拾得其人,其中寒山的300多首诗流传至今。”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是不知名的小寺,自从有了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让寒山寺名声大振。”姚炎祥告诉记者,唐代诗人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年 (公元753年)中进士。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如今,寒山寺老和尚性空和现任住持秋爽都说,寒山寺屡毁屡兴屡建,能延续千年,张继功不可没。

  寒山寺三块《枫桥夜泊》诗碑的来历

    据《重修寒山寺志》记载,千年以来,寒山寺饱经战火和磨难。在日军侵占苏州时,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仅有二三寺僧局处一隅厮守而已,其生活来源,唯赖经营浴室菜馆或卖字卖帖,勉强糊口。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时,千方百计大量掠夺沦陷区文物,苏州寒山寺的许多文物也都在窥伺之列。姚炎祥说,他看到过曾被日军偷走的一幅古画,“是被一个日本军官侵华时从寒山寺偷走的,其临终前,让后人将画送回寒山寺。上世纪九十年代,该画回归寒山寺时,我见了一次,上面有青松和腾云驾雾的仙人。”

    在寒山寺内,记者所见的俞樾《枫桥夜泊》诗碑,除了正面、背面均有题字外,碑身的两侧也分别有数行小字。同行的苏州科技学院教授、寒山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汪祖民介绍,这样四面刻字的诗碑在寺庙中很罕见,也与南京“总统府”内的俞樾《枫桥夜泊》诗碑截然不同。“南京那块是仿制的,寒山寺内才是正宗的。”不过,在该古碑旁边,又竖起了一块俞樾《枫桥夜泊》诗碑,上下有浮雕龙,碑石也比原碑高大许多。汪祖民介绍,连同寺外新立的“中华第一碑”,寒山寺有三块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同一人所书的诗碑在一个寺有三块,这在全国寺庙中绝无仅有。”

    说起南京那块仿碑的缘由,汪祖民说,有资料称,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大肆掠夺中国文物,著名的《枫桥夜泊》诗碑尤为日人所瞩目。当时,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企图以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的名义,把诗碑运到日本,大汉奸梁鸿志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逆人民之意把诗碑运出国门,于是就请原刻俞樾诗碑者、曾随苏州一批碑刻艺人承制南京中山陵碑刻工程的苏州刻碑高手钱荣初,依照原样以假代真刻碑。不料,后来仿制的诗碑因故没能运往日本。 

  得知南京沦陷后,松井石根策马狂奔到寒山寺拍照

    然而,苏州一位对历史颇有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一阴谋的幕后推手就是臭名昭著的甲级战犯、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日本甲级战犯,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元凶之一。曾先后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班班员、驻中国广东武官、驻上海武官、驻台湾日军司令官、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等职,驻华13年,是一个“中国通”。1937年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要求,电令华中方面军攻占南京。同日,松井下达了准备攻克南京的作战命令。不久,日军第6师团以重炮猛轰南京中华门,炸塌城墙数处,日军蜂拥而入,南京沦陷。

    南京被攻下的消息传到苏州后,当时盘踞在苏州的松井石根欣喜若狂,他亲率百余护卫策马狂奔到寒山寺,在《枫桥夜泊》诗碑前与另8名日本人合影。

    松井石根在寒山寺拍照后,因其与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中将私交甚厚,并深得裕仁天皇的宠信,知晓裕仁和朝香宫鸠彦也喜欢《枫桥夜泊》一诗,他便将在寒山寺拍的照片分别寄给裕仁和朝香宫鸠彦。

  照片引来“九尾狐”密谋“天衣行动”

    裕仁接到松井石根的照片,大喜,在次日特意召见了日军参谋次长多田骏,表示想一睹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的真容。于是,多田骏出了一个馊主意,让裕仁下诏书给松井大将,把《枫桥夜泊》诗碑从苏州运往日本。松井石根接到敕电后,想到寒山寺内《枫桥夜泊》诗碑在苏州乃至华夏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能强行掠碑,于是有着日本军界“九尾狐”之称的他,召见了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随军记者长谷川信彦,商议如何“巧取”《枫桥夜泊》诗碑。

    经过一番密谋,诡计悄然实施。1939年3月14日,应日本人要求,南京伪维新政府派出了伪行政院宣传局科长陶艾抵达苏州,向伪省府接洽博览会事宜,要求就地代雇参加东亚建设博览会的刺绣、泥水、造艇等工人。

1939年3月15日,受日寇控制的《苏州新报》第2版,以“大阪朝日新闻社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为标题,说“大阪朝日新闻社定于本年4月1日起,在日本大阪甲子园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并分函伪维新、临时两政府及满洲国,征求治下名贵及特色手工参加该会,伪维新政府方面已派员向苏州伪省府接洽,在苏州就地招刺绣女工和泥水匠、造艇匠参加东亚建设博览会”。但是,这条新闻中丝毫没有提到寒山寺诗碑之事。

    次日,《苏州新报》第2版刊发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的主标题是《寒山寺碑运日》,副标题是《参加大阪东亚建设博览会》,文中写道:“日本朝日新闻社定期在大阪甲子园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兹悉该社此次举办之展览会中,除陈列名贵出(展)品外,并以唐代诗人张继所咏之《枫桥夜泊》诗闻名中外,因此圆(寒)山寺之名随之大噪,至阳春三月,来苏州踏青寻芳之骚人墨客,亦以一临斯地凭吊为幸,而东邦人士旅苏(州)者亦糜(靡)不前往一游为畅,故特在会中仿照寒山寺假造一所,为逼真起见,将寒山寺碑即日搬运赴沪,再转运至大阪陈列,届时东邻友邦人士之未履中土者,得能摩挲观赏,用意良善,并闻此碑一俟大会闭幕再行运归原处,是则东渡后之寒山寺碑将益增其声价矣!”

    据说,当松井石根看了《苏州新报》的“运碑”报道后,认为自己是妙计天成,无人能识破。随后,他命部下特高课课长小丘策划了一个“天衣行动”,组织精干特工乔装成海盗,随时待命;另派干练特工在日本本土博览会结束时对《枫桥夜泊》诗碑进行掉包,用假碑换下真碑,待运碑船启程返回途中,待命的“海盗”特工迅速采取手段,使运碑船和假碑同沉汪洋,而真碑则被留在日本。

  日本人为什么会钟爱寒山寺和《枫桥夜泊》诗

    松井石根和其天皇主子为何都对《枫桥夜泊》诗碑感兴趣?

    苏州一位学者告诉记者,松井石根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他很喜欢《枫桥夜泊》一诗,对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俞樾的书法也很崇拜。

    汪祖民说,自古以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在日本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还被编入教科书,影响远超过了同是唐代诗人的李白和杜甫。而且,清代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也说过:“凡日本文墨之士,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

“日本人对寒山寺情有独钟,可谓到了痴迷的地步,还仿苏州的寒山寺,在日本东京也建造了一个寒山寺,而且刻了《枫桥夜泊》诗碑。”这究竟是何因呢?汪祖民介绍,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大唐和尚鉴真,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东渡弘法。所以,中国的佛教和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而且,寒山的300多首诗作也流传到了日本,被许多日本僧人喜爱、研究。自北宋日本僧人成寻向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僧禹珪乞寒山诗开始,日本至今所藏的寒山诗版本为数可观,其原因在于寒山诗的“口语化”,以及所谓的“寒山精神”。

    在寒山寺弘法堂,记者发现除了有玄奘和鉴真的塑像外,还有一个站立手持法器的僧人铜像。“这是空海大师,曾西渡来到中国,传说到过寒山寺。”汪祖民说,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空海以学问僧的身份,随着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乘船来到中国。在长安时,他学习了中国的书法、诗文、画像、雕刻等,于公元806年归国,带回了汉文经典、密教佛像、书画等。“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先驱者,在日本一直以来享有崇高的声誉。”

  今日寒山寺钟声已非张继所闻,大钟为日本僧人寒山所赠

    离开弘法堂来到大雄宝殿,记者看到殿内一座铜钟格外醒目挂在一角。汪祖民介绍,该钟是日本铸送的,“有寻钟与赠钟之事,成为中日传统友谊见证的美谈。”

    他说,据山田正平美术馆整理之《山田寒山年谱》记载,山田润子(1856-1918),僧号寒山,日本明治三十年秋,他听说只有到中国才能学到真正的书法,又听说画家中林梧竹西渡到中国游学,因此他也西渡到中国,在当时很荒废的苏州寒山寺担任住职。当时,寒山寺那口赫赫有名的唐钟,也就是张继在诗中所提的钟,已在明清之际被盗运到日本。在中国滞留4个月后,寒山回国到处寻找此钟的下落。无果后,他铸了两口相同的钟,一口留在日本,一口送到苏州寒山寺。

爱国志士刻仿碑蒙混日军却被汉奸发现

2002年出版的《重修寒山寺志》人物卷记载,据当时尚在的老人回忆,1923年寒山寺住持为四川人大休;1929年至1944年住持是静如。该书“大事记”中,未提及《枫桥夜泊》诗碑仿制一事。而早前有关文章透露,刊登在《苏州新报》上的有关“运碑抵日”报道,静如法师也看到了。这位爱国的法师唯恐《枫桥夜泊》诗碑被日寇掠走,他立即请来名满江南的苏州石刻大师钱荣初到寺。静如法师紧闭门窗后,向钱荣初奉上20根金条,说明请其刻碑瞒敌之事。钱荣初一听是请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仿刻一块诗碑,用掉包计欺瞒欲掠碑的日寇,立马将20根金条退回给静如法师,当即答应刻碑,不收一文。

    在静如法师安排的寺外密室内,钱荣初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枫桥夜泊》诗碑仿刻成功。岂料,就在钱荣初仿刻诗碑时,却被一个人盯上了,此人就是大汉奸梁鸿志的远房表弟朱君仁。朱君仁是伪政权特务机构的特务头目,他奉梁鸿志之命看好苏州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唯恐有人用掉包计来藏匿被日本天皇“倾慕”的原碑,到时不好交差。所以他亲率30多名特工,密切监视寒山寺的往来人等,“终于在静如和钱荣初运仿碑进寒山寺时,将仿碑截住。”

    朱君仁截获仿碑后,因慑于静如法师和钱荣初的民间声望,未敢加害他们。

    梁鸿志得知钱荣初仿刻的《枫桥夜泊》诗碑被朱君仁截获后,急电朱君仁火速用专车护送仿碑到南京,暂将此碑藏于南京总统府内。梁鸿志将仿碑雪藏后,立即呈书松井石根,建议日本宪兵悄悄将苏州寒山寺内的《枫桥夜泊》诗碑用商船运抵日本,与此同时,将钱荣初刻制的仿碑在南京总统府内展出。因《枫桥夜泊》诗碑的原碑和钱荣初刻制的仿碑一模一样,所以梁鸿志向松井石根献媚道:“此瞒天过海之计,可确保寒山寺内的《枫桥夜泊》诗碑永久地留在大日本帝国的皇宫内。 ”

    然而,松井石根对梁鸿志插手“掠碑”一事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梁鸿志和他在天皇面前争宠,当即否决了梁鸿志移花接木运碑之计,而命令小丘提前执行“天衣行动”。

    然而,就在“天衣行动”启动的前一天,一桩诡异的命案发生了,松井立即下令停止行动。

▲这个大土包下就是唐武宗的陵墓

唐武宗画像

一片荒凉的端陵

  仿刻诗碑的石刻大师突然暴死寒山寺外

  1939年3月20日早晨,朝阳斜斜地穿过树丛的枝枝丫丫,将光线斑驳地散落下来。一批进早香的香客,三三两两地走在通往寒山寺的路上,阳春三月的空气沁人心脾,再加上目光所及的优美风景,这一切令香客们心旷神怡。

    就在这时,有人突然指着前方喊了起来:“快看,有个人趴在地上!”人群突然寂静了下来,几秒钟之后,人们迅速朝前方涌去。一个胆大的老头蹲了下来,用手拍拍那人的肩背,见无反应,便招呼来两个香客,合力将此人翻转过来。众人一看,顿时大吃一惊,这人满脸是血,显然已断气多时了。这人到底是谁呢?

    在寒山寺的山门外发现了一具无名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姑苏古城。很快,身份确定了,居然是钱荣初。在钱荣初家人和亲朋那哭天抢地的悲恸中,围观者纷纷猜测,到底是何人要加害他呢?有消息灵通的人私下传说钱荣初刻诗碑想瞒天过海却被发现一事,难道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就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之际,松井石根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立即命令日本宪兵队赶去,将死者的尸体运回,并让法医对死者进行验尸。法医发现死者上衣口袋内有张纸条,就让宪兵转交给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打开纸条一看,顿时面如土色,原来这张纸条是用鲜血写的,上面的血字赫然在目:“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活该)遭横事!”这分明是个诅咒呀,看那意思,无论是谁,无论有何原因,只要敢打诗碑的主意,就不会善终。钱荣初因私刻《枫桥夜泊》诗碑而暴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想到这里,松井石根惊出一身冷汗。

    但是在内心里,松井石根还是很疑惑,这个诅咒是真是假,它到底为何会附加在《枫桥夜泊》诗碑之上?发下这个诅咒的人究竟是谁呢?

    这个对中国文化曾有较深研究的“中国通”立即陷入了沉思,他立即放下繁杂的军务,一头扎进故纸堆,查阅有关《枫桥夜泊》诗碑的历史记载。随着他对《枫桥夜泊》诗碑研究的不断深入,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原来,据野史记载,关于诗碑诅咒的传说确实存在,而且,这个诅咒竟然是中国唐朝皇帝唐武宗发出的。诅咒说,书刻《枫桥夜泊》者不得好死。而且,传说北宋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清代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俞樾,都因书刻此诗不得好死。

    唐武宗又为何会对一块诗碑下咒呢?诅咒真的灵验?一个不靠谱的诅咒,何以穿越了千年的光阴而阴魂不散?

  迷信的唐武宗和他的“仙丹”配方

    想要解开《枫桥夜泊》诗碑的诅咒之谜,首先要从唐武宗说起。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李天石教授告诉记者,唐武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比较优秀的皇帝,27岁继位的他曾征服回纥,镇压昭义镇叛乱,削弱各镇割据,限制宦官专权。《旧唐书》因此称赞唐武宗,“能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但是,他也有个缺点,就是特别崇尚道术,对长生不老之术和仙丹妙药十分迷信。

    据介绍,尊崇道教的唐武宗将老子的降诞日(二月二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天;又在宫中设道场,在大明宫修筑望仙台,拜道士赵归真为师。传说,为了长生不老,他急切地想要得到道士们炼制的仙丹妙药,多次催促。赵归真就告诉他,有一种仙药只有在吐蕃才能得到,请求前往采制。这实际上是赵归真在找机会脱身。但唐武宗没有放赵归真走,只答应派其他人去,还问他到底用到什么药材,要他开具一个清单。赵归真无计可施,就给武宗开出了一个炼制仙药所需的用药清单: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这几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备齐的单子,然而,武宗居然下令各地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