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莲居士浅谈气功养生答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33:41

问;怎样发放外气?
答:发放外气比须练习好基础功法,练到自身有足够的能量发放外气时,才宜发气,一般练习基础功法3个月以上才能练习发放外气,否则基础不好功效也不能正常发挥。现介绍几种《当代高级气功秘法精萃》教材的快速外气发放法供体验。具体功法如下:
  (1)两手摩擦两分钟,意念集中于动作上,同时体察手中的感觉,然后合掌于胸前两分钟。接着两掌相对,缓慢地开合,共开合100次左右。做好后,再合掌于胸前两分钟。
  (2)两手摩擦两分钟,意念集中在动作上。然后合掌于胸前两分钟,接着把两手分开,掌心相对,距离30~50厘米,成半圆形。或坐着练,两手分别放在两腿上,掌心相对,意念左手发气,右手接气,同时体察左手有气到右手上,并经过右臂穿过身体达到左手,连续发气100次左右。然后右手发气,左手接气100次左右,方法同上,感觉有酸、胀、麻、跳、光电等气感通过。
  (3)两手摩擦两分钟,意念集中在动作上。然后合掌于胸前两分钟,接着把两手分开30厘米左右,两掌心相对,意念掌上有一个球,进行揉球。揉球时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顺逆各60或100次左右。揉球要点:两掌心一定要对齐,随着揉球,颈椎、胸椎及各关节也随意而动。揉完100次左右以后,双手把揉的球轻轻托过头顶,用意念分成两个球,分别从两手心进入小腹中心,进入小腹中心后合成一个。若能持之以恒,此球能随意进出,进而自利利他。
  (4)面向太阳,闭目,两脚站立同肩宽,两手从两侧自然向上似抱球状。意念左手发气于太阳,并穿过太阳收回到右手,经过川流不息的交换信息100次左右,然后用右手发气,左手接气100次左右。作功时要同时体察气流通过全身的感觉,甚至有强热流。
  (5)人与人,人与树换气。一手发一手收,发气时意念让气穿过树心和全身。

 

 

问;气功能治病吗?

答:气功疗法是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去进行自我治疗的方法。通过调息、调身、调心的锻炼,不仅能培育真气,扶正祛邪,而且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使患者康复。所以,气功疗法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对多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临床应用较多的有以下病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便秘、慢性肝炎、肝硬化、动脉硬比、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子宫脱垂、青光眼等。

近年的临床观察,气功治疗某些癌症也取得初步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气功虽然确能养生治病,但绝非万病皆治,更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排除其他治疗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气功往往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与药物或其他疗法相互配合,共同取效的,看不到气功独持的治病良效是不对的,过分夸大气功的疗效,忽视药物和其他疗法,也是有害无益的,明代名医张景岳就认为:气功和医药“各有所用”,有“缓急之宜”,气功用于缓,医药用于急,一方面他强调气功“为祛病延年之助,此修养之道,而能及其妙者,固不可不知也”,另一方面他又明确指出“至于疾病即成,营卫既乱,欲舍医药,而望其可除,无可复,则无是理也。”

所以,家庭成员患病,首先应请医生诊断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再练习气功,配合治疗,促进索复,不要因为练习气功而忽视其他的治疗措施,而应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才能使气功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尤其要强调指出的是,采用气功给他人治病,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学科学知识,且确有发放“外气”的水平,看不到气功独持的治病良效是不对的,过分夸大气功的疗效,忽视药物和其他疗法,也是有害无益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在不同的外界刺激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这属于正常现象。

当人情绪低落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下降,亦容易使人得病,而暴怒会使人处于不平静状态,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而损害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肝脏,从而导致疾病缠绵不已,甚至加重病情。气功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增强气功锻炼,机体内部调节功能加强,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同时气功可以增强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采用气功调理的自然无药疗法,对患者进行整体调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科学地自我锻炼,从而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促进体内精气神不断充盈,使功能键旺,提高和改善心理及心理素质,对多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促使患者康复。

问:学练气功应动静兼修?

答:古时之养生法,本有外功与内功两种。外功着重身体的运动,例如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如专门呼吸习静,不使身体活动是会有偏差的,所以必须兼习外功。外功以八段锦最简单,太极拳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功夫去学,每天做广播操也可。内功有许多种类,然总离不了呼吸习静,因为呼吸习静是内功的基础。

练习当代高级气功秘法精萃功法应动静兼修。

 

问:学练气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答:无论学习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基本的过程,即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熟练到熟练。学练气功也是这样,一般要经过入门、掌握、熟练自如这三个阶段。实际上,这三个阶段也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对于为了治病健身而学习气功的人来说,在他决定学习以前,对气功的概念及作用有一点儿粗浅的认识,然后寻找老师或气功书刊,开始进行初级阶段的理论学习和功法锻炼,这一阶段是初级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功法锻炼虽然能知道些要领,但还难以达到要领要求。身体的肌肉难以放松,显得僵硬。精神兴奋,好象越想宁静杂念越多。练功中感到肩臂沉重,练功难以坚持很长时间。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逐渐会有新的体会和认识产生,便有可能进入到中级掌握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肌肉可以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完全放松下来,精神也可以进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静状态,客观上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变得协调,从而起到健身防病、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并因此而对气功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三阶段则是气功锻炼的高级阶段,练功人经过此期反复的训练,已能熟练自如地进到入静状态,其生理机制是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了。尤其是这一阶段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做到意感相随。

不经过艰苦的锻炼过程,就不可能亲身体会到气功的奥妙,也不可能对气功有确切的认识。

 

问:练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偏差?

答:只要按照本函授教材的要求,不着急、不用力,不追求、不恐惧,尽量顺乎自然,不会出现偏差。

 

问:练因是子静坐法十余日肝区胀闷不适,是何原因?

答:练功过程中常有这种现象。哪个脏腑有隐患,或者有外伤的部位,都会感到不适。这是真气运行和病邪作斗争的表现。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一旦真气战胜病邪,则病自然消失。凡患过肝病的人,在初级入门阶段练功时往往会感到旧病复发,只要坚持练下去就会好的。

 

问:什么是信息疗法?

答:练功到一定的阶段,练功者发出的外气或者接受的外气问题带上了多种意念,这就是信息。

气功医疗的高级阶段是信息疗法。信息疗法的疗效近乎神奇,往往一句话、一个暗示、一杯水,画几个奇怪的符号,患者的病灶就不知不觉地消除了。这种疗法已经突破了人们知识的常规,往往难以为人接受,但它又确确实实存在于人们的经验之中。这其中的奥秘要用现代科学完全解释清楚还比较困难,但它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探索领域。信息是什么,一般人认为信息就是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一种信号、消息,并且不具有能量。但是,气功信息却具有能量,它作用对象时能使之产生物理和化学的运动。这种能量就是信息治病的基础。

气功信息一个人能够接受,多个人也能够接受;近距离能够接受,远距离也能够接受。

不可思议的是,气功师发出的信息还能够储存到某一载体上,如石头、水、钱币、磁带,甚至一定范围的空间(如房间),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随时可以释放出来,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这种气功信息产生的力,佛家称之为“念力”,也就是意念力。在上乘功夫中,念力大小就标志着功夫的深浅,念力大功能就大。信息疗法也就是靠念力实现的。

具体内容见《当代高级气功秘法精萃》教材信息疗法 ⑴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疗法●意针功●意火功● 意石功● 信息水 ⑵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信息疗法 ⑶信息设计祛病法●驱赶法● 疏通法● 切割法● 搬运法●补益法 ⑷信息治病方法。

问:什么是道家功?

答:道家功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所习练的功法。道家功以道教文献《道藏》中记载的功法为主体体系,在我国气功诸流派中,道家功最具民族特色,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道家功祖述老庄,《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道教循之,创胎息法。唐代司马承帧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达到入静之境,且用意念导气运行,这是后来“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

    道家功以长生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两大派分若干宗派,两大派外也还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尽管如此,无论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都以返朴归真,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都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

    道家功的理论体系,没有佛家那样严谨,也不像佛家那样对气功名词、概念予以诠释。加之道家功理多用隐语,导致很多名词涵义、概念含混不清。晋代之后,许多道教学者在理论改革时吸收、借鉴了佛家功法理论,道家功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道家功非常注重个人的实践,数千年来,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许许多多的道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据说五代道士吕洞宾为练开天目穴,进行了极其悲壮的实验,三千弟子死去八百。可以说,道家功法体系就是在不断吸取这些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老子倡导的守一法再就是庄子宣扬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道教成立后,出于宗教目的吸收了许多古老的养生术和所谓“仙术”,并在总结古老气功的基础上创编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后,道家功日益丰富多彩,成为气功史上的一条主流。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守一法: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守一法始于先秦,〈〈道德经》中的“抱元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庄子》的“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皆为道家守一法之滥觞。老子认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静,入静又可以保养人体真气,使人长生久视,还能“体内达外”,获取道的真谛,故应“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教奉老庄为本教始祖,同时继承了道家守一法,《太平经》明确指出:“守一之法,为万神根本”。“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太平经》还指出守一之法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大静成功后“此神可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5084301009773.html) - 慧莲居士浅谈气功养生答疑(一)_慧莲居士_新浪博客

    守一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后世一切以意守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内容。

    胎息: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练过此功。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内丹:唐代以前,道教主要以外丹实现肉体的不死和飞升。唐代后,外丹衰落内丹兴起,炼气结丹成了道教徒主要修持功法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教内丹功把炼气结丹分为四个修炼阶段:1·筑基。即练好身体,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炼丹创造必要条件。2。炼精化气。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气,达到“三归二”。炼气化神,即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4。炼神还虚,即“练一还无”达到与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传说内丹术练到此境界,能在体内产生形状“大如鸡蛋”光辉灿烂的金丹。

内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功法。

 

问:什么是佛家功?

答:人们在谈论气功流派时总是这样评价:“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一个“空”字把佛家功的特点揭示出来了。

    佛家功强调心性的修炼,功法以禅修为代表。禅修时须结跏趺坐,结跏趺坐又称“双盘”,即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将右脚置于左腿上(或相反),两足心向上,坐式主要有吉样式和降魔式两种。《慧琳音义》卷八解释“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手亦左在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名为吉祥坐。”结跏趺坐时“闭目以舌柱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多采用自然呼吸,重在以息调心、诱导入静。佛家禅修以求精神超脱而较轻视修命。

    佛家功以修禅为本,但因佛学流派不同,功法也有所区别。修禅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小乘追求个人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具体分为准备阶段、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神通六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解决练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弊病,为日后提高功力打好基础。采用的方法称不净观法,主要有四种:不净观、慈悲法、思维法、数息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其中数息法又分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四个阶段。此法后被天台宗发展为六妙法门和止观法门,不净观具有较强的止念除欲功能,是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禅的目标是排除一切欲念而生“喜”。“喜”的出现是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标志。

    二禅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乐”。在佛教概念中,“乐”和“喜”不同,喜是打心里高兴,乐是浑身上下都高兴。乐的出现,标志着完成二禅的修习。

    三禅修习的过程主要是除乐,无所谓苦无所谓乐的出现是完成三禅的标志。

    四禅的修习目的是让不苦不乐(实质极乐)的情绪稳定下来,实现完全的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若想运用和发挥得好,还要有一个掌握、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十种功法。这种功法的特点是能够提高定力,而定力至极时,掺以某些意念便可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具有特殊意义。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上,倡导似“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所谓六度,即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布施”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遵守一切不符合佛教教义的思想、言行所作的规定。“忍”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以心专注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大乘佛教在我国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派别,其修禅方法也因派别不同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天台宗: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创始人为陈隋之际的智凯,派名因智凯常住天台山而得其名。天台宗的修持以“六妙门”为主要功法。六妙门从数息或随息入手,心缘于息,通过调息达至调心的目的。六妙包括数、随、止、、观、正、净六项内容,特点是从有相数息入手,修至无相,以有心观修至无心,从有力到无力,最后达到圆明空净的境界。

    禅  宗;禅宗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自己的哲学思想、知行观解释佛学的结果,故此宗最具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佛教中最豁达、最富有情趣、最具艺术气质的一个派别。

    禅宗的修持法门是相当随意的,因为禅宗和印度佛教的最大区别是禅宗认为觉悟并不意味着摆脱尘世。它认为,尘世是天道运行的结果,也是道的一部分,且“门门有道”。积极介入日常事物,在日常具体事物中参禅,照样可以获得觉悟。从这个意义上看,禅宗的修习法门无处不在。

禅宗的修持又分南北宗。北宗强调“佛尘看净”的“渐修”,功法主要是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南宗宣扬“顿悟”,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强调“以无念为宗”、“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正因禅宗独特的佛学观,禅宗的修持法较简单,一般在老师的启发下,就能够顿悟。后代禅宗还创造了许多方便法门,如参话头等。什么叫话头呢?话头就是一种可以引起疑情的一种语句,参话头就是用这种毫无意义,答非所问的语句让人去参究,去琢磨,去参悟其中的玄机。用明代高僧德宝的话说:“古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话头有两种,一种是两人一问一答,另一种是自问自答,据说现代参话头者,先要打坐,调息,默念几句“阿弥陀佛”,然后才在心中冥然发问。

净土宗:净土宗也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因说人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而得名。

    净土宗的修持方法简单易行,要求信、愿、行一致。“信”就是要相信修持的效能,有修持的信心;“愿”就是要有修持的愿望;“行”就是要参加修禅实践。“行”的方法有念佛与观想两种。念佛就是念念不忘,念念相续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可以收心敛性,归于单一净念,以一念代万念。观想即面对佛像,集中意念停止妄想,专注一境。观想念佛有十六种观法,据说此修持法门的最高境界是“无相可观,无佛可念”。

    密宗:也叫“真言宗”,目前国外通称“金刚乘”。其修持方法是佛家气功的一个高级组成部分。根据藏密古典学(藏语音译为宁玛学系)的分类,佛家功法层次共分九级。即显部三级,密部中瑜枷三级,高级瑜咖三级。但从考查来看,高级部以上,至少还有两级。

    密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据说有一千多种。可分为功、法两大类。功指气功,法指法术。功的内容包括炼气修脉的宝瓶功、三脉四轮、五轮至六轮(四轮为顶、喉、脐,加密轮为五轮、再加髻轮为六轮)、拙火定、大手印等,其无上瑜枷部还有男女双修。法术方面包括息灾法、增类法、敬爱法、降伏法、钓召法等五大类。

    密宗气功修炼的要领在于“三密相应”。三密相应的意思是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身密”一般采取“七支坐法”,此法的特点是颔压结喉,身密还要于结印契(简称手印),手印多种多样,都由老师教授;“口密”即诵真言,真言称之为“咒陀罗尼”。《大乘义章》说:“菩萨以禅定能发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名咒陀罗尼。菩萨依禅备起多用,随用别论,即有无量陀罗尼门。”《瑜珈纂略》中说:“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妄故。以咒为境也”。意思是持咒能破众生烦恼,帮助修炼者入定。密宗诵真言时有五种方法;1、莲花诵,即发声念佛:2、金刚诵,即合口动舌念诵;3、三摩地诵,即不动口舌,定心观想真言的文字;4、声生念诵,即观想心莲花上有自螺贝,从白螺贝中发出妙音:5、光明诵,即念想口出光明持诵。“意密”即观想,密宗的观想内容很多,如观想身中三脉、四轮等。但依密宗仪规,不论修什么功法,都应先观“本尊”。本尊即修持者在上师的指导下,将一朵花随意抛撒于绘有诸佛菩萨的图像上,花朵所落之像为“本尊”。修持前,上师按此授以该尊之印明,练功时观想此像,观清楚后。再观想本尊与“我”互相交融,“入我我入”合而为一,同时观想自己身空如气泡。其次为字轮观(先观想自心为一轮圆月,在月轮上布有“阿缚罗贺传”五字,次观本尊之心月轮大亦有此五字)。除此之外,还有三密观、五字严身观等。

    密宗除了三密修持,还有神秘的“灌顶”。灌顶原本为印度古代国王即位时的一种仪式,后来密宗将其吸收,成为本宗的一种法规,即入密宗者,须先广学各家理论后,再由密宗大师与以灌顶,传授密法。密宗传授不同层次的法门,有不同层次的灌顶。灌顶分四级:1瓶灌,2·秘宗灌,3、智慧灌;4名词灌。另外还有“心灌”,即不取任何形式,高功夫的密宗师以意识灌入。

    密宗灌顶时多念“嗡、啊、哄”三字,这是以声引气的练功方法,据说念这三个字可引起颅腔、胸腔、腹腔的共振,收到整合气机,三田反复的效果。

    同道家功相比,佛家功无论功理还是功法似乎更严谨。佛家所论气功层层深入,每深入一层都有新的感受和境界。佛家功按小乘、中乘、大乘循序锻炼,其中又包括“九种第次”,而要祛病延年,练到小乘境界也就足够了。佛家的三乘功夫,似乎也比道家高深些,因为道家功练到大成,仅是“清静”境界,还不能完全达到“大定”境界,仍属中乘功法,这是两家的根本区别。佛家高僧圆寂尸焚后,很多都有“舍利子”出现。舍利子是气功家死亡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有多种颜色。舍利子的出现,可能与佛家的大定功夫有关。

 

问:什么叫上虚下实?
答:关于虚实的概念,在中医八纲辩证中是指正气与邪气的比较,正气不足为虚,邪气有余为实。这里论及练功中的虚实,与八纲辩证中的虚实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上虚”,是指身体上部(脐以上)轻松虚灵;“下实”,是指身体下部(脐以下)充实有力。不论练静功或动功,都应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这是各种练功方法的普遍要求。
   练功时不仅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使整个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更重要的是意念意守的部位也在中下丹田,没有特殊病情,不意守上丹田,以避免造成上实下虚的情况,导致练功出偏。
   尤其是掌握好上虚下实的要领,通过气功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病理性的虚实。如老年人由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出现血压增高、耳鸣眩晕、头重脚轻、走路不稳等上实下虚的病症,尤以急躁易怒、感情冲动的人为甚。经过练功保持上虚下实,可逐渐使上述诸症得以纠正。

问:什么叫练养结合?
答:练与养是练功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气功锻炼中既要重视“练”,更要重视“养”。练”,是指在练功时,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摆好姿势,放松身体,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等一系列的过程。“养”,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经过上述一系列有意识地锻炼以后,所出现的身体轻松舒适、呼吸柔和绵绵,注意集中的静养状态,气功界称此为“入静”。

练功人在这时就要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在这种状态中,不断地继续进行调整,使之能深入发展。有关研究发现,在这种状态中,机体的功能渐趋协调,免疫功能也会有所增强。这种静养状态,有时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有时往往一会儿就过去了。练功人可以在这方面积累经验,不断改善。“养”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在进行一系列锻炼后,还不能达到上述的静养状态,但如继续坚持下去,反而是一种消耗,会造成疲劳,引起紧张,因此这时可休息一下,准备再练,或结束练功。气功锻炼过程中“练”和“养”是一个辨证的关系。若练功不认真,不注意调身、调息、调心,当然不可能取得效果。但若一味地“练”,而不考虑“养”,功效也不佳。临床上常见到许多练功人,由于心情过分急切,往往在一次练功中从头至尾不间断地进行“意”和“形”的调整控制,结果与主观愿望相反,造成不适和疲劳,体力无法支持。
    每一次练功过程常常是“练”和“养”交替进行、相辅相成的。在练功10分钟到20分钟后一般进入了松静状态,这时如感到有些疲劳或呼吸不畅就可以不再去注意“三调”,充分体会和享受松静带来的轻松舒适感,稍过一会儿可以再采用一些方法进一步调整,使气功状态进一步深化。这样“练”中有“养”,可以使火候恰到好处,不致带来不适;“养”中有“练”,可以使养的时间延长和质量提高。如此做对练功人体力的调节和功效的提高则大有益处。
    动功与静功都有内养作用,但从功效上来讲主要是依靠静功。对于身体虚弱和身患多种疾病者,尤要多以养为主。“养”也需要情绪平稳、思想乐观、劳逸结合、饮食有节、生活规律、睡眠充足等的配合。练功人应特别注意平时的情志修养,情绪波动往往会引起气血紊乱。临床上常可见到这种情况,病人练功很认真,功法掌握的也不错,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一时情绪波动,往往干扰练功的顺利进行,病情也会出现反复。因此,练功人一定要在练功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对年老多病者尤显重要。

问:怎样才能做到练功火候适度?
答:火候适度是指对练功的一些要求及限度把握要适当,或恰到好处,太过或不及均非适度。练功适度,主要以意念、呼吸、姿势及练功时间等方面为内容。练功是在意念主导下的心身锻炼。意念太弱则杂念繁多,或易于昏沉入睡;反之,意念太强也不行。尤其对初学者,强行意守或强行以意领气,等于拔苗助长,极易引起头胀头疼、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甚至可以出现偏差。意念的锻炼要顺其自然,暂时守不住也不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持勿忘勿助、若有若无、似有意似无意的原则。经过一个阶段练习,“水到渠成”,杂念必将逐步减少,逐渐就会达到适度。
    气功调息中虽然有多种呼吸方法,但除非特殊需要,一般还是以自然呼吸为好。虽说是自然呼吸,在入静状态下呼吸也会自然变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达到调息的要求,即所谓“心静息自调”。有些功法要求特殊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也必须在自然悠畅的基础上,通过意念诱导吸气下行并稍许用力,经过一段训练后逐渐形成。这种方法不易掌握,而且有些内容还可能成为以后进一步练功的障碍。常见有人学习某种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出现偏差,引起胸闷气窒。更有甚者,平时不须注意的呼吸,也变成如果不想着如何呼吸,呼吸就无法正常进行,出现憋气闷胀的状况。
    不同的姿势对机体具有不同的影响。站式、行式,侧重于对体力及骨骼、肌肉的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很大的好处。静坐、静卧,可以充分地使骨骼肌放松,有利于入静养神。通过变换姿势,不仅可以增加学习气功的趣味性,也可使体力及身体不同部位得到专门的锻炼。不论采用那种姿势,都应松缓自然、舒适圆活,切忌故意拿架、僵硬做作。此外,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差异,练同一种功法时姿势也可以大同小异。初练气功时,即使选用比较舒适的卧式,作功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全身的不适或某些部位的肌肉酸困麻痛,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可暂停练功,调整姿势或活动一下肢体后再练,不要勉强坚持,以免精神紧张而影响练功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某种姿势就会逐渐适应,也会更加充分放松,这本身就是练功功夫的一种体现。
    练功不仅每天都应坚持,练功时间的长短也应适度,应根据练功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开始时,每次可以练15分钟至20分钟,以后每次练功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练功都应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以不感到疲劳和不勉强为度。如果练功仅作为保健和病愈后巩固疗效,每天可以利用起床后,睡觉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治病,每天可练三、四次,每次练功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但应避免一练就半天、勉强坚持的作法。

 

问:什么是出阴神、出阳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关系?
答:出阴神、出阳神是道家的观念;其实懂了唯识的道理,有时阴神、阳神还是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拿道家来讲,普通能够出神,都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都是阴神,真正出阳神,那要到达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赖耶识整个转了。这种独影意识跟化身、意生身当然有关系,修成功了,独影意识也变成化身,意识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这个也是学佛修道专门的问题。

问:什么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答:三花是"精、气、神",气脉到头顶上通开了就是"三花聚顶"。五气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心、肝、脾、胃、肾,这些内脏都绝对健康了叫作"五气朝元",这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奇经八脉、气脉都通了。


问:如何放松呢?
答:初学者可以用站立的方式,从头部到脚,检查、调整骨骼、肌肉,然后慢慢坐下;也可以先躺下放松五分钟到十五分钟,然后右侧卧慢慢坐起来。放松不是松弛,而是松紧恰当,也就是身在负荷力最小的状态,只要身放松调得好,几乎没有身体的感觉,也是没有身体的障碍,自然能久坐不疲。

问:坐禅的环境如付选择?
答:最好选择通风、明亮、安静、乾燥的地方。初学者最好在室内坐较佳,等禅坐到妄念较少的状态,才能到大自然的环境坐禅。进阶者,除了室内静坐外,可到室外静坐,特别是到郊外或山上空气新鲜的地方静坐,可将肺部深处的浊气排出。


问:坐禅最佳的时间是何时段?
答:最好坐禅的时间是:早上 5:00~7:00、睡前 9:00~11:00。 子时(深夜 11:00~1:00)是睡眠时间、午时(中午11:00~1:00)对于一个专业修行人,经过长久时间的练习,自然任何时间修禅定都可以。


问:静坐时间以多久为宜?
答:初学者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三十分钟。进阶者慢慢由三十分钟,增加到五十分钟,最好每天能坐二次,可以先坐三十分钟后出定,调整一下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地持续下去,就能慢慢增加自己静坐的时间.专修者慢慢由五十分钟增加到二小时,如此练习下去,就能慢慢增加禅定的时间。对于一个以生命力投入修行的人而言,最好能够坐到二小时后,坐到不想坐时,调整身心后即可休息,如此就会慢慢增加坐禅的时间。切记,一切取自然、不勉强为原则。

问: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答: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有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于此法。

问:什么是七支坐法:
答: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问:什么叫松静自然?
答:放松、入静与自然,是气功锻炼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不论何种功法,练功的哪个阶段都必须符合这一基本准则。一般说来,在练功过程中,松静自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悟解和做到,却要下一番功夫。
    松是指整个身体和精神放松。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之中,在觉醒的时候受种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精神和身体常处在紧张状态,使身体机能难以正常发挥,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因此,练功首先要从消除紧张状态入手,把世事劳碌、人生忧患放在一边,先使精神尽量放松。只有精神不紧张才能做到身体的真正放松。

所谓身体放松,也不是完全松弛、松懈或松散无力,而是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每一种功法对姿势都有一定要求,要保持某一姿势必须有一定肌肉群处于紧张状态,这和练功放松似有一定矛盾。其实,这时的肌肉紧张是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使各部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将矛盾统一起来。在练功初期,由于要求有一定的意念活动来排除杂念,这种状态与精神的放松也要统一起来,在开始练习时不容易做到,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做到松中有紧、紧而不僵。
静是指练功过程中,杂念相对减少,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入静”状态。入静程度的深浅,反映着练功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练功效果,其详细内容已在本书中有关入静的部分谈及。需要指出的是,松与静是同时要求并互相促进的,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进一步放松。
    自然,是指初练气功时应心情自然,姿势动作自然和呼吸自然。练功中不要用意过强,主观追求境界和功夫。要勿忘勿助,似有意似无意。气功界有“万法归自然”,“练功贵乎自然”的论述,可见“自然”这一原则的重要。自然原则要贯彻到练功各方面和全过程中。首先,不论坐、卧、站、行,姿势都应做到自然舒适,毫无勉强;呼吸时也应在自然的前提下,宁神静息,逐步达到柔、细、匀、长;意念活动也应自然,即使在入静后偶有杂念起伏也是正常的,慢慢会自然过渡到似有似无,绵绵若存。其次,在练功初期,要求自然,主要是要求练功的方法、练功的过程中的自然,这往往需要人为地努力才能做到。只有自然,才能具体懂“道法自然”、“人法自然”的深刻含义。
    上面所说的松静自然主要针对练功过程而言,广义的松静自然,即生活中时时也要注意松静自然,才能巩固和扩大练功效果,并成为更高气功境界的基础。

 

问:什么叫意感相依?
答: “意”是指练功中意念的运用,“感”是指练功时产生的各种感觉。在练功中会出现各种感觉,这种感觉有局部的胀、痒、冷、热。酸、麻,有全身的轻、飘、深、沉,甚至有一定路线上的暖流感觉。有些人练功中出现这些感觉很高兴,认为这是练出成效的唯一标志,把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这些感觉上,意念跟着这些感觉走;有些人练功中从未出现这些感觉,看见、听见别人津津乐道于此,就着急、疑惑,怀疑自己练功不得法,不见成效,每次都带着一种期望练功,寻找人们不适当夸张的那种感觉,硬想练出这种或那种的感觉来。
    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练功中出现的各种感觉不是练功成效的唯一标志,更不是我们练功的目的。它们是伴随练功过程自然出现的反应,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的。如果拘泥于此,就会违背练功要松静自然的宗旨,妨碍我们进入更高的气功境界。
    各种感觉,在练功的初级阶段比较强烈,比较频繁。随着练功的深入,各种感觉也在变化,越来越细匀平和,最后达到心中一片清澈,肌体的各种感觉消失了。
    对上述这些练功时出现的感觉,应该任其自然,不施加意念刻意追求。但是也有的功法是通过施加一定的意念,来诱导产生特定的感觉,以此来帮助入静。例如,施加意念想象两手捧着一碗水,用捧水的念头代替和排除其它杂念。这种意念和感觉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相辅相成的。





 

问:什么叫动静结合?
答:动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
动与静是相对的,也是辨证的。
    静功主要是锻炼身体内部,而没有肢体活动、肌肉骨骼的锻炼。动功有不少肢体活动及肌肉骨骼的锻炼,这有利于初步疏通经络,气血疏通后有利于入静。对于初练功者,肢体的动作有助于使注意力集中,通过动而达到静是初学者常走的一条路。
    静功的静不是绝对的静,虽然没有形体的动作,但气血在大脑高度入静状态下按它本身的规律运行,它的种种微妙变化,都是动功所不能体会到的。没有形体动作,更能专心一意。入静的程度越深,机体感受能力和反映能力都更敏锐,这是更高级的气功状态。在这种气功状态下,我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人自身各种功能的开发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在功法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初学者以先学动功为宜,然后再动、静相兼,最后过渡到以静为主。
    在练功时,不论静功、动功都要以静为前提。练静功时,要做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练动功时,要做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否则的话,练气功和做广播体操没有么两样了。
    具体来说,练功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练功进度等,如是病人,还需考虑疾病的种类及病程等等),把动功与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从体力来说,体力差的可以少动,体力好的多动,一般以不疲劳为度。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虚弱的可以静功为主,配合动功;随着病情好转、体质增强,应逐步增加动功,达到一定层次后再以静功为主。从时间上来说,早晨先静后动,以便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一天的活动中去;晚上宜先动后静,以利于安静地入睡。这些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灵活运用。每个练功人都应根据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调节,时间久了,就能慢慢体会出其中的“度”,就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处理练功中的动静问题。

 

问:练功时怎样掌握意守的火候?
答:所谓意守火候,是指意守时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火候适度,就是指意守强度要适中。不少人在练功时,因火候掌握不当,走了弯路,甚至出了偏差。这正如炒菜一样,火候太急,菜会炒焦;火候不足,菜可能炒不熟。在练功时,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练功效果就不好;意守强度太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容易精神紧张,头痛、脑胀,严重时还可能出偏。怎样掌握练功时的火候呢?            古人认为:“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无意落空,似守非守,绵绵若存”。要掌握好意守的火候,练功者必须在实践中慢慢体会,自行调节,逐渐达到适宜的程度。初学者意守火候应偏大于“似有似无,似守非守”。但要以头不胀,不痛,胸不闷,精神放松为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练功时间的加长,可逐渐减少其强度,而达到绵绵若存的程度。

问:练气功时用鼻了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
答:练气功用鼻子呼吸或用鼻吸口呼的方法为好。因为鼻有鼻毛,鼻甲和上中下鼻道,用鼻子吸气时,可对空气起到过滤、加温、湿润的作用,并且符合人们自然呼吸的习惯,便于气功呼吸的调整,因此采用鼻子呼吸较为适宜。如练功时进行深长呼吸,也可采用鼻吸口呼的方法。但不可采用口吸口呼或口吸鼻呼的方法。

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内丹法的三步功夫。人有生存离不开精气神,人只有精足、气充、神旺,身体才算健康,所以练气功就离不开精气神的修养。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积精养气,炼气还神,形与神俱才能终其天年。
    炼精化气,是指真气过三关,贯通任脉、督脉,培养丹田之气,循经运行的一种功法。这一步功法也叫“通小周天”,又名“返本还原”。
    炼气化神,是在通小周天的基础上内气从丹田发动,通过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流遍全身,使精和气密切结合,达到精气化为神的目的。肾气入脑,补益脑髓,丹书上说:大周天可以长寿还童。这是第二步功。
    炼神还虚,是前二步功的继续。前二部功都是神(意识)在起主导作用。炼神还虚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由于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炼神还虚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由于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练功,真气就能周天流转,气息微微,若有若无,中和之气与天地合而为一,这就叫做还虚;另一层意思是练功中出现一些觉境,轻松愉快,俗念全无,神话小说谓之“羽化成仙”、“白日飞升”等。

问:遥诊是怎么回事?
答:是气功诊病法之一,分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近距离时(眼能看到的距离),气功师在凝神、心静的情况下,以手遥从对方脚下向上抄气(调对方信息),然后根据气功师自已手上的感觉结合手诊图上的某些部位反应进行诊断。如发热为炎症;发胀是不通;发凉为寒症;跳动为虚症;气乱窜为阴阳气不调;沉重为浮肿;热刺为恶性肿瘤;凉刺为良性肿瘤等。远距离遥诊,是根据第三者提供的患者信息(如姓名、性别、衣物等),进行信息跟踪,据此诊断。
   遥珍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同水平(功力)的气功师所采用的方法和遥珍距离及效果也不相同。

具体内容见《当代高级气功秘法精萃》教材诊病法:

⑴气感诊病的基础理论

⑵气感的训练方法

⑶气感诊病的方法●体察法●眼观法●嗅察法和味察法●耳闻法

⑷脏腑诊病法●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脏腑诊病的方法

⑸八纲辩症诊病法●病气的寒热分析●病气的表里分析●病气的阴阳分析●气的五味辩证●气的其他性质辩证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508430100977a.html) - 慧莲居士浅谈气功养生答疑(二)_慧莲居士_新浪博客

⑹手感测病法●测病原理●训练方法●测病方法

⑺空位测病法

⑻遥距测病法

⑼呼吸体察法

⑽呼吸空位法

⑾同步诊病法

⑿手诊图法 ⒀对化导疏法●对病法●化病法●导引法●疏通法

⒁特殊诊病法●缩小诊病法● 借物诊病法● 取字诊病法● 信息影象诊病法●红头蝇诊病法● 两眼对视诊病法●灵感诊病法●光上下诊病法●微视显象诊病法

⒂神仙一把抓●治病原理●具体功法●注意事项

⒃摩掌祛病法●治病原理●具体功法

⒄佛手回春法●治病原理●具体功法 ⒅信息治疗法。

问:手诊是怎么回事?
答:手诊,是中医上一种根据患者手掌(指)局部信息变化(颜色变化)来确定病情的诊病方法,气功遥诊常和此配合使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有生养和相互配合的关系,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在相应的体表组织上。人之手,不仅是劳动器官,也是人的表现器官。他可以反映人体的多种疾病。如肝脏病在手的大小鱼际上有珠砂似的斑点;肾、胆结石患者在手的肾、胆处有黑点;何处开过刀,在该处有个凹痕等(参照手诊图)。前人总结的经验以方:在手掌某部位出现青色,该相应部位多为寒症、痛症;黄色多为脾胃虚弱,鲜黄为湿热,暗黄为寒湿;赤色多属阳虚火旺之象;白色多为虚寒症;黑色则多为肾虚症等等。

具体内容可见《当代高级气功秘法精萃》教材诊病法。


问:气探是怎么回事?
答:气探,又叫特异感应法、信息反馈法,亦是气功诊病术之一。即气功师用意念扩大自我气扬,将患者包围,然后意念回收,使患者和自已合为一体。接着气功师从自已心脏开始,先五脏六腑、再四肢头部进行检查(体察),自已什么部位有不适感,就是患者这个部位的疾病表现。如果是面对患者,则气功师左侧某部位有反应,就是患者右侧有病。

具体内容可见《当代高级气功秘法精萃》教材诊病法。


问:学练气功怎样掌握练功要领?
答: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从何入手。或虽学练气功很长时间,但进展不大。更有甚者,还有人走火入魔,练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造成的。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学好气功,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功要领,其内容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循序渐进等。
   掌握好练功要领的必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功人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常言说:道家有三千六百道法,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而与医、儒、道、佛、武等各家有渊源关系的气功,门派与方法之多,也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流传下来的各派功法外,近年来伴随气功热的兴起,又涌现出许多新创编的功法。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的练功要求,可谓“法无定法”。但从实质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势、意念三要素组成,表面的不同只不过是三要素的具体要求上有所差异而已。各种功法都必须遵循总的练功要领来进行,所谓“万法归宗”。

了解这一点,就可以透过繁杂的表面现象抓着主要问题。许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办法练功、练各种调服,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当然也有各种特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最好的方法是减少饮食,肠胃空一点就很容易调服。念头一空就回转了。回转来就变成身体最好的营养。问:女性月经期间,可不可以静坐?
答:对一般初学的人来讲,最好是休息几天。如果是学佛的人,走心地法门,念佛参禅,看空了身体的,那么,月经期间静坐,一点妨碍也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谓练气血的,就是要考虑一下,在这个时候故意锻炼气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气血不顺畅,反而变成病态,至于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经验了。

问: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静坐。不过,要走心地法门,注意思想念头,只管心念,好好养心,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想做各种功夫,就需要有专门内行的人指导。

问:静坐,会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对静坐坐得好的人来讲,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气脉走通了,在清理肠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后像水泻一样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静坐的效果到了,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不要病态的腹泻当作好现象,那是不多的,要求医药才好。

问:静坐,会经常漏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漏丹原来是道家的名称,后来佛家也通用这个"丹"字,就是普通所谓的"精"。漏丹就是遗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两性的精虫卵子,还包括各种气的作用。遗精的途径很多,包括梦遗、醒着遗、性交中早泄、遗精、阳不举阳痿,都是性荷尔蒙(内分泌),乃至整个身体荷尔蒙(内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尔蒙,包括脑下垂荷尔蒙、甲状腺荷尔蒙、肾上腺荷尔蒙、性腺荷尔蒙等内分泌通通有关。丹漏了就是病态、不太好。最好静坐坐到不漏丹。不漏丹身体绝对健康,可是不论男女,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不漏丹。

道家的理论和现在生理学不同,精是气华的,这个气不是空气,也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元气,也就是生命能所变化出来的产生的。想要炼精化气、使身体健康、长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项条件就是戒淫,断除性行为。道家所谓"百日筑基"起码一百天,将近四个月时间,完全不漏丹。心理上还要完全不动淫欲之念,这个才是初基打好。

问:静坐时容易昏沉睡著,怎么办?
答:昏沉睡著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心理问题,心情沮丧、精神不好,,就形成气血不顺畅,反而变成病态,至于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经验了。

问: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静坐。不过,要走心地法门,注意思想念头,只管心念,好好养心,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想做各种功夫,就需要有专门内行的人指导。

问: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在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译,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

定是心定,身体跟着定,奇脉也跟着定了,这个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佛教的念佛参禅、其他宗教转移的做礼拜、祷告,没有杂念妄想,定到一个念头上,乃至道家做各种功夫,密宗的各种观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吗?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别,静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学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悟道成佛,那个大智慧的解脱"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脱。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508430100977c.html) - 慧莲居士浅谈气功养生答疑(三)_慧莲居士_新浪博客

问:什么是大周天,其作用是什么?
答:大周天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它是在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二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大周天”。练大周天时,内气动行的路线,可因人而异,有沿奇经八脉走的,也有沿任督二脉及其他一、二条经脉走的,还有的沿十二正经中的某几条经脉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问:什么是内视?
答:内视是古人练功的一种方法,也称“返观内照”。做法是双目垂帘后内窥,意观体内的某一部位,或某一经络穴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内景隧道(经络),惟返纲者能照察之”。练功时要求不能有杂念,心有外念就不能入静。内视可取得较好的入静效果。

问:什么叫展慧中?
答:慧中,亦称缘中、慧目,位于两眉头上凹陷处。它是人体发放气功信息的一个主要窗口之一。所谓展慧中,就是把眉头舒展开,它与“愁眉苦脸”相反。要求把内心最美好的意愿在慧中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似笑非笑胜似笑”。是从内心发出的笑,笑得开心,笑得纯洁。展慧中可使练功者阴平阳秘,真气从之,正气内存,邪不压正,尽快进入气功状态,更好地收到练功效果。

问:什么是着意、着想、执著?
答:练气功在“用意”的掌握上,是用意不用力,似守非守。而着意、着想、执著却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比如意守某部位用意太强,意守时间过长,就是着意,或叫着想。着想有时只指存想观相过甚而言。执著是说在练功时片面强调和有意追求某种现象,有时也是着意、着想的总称。这三者都是练气功应避免的倾向,都可能引起前额紧、头部不适或胀痛等现象。
因此,练气功用意时,要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似守非守,用意不用力。

问:什么是吐纳?
答:吐纳是道家的一种练功方法,即把肺中的浊气尽时从口中呼出,再由鼻孔徐徐地吸进清新空气,使之充满肺部。古人又叫作“吐故纳新”。道家认为吐出死气,纳入生气,可达到长生。嵇康《养生论》载:“呼吸吐纳,服食养生”。《汉武帝内传》亦云:“吐纳可以延年”。
问:什么是气功听息法?
答:听息法是指练习气功时已达意念归一之境界,只听鼻中呼吸之气的方法。庄子认为,练功时意念要专一,然后通过听息,进入听气、听神,最后达到神气合一的境界。这种方法最早是庄子提出来的。借助此去,可加快大脑进入安静状态,提高练功效果。

问:什么是入定,入定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持续的高度入静叫入定,是练功的上乘境界。修练之中要求入定,是因为:“定能生慧”。无尚智慧,必由定生,经过入定之后,人便会悟出许多深奥的道理。定的境界高低,决定于练功的层次;从入定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小定和大定。一昼夜之内的入定称作“小定”;七昼夜以上的入定称作“大定”。此外,还有一种间断性的入定,即在一个较长的入定期间内有短暂的“出定”。但即使暂出定界,也必须闭目养神。
    进入定界的练习方法很多,在静坐中比较容易做到,静坐时一切杂念不生,身心收敛,外境不扰,内心无端,身、心、口均安位在清净的境界中,便可徐徐入定。《定性书》中说;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内外之两忘,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若止念存心,而心自定矣。
可见,练功静坐滤思、净化心灵,转迷为觉,做到两忘,便可逐渐入定,于定中求慧。
    进入定界是极其难得的事。有些人毕生追求均不能得,故能进入“定”的境界则应加意珍惜。入定前应先向自已的亲人交待清楚(即入定的作用、时间、不需饮食,应帮助排除干扰等)。

问:什么叫意念发功法,有什么特点?
答:意念发功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发放外气的方法。则不用伸手做任何动作,而是用意念发功到患者的一定经络穴位或病灶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用意念发功比用手掌发功治疗作用快而疗效明显。
(2)对发功者来说,用意念发功比伸手做动作发功要省力,且使患者不知不觉中就受益得到了治疗。尤其适用于害怕接受治疗的儿童及拒绝治疗的患者。
(3)可以超距离、超越障碍发功,不受空间物体的限制。

 

问:什么是胎息法,其功用如何?
答:胎息法是一种较高深的气功呼吸法,它要求练功者呼吸频率最大限度地减慢,呼吸次数最大限度地减少,达到所谓“鼻息微微,若有若无”的境界。这种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内呼吸,因而称为“胎息法”。胎息功成之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只要鼻中微微引气,全身毛孔均可呼吸。这种呼吸法对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治疗五劳七损,效果极佳。而且能延年益寿,激发潜能。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

问:古人对练功方位有哪些讲究?
答:古人认为不同时间、不同性别有不同的练功方向。这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月变化、日变化有关。经研究已证明,地球磁场影响人体生物电流、生理功能、情绪及精神状态等。这些和练功的效果可能都有关。古人练功对方位的要求有许多原则。如男子而北,以采阴补阳;女子面南,以采阳补阴,以期心肾相交,水火即济。一日中不同时辰有不同的练功方向,如子时面北、午时面南、卯时面东、酉时面西等。另外,练卧功者,宜头南脚北。因为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正极,属阳,北为负极,属阴,而人体上为阳,下为阴,头朝南脚朝北,则可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因此可加强练功的效果。

 

问:初学气功能否导气?
答:初学气功,静坐练功时,不能导气。因初学者,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易出偏差。纠正方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可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导引,“通督应勿忘勿助”。

问:静坐时,入静杂念多怎么办?
答:静坐时,要松静自然,全身放松,万缘放下,一心练功,虽杂念纷飞,只要不去理会它,也不去厌舍它,一昧做自已的调息或调心功夫,杂念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自能逐步入静。

问:练功时,小腹发热,正常吗?
答:练功时,意守腹部小腹发热,好像有火碳在烧一样属正常现象。练功意守丹田时应似守非守,松静自然,固守丹田、培养真气即可,待真气充足后,会自行冲关,通督应勿忘勿助。

问:练习气功可以使肝功能正常吗?
答:肝主疏泄,喜条达、肝主一身气机。如果肝主疏泄失司,则肝郁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会引起一系列病变,甚至可影响到每一个脏腑发生病变。练气功可使经络畅通、气机条达,这就从根据本上消除了病因的影响。
   有病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受情志的影响。如:比一般人爱生气、爱思虑、爱哭、易受惊吓、易激动、情绪不稳定。这些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病态,这些病态的发作又加重了病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练气功使人气机条达,肝经通畅。肝的疏泄功能好,各脏腑及所属的经络都会趋于正常,就打破了病态的恶性循环。在坚持练功的200多人当中调查,有90%的人都感到练功后情绪趋于稳定,与同事的关系改善了,家庭也和睦了,病情亦大大好转,这主要是“肝主疏泄”功能正常的表现。

问:女士在经期或怀孕的时候,能否练功,需要注意什么?
答:女士在经期或怀孕的时候练功,应松静自然,闭目养神,静养元气,不要意守任何部位(包括下丹田),怀孕时特别注意阴雨打雷之时不可练功,以免惊吓胎儿。

问:动功和静功可以同时练吗?
答:气功中的动功也叫外功,静功也叫内功。这两种功法即可分别练,也可相互配合练习,动静相兼,内外结合,较之单一练效果更好,可以更好提高健身和治疗的效果。

问:怎样才能避免练功出偏?
答:一要在按照教材相关要求进行练功,二是不要乱导气,三是练功时要松静自然,调息时要顺其自然,“吐惟细细,纳惟绵绵”。吸气时不过分用力,呼气时平稳缓慢,初学者,不可过分注意呼吸及意念,动作的配合,经过锻炼,逐渐熟练动作后,自然动作,意念与呼吸得以协调。

问:午休时间用来练气功好吗?
答:午休时间较短,如没有条件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练一会气功是非常适宜的。即可以恢复疲劳,使大脑皮层得到保护性的抑制,以利于下午的学习和工作;又可以帮助消化。因此在较短的午休时间内,练气功是一种较好的休息。

问:什么叫小周天,其作用是什么?
答:小周天是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练小周天,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从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历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之丹田和下、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下鹊桥在会阴,谷道处)作周流运转。内丹术中,特别重视任、督两脉。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任督两脉,人身之于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故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子时为阴气已极、阳气始动之时,午时则阳气至极转衰、阴气初萌。故子午代表天体的日月,人体的心肾,卦象中的坎离,方位中的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