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国是怎样选贤任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4:55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婴幼儿时代,就有伟大的政治家,看到民族发展的康庄大道,就在于天下为公和选贤任能。在《礼记》中就这样写道:“大道之行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可是不久之后,有远见的政治家们,就看出我们的政治出现了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同样是在《礼记》中,又这样写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可是这些伟大的政治家,尽管看出了问题,却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再也没有寻找大道。一开始在选贤任能上还做的有声有色,可是越往后发展,却做得越差。例子不想举了,读者自己去体会。现在我在这篇文章中,想展示美国的那些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在二战中,是怎样选贤任能的。
   

         一,潘兴提拔马歇尔 


          美国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从建国开始,到二十世纪初,都没有强大的军队,当然也没有重大的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况,可以使它在和平的状态下,安安静静地发展了一百多年。当然在十九世纪中叶,它也打了一次内战,但除此之外,跟国外没有重大战争。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它的综合国力已经很强大,它已经有了角逐天下的资本。所以就开始跃跃欲试了。首先跟西班牙发生了冲突,很轻易地就战胜了它。然而这还是小试锋芒,真正使他们尝到战争的残酷,并使自己逐步壮大,壮大到雄霸天下的程度的,是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为主要。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为主要,因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人才真正遇到强劲的对手,真正跟一些最厉害的对手“过招”。而美国所派出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指挥官,就是潘兴。潘兴是职业军人,参与并领导了许多小规模的战争,但是当他做美国驻欧远征军总司令,来到法国时。“他说:‘一小群法国人聚集在船坞和街道旁,望着我们上岸,人群中的妇女大多穿着丧服,很少看见男人。没有欢呼声,那气氛就像是在举行葬礼。’让潘兴更加吃惊的还在后面。抵达法国后,他就到前线巡视。这次出巡使他感到,无论是从体力上、技术上,还是从精神上,美国军队对这场战争还全无准备”……  除了美军没有经历过世界上最残酷的战争锻炼,心理准备不足外,军队人数也亟待扩充,没有足够的人数,就不能完成基本的任务。对此,就需要扩充军队,而扩充军队就需要大批军官。因此潘兴需要大量优秀的军官。这些优秀的军官哪里来呢?潘兴打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这特殊的情况下,他所制定的原则是,只要少校以上的军官,其才华得到他的赏识,他就要破格提拔。
            其时,马歇尔是个中校,在第一步兵师的参谋部。有一天,突然接到司令部的通知,说潘兴要到师里来视察,要求师里安排一次演习给总司令看。很不凑巧,师长和参谋长都外出不在家,临走让马歇尔代理参谋长。马歇尔这个代理参谋长,只得安排了这次演习。好在马歇尔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对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很惊人的深度。他就在这次演习中,运用了一种进攻敌军防线的新战术,这种战术是师长和参谋长所不知道的。
           师长和参谋长几乎跟潘兴同时来到师部,当然只能看马歇尔指挥全师演习。演习完毕后,潘兴问师长对演习的看法,师长由于不知道演习的内容,所以说不出所以然来。潘兴再问参谋长,参谋长也支支吾吾。潘兴非常不高兴,对师长和参谋长发了一大通火,就怒冲冲地走了。这时马歇尔觉得有必要向潘兴说出事实真相,于是就追到马歇尔身边,向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尽管如此,潘兴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带着那么一副不高兴的神情走了。马歇尔以为自己会被降职,可是不久之后,他却被调到司令部的参谋部,而签发这次调令的,就是潘兴本人。潘兴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因为他从这次演习中,看出马歇尔的指挥才能,知道他死一个可用之才。从此后,马歇尔成为潘兴的得力助手之一,并且终身得到潘兴的赏识。            二,马歇尔提拔艾森豪威尔
           现在我们说到艾森豪威尔,一定以为他一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否则怎么能既做盟军总司令,又当美国总统。其实不然。艾森豪威尔属于大器晚成的人,他在五十岁以前,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的功成名就,完全靠马歇尔的提挈。而且要不是不拘一格的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绝对不会爬的这么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需要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马歇尔、罗斯福等人,都是唯才是用、慧眼识英雄的帅才。经他们的手提拔了许多的人,并且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艾森豪威尔就是其中之一。艾森豪威尔当时只是个准将。但是其才能却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马歇尔曾经通过一次演习,知道了艾森豪威尔的能力。但是艾森豪威尔除了做做参谋之外,却没有带过一兵一卒。马歇尔因为要用人,就将艾森豪威尔调到陆军参谋部,尽管想重用他,但是也只是想让他做做参谋人员。
           然而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艾森豪威尔的一席话,终于让马歇尔决定让他带兵征战,让他做独当一面的将领。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在太平洋上逞威,他们不但攻击英美荷等国的殖民地,将战火烧到澳大利亚,而且也侵占美国的岛屿,想做太平洋的霸主。这样美国不得不正式对日宣战,公开加入到反法西斯联盟中来。然而美国该怎么办呢?它有两个战场需要面对,一个是欧洲战场,一个就是亚太战场。这两个战场,谁应该优先呢?马歇尔和罗斯福等高瞻远瞩的统帅,认为德国是最危险的敌人,只有打败德国,才可以结束战争。所以他们的方针是“欧洲第一,亚洲第二”。可是大多数将领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他们认为美国的最大威胁是日本,而不是德国,因此美国应该只关心太平洋上的局势,不关心大西洋上的局势。
           在一次讨论欧洲战争计划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海军将领们提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并且把大部分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对日作战。‘十足的傻瓜’艾森豪威尔听后低声说道。主持会议的马歇尔转过脸来,向坐在桌子尽头的艾森豪威尔望去。‘我听到的是你的声音吗?艾森豪威尔。’‘对不起,将军,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能不能把你的看法讲出来?’桌边出现了一阵开心取乐的耳语声。这些高级将领们坚信,他们将亲眼看到参谋长,如何使这位下级军官当众出丑。‘将军,在座的各位都比我有资格讲话——如果以军衔来衡量的话,我不够资格’艾森豪威尔说。马歇尔忍不住说道:‘艾森豪威尔,你的话使我感到吃惊,是你自己对我说,你并不看重军衔。’艾森豪威尔心里明白,现在每一双眼睛都在看着他这个军衔很低的人。他站起来,大步走向前台,用教鞭指着地图上的莫斯科说:‘只有俄国有足够的力量在欧洲大陆和希特勒对抗,使德国疲于对俄应付而无力入侵英国。同时也只有这样,美国才能赢得足够的时间装备起来。如果俄国在战争中被打垮了,我们最好现在就开始学德语’他用挑战的眼光看了看坐在桌边的那些高级将领,接着说:‘俄国,英国和我们,可以同时进攻的唯一的地区,是欧洲,而不是太平洋。英国必须变为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军事作战基地。这样我们就能投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力量,通过英吉利海峡,解放法国,进兵德国,这是我们通往柏林,彻底打垮德国的最短途径。’‘你的意思是彻底打垮德国?’马歇尔问。‘是的,将军。’‘你是不是在这里捡好听的说?’‘不!将军!如果我们让德国在他们的本土之外投降,就象上次大战那样,他们将再一次声称,那是由于本国前线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把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让他们自己的人民亲眼看到他们的垮台,这次大战就不能算结束,因为用不了几年,它就又可以东山再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以强大的攻势进军欧洲的理由。’‘我们有许多有经验的将军说,越过英吉利海峡,从正面进攻德国最坚实的防御工事,这无异于军事上的自杀。’马歇尔提醒他说。‘我并不主张明天就发起进攻,但是这一天已为时不远,我们应该加快飞机的制造和生产,在进攻之前夺取制空权。’在场的军官们纷纷以嘲笑的口吻交头接耳。他们认为艾森豪威尔所勾画的胜利前景是建立在一支至今尚不存在的空中优势上面的,他们把目光转向马歇尔,看他对此有何反应。马歇尔说了一句让全场大吃一惊的话:‘艾森豪威尔,你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动身去伦敦?’”……            就是从这里开始,艾森豪威尔开始发迹,先是被马歇尔派遣到英国评估美军在英国的情况。接着在马歇尔的提议下,被罗斯福任命为在英国的美军总司令。接着在北非对德意军发起的代号为“火炬行动”的会战中,他任盟军总司令。接着又做诺曼底登陆的盟军总司令直到让德国无条件投降。这样,艾森豪威尔就成为世界上最红的“明星”,从这里出发,艾森豪威尔一直非常荣耀,最后当了美国总统。但是如果没有马歇尔的破格提拔,纵然艾森豪威尔再有才能,也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三,马歇尔提拔布莱德雷
           潘兴对马歇尔非常赏识与器重,而马歇尔对潘兴也非常敬仰与佩服。当然对潘兴敬仰与佩服的人有很多,但我认为,在潘兴的众多学生中,真正传承了潘兴治军精髓的,大概就属马歇尔。那么潘兴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就是选贤任能,唯才是举。而马歇尔做了陆军参谋长以后,有权力自己选择人才时,他也唯才是举。上文说到的艾森豪威尔,就是他唯才是举的最典型的例子。现在我们接着说到的布莱德雷的被重用,也是因为马歇尔的慧眼识英雄,并且不断地力举而造成的。马歇尔认识布莱德雷,是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当时马歇尔也只是这个学校管教育的助理校长,而布莱德雷是个讲师。然而马歇尔以他特有的慧眼看出布莱德雷是个有见识有才干,同时办事干练的可造之材,所以在学校里,马歇尔就凭手中的权力,提升布莱德雷为兵器系主任。当时马歇尔正在学校实行教学改革,布莱德雷成为他实施教改的得力助手之一。后来,马歇尔调走了,调走后的马歇尔还特地写信给布莱德雷说:“我非常希望我们有机会再度合作共事,我认为再没有比这更使我满意的事情了。”
            可是那段时间马歇尔一直不得意,原因是麦克阿瑟做陆军参谋长,阻碍着马歇尔的升迁,直到六年之后,马歇尔的好运来了,他终于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这是陆军的最高职务。他一到任,就着手将布莱德雷调到自己身边。这样工作了几个月后,就让布莱德雷重做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校长。但是欧亚大陆的战火蜂起,马歇尔高瞻远瞩,知道美国不可避免地要被卷入其中,因此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已经在暗暗地做准备。加强军校的建设,为未来造就更多的军官,就是计划之一。而布莱德雷也不负马歇尔的期望,他很快拟定了一个方案,不用增加太多的经费,就可以使招生扩大二十四倍。这个大胆的计划,得到马歇尔的批准。
            后来美国参战以后,马歇尔立刻提拔布莱德雷到军队中任职。先是做师长,后来做军长,接着就派到前线,协助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处理军务。后来艾森豪威尔让他做军长,做集团军司令。在盟军跟希特在欧洲决战时,他是盟军中仅次于艾森豪威尔的将领之一。就因为他在欧洲战场上的杰出表现,最后被授予为五星上将。马歇尔所赏识的布莱德雷的优点是:“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会议桌上,布莱德雷的冷静态度和柔和语调,时常会使同事们感到困惑。他允许充分的讨论和异议。有时似乎是缺乏控制,但他会突然结束一切争议,在会议上抓住要点宣布一个决定。在战场上他从不疾言厉色,但对于不称职的人员却会立刻处罚,绝不宽容。”总之,由于马歇尔从本质上看出布莱德雷的大将之才,所以才会一直不停地提拔他。一只无形的手,始终在把他向重要的位置上引。而布莱德雷也不辜负马歇尔的期望,这样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布莱德雷。                                                                                          

         四,罗斯福提拔欧内斯特·金


          欧内斯特·金是一个非常自负、志向高远的海军军官。他在军校里就非常突出,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优秀学员。而他给自己所定的目标,就是当海军的最高指挥官:海军作战部部长。然而,尽管他为了这个目的,做了不懈的努力,可是命运之神没有光顾他,他还是与海军作战部长,失之交臂了。事情是这样的,1938年,欧内斯特·金已经晋升为中将,并授命指挥美国所有的航空母舰。这在海军中可算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了,离海军作战部长,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就在这时,海军作战部长莱希退休,欧内斯特·金满望自己可以顶这个缺,成为作战部部长。他已经准备好了,自认为是最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的人。可是由于罗斯福对他不了解,结果没有选择他,选择了一个叫哈罗德·斯塔克的人。这个人比欧内斯特·金还小两岁,而欧内斯特·金已经六十岁了,等斯塔克退休后,再由欧内斯特·金接替,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了。这样欧内斯特·金的理想不是不可能实现了吗?
           可是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需要各方面最优秀的人才。罗斯福只跟欧内斯特·金接触了一次,就认定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刻将他提拔到海军的最高位置上。
           事情是这样的,大战刚爆发,美国虽然没有参战,可是高瞻远瞩的罗斯福,已经预见到美国不可避免要卷入其中,因此重建大西洋舰队,欧内斯特·金被任命为总司令,并晋升为上将。此时欧洲大陆已经几乎被纳粹德国所征服,英国受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简直有点不堪承受。英国首相丘吉尔当然绝对不会屈服纳粹德国,但是他知道要抵御德国的侵略,光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没有美国的支持是不可能支撑的,即使不被击垮,也会一蹶不振。因此丘吉尔就展开外交攻势,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美国的支持。这一次丘吉尔来到加拿大,任务之一,就是想跟罗斯福见面,施展个人魅力,让罗斯福主政下的美国更加支持英国。后来就商定了在加拿大纽芬兰的阿金夏湾相见。欧内斯特·金护送罗斯福前往,并充当罗斯福的军事顾问。就是这次机会,欧内斯特·金把握住了。当然这也是他的确具有不凡的才华。在那次会议上,罗斯福向他问到一些军事问题,欧内斯特·金有问必答,而且回答的非常详细准确。罗斯福可不是简单的人,他本身的学问就非常高,他却被欧内斯特·金如数家珍般的回答镇住了,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宣战,罗斯福就任命欧内斯特·金为海军总司令,考虑到战争中,海军的实际指挥官应该是海军作战部长,因此罗斯福还特地将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调到伦敦,而任命欧内斯特·金为海军作战部长。然而欧内斯特·金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人,有一种“强霸”之气,一开始几乎跟罗斯福不能合作,可是罗斯福的英明就是善于驾驭人,最后双方合作得非常好。二战中美国能够显得那么强大,主要就是靠三驾马车,也就是罗斯福总统、欧内斯特·金海军作战部长和马歇尔陆军参谋长。有一个记者这样评说过他们三人:“欧内斯特·金和总统二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互相取长补短的。他们两个人都有对方所不具备的东西。而马歇尔将军,又兼具他们两人的品质,所以他们三人是保证胜利的理想领导人物。美国从未有过象他们三人这样能干、忘我和正直的公仆。”              五,罗斯福提拔尼米兹
           象欧内斯特·金一样,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也是一个在军校里很优秀的人物。然而他俩的个性是极不相同的。欧内斯特·金高傲、自负,简直有点目中无人。而尼米兹却内敛、谦虚、善于与人合作。所以在人缘上,欧内斯特·金简直无法跟尼米兹相比。尼米兹每到一个岗位上,都能跟上下左右相处得非常融洽,尤其是跟士兵们打成一片。士兵们都能把他当自己的人。由于尼米兹工作勤奋,又善于动脑子,因此他也得到上司的赏识,但是真正能够使他成为重要人物的原因,还是结识了罗斯福,并得到罗斯福的赏识。
           那时1920年,尼米兹奉命到珍珠港建立一个潜艇基地。他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剩余物资,完成了这项工作。基地完成后,时任海军治理部长的罗斯福,代表海军部到哪里视察,很赞赏尼米兹的工作,同时通过跟尼米兹的交谈,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因此在罗斯福的心里就留下了尼米兹的位置。直到十几年后,罗斯福做了总统。仍然记得尼米兹,他把尼米兹调到了海军部,先任人事局副局长,后任航海局局长。
           1940年,罗斯福把尼米兹召到白宫,想让他做美国舰队的总司令。但是尼米兹婉言谢绝了,理由是资历不足。但此时尼米兹已经五十好几了,按照一般的道理,已经不属于论资排辈的年龄,何况又是总统的任命呢?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尼米兹不接受这次任命呢?原来尼米兹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家,他早就预见到美国一定会跟德国和日本打仗。而且还预见到战争会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开始。美国会被打得措手不及。这样政府就会把责任推到海军指挥官的身上,这些指挥官就会被解职。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错。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尼米兹才放弃了这种任命。
           果然不出尼米兹的所料,一年之后,珍珠港遭到偷袭,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引咎辞职,尼米兹被召到海军部,并被美国军队总司令罗斯福任命为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由此开始了他的光辉灿烂的事业。很难想象,二战中如果没有尼米兹,美国海军是否有足够的能耐,那么快就崛起了,并且那么快就扭转了对日作战的劣势,并很快就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一转变仅仅只有四年的时间。可见尼米兹的远见卓识对美国海军有多么重要。   

         六,罗斯福选用马歇尔


          马歇尔虽然在一战中开始崭露头角,并被潘兴看重,但是一战结束后,在那段和平的时期,他却并没有得到重用。在那段时间里,马歇尔无论是军衔,还是实际的官职,都只能算是在中下层徘徊。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高瞻远瞩的罗斯福,已经开始暗中网罗人才。马歇尔的好运姗姗来迟。其实罗斯福本人跟马歇尔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因此并不知道马歇尔的能耐。但是间接地,罗斯福却听到过许多人对马歇尔很推崇。罗斯福对潘兴是很敬重的,而潘兴对马歇尔很推崇。因此罗斯福当然也对马歇尔很看重。
           但是马歇尔跟罗斯福第一次接触,却并没有给罗斯福留下好印象。那是马歇尔已经成为陆军副参谋长,参加罗斯福召开的军事会议。这是马歇尔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在会上罗斯福提出了制造一万架军用飞机的计划,他是想把这批飞机支援英法两国的,因为当时欧洲战云密布,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罗斯福知道纳粹德国这架机器工厂的厉害,靠英法两国的工业,不可能是它的对手。所以要想扼制德国,就必须支援英法两国。然而罗斯福的想法是不能公开的,公开之后要遭到国内反对参战的人的攻击。罗斯福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影响”,因此只能语焉不详。
           然而马歇尔却不知道这一切,马歇尔只从罗斯福总统所说话的表面意义上去理解。因此他认为罗斯福的计划是不完善的,光有飞机还不行,还要同时加强培训飞行员的计划。马歇尔是个直性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虽然他在这次总统主持的会议上,算不了什么人物,可是他还是敢于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他说:“总统先生,我完全不同意你的意见。”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且又不便说得很明白,而提出反对意见的是个新手。所以罗斯福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就宣布散会。
           马歇尔尽管并不认为做错了什么事,但是对于自己“鲁莽顶撞”罗斯福还是非常担心,因为毕竟自己的任免权掌握在总统手里,他担心自己会因此被罗斯福找个借口排挤出华盛顿。可是他没想到罗斯福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容忍反对意见,只要你说得有道理,他是不计较自己的“面子”的。当然这种不顾自己的面子,恰恰成就了更大的面子,因为最后取得伟大胜利,总统作为统帅,得到的荣誉也最高。罗斯福的威名,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的,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盟国胜利而告终,而同盟国的核心就是美国,美国在这次大战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美国就是靠的罗斯福的英明领导。
           原来,罗斯福虽然在意马歇尔的顶撞,但他更在乎的是马歇尔的才能,因为他相信马歇尔既有理论知识,又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锻炼,足以胜任陆军参谋长的重任。因此不久之后,罗斯福就告诉马歇尔,要任命他为陆军参谋长。这样马歇尔就开始了跟罗斯福的合作。后来的事实证明,马歇尔是陆军参谋长的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他的运筹帷幄,没有他的把握全局的决策,很难想象盟军能如此快地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