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IT技术在期货公司管理中的设计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37:42
传统意义上的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是建立在每日无负债制度基础之上,分为保证金充裕、保证金追加、强平三个逐级风险管理程序。基于传统商品期货背景下,这种相对简单的静态管理模式勉强可以保证期货公司的正常运营,但金融期货的上市对这种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比例与品种涨跌停板一般设置标准在2:1以上,而国际惯例金融期货的保证金设置与涨跌停板的比例往往在1:1以下,由此,基于风险的巨大,引入了动态风险管理的概念。近期,各个期货公司为备战股指期货纷纷升级自己的交易系统,并请软件公司设计基于日内价格波动的动态强平程序,且在期货合同内添加与投资人约定的相关强制性条款。《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公司的结算是基于每日无负债制度基础之上,如在盘中投资者保证金不够将按约定予以强平,而盘后结算则不需追加资金,对此是否会引起纠纷乃至诉讼,相关立法机构是否会在法律上予以支持,现在由于无真实案例发生,很难讲会是什么结果。
考虑到以上所提到的种种情况,我们最终设计出动态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系统并与相关行政管理体系结合起来,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通常,我们将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称之为全面风险管理,简称ERM系统(enterprise-wide risk-management)。ERM系统包括所有的交易行为,它将所有信息存储在一个大型数据库中,并提供复杂的风险报告和实现其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期货上市后,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更为复杂,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新型风险管理团队,建立一个拥有适时交易、头寸和价值模型的策略库,以使期货公司从中心位置去有效地衡量和控制风险,同时也可以防止操作风险及突发事件的产生。
基于竞争的效率和低失误两方面的考虑,领先的期货公司开始注意并投资于策略性IT。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已成为策略IT投资的关键领域。进一步讲,ERM系统已从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演化成公司价值的驱动器,这使风险的投资组合产生多样化收益,并使资本配置更加有效,同时支持并提升策略业务的自创性。
ERM系统的架构设计:
下图为一个标准的风险管理体系(ERM)的架构组成:
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一般而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交易系统或前台系统:投资者一般用它来定价并对当前头寸进行跟踪。
2.后台系统,用来结算交易并形成报表。
3.风险控制系统,也称中台系统,它应被设计成独立的第三方风险管理部门,用来监测交易者和公司的整体风险情况(当然,这涉及到一系列相关行政部门,如交易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会计部门及产品控制部门)。
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管理者具备前瞻性的洞察能力,如从酬薪体制上加大对中台部门的支持,例如:日本大和银行所遭受的11亿美元的损失,部分原因是中台部门没能为银行的头寸提供全面的评述报告所造成的。
国内期货公司的风险控制往往属于“救火”性的消防员管理模式,因此只注重后台风控的管理、风险事件的后端处置,而对交易部门级别的风险管理功能不太重视,如对交易者的对冲和组合风险的衡量缺乏控制的标准。
以下我们以某只基金的投资组合来说明前台风险分析及控制的方法,以此强调其重要性。
下图为某只基金近期持仓组合,以下就行业分布比例、个股相关性、风险收益及VaR值等几个重要指标作一分析(注:该基金组合市值为81亿)。
A.某基金持仓:

B.行业分布:

由上图可看出该基金投资范围分布较广,充分分散了投资风险。
C.个股相关性:

由上图可看出个股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小,反映了该基金投资风格的稳健。
D.风险收益:

由上图风险收益指标可看出由于大盘蓝筹股的下跌,导致了该基金投资收益的负增长。
E.VaR值:

由上图VaR值可看出(取样一年历史数据,日VaR损失值为3500万(99%置信区间),周VaR损失值1.99亿(99%置信区间)。
关注以上几种风险指标,我们在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了解交易者的风险状况,从而建立相应的授信及风险管理体系。
事实上,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系统应该管理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例如,当管理者需要了解某个交易者的信用状况时,可以对其查询(当然,这需要分级授信)。如以上所分析,我们可以通过风险指标的查询迅速地估计出边际信用风险的影响,从而使交易定价更加有效。
正像前文所言,我们应当将IT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行政管理体系结合起来,使管理更富有现实性和操作性。
下图给出了集中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架构图:
集中风险管理结构示意图

该架构囊括了所有涉及风险衡量指标的搜集和查询,这使得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相应授信限额的综合管理成为可能。而系统整合的最大优点是管理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获得最全面的风险指标数据。只有运用整体报告系统才能抵消同等风险。整合的最终结果是使交易者能够不时地对自己的头存与资金或授信限额进行比较,从而起到约束交易者行为的作用。同时,系统的整合确保了风险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做到风险管理完全独立于交易行为。独立的价格和估价模型大大减少了交易欺诈的可能性。如果建立这样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类似巴林银行事件的发生。其实,通过简单地分离交易职能和中后台职能管理即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进一步的蔓延。
最终我们可以用一个典型的图表来描述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分层设计:

由此,我们理解了风险IT系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一一对应的整合映射关系。
1.IT核心层对应的是行政管理的最高层——高级管理者。他们需要的是公司整体损益的报告,理论上,应该把数据放到以往报告的观点上来看,以便观察到反常现象。
2.IT第二层对应的是风险管理者——风险管理员。他们的职责是了解更为详尽的报告信息:如损益、头寸和VaR报告,尤其是“逐层显示”的VaR报告,以便调查对公司VaR影响最大的头寸或调查超过交易限额的原因。
3.IT第三层对应的是交易策略应用者——交易员。他们需要许多有关他们自己头寸的详细、实时的信息,需要对潜在交易的定价和对冲进行监测,同时如果他们违反交易限额,系统会自动报警。
总之,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包含了相当多的技术性挑战,这一开发过程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各模块的流畅对接,因此开发费用是巨大的。尽管困难重重,但许多行业领先公司仍孜孜以求,因为他们将风险管理视为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石。
然而,对系统的整合带来的收益也是实实在在的。EMR系统允许使用者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并充分地利用多样化带来的收益,从而使使用者在交易定价方面得到了竞争优势。
总之,ERM系统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从预防性控制转变到了积极的金融风险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中国即将迎来的股指期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