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拔去病痛一身轻(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4:26
养生堂——拔去病痛一身轻 中医的治疗方法大家知道,从大的概念上来讲,分两种。一种叫做内治法。一种是外治法。现在大家比较提倡的药膳,食疗也都属于内治法的一种。总的来说呢,从体内服到人体内部的一些方法去治疗疾病,简单来讲,我们说这样的一些方法。那么说除了内治法之外呢,中医有更广的很多的,我们叫做外治的一些方法。像夏天,三伏的贴敷、针灸、艾灸、刮痧等这都属于外治法的方法。
赵主任在节目中讲述了一个她采用拔罐法治疗疑难杂症的成功例子。从故事中可以感觉到,中医拔罐法,可以治疗的病症非常广泛,即使没有确诊,只要中医辨症准确,依症施法一样能治愈疾病。
我们中医对拔罐法从很早前就有记载,在清代的赵学敏,他编的一本书叫《本草纲目拾遗》,这里就有这样一段话对拔罐法做了充分地描述。“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短短的这么一句话,把这个罐的操作的方法,包括火源都写上去了是吧,拔上去的时间,拔到什么程度为止,这一段留罐的时间,留罐的反应,反应什么,病人的感觉。
节目中赵主任介绍了拔罐罐具的种类:玻璃罐、竹罐、陶罐、橡胶罐、真空罐等。
赵主任讲到每一种治疗方法有它的适应症,这适应症是什么意思,有的我单用罐子就能治好,有的呢,我们可以辅助于其他的一些方法,去帮助治疗,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当然有的病,用拔罐可能就没有什么效果,就不用去试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拔罐它的适用范围还是非常广的,简单来说,很多的内科病,外科病,什么皮肤科的疾病,儿科的疾病等等都可以用。首先从呼吸系统那些疾病来看。比如咳嗽很难治。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真的非常希望推荐大家用拔罐的方法。比如说临床上,最近憋得不行,喘、嗓子也疼,咳嗽,真的是不行了,几个罐下去之后起来之后觉得现在胸口敞亮了好多,这种情况是很多见的。常常会用到一种叫作“前后同治”的方法治疗,就是躯干部脏腑疾病的时候,因为肺堵在这,我从胸部靠上的位置,配合背部靠上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像我们一边有一个穴位叫做中府,两乳之间,在乳头这个水平,叫做膻中,在这个地拔上去之后,宽胸理气止咳的作用也非常非常地快,而且好。不光是大人是这样,小孩也是这样。小朋友在医院里边见到白大褂害怕,就可以自己在家里自己做。实在不行了,火觉得害怕,细皮嫩肉的,就用小胶皮罐,一样的。还是风门肺俞,比如膻中,这几个穴位来回拔,拔完之后就能帮助她止咳。再配上消炎药,配上中药,症状会明显地好转。多小孩或者成年人,消化不良,也是拔罐非常好的的适应症。
拔罐的主要方法有6种: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针罐法、药罐
★ 普通家庭治疗时,多用真空罐、或火罐的留罐法。医院治疗时,多因人、因病(因证)、因时、因地----选取不同的拔罐方法、罐数、负压、留罐时间。


 


(4)便以调节所需的罐内负压----可通过选择棉球大小、酒精量的多少、棉球在罐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调节吸附时罐内的负压。
·投火法—家庭多用
方法: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未燃的一端应向下。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略加按压,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很容易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贴棉法----家庭多用
方法:用直径约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95%的酒精,贴在罐内壁中部与底部之间,然后点燃约1秒钟,扣在施术部位上,略加按压,即可吸住。
·滴酒法----家庭多用
方法:保持罐口朝上,将2—3滴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子的底部,将罐子稍左右转动几下,使酒精均匀地沾湿罐子的底部和中部内壁,然后点燃,迅速罩于拔罐部位,略加按压。
·架火法---已不多用
方法:在施术部位中央放置一块不易燃烧、不易传热、面积小于罐口的盆状物体,如小瓶盖等,盆中置1小团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子罩上即可吸附。
若施术部位不平,难以安置平稳时,可于其底部涂些凡士林,以利粘着。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
·选用的罐具---玻璃罐、陶罐、竹罐等
抽气罐法---家庭使用
操作方法:先将备好的抽气罐紧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使之产生所需的负压,即能吸住。
水罐法—医疗单位使用
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
操作方法:
此法一般选用竹罐。选用5~10个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3~5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扣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若根据病情需要在水中放入适量的药物,即称药罐法。
适应症:
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拔罐的体位其实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大致分为四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不同的体位分别适用于不同病症的治疗。
闪罐法操作时通常使用闪火法。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放在皮肤上,皮肤上大家要注意去掌握它这个力度,就是负压的大小,你记得负压大小怎么去调节。
用闪罐法治疗,之前一定要去根据你的病情和部位去选择它的大小等等的。这个做完之后我们就看了,紧接着我到底闪拔多少次啊,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真正遇到病的时候我们再去强调,比如说闪罐法它有一个非常便利的,这个胳膊疼可以从上闪下来,一个罐子,两个罐子交替使用,交替使用的目的是不管怎么说过一会儿它就烫了,不光烫病人,也烫你自己的手。
,我们自己在家使用闪罐法要注意用火一定要谨慎,不要烧到皮肤。罐具的选择得合适,用大的,用小的,然后进去之后呢,负压的大小你得掌握好,闪罐法的闪,可以分成快闪和慢闪,其实快闪和慢闪作用的力度就不一样了,病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快闪的时候基本上是在表浅的地方,如果说稍微靠里了,这个地方酸痛的明显了,肌肉痛的明显了,你就不妨,虽然可以用这种闪罐法,让它留的时间更长一点我可能放上去十秒钟,二十秒钟把它起下来,享受这个过程,记住这句话真的是要享受那个被吸到罐里的那个过程。
说留罐法相对于闪罐来讲的话,它是适合于那种定位比较局限的。简单说哪儿疼,别的地没事,就这个地方麻木,其它的地方没有问题,相对来说局限,再一个就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虽然说我好几个点痛,但是这个地方,这个痛点它变化的时候永远或者更长时间,更多的时间是表现在这个部位,我们说病位比较局限的时候,固定的。比如关节炎,就可以用留罐法
拔罐后的皮肤的颜色的深浅因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留罐的时间,第二是负压的大小,尽管留了一个小时,只罐子不掉下来,但是我负压很小,它也形不成那种紫印子。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容易形成误区,不太了解的一点,实际上跟个人的体质有关系。医学上讲就是血管的脆性有关系,脆性大了就很容易就那个变紫了,如果这一方面比较好的脆性没那么大的话,它就时间长了也不会出现紫印子。
两次做留罐之间的时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一般情况下来说,比如说今天拔了罐了,这个地方很紫的一个印子,那么改第二天的话,就稍微给它挪开一些,不要在原地拔,这也不是一定的。假如说今天这个地方还是很痛,那我这个皮肉又可以撑得起再拔一次的话,再留罐也没有问题,一般情况下要离开一些,避开上次留罐的地方。
留罐法在使用时的数量要因病情而异,看个人的体质而定。假如说你背上二三十个罐子放在这儿,一个罐子的吸力不大,两个罐子没问题,七八个没问题,如果十几二十个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全身有一些被往外拽的感觉有时候觉得被拽空了。所以,拔罐的时候我们还得注意留罐的时候这个距离要适可而止。

走罐法也叫推罐。这个用的范围就很大了,很多。比如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很多病都可以用得到。为什么会用它好呢?因为在皮肤上走的时候,第一面积很大。不像闪罐、留罐。闪罐虽然面积大,但比较表浅,留罐呢,虽然力量很深,作用的部位深,走罐不一样了,走的范围比较大。所以说呢,调节的脏腑的面就大。涉及到的功能就更齐全一些。影响的脏腑经络更多。
走罐法按正常一般情况下来说,我们要求在罐口涂上点润滑剂。如果说能有油类的更好,如果没有油我们就用水也可以替代,在医院的时候,尤其是疼痛性的一些疾病,或者说一些血瘀症,那么这类疾病的时候,习惯上会用一些中药的油制品。像红花油、像刮痧油。
做走罐法的操作时,最好要顺着肌肉和经络的方向,这样会使病人很舒服。顺着经脉走有个原则,顺向为补,逆向为泻。例如督脉的走向是从下往上走,如果由上自下走就是的作用。
走罐法的适应症主要分为四类。第一大类是脏腑功能失调那一些病症了,第二大类就是说阳虚的病人。阳虚典型症状就是怕冷。第三大类属于寒盛的,寒邪很重,很深的。那么再有一类就像一些外感的症,也可以用。在用的时候只不过需要去调节它的吸力速度。

刺络拔罐法
(一)操作方法
在应拔罐部位进行皮肤消毒;(75%酒精、洛氟碘)
三棱针点刺或用皮肤针叩刺后,使皮肤出血(注意针刺面积应小于罐口),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上。

 

感冒

1中医怎样认识感冒?

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中医把感冒主要分为风寒、风热两种证型。

风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暑湿证(发生在夏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但汗出热不得减轻,头昏头胀,常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2、拔罐法如何治疗?

1. 走罐法

取穴:督脉、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

操作:涂抹姜汁或风油精等,由上向下循经移动,施以轻吸快推术,至局部潮红并有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适用于各型感冒

2.闪罐法

取穴:背上部督脉、膀胱经

操作:皮肤明显潮红,患者感觉背部温热感为度。每日1-2次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3. 留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大杼、背上部督脉、膀胱经

操作:一般先采用闪罐法,操作3-5遍后;

再取大椎、风门、肺俞留罐,并在背上部督脉、膀胱经上,采用排罐法;

留置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2次。症状明显缓解后改隔日1次。

4.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

操作: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然后在穴位上拔火罐,留罐10分钟,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

本法适用于风热型感冒。每日1次。

2.急、慢性气管炎

急慢性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慢性气管炎好发于秋冬两季,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拔罐治疗?

取穴:背部膀胱经两侧由大杼穴至大肠俞穴

治法:走罐法+ 留罐法。

先在皮肤上涂以凡士林或姜汁,用闪火法吸拔,然后沿经脉循行路线来回走罐,拔至皮肤出现潮红且隐见出血点;

再将火罐吸拔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处,留罐约10分钟左右。

急性气管炎每日1次,慢性气管炎隔日1次。

3.支气管哮喘

在急性期,典型发作前,常有咳嗽、胸闷、喷嚏等先兆症状,也有在夜间突然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喉中痰鸣,口唇爪甲紫绀,不能平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持续数日才逐渐缓解。

中医认为,本病之基本病因为痰饮内伏。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偏嗜咸味、肥腻或进食虾蟹鱼腥,以及情志、劳倦等,均可引动肺经蕴伏之痰饮。

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常,而发为痰鸣哮喘。

拔罐治疗

取穴:主穴:大椎  肺俞  膏肓

配穴:脾俞  肾俞  膈俞

操作:

留罐法:主穴至皮肤起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

配穴留罐5-10分钟。

每1~2星期拔罐1次,症状控制后改为2个月拔罐1次,如1年后不发作,每年夏秋季拔罐2~3次,以巩固疗效。

刺络拔罐法,急性期每日1次,缓解期每周2次。

    走罐法:督脉、膀胱经

4.肺炎

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

肺炎常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属于肺经的热证、实证、急证,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以宣肺泻热为主。

拔罐治疗

1.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杼、身柱、肺俞、孔最、肺部罗音相应皮肤区域

操作:先在以上部位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在点刺部位,留罐5-10分钟,每日一次。

2.走罐法

取穴: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督脉

操作:在背部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由上向下循经移动,施以轻吸快推术,拔至至局部潮红并有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3.留罐法

取穴:大椎、肺俞、身柱、肩胛区

操作:在以上穴位先行闪罐,致局部皮肤潮红,再将罐留置于穴位上,一般留罐5-10分钟,以皮肤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市人的生活,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颈部,使经气不利所致。颈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颈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主症:颈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

    外邪内侵----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气滞血瘀-----颈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痛如针刺,疼痛拒按;

    肝肾不足---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头晕目眩,四肢乏力。

 拔罐疗法如何治疗?

    主穴 : 天柱 颈夹脊 阿是穴  曲池  外关 

    配穴 : 气滞血瘀者,配膈俞;

    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气海。

  

    操作: 1、穴区闪罐。面积要稍大 。

          2、闪----留(体位、罐大小)

           3、负压、罐数

 

5.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西医讲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都可以导致腰痛。

中医怎样认识腰痛?

病因有3种----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

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客于经络,经络之气阻滞;

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后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

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部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

总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

 

腰痛均为因肾虚吗?每种病因导致的腰痛特点是否有所不同?

疼痛的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

寒湿腰痛---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

瘀血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为瘀血腰痛;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常反复发作

腰为肾之府,督脉并于脊里,肾附其两旁,膀胱经挟脊络肾,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可致腰痛。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证。

用拔罐疗法如何治疗?

取穴:阿是穴  腰眼  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者,配腰阳关;--------------也可艾灸后拔罐!

瘀血腰痛者,配膈俞;----------------膈俞、委中—刺络拔罐!

肾虚腰痛者,配肾俞、命门、志室。

督脉病证者,配后溪;(针刺)

足太阳经证者,配申脉。(针刺)

操作:1、穴区闪罐。面积要稍大,从颈到骶。

      2、闪----留(体位、罐大小)

      3、刺络拔罐、灸后拔罐的应用

腰痛的调护?

预防腰痛应避免坐卧湿地,若涉水、淋雨或身劳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暑天湿热郁蒸时应避免夜宿室外或贪冷喜水。

勿勉力举重,不作没有准备动作的暴力运动。

本证本在肾虚,故应避免房事及劳役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