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灿烂文明的见证 | 桂林漫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18:09

灵渠——灿烂文明的见证
作者: 夏花 时间:2010-02-05 10:57 栏目: 建筑地理
简介:北夏花,淡淡的感觉.人生如若初相见... | 夏花的专栏
灵渠晨曲灵渠位于广西桂林东北的兴安县,古名秦凿渠,旧唐书称零渠,明清两代叫陡河,解放前又称湘桂运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工程主体包括大小天平、铧嘴、南渠、北渠、秦堤、陡门等,它“通三江、贯五岭”,北渠流入湘江,经界首、全州进入湖南洞庭;南渠经严关、溶江,进入漓江,直达广州。灵渠设计巧妙,建筑精当,是我国古代水利建筑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连接起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神奇地沟通了南北水路交通运输,被誉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灵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渠的开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因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而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为了尽快征服岭南,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于是,一项因战争的需要而开凿的水利工程在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之间,拉开了序幕。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还供奉着史禄的塑像。人们感佩于他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从开挖成功,至现在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它对于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于它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时至今日,仍放出灿烂的光彩,为后人所钦敬和自豪。
灵渠工程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这与施工参与者的忠诚守责,精细严谨是分不开的,这也才使得灵渠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湘江和漓江,在兴安境内东西相距二十五公里。如果要开凿一条运河,把它们连接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好在漓江有条支流,名叫灵河,灵河有条小溪,叫始安水,它实际上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因此,只要把这座岭挖穿,就可以把海拔较高的湘水引入始安水,而达漓江。而聪明的设计师,正好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在湘江上拦河筑坝,提高水位,开凿一条五公里长的渠道,挖断越城峤上的太史庙山,将湘水引入始安水。然后将始安水疏导改造,以便船只能通过它进入灵河,以达漓江,将湘漓两江沟通了起来。兴安灵渠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南渠是引湘入漓的主要渠道。北渠的功用,则相当于一条引航渠道,通过它,湘江的船只可顺利地到达大小天平上游,转往漓江,而漓江的船只也可到达湘江。为了确保渠道的安全,秦人发现他们还需要其他一些辅助的设施,于是他们在南北二渠上又修建了泄水天平。这是建在两渠上的溢洪堰,相当于今天的排水道。它的设计原理和建筑方法与大小天平基本相同,水大时,渠水可漫过石堤经斜坡而下,流进不远处的湘江故道;水小时,巨石就成了护水石堤。大小天平顶端向江中还延伸着一道石堤,它的基础也是用松木打桩,外围由条石砌筑,中填砾石和泥沙。当初的石堤顶端呈三角尖形,“前锐后钝,形似犁铧之嘴”,所以被称为铧嘴。它的作用是分洪,减轻洪水对大小天平的冲击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铧嘴还有一个“三七分水”的作用,也就是“三分漓水七分湘”。除此之外,铧嘴还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致。著名的“铧嘴观澜”,就是兴安八景之一。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
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从高处俯视灵渠的铧嘴和大小天平,就像一把巨大的犁铧,深深地插入海洋河中,将水劈分为二。南北二渠,分置于犁铧两翼,好象两根飘带。铧嘴劈分之水,顺着两根飘带,缓缓地向南北分流而去。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是逆水到达铧嘴,绕过铧嘴后,即转顺水扬帆而去。前人根据这一景观,集苏东坡和吴仰贞的诗成一联:“逆水而来顺水去,卸帆仍是挂帆时”,横联为“天下奇观”。灵渠从建成到现在已有二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也有一个由粗创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秦代的灵渠,有哪些具体建筑,无史实可考,但据唐朝的史料记载,灵渠除了渠道以外,还有大、小天平(铧堤)、铧嘴、秦堤、泄水天平、陡门等项建筑,这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灵渠已基本相同。这些建筑成龙配套,紧密相连,使灵渠成为一个非常灵巧的水利工程。
灵渠的岁月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宁静的灵渠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
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灵渠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本文来源于桂林漫步 http://5imanbu.com/guilin , 原文地址: http://5imanbu.com/guilin/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