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56:05
孔繁森-基本资料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姓名:孔繁森
生卒:1944年~1994年11月29日
国籍:中国
城市:山东聊城
描述:原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孔繁森-个人概述
孔繁森为病人治病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职业生涯
孔繁森与全家的合影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孔繁森-个人荣誉
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
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964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
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
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
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
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
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199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孔繁森-个人影响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几个月来,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城乡,印入了众人心田,激起了层层波涛,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人民日报》发表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文章。文中指出:
1、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
2、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
3、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
4、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需要千千万万个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为人民建功立业。应当说,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大大改善的情况下,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更加需要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所不可缺少的。
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
孔繁森-人物评价
油画上的孔繁森
孔繁森是一个感情丰富、兴趣广泛的人,喜爱读书、写诗和摄影。眼前这一切,使他激动不已。为了祖国西南边陲这神圣的土地,多少先辈曾在这里奋斗拼搏、流血牺牲。被派到西藏他认为这是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孔繁森同志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恪尽职守,一心为民,政绩卓著,深受西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孔繁森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孔繁森-个人名言
孔繁森雕像
1、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2、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拚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3、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
孔繁森-个人故事
孔繁森与藏族群众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当时在拉萨市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三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哭喊着扑到他的怀里。孔繁森抚摸着三个孩子: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他吩咐当地干部务必要安置好这三个孩子。孔繁森紧张地忙于救灾,也一直牵挂这三个孩子。不久,他再次来到羊日岗乡,决定亲自承担起抚养这三个孤儿的责任。一个人孤身在外,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先要给孩子们做好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认字。夜里,就和孩子们挤在同一张床上。那时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只有5岁,睡觉时经常把尿撒在床上,他就不厌其烦地换洗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总要带孩子们去商店、逛公园,给他们买衣物,陪他们玩,就像对待他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一天深夜,曲印突然肚子疼得“哎哟,哎哟”叫个不停。孔繁森从睡梦中被吵醒,他爬起来给曲印吃了药,可还是不行。孔繁森着急了,背起孩子直奔医院,整整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疲惫不堪地回来。看到孔繁森一人抚养三个孩子负担太重,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领走了曲尼。生活条件变了,曲印和贡桑吃东西也开始挑剔起来。孔繁森察觉到孩子的这一细微变化,就对办公室的小崔说:“我想请你把孩子们带到羊日岗乡去看一看。”“他们的父母都不在了,看个啥呀!”小崔不解地问。“让孩子们走一走家乡的土路,看一看家乡的山水,再过几天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说着,孔繁森把曲印和贡桑喊了过来,他抚摸着兄妹两个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记住,永远别忘了自己的家乡,将来长大了,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兄妹俩回家乡生活了5天,回来以后好像长大了许多。
尽管孔繁森自己的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孤儿后,经济上更加拮据。过去他一个人能凑合就凑合,可他不能让孩子们受委屈。
孔繁森-纪念馆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聊城市美丽的东昌湖畔。正门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8个烫金大字。馆高15米,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为双重檐,四周环廊式结构。馆前广场宽阔,周围绿草如茵,龙柏、塔松、云杉郁郁葱葱,使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典雅、肃穆。馆内1个纪念大厅和3个展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大型塑像,正面墙上镌刻着江泽民、李鹏的题词。展览为“深刻怀念”、“齐鲁之子”、汗洒雪城”、“情系高原”、“廉洁清正”、“光耀神州”6大部分,陈列着上千件实物254幅大照片,3部录像片,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壮丽一生和崇高精神。纪念馆为全党全国深入、广泛、持久地学习孔繁森提供了教育基地。
孔繁森纪念馆
孔繁森-电影
导演:陈国星;王坪
主演:高明(饰孔繁森)
地区:大陆
剧情介绍:是第二次援藏的山东籍干部孔繁森带着两个收养的藏族孤儿,远赴阿里地委上任了。在地委行署干部的见面会上,孔繁森一上来就问起了电力发展情况。一行人来到烈士陵园,给为阿里建电站牺牲的同志扫墓。晚上,地区教委的孟主任送来一袋牛粪饼和一份请调报告,许多干部要求调走,阿里实在太艰苦了。孔繁森开始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他去小学校看望教师和孩子们;去兵站和战士们一同唱歌;去拜望麦格隆活佛;在乡间土屋为孤……
电影剧照
孔繁森-题词视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