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陵何时圆世界遗产梦(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2:59

天下第一陵何时圆世界遗产梦(图)

本报记者 李亦南 秦子/文 文青/图

2004-04-06 00:00:00

 

轩辕庙内的挂甲柏

程潜所写的“人文初祖”牌匾

黄帝陵鸟瞰

黄帝陵轩辕殿前的清明公祭

 

 轩辕祭祀大殿内的黄帝像 

  陕西是文物旅游资源富省,却是世界遗产穷省。陕西申报世界遗产(简称“申遗”),除了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围,此后17年再无佳音。这不能不说是拥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陕西人的巨大遗憾。

  甲申年(2004年)清明公祭黄帝陵大典之后,我们不得不再次叩问一个所有炎黄儿女共同关注的问题———

  “申遗”能给黄帝陵带来什么

  甲申年春。黄陵县。

  苍松翠柏掩映中的桥山黄帝陵,刚刚经历过公祭大典,吸引着如织的游人怀着更为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

  “天下陵墓万万千,但天下就这一个陵不一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三叩首后,在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的石碑前袅袅的香雾中,给自己的孙儿轻声地说,“因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陵。”

  “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的土地上,埋葬着中国历史上70多位皇帝,但这些,都只是一个个王朝的背影。”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只有黄帝陵,才让我们触摸到华夏民族的根。只有在这里,炎黄子孙才流下感恩的泪水。”

  近年来,国内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点,兴起一股“申遗”热潮。北京、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市异军突起,成功“申遗”项目的总量已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而陕西目前仍然仅仅守着一个“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的这个“惟一”,与其号称文物旅游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我们所说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建立《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并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3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29处。其中我省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就是1987年第一批获准列入“世界遗产”的。

  为什么各地要争着圆“世界遗产”梦?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若获“世界遗产”称号,就意味着此处文化或自然遗产的价值被全世界承认,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难以成功保全时,获得“世界遗产”称号,也将使这些面临人类自身行为和自然界“蚕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多了一道“护身符”。

  除此之外,各地争相“申遗”更重要的驱动力则是,“世界遗产”还是一个“金字招牌”。据了解,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收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外政府和个人团体数千万美元的捐款,用以保护文化自然遗产;获“世界遗产”称号的地方,其旅游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据悉,黄山被评为“世界遗产”后,旅游收入由数百万猛增到2亿元;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旅游门票收入就从18万元增加到500多万元……

  因此,无论从保护还是利用的角度,黄帝陵申请“世界遗产”都非常必要。

  “申遗”要经严格的考核审批程序

  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审批程序。黄帝陵“申遗”要经过哪些程序呢?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首先必须列入本国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已决定敦促各缔约国重新审核、调整本国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要求各地积极进行《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申报工作。

  2003年7月,包括黄帝陵在内的我省9处文物点已经向省文物局正式递交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材料。此前,我省的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明西安城墙、碑林已被列入过预备清单。国家文物局将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经汇总研究、论证和必要查核,重新设定我国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正在对各地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对“世遗”预备清单进行重新认定,结果尚未公布。

  据了解,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在正式申报新的“世界遗产”之前,各缔约国应将今后5—10年内有可能申报的遗产列入本国的预备清单,报世界遗产中心备案。目前,在世界遗产中心备案的预备清单中的各种遗产已达1000余处。

  据陕西省文物局人士透露:“每年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清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后提出的评价报告。”

  现在,中国长城、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少林功夫、梁祝文化这些曾经轰动世界,又不太引人注目的另类文化遗产也开始申报,准备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而代表中华民族5000年深厚文化积淀的黄帝陵,能否幸运入选,的确还是一个未知数。

  黄帝陵“申遗”有很大优势

  据黄帝陵管理局刘云峰局长介绍,作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的黄帝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对于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5000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世界上,陵墓类入选“世界遗产”的,国外有埃及金字塔,国内有明清十三陵。黄帝陵目前已经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墓葬类第一号”等国家级称号。在文化资源方面,黄帝陵还有丰富的碑刻、石雕和庙宇古建筑等,申请“世界遗产”有很大优势。

  “研究黄帝陵,其实就是研究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李延军介绍,黄帝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方面,于右任先生写过一本题名《黄帝功德记》的书,其中一篇为“黄帝与中国文化”,文中列举的我国古史时期衣、食、住、行、农工、商、矿、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等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黄帝陵的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此外,黄帝陵还有一块宝,就是桥山的柏树林。”刘云峰局长介绍,安葬黄帝的桥山上8万株古柏参天遍野,仅树龄在3000年以上、数人方可合抱的古柏就有3万多株,特别是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的“黄帝手植柏”,树龄距今已有5000余年,其下围10多米,7人合抱不严,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有人称之为“世界柏树之父”。这种自然景观,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要求。

  学者陶伟女士在《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一书中预测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被列入的“古墓葬”的部分中,首推黄帝陵。

  她的观点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郭来喜及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等部门官员的肯定。

  “关于黄帝陵申请‘世界遗产’,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黄帝陵管理局局长刘云峰强调,他们已经多次到外地的“世界遗产”景点去考察,目前已经有初步的申报材料。从申报条件上讲,黄帝陵二期工程的逐步完成,会为黄帝陵“申遗”成功,创造更多机会。

  专家建议,黄帝陵要想早日成为“世界遗产”,必须加大各级政府对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建议黄陵县及省上成立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常设机构,由主管省长到县长,从省到县以至景区,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把申报工作落到实处。

  保护和规划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年一次评审,每次全球仅有几个遗产能有幸入选。“世界遗产”抬高门槛,无疑给黄帝陵的申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黄帝陵本身来说,严格做好保护和规划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听说申报‘世界遗产’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有人造景观和人为破坏。黄帝陵新建的轩辕殿,是否属于人造景观?会不会影响黄帝陵申报‘世界遗产’?”记者问。

  “新建的祭祀大殿,不算人造景观。因为祭祀大殿属于轩辕庙区,而轩辕庙区和桥山上的黄帝陵有一定距离,陵区不敢动,而祭祀大殿是因为庙区的现实祭典档次提高的需要而增加的,符合自然发展过程,故不算人造景观,不会对申报‘世界遗产’造成影响。”刘云峰局长解释。

  “申报‘世界遗产’,并不在于景区大小。云南丽江古城,还没有我们现在的轩辕庙区面积大,但人家已经申请上了。”刘局长说,“关键是看文明遗产是否得到严格保护,人为破坏或人造景观,人家专家看一眼,就没戏了。”

  “黄帝陵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周围景区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据刘云峰局长介绍,目前黄帝陵二期工程还未完工,轩辕庙和黄帝陵没有完全融为一体。由于无法对这两个旅游点之间的旅游带进行封闭,故给管理造成困难,给景区资源保护也造成一定影响。

  记者站在新建成的轩辕殿等处远眺,发现周围紧挨黄帝陵有许多房子,参差不齐,新旧不一,极碍观瞻。一次,有关专家、学者在讨论《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大纲》时大声疾呼:“现在黄陵县的环境亟待整治,这比修陵建庙更重要。”

  黄陵县城位于沮河谷地,南北两侧为黄土台原区,县城的发展空间很小。老城区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基础设施滞后,整个城市面貌与黄帝陵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很不协调。

  为了保护黄帝陵,黄陵县委、县政府在邀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黄陵县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提出黄陵县城的性质为:“中华民族祖陵圣地,历史文化名城,融祭祀、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城市”。

  《规划》将黄陵县城划分为东区、老城区和西区,准备西迁县城:东区以拆为主,老城区以改造为主,西区以建设为主。

  去年5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03)100号文件的形式,对黄陵县的这一《规划》作出“原则同意”的批复。

  黄陵县常务副县长姜文华表示,黄陵县已开始实施“黄帝陵景区环境治理工程”。他强调,按照省政府批复的《规划》,黄陵县城的建设,将会突出黄帝陵的中心地位和黄帝文化特色,体现祭祀、祭祖的文化特征,形成整体的文化氛围。

  据了解,省市及黄陵县有关部门拟投资1.2亿元建设一条连接黄帝陵与铜黄高速公路的“轩辕大道”,并准备在某一个集中区域建设集中的餐饮娱乐服务中心,以突出功能分区,既还黄帝陵以宁静,又给游客以很好的配套服务。

  “申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

  “‘申遗’,不应该成为旅游筹码,而是一种历史使命。”针对当前一些地方急功近利,以政绩或经济利益为目的搞“申遗”运动,甚至在申请成功以后因开发不当而造成破坏的做法,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提醒:“申请‘世界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世界遗产’是古代文明的见证,而对人类遗产的保护和对待,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我们都爱‘世界遗产’,以爱的名义破坏是不行的,而光有爱而不懂得爱的态度与方式,也是不行的。不能把‘世界遗产’当作商业性旅游来开发。”谢凝高教授呼吁:“我们要爱‘世界遗产’,并懂得爱的方式。”

  申报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提升。

  如此来看,黄帝陵“申遗”能否成功已经退居次位———因为意识决定行动,过程重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