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生活着一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乞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50:10
有一天,我搭乘从五道口往西直门的城铁,就要到知春路一站时,从另截车厢进来一个穿着很有些朴素但很不俗的年轻小伙子。他将随身带的吉它,转到胸前,用手指轻轻地一甩,六根琴弦发出了非常优美和谐的声音。接着,他用轻声但却能让附近的人都听到的力度,唱起了陈亦讯的《十年》。这首歌我本来就非常喜欢,有段时间,一挂在网上,就不由自主地播放这首歌。但那天,听着这小伙子有些凄凉的嗓音,唱着我心中最熟悉的旋律,内心一阵悸动。居然这首歌能产生这么苍凉的意味,我始料未及。
北京地铁里,我已经不只一次遇到这样的年轻人用歌声感动大家来“行乞”了。这已经成为北京地铁里很独有的一种景观。我有时专门坐地铁,就为了能遇到并听到这样的艺人唱出最美的歌声。与电视上那些大牌们有着近乎完美灯光效果和载歌载舞的陪衬相比,与手拿麦克风假惺惺地做痛苦万分状嚎唱着或假唱着莫名其妙的爱情歌曲相比,我更喜欢这种民间的,底层的,更与生活相接近的,不敢有任何假唱的,瞬间真情流露的歌声。它更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层,更能让人体味谋生活的艰辛与苦涩,更能感受生命的挣扎与无奈。
地铁里的人们,也很有趣。凡是那种扮演最悲惨状的人,却未见得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这一点我仔细观察过。但只要是上面那样的小伙子的所谓“文化乞丐”们一在地铁上亮相,总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而且帮助的人还都很大方。有给1元的,5元的,也有一些人给10元的。可能这些有着很高文化含量的乞丐们,才更懂得坐地铁里的人们的真正内心感受?“文化乞丐”得到钱后,并不表现出把你当作恩人来看待。他们会继续给您演唱着还没有唱完的歌。这种感觉最让我觉着好。人,应该有种人格。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说最大程度地表现出了自己活着并仍然是个人的人格。我因此尊重他们。
其实,仔细想想,他们给了我们灵魂受到触动的一瞬间的快乐,这5元或10元钱就非常值了。人活着,不就为这一个又一个瞬间的快乐么。
我在德国时,也看到过一个“文化乞丐”。也是个小伙子,人长得很帅气。他挑选了火车站前的几十级台阶为自己的舞台。他用最美好的歌喉和最漂亮的吉它演技,使周围的气氛变得非常不寻常。有个不满5岁的小孩子,从父亲的手里接过几个铜板,走了过去,并把钱给了他。但从小孩子的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他并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人要在这里唱歌,更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让自己把那几个铜板给他送去。不过,至少这孩子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开始懂得把铜板送给那些在外面唱歌的人们,是父亲最认可的行为。这就是一种慈悲心态,是应该从小培养的。
听着小伙子继续把《十年》唱完,我有些不能自己。车上的人也纷纷掏出了钱给了那小伙子。到站了。小伙子带着吉它匆匆下了车,他还要继续给别的车厢里的人唱《十年》,给别的人一阵阵的感动,也可能不会。但谁知道呢。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不假唱,他的歌是他经过仔细挑选的。他最有力的生存工具,就是他的歌喉,他的吉它,和他对人性善良的基本理解与利用。
十年(歌词)
',1)">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 我不会发现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 /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 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评论”栏第42楼有网友说德国没有这种乞丐,认为我是编造的。我不得不找到我拍摄的录像带。
我从录像带中截下来两幅图。右上面这幅,是孩子把钱给了小伙子之后刚要走的姿势。右下面那幅是小孩子刚刚把几个铜板给了小伙子。小孩子的父亲在不远处注视着自己的儿子并认真地听着小伙子唱歌。
其实,无论是第一世界还是第几世界,都有这种情况,这不足为奇。我们也没有必要为德国辩护什么。张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