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37:39

 【原文】
  以道佐入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大意】

    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  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良善自会结果,无须强夺硬取。  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骄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强。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老子名言的智慧》在线阅读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8776401_12_1.html

  老子说,物壮则老。任何事物强盛到极点,都会逐渐走向衰亡。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生,刑赏必重,攻土必充,以势独,他却不能止贪欲而行仁政,仍是一味推行严刑苛法,结果是“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他的教训就是:事事求满。
  据说,孔子有一次在鲁国公庙里参观,见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器皿,于是问看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寺庙的人说::这叫做‘肴坐之器’。”“肴坐之器”是一种非常容易倾斜和颠覆的容器,只是由于它的容易倾斜与颠覆,所以一些君主就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边上,作为一种警示。
  孔子说:“我听说‘肴坐之器’,虚则倾斜,恰好则端正,满则颠覆。”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学生注水进去,果然如传说中所说的,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敬。
  孔子叹息道:“哪里能有满而不倾覆的东西呢?”
  子路说:“请问保持满的东西有办法吗?”
  孔子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握而损之之道也!”
  这个故事正体现了古人所说的“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的思想。所以,如果我们知道表面上看,“盈”与“亏”是对立的。“盈”就是“充满”、“圆满”、“增长”、“富余”等意思;而‘亏”则是“亏空”、“缺乏”、“不足”等意思。“盈”与“亏”这两个字的意义在现在已经
是越来越狭隘了,“盈”更明确地是指财富之盈余,而“”’,则是指财富之贫乏。当以经济收入的如何来衡量人与社会时,人们难免“盈”则欣欣然,而“亏”则戚戚然了。
  常言道:“有得必有失”,反之“有失亦必有所得”。
  你看那温室中的花朵,虽得四季常春,却失去了傲立风霜雪雨中的坚韧;为官者得到了荣华富贵,则必然会失去山情野趣、自由之身,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潜心求学之士失去的是游玩
的时间,得到的却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升华,人格的完善。
  《易经》中有句话,月满则盈。《易经》是一部富于人类智慧的经典,从中我们能够明白;转祸为福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物刚刚开始之际处之泰然,安然地等待它极盛的到来。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
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
  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左武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派人做哥哥的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孙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为自己留余地的原则。这样,不但不会使自己招至损害,而且还使自己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进退有据,上下自如。
  由此可知,显达和宠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谋划后才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反观汉朝霍氏家族,则是没有好好把握住这一点,终至被灭族。
  汉昭帝登基后,竟然放手让霍光一人执掌朝政,并赐给霍光家族许多特权,从而打开了霍光骄奢的口子。霍光一家骄横奢侈,不可一世。当时就有人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嫉恨,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嫉恨;众人嫉恨,又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这显然是对霍氏的提醒和警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身居高位者,权势这样大,又好揽权弄权,就必然排斥异己,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这样就会深受同僚及下属的嫉恨,何况又独揽朝政,傲慢侮上,所以霍氏必亡。
  后来,霍光病故,汉宣帝才亲自执政。这时霍家的人不甘心交出大权,霍光的妻子和儿子们密谋策划,妄图废掉皇帝,重温朝政完全由霍家执掌的美梦。因阴谋败露,终至霍氏全族被杀。
  有时候,上一辈人的威望和美名是可以庇佑他的下一代的,他的儿孙虽然不肖,但往往因为父辈的关系而一生无患。但是,再到下一代可就不好说了。春秋晋国的栗武子,德行传遍诸侯,有很好
的口碑。他的儿子架桓子骄奢荒淫,违法乱纪,但因为父亲的威望仍然得以善终。到栗怀子时一改父亲架桓子的行为,学习祖父栗武子的德行,本可以凭此免遭祸患,然而因为父亲栗桓子罪孽的连累,被迫逃亡到楚国去了。
  所以说,做领导的要管好自己的子女,管好自己的下属,不要让他们毁了自己一世的基业和美名啊。
  《菜根谭》云:“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意思是说,凡事不要做绝。若能做到这一点,便是那创造万物的上
天也不会忌恨我,神通广大的鬼怪也不能损害我。如果做事只讲十全十美,创业只要登峰造极,即使不发生内部变乱,也要招致外来的忧患。
       余和满、亏和盈是一种辩证关系,在实践当中,它们是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动杀机,给了刘邦一条生路,可谓是个“有余不尽”,然而他最终恰好就败在刘邦手下,使后人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之叹。
       正如《易经》所说:当太阳到正午时,就会偏西;十五的明月,很快又会残缺,天地尚且有盈亏消长之道,何况人呢?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慨叹。

       幸福的伊甸园http://wack201031.blog.163.com/
       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于是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比如对于置一钱财家业,勿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勿求高求上。知急流勇退,才能保持人的本性,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