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4:48

中西医的区别

 历史地看,中西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这两种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根本性区别。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整人身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的常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莫不如此。如果偏离了这种观察思考的角度,处方用药必将变得毫无方向。所以中医学是以理论为第一要义的,经验只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积累。离开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即使用中药治病,也只能是简单的经验医学,不能归入中医纯粹的辨证施治体系了。
      西医是随着解剖学与化学的发展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起点远离了直接的生命体验,导致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机械主义倾向。一般来说,西医是把人体当作一部机器对待的,西医的治疗方法除了作用于诸大系统的内科化学疗法外,外科的方法更像是木匠或裁缝工作。这样就忽略了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个人的生命力的能量存在状态,及其作用于人的直接或即发性病理状态。由于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局限,导致了西医治疗学体系的重大缺陷——无法正确诊断能量状态的非常态客观存在。常见的现实如:病人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得到自身的某种不适症状,但经过西医病理检查,却被告知没有病,于是,对于病人来说很现实的客观症状就被歪曲成了一种主观错觉。还有诸如手术后病人已经死亡,却得出了手术非常成功的荒谬结论,等等。
      这些现象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于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先天缺陷造成的,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客观实在性与可验证性,证实了中医理论针对疾病治疗的正确性的同时,也从客观上弥补了西医方法论上的这种先天不足。可惜绝大多数自以为很了解西医很相信科学的明白人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其局限性,科学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图腾为一种拜物教似的迷信。
  中医治病是以十全(100%)为最终目的的,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局限,能够达到十全的上工寥寥无几。西医是以十全六七(60%-70%)为目的的,只要整体上达到这样的有效率就算成功。
  中医自古就是以个体行医的,治疗对象也是个体,不会等到凑全人数才开始治疗。西医是以群体行医,治疗是分组进行的,实际上同时是在拿患者作实验。中医的标准是上工,真正达标的医生很少。西医是以下工为标准,只要能够与整体相应就算合格。
  中医是在进行治疗,西医是在进行实验。因为大多数中医不能真正代表中医,所以中西医之间其实一直没有机会进行真正的整体比较。个案相比,西医明显不敌,治疗结果相差悬殊。整体对比,中医又似乎处于劣势,统计结果无法验证。
  从经营上看,中医是个体经营,西医是集体经营。中医是小农生产方式,西医是工业生产方式。两者的结果表现在规模与效果上(如所造成的污染)存在差异,两种结果的区别在于,前种方式更能够对作为个体的患者有利,后种方式更能够对作为集体的医生有利。所以,从治疗的效果看,中医是胜利者,而从经营的结果上看,西医是胜利者。其区别的本质表现在目的性上是,一个是以服务为根本目的,一个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一个是福利性质的,一个是商业性质的(至少目前在国内是这样表现的)。
  但这些其实还不是最根本的区别,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真正能代表两种医学的治疗结果(权威的水平)的疗效的性质,即标本的差别,也即预后的情况。是真正的治愈了,还是只是掩盖一时,比如激素的短期效果与后期副作用。这种区别才是两种医学理论所指导下的医学实践的本质区别,而不是人为造成的错误之间的区别。
  注:所谓权威的水平,指的是医术,而非资格或资历。当然,作为整体运作的西医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不大的,就像机器的零部件一样,只存在合格与不合格的差别,是不太分别精品和次品的。
双盲的认识               
      不能认识事实,只能说认识存在局限,而不能指责事实不符合你的认识。中医的常识在西医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这正反应出了西医认识方法的局限和短浅。只能用事实来纠正局限错误的认识,而不能用局限的认识否定事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想不通这样的道理说明逻辑衔接有些偏差。
      双盲试药,这个盲字用的好,其实西医的临床实践正如他们自己所描述的那样:盲目试验。这是他们理论天生的缺陷造成的无法避免的局限,如果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治疗就不是实验,而是实践。就像吃东西是为了不饿一样,并不是为了吃了之后试试饿不饿,因为经验与常识是不需要实验来证明的。

在疼痛中认识西医的“客观指标”
      无疑,现代医学是以科学自居的。伽利略说,科学是测量。西医对于病人首先要检查化验各种生化指标,从这点看来,西医的方法是符合科学的定义的。
      中医则明显不同,中医似乎更重视患者的具体症状。从表面上看,西医的方法似乎是很客观的,而中医的方法则似乎有些主观。毕竟各种指标是在仪器下看得见的,人们都相信这一点,而病人的主观症状除了病人之外别人无法感觉得到。
      但仔细想想似乎有些不对,疾病毕竟首先是患者自己的事,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患者通常不会装病,如果患者自身感受到的非常的痛苦,如剧烈的疼痛,还不能算是疾病的话,那么在科学的眼里究竟什么才算是病呢?
      韩济生院士是我国研究镇痛首屈一指的学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有人向他问到是否知道疼痛的机理,他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不是个科学正在研究的可以“越来越精确”的问题,而是一个目前科学还无从下手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因为科学不知道疼痛的机制,所以时至今日,科学家们还没有开发出一种能够测量人是否疼痛的仪器,而且不知道将来有没有可能开发出这种仪器。这是一个科学主义者的的叙述,从中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科学家(非科学迷信者)的尴尬与无奈。
      反过来再考察一下中医,中医的所谓主观其实又是很客观的,人都有过疼痛的经验,疼痛在人是很客观的事情,不能因为无法测量就否定其客观实在性,凡是思维正常的人按道理都应该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中医的客观表现在能够正视患者的自觉症状,而不会像西医那样貌似客观的轻易否定患者的感受,说疼痛无法测量之类的奇谈怪论。
      疼痛还需要测量,这是只有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中才会出现的荒唐语言。如果因为缺乏工具而否定无法测量的事物,这是不是伪科学的态度?科学就是测量,科学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这就决定了科学的无法回避的局限性。科学无法否认以目前的认识水平必然无法测量所有的事物,相对于无限的宇宙与未知世界,科学的测量对于存在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这是人类的局限性与科学认识向外的方向性决定的。不能正视这个现实甚至试图抹煞客观现实的存在,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的做法。伪科学其实不是对现象的解释或叙述,而是试图用现有的认识水平解释一切现象,并用现有认识否定其无法认识的现象的一种冒充科学者的态度。
      比如疼痛,在患者自身是一种真切的现实,而当现有的医学无法测量疼痛的指标时,疼痛被现代医学定义为患者的主观感受(即所谓的神经痛,说白了就是神经病),也就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只存在于患者的主观感受或幻觉中。这样,疼痛本身就成了非客观性存在。这也就是西方现代医学对于他们所定义为神经性疾病无法治疗的根本原因,或者也可以说因为无法诊断与治疗,所以定义为神经性疾病,因为神经性疾病从他们的客观上看是不存在的。自然,患者其他方面的感受只要无法测量,现代医学也可以作如是观。
      如果患者自身的感受都不能成为疾病与健康的判断依据,那么什么才是衡量健康与疾病的客观标准呢?在现代医学能够测量到的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患者自身的感受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吗?无法被测量到的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很真切的无法忍受的疼痛在现代科学眼中就毫无意义了吗?
      其实,现代医学的这种伪客观态度是对患者主观感受的歧视与抹煞。而疾病本身首先就是患者的主观感受,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从实质上来说,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一些与疾病无关的其他现象。所以从本质上说,现代医学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因为,医学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学科,离开具体的疾病作与疾病无关的研究是医学之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