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市场改革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0:22:31
  年上证指数反弹了91%,B股指数则反弹了141%,其涨幅远远高于A股市场。尤其自11月份以来的暴涨,让很多人误以为B股市场可能有新的政策举动,但实际上仅是炒作者们的一厢情愿。
     在奥巴马访华前夕,很多境内外机构对人民币升值充满期待,于是一些国际热钱和国内流出境外的腐败资金纷纷涌入B股市场,豪赌人民币升值。结果中美联合公报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于是B股市场出现了动荡。在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分析A、B股之间的价差和B股的改革预期,认为B股最起码还应该有博取制度性溢价的空间。于是,一些人将赌注压在B股市场改革上,想获取制度性暴利。
     中国的B股市场目前确实面临着尴尬的抉择,有人将其称为“中国股市的盲肠”,觉得迟早都得割。从而,不少市场人士一直在揣测管理层何时来割这根“盲肠”,并深度介入等待改革。原因是B股市场已经彻底丧失了当初设立的意义,1992年设立B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境外外汇资金,但现在内地还正在为过多的外汇储备发愁,从B股市场筹资已无必要。况且,2003年QFII制度实行后,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从而B股市场就开始失去了其初创时的意义。2005年起,管理层又停止了B股的增发、配股。B股丧失了融资功能,逐渐被边缘化,交投不活跃,从而A、B股的价差越来越大,现在又开始炒作B股市场改革概念来拉抬股价。但从目前的政策面来看,管理层还没有任何表态要来解决B股市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A股市场的制度改革还尚未理顺,股指期货、融券等做空机制还尚未构建,B股市场的改革并非当务之急。炒作B股改革,仅是投机者的一厢情愿。
     从目前B股市场的情形来看,其除了被游资、被流出境外的中国腐败资本和境内投机性资金轮番“炒作”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题材了。显然要这个不能再融资的B股市场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反而在扭曲着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当然,在时机和方法成熟时进行适当地改革也是必要的,但不能过于仓促和急于求成。
     最近,一些深度介入B股市场、赌制度性溢价的人们,为了让B股市场尽快启动改革,频频放出风来,联想各种概念来诱导国内投资者介入。其中,有人甚至荒唐地建议让B股纳入正在筹备的“国际板”。对此,笔者认为与其这样用制造新历史遗留问题来解决旧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如不解决。尤其是,准备吸引境外优质企业前来上市的“国际板”,目的本来是为了给中国境内投资者提供投资境外企业的机会,如果再把B股放上去“挂羊头卖狗肉”,这个“国际板”自然就失去吸引力。我想证监会和上交所也不会同意推出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国际板”。显然,B股市场是在借“国际板”炒作。
     其实,对于B股市场的改革,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学界和业界一直在争论不休。有人曾建议A、B股合并;有人建议N、B股合并,或H、B股合并……方案层出不穷,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可行的办法。只是有些上市公司在自己股价较低的时候进行了股权回购,然后从注册资本中注销,于是“回购退市”的模式就渐渐浮现。
     对于这种模式,笔者觉得可能是当前一系列方案里面最具可行性和最可取的,但希望管理层不要施加任何压力,也不要将其视为“政绩工程”,大张旗鼓地搞“一窝蜂”或“一刀切”式的改革,防止一些投机者赌制度性溢价。这样会大幅提高改革的成本,也容易让改革陷入被动。要避免像上一轮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时那样的制度性爆炒。如果一些B股价格太高,无法与赌制度性改革的“潜伏者”谈妥,上市公司觉得成本太高、改革不划算,则可以等待合适的时机。
     因此,笔者认为最好采取用“时间换空间”的改革思路,采取拉长时间段、边缘化的渐退策略,防止投机者的短赌让改革成本过高。比如设定改革期限为20年,短线投机者会死心离去,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合理的回购时机自然会出现。这时,上市公司与投资人之间谈判回购价格也容易谈妥,自然就降低了改革成本。因此,管理层在改革B股时千万别急功近利,避免制造新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