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1:48
2009年4月浙江省五校联考“曲径通幽”文题及各类作文评析浙江省杭高、杭二中、学军、嘉兴一中、宁波效实二次五校联考作文题:四、作文(60分)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这个话题作文早在2006年5月广州“二模”的试卷上出现过。虽然话题作文形式即将被淘汰,但命题者既然仍出这样的题目,考生也就只得硬着头皮写。本题材料源自唐朝常建的五律《题破山寺后禅》:“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命题者的意图虽含蓄,但我们细读“引题”的内容,还是能够正确把握的。引题文字通过5个“是”对题目内涵作了阐述。而前4个“是”都是“幽”的内涵,只有最后一个“更是”点出了“通”的要诀,且这个“通”正是所写文章的重点。因为只有写出“曲径”怎样“通幽”,怎样在努力追求中达到成功的境界,文章才给人启发,才有价值。其实,这个话题作文,考生挥洒的余地是不很大的。你只能写“曲径通幽”的比喻意义,诸如写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怎样对待曲曲折折的事情,怎样迈过人生的坎;我们在处理某些棘手事务时,怎样迂回曲折,以达成功;某些艺术家怎样创作出佳作、杰作等。写“曲径”应是为了展现克服困难的意义,达到一种境界,即说明究竟是怎样“通”到“幽”的。写“曲径”是为了展示“通”。至于“幽”,是“通”的结果。“幽”可以描述,那是为了衬托“通”这一行为的可贵。所以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早已确定了的,早已包含在引题的5个“是”,特别是最后一个“更是”之中。文章水平的高下,主要看思路是否清通,结构是否完美,论据是否新鲜深切充分,语言是否畅达,等。  山路十八弯高三6班  王超山路十八弯却可以引领我们登上山峰,品读“一览众山小”的气阔(魄)。生活亦是如此,延(沿)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便能登上生活的山峰。生活中没有通衢的大道,亦没有天降的成功,有的只是我们的攀登,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你才能到达那个豁然开朗的天地,这便是曲径通幽了。生活中那些直性子的人往往会碰钉子,这不是他们的能力或观点有问题,只是他们没有顾全到讲话的场景,所以那些直性子的人就更应该学会“曲径通幽”。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局长裤子拉链没拉,在会以上其他人见了都没什么反应只是憋在心里,然而这时有个年轻人向局长提了个醒,结果所有人都注视着他了。局长很尴尬,第二天那个年轻人就被辞退。山路十八弯,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要选择这么直接的一个方式呢?这便是没有学会“曲径通幽”的典型例子。山路十八弯,或许你会觉得这很累,很繁琐,但是这或许是你成功的最佳选择。唐峻曾经考研之后没拿到出国的名额,这些(只是)其他院校还有名额,他便想争取过来,但他可没有向(像)前面的年轻人那样直接。他每天守在那为(位)院长的楼下,每天早上都恭敬地向他打招呼,一连七天,那位院长觉得奇怪,每天早上又多了一个陌生人向他打招呼。终于他上前去问明了唐峻的来意,就这样经过谈话之后,他成功了,他成功地拿到了去日本留学的名额。山路十八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一定可以到达顶峰。有时当别人踩了你以后,一个谦解的笑容比强行要人道歉更有威力;有时看到别人摘公园的花时,一句“你瞧,这花开得多好啊”远比一句冷酷的“不能摘!”更有作用;有时,看到别人乱扔垃圾时,自己去弯腰捡起比上前拉住人家,强行要求他捡起更具感染力。山路十八弯,或许这其中的路程远比览(缆)车线长,但是穿过这幽静的蜿蜒的山路,你会发现另一个美丽的殿堂。(得分:50)点评:用“山路十八弯”这一熟语作题,已见出立意之精辟。开篇的比兴之后,第2段即揭示中心论点。论据虽说不上很充分,但所举实例相当典型,都非常能说明问题,也就约略有了“以少胜多”之功效了。关于惜花怜草之类的“设例”也紧贴中心论点。比拟式的文本收束回应了开篇,使全文形成了形象化论证的氛围。美中不足的是别字仍不少。此外,两个典型事例内蕴丰富,耐人寻味。局长的拉链反映了严重恶劣的机关作风,跟19世纪契诃夫笔下专制独裁的沙俄帝国的环境依然相似。年轻人不合时宜地说了,其他人应该当作“耳边风”,不必目光齐刷刷地注视局长,制造难堪;既然如此了,局长也不必郑重其事,加以辞退,可见这种局长土皇帝做惯了,平时威风成性,人五人六成习,衙门里的风气竟堕落到如此地步。唐峻的故事经央视传播后,影响广泛。好在这个院长体察人风民情,换一个高傲无比,视草民学生算个屁,那样的佳话也不可能生成。呜呼! 转角遇到……高三3班 郭明羲 生活好像一场电影,并不是所有的精彩都明明白白地画在海报上;生活又如一座迷宫,通关的奖励远在曲曲折折的终点那里;生活有时也仿佛一次赌博、一场决斗,未知的结局才更让人刺激。生活,生活最美的风景总在弯弯曲曲的小路尽头等待着你。那年春天,我和大家同赴天目山峡谷。大巴一路巅(颠)巍巍地驶向盘山公路的尽头,在那里,我们下了车,开始了峡谷探险之旅。与其他旅行团不同,我们没要地图,让导游走在最后,为的是享受探险和亲自发现美景的乐趣。山路曲曲折折、崎岖不平,狭窄的山路旁近就是深深的溪涧,只闻水声却不见水影。在连续走了几条岔路后,我们迷失了方向,还好导游告诉我们并无危险,大家才继续前行。山间小道越来越窄,每个台阶之间跨度也越来越大,原本路旁深深的溪涧此时更已深不可测,而大家的体力也开始下降了,但却仍坚持着,咬紧牙关向前迈步,坚信前方有最美丽的风景!终于,前上方的台阶似乎已到了尽头,大家喜悦地往前冲去,登上最后的台阶一看,原来山路到此一个转弯又朝左下方蜿延(蜒)而下,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好一片清澈而宽广的山中大湖!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整片湖静静躺在连绵的青山之中,犹如翡翠之中镶嵌的蓝宝石般,美得震撼,美得动人心弦!有这般美景,就是再曲折、再崎岖的山道,也值了!而由这天目峡谷之游,我又想到很多。生活不是一条笔直死板的直线,他(它)一条被许多手互相拉扯的折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没有人能预测,更无人完全了解他(它)。这些拉扯着生活的“手”们,也许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也有可能是商场失意、马失前蹄。生活的真谛也正蕴藏于此。正视生活的折线。受到挫折,遭遇低谷并不可怕,无非是一次转折而已,往后还有更多转回的机会;真正可怕的是不会转折,自怨自艾地停留在挫折、低谷里无法自拔。正视生活的折线。学会主动应变,从不良状态中迅速抽离,才能一步步跨向折线的终点。生活,生活最美的风景总在弯弯曲曲的小路尽头,你转过角了吗?(得分:50)点评:题目充满诗意,由“转角遇到爱”而来,又不说破,引人入胜。前半篇叙述,语言生动流畅,饱含哲理,后半篇的联想,紧扣题意,深挖生活的曲径通幽,将生活比作一条很多手拉扯的折线,揭示了勇敢智慧地沿着折线走,才能到达光辉的前店的道理。这是一篇较好的一事一议式作文。除了几个别字外,“正视生活的折线”在语境中是不成句的,前面的能愿动词“要”是省略的。  保留纯洁的入口                                     高三3班  一考生摈弃关于世俗世界的一切身份与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小的自我在心底一角生根发芽着。它并不显露,隐涩到有时连你自己也未必知晓。然,它是确实存在着的。孩子与成人们不同。孩子们的肩上没有许多的负担,他们天真,他们无邪,他们的心思更热衷于角角落落。所以孩子才能找到废弃花园的入口,并使之成为一个天堂。孩子们常常自言自语,他们与玩具可以交流似的。这些问题为什么人们不去探究它的本源?因为孩子们没有太多的世俗身份,心中没有杂乱的东西。那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入口他们一览无遗。况且那也是他们唯一的乐园。到了即将成年的时期,那时的孩子对人生与社会已是半懂了。他们本能地恐惧以后的生活。他们更加意识到了自己做自己的珍贵之处。他们已可以预见未来必定要身不由己的事实了。这时的他们,内心已被一些什么杂乱所占据,但那个属于自己的纯洁入口仍能分辩(辨)。成年人,步入这一个五光十色的社会时,常常不用多久,就疲于生计,醉死于灯红酒绿之中,麻弊(痹)了自己。问题与困难一个接一个涌来,压到吸不过气。于是便沉沦了,沉沦了。终于有一天,再也不见那个纯洁的入口,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沦为世俗一员。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何来这么多平庸的成人?我以为这句话绝妙。认识几个步入社会几年的前辈,他们有时会突然怖惧地发现自己再也写不出优美的文字,再也没有以前的小情调了。他们联系我,好以此来欺骗自己一下。我说:只要保留纯洁的入口就可以了。或许你会疲于在这个世上奔命。但只要你偶尔静下来,仍能理清内心,找到那一处纯洁的入口,谁说你不是这次生命的成功者呢?(得分:38)点评:想从“入口”谈到曲径通幽,立意奇崛。但“入口”之后的“路”究竟咋样,应详细论述。而作者却在重要关口偏离了主旨,离题千里。题目所供的材料也好,所提出的话题也好,都要求写“通”,即写明或论述清楚“通幽”的过程。比如,孩子们是怎样从废弃花园的入口进去找到天堂的。要重点描述“怎样”,而不是“为什么”。现在写成从孩子成长为大人,疲于奔命,醉生梦死,这不是“曲径通幽”,是“窄道达末路”,写到了话题内涵的反面。此外,生造“隐涩”“怖惧”之类的词语也不好。  遗失的曲径 高三3班  一考生 我是路痴。一条路走了几年也没有弄清楚它叫什么,满大街的路标只会让我眼花潦(缭)乱,不知所措。那笔直的,毫无美感的路,让人疲惫不堪。你可以一眼就看到前面的商铺,那里正在出售廉价低劣的服装。这样的路,没有期待,没有惊喜。我更喜欢乡间的小路,弯弯曲曲,混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柔软而温和。在这样的路上,我不需要鞋袜——这些束缚脚自然生长的“裹脚布”。我静静地踩着泥土,往前走,没有方向,只是往前。前面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是一畦绿油油的菜地,胖胖的大白菜呆望着苗条的茄子,瘦长的豇豆向我招手;也许是一片金色的麦田,那沉重的麦穗寄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企盼;也许是一个清澈的小池塘,鱼虾嬉戏,水草丰美……每一次小路的行走,都像一次奇妙的探险。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总是敢独自一人在这曲径中穿梭。我感觉就如爱丽丝一样,在美丽的仙境中畅游,忘乎所以。曲径通幽,我能发现未知的奇妙与惊喜。那弯弯曲曲的小路,许是仙子开辟的幽径,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唯有带着纯真好奇,带着简单纯朴的心才能感受那曲径通幽的神奇。然而,这些已成为过去式,或者是正在成为过去式。一切为了发展,为了追赶现代化,这是农村所不可避免的选择。拆农舍,砍树木,占农田,筑大路。弯弯曲曲的小路被改造成了笔直的柏油路,夏天太阳一晒就是一股刺鼻的柏油味。那硬邦邦的路面,冬寒夏热,一下雨就“刺刺”地吸水,那么贪婪。我再也不能光着脚丫却(去)寻找那曲径通幽处,再也没有行走时那种期待与盼望的心情。行走,从此只是为了行走。而随行走而至的,只有焦躁的如柏油路那样的心情,以及身旁急驶而过的排着恶臭的汽车。我厌恶公路,而这世上还有哪个村落没有公路呢?或许只有墨脱,那个西藏一隅的地方。而现在也有人千方百计地想要在那里筑路。只为更多游客方便旅行。这是多么无知!那里的村民或许根本不愿被世人烦扰,为什么非要将物欲横流的所谓现代化带入原始的村落,去污染他们呢?看似好意,实则本末倒置。无论物质文明如何发展,留下一块曲径通幽处,不要让一切都如公路那般模式化,规范化,生活本就应是曲径,墨脱也是。真想徒步去一趟墨脱啊——在它没有公路之前。那弯弯曲曲的小路,混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得分:32)点评:话题之中的“曲径”,只是一个意象,命题者要求通过这个意象写出抽象的道理来。而“通幽”则是暗示从“曲径”这个意象中提炼出人生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办法。这不仅是题目所规定的,也是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认识和思维能力。上文作者却采用“倒走法”,真的去写自然界的路,这是六七年级小朋友的写法啊。本文的思路虽嫩稚,但清晰有序,语言也不错,但描述到路上的汽车时,运用了“排着恶臭”这样态度鲜明的语句,现在很多老师买了汽车上下班,卷子到了汽车一族手上,主观分数又大受影响。对物欲横流社会的贬斥,对破坏自然生态的不满,对返璞归真的向往,这些思想观念不仅没错,而且应该获得赞许,但有前述的缺点存在,分数血出拉污,在所难免。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aokao/gkzw/200905/10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