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将军的足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0:51
邢台信息港  日期:2006-10-22  编辑:cobra
新河,董振堂1895年诞生的故土;高台,这位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军长战死并且埋葬忠魂近70年的地方,两地相隔四千五百里,联结着新河人民对这位红军高级将领的深切怀念。为了筹建董振堂将军事迹陈列馆,去年11月30日,我们一行五人,受新河县委、县政府委托,去甘肃高台征集董振堂将军的遗物和资料,并给董老将军带去了新河的特产——一瓶滏阳牌白酒和42颗红枣。
时近黄昏,疾驶的列车进入甘肃。从车窗看去,右侧紧靠山壁,左侧不足一公里也是起伏的山峦,两条山脉夹着一条平坦的土地,而且据说这山这地还要向西延伸两千里!这就是我头一次见到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两年的长征。董振堂率领刚刚走出草地的第五军,同第九军、三十军奉命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执行中央军委“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任务,进军河西走廊,与敌马步芳部展开了残酷的激战。69年前,大约也在这个冬季,董振堂率领不足5000人的第五军从这里向两挺进。那么。他那战马的蹄印呢?战士的足迹呢?山壁上还有他铁骨铮铮的身影吗?我全神贯注,向窗外寻觅着……
1937年1月12日,敌马步芳、马步青纠集2万多重兵向高台大举进攻。董振堂率部英勇抵抗,浴血奋战。从18日开始,敌人在重火力掩护下,头顶铁锅,架着云梯,轮番攻城。此时弹药殆尽的红军战士用木棍推翻敌人的云梯,用群众送来的滚烫的面糊糊朝敌人头上泼去,用大刀、枪剌、石块、冰坨、碎砖烂瓦一次次把敌人打下去。城墙上到处弹痕累累,血迹斑斑。20目拂晓敌人攻入城内,红军与敌人展开肉搏巷战。在城墙上指挥作战的董振堂不幸被敌弹击中,跌下城墙外。他单腿跪地,双手射击,直到弹尽,与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及部下3000多人壮烈牺牲。
悲哉,壮哉!虽然全军覆没的失败的确已经成为[]!实,但这覆没、这失败揭示了董振堂和他的勇士们血战到底、拼搏奋斗的精神,显现了红军的英雄本色!
走在高台大街上,我无心观赏这里的繁华和喧闹,69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连续9昼夜的拼杀,使我心血翻涌。作为董振堂的同乡亲人、他的晚辈后代、他的无限崇敬者——我想哭,我想痛哭一场!董老将军,你本不该早早地离去呀!不是天无绝人之路吗?你怎么就没能绝处逢生呢?只因你把仅有的一部电台留在了临泽,危机时刻无法与外部联系呀!虽然你在北城墙挖好了突围的墙洞,可是那位在临泽的军政委派人送信命令你死守哇!你知道吗,当西路军总部截获并破译了敌人的电报,得知你在高台被敌围困5天时,总指挥徐向前立即派骑兵师火速增援,可是谁又料想骑兵师在半路途中又被马匪截击,也未逃脱全军阵亡的厄运呢?你如果能活下来,一定会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朝鲜战场指挥干军万马再立军功呀!你如果能活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也许有机会当面聆听你讲述革命经历的!然而,残酷的杀戮早已凝固,美好的愿望全然泯灭,好叫人痛哉,惜哉!
在高台的一条小街上,我们看到两颗并排挺立的大杨树,一样的粗,一般的高,胸径两抱,直插青天。当地人介绍,紧挨大杨树两侧,当年是座天主教堂,红五军军部就设在教堂里仰望着面前高高耸立的大树,怎能说过去的一切荡然无存?我们终于找到了历史的见证。现今的人们,已经无人经历当年的战乱,可这两棵相生相伴的英雄树啊,它肯定看到了当年红军血战高台的惨烈景象,肯定听到了董振堂在最后一次干部会上发出的“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誓与高台共存亡”的战斗誓言!
第二天,我们来到高台烈士陵园,负责人高建智丰任领我们走到董振堂纪念碑前,我们献上了花圈。随后,我从挎包里取出那瓶白酒和意味着怀念董将军42岁宝贵生命的42颗红枣,一并放在石碑脚下,默哀肃立。霎时,一种无乞的涌动,冲决了理智的堤坝,我不由得大声说道:“敬爱的董老将军,我们是新河县你家乡的亲人。将近70年来,你远离故土,远离亲人,今天县委县政府派我们看你来了……”说到这里,我喉咙梗塞,两行泪水汩汩而出,几位同行也潸然泪下。不是吗?将军的忠魂烈骨孤孤单单地住这里留守等待了70年,又有几位故乡亲人到墓前凭吊祭奠过呢?我强忍辛酸,接着说下去:“……家乡要为你修建纪念馆,树立雕像,给你修故居建墓地,你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记在新河人民心里!”我们五人深深地鞠躬,卸尽了新河人民长久的怀念。我打开瓶盖,把酒洒在石碑四周,捧起红枣撒在碑前地下,尝一尝吧董老将军,这是咱们家乡的美酒家乡的红枣!
高主任引领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从故人那里缴获的照片:董振堂被敌人割下的头颅;被敌人剥光衣服、砍断略臂的董振堂,与两位赤身裸体的警卫员暴尸荒野;红五军战士被活活钉死在古槐树上;惨遭杀害的红五军战士……。敌人的凶残暴行,真是目不忍睹、惨绝人寰!
纪念馆里,除了大量图片外,仅有两件董振堂遗物:一个书箱,一条毛毯。我知道,这不是董振堂在高台特有的遗物,便问还有什么遗物。高主任平静地说,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此时我为此行空无收获不免感到有些惋惜。又一想,有什么可惋惜呢?全军覆没了,42岁的宝贵生命都献出来了,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下呢?“没有”就是将军竭尽奉献的亮底,“空无”就是我们无限的收获,我们收获了将军全部的忠诚、昕有的信念、一生的奋斗!
第三天下午,我们来到高台县城郊,轻轻拨开地上的积雪,捧了五捧高台的褐色土。这是浸透着3000名红军将士献血的土哇,这是董将军在五年红军生涯中最后洒尽满腔热血的士!
12月5日,我一手提着箱包,一手提着高台土,沉甸甸的,酸凄凄的,登上了返程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