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8:13
信息来源:人民网-《党建》   作者:张毅   发布日期:2006年04月06日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伟大实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把对外开放确立为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抓住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今天,对外开放更不能放松。 “十一五”期间不但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十五”期间对外开放成绩斐然
“十五”第一年的2001年末,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年间,我国按照承诺不断对外开放市场,遵循国际规则推行“阳光政务”,对外贸易总额跻身世界贸易大国前三强,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也迈上新的台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更紧密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大幅修订了包括《外资法》《外贸法》在内的2000多个法律法规。国务院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31个省(区、市)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22000多项,并取消了大量内部文件,实行“阳光政务”。
通过将世贸规则和中国承诺转化为国内法律、法规,推动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透明度和依法行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原对外经济贸易部首席谈判代表、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们观念的变化,树立起规则意识,确保了我国的经济法律法规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国际通行的做法相一致,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全国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施。这些都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条件。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扩大,外贸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中国速度”。统计显示,五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6%,创下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发展最快纪录,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水平。2004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贸易第三强”。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1.4万亿美元。
“十五”期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超过2740亿美元,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名列全球第三,并继续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在华投资。在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24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的10%以上。
五年间,我国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1年至2005年,我国出口商品累计超过2.4万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90.1%提高到93.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由44.6%、17.5%提高到56%、28.4%。
“十五”期间,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至2005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累计达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173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五成;2005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56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12.5万人。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到以工业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电子通讯、商业服务、农业等为主,并广泛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如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咨询服务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对外承包工程则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对外劳务合作逐步摸索出团队整建制派出、基地先培训后派出、政府间协议派出等方式。
“十五”期间我国多双边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加入世贸组织并平稳过渡,大大改善贸易环境;我国成功举办了大连世贸组织非正式部长会议和香港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在我国尤其在农业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使我国跻身世贸组织谈判机制的决策核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EPA、中国-智利自贸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突破;已有51个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改善了我国公平贸易环境。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在对外贸易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企业出口效益较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之一些企业实行低价竞争,以量取胜,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与国外市场设限增多,对外贸易环境形势较为严峻;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在利用外资方面,“十五”末的最后一年,外商对华实际投入金额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负增长。由于传说我国将调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境外投资者对我国投资政策走向心存疑虑,投资决策更为谨慎。由于土地供应和能源、运力紧张,周边国家乃至发达国家吸收外资的激烈竞争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吸收外资的增长。2005年美国及亚洲10国(地区)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有所下降,美国实际投入资金额下降23.63%。虽然外资企业及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吸收外资保持增长,但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实际使用外资有较大幅度下降。中外合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1.79%,中外合作企业实际使用外资下降42.01%。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主要领域,但其新设立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4.93%和3.50%,服务贸易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21%。
在“走出去”方面,虽然成绩很大,但总的来看规模还不大,特别是在海外并购方面经验还不够,屡屡出现失误,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外经济合作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开放水平 增强发展能力
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要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快调整进出口发展战略,以促进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进出口综合效益。在增长方式上,要从规模扩张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在竞争方式上,要从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优势转变;在促进方式上,要从鼓励扩大出口向促进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益转变。要更加注重发挥进口在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基础好、社会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促进政策,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我国企业通过投资、贸易、跨国经营、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稳妥地开展资源合作开发,促进共同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境外科技、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在“走出去”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和体制,注重化解海外经营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企业的权益。提高处理国际经贸关系的能力,通过扩大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我国与经贸伙伴之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做法,要在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发展能力上狠下工夫。
“十一五”期间的对外开放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较,中国服务贸易还比较落后;在出口产品中,成套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等产品的比重很小。甚至一些加工贸易产品由于附加值较低,出现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收益;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
“十一五”期间的对外开放必须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的引导;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结合起来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要组织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
“十一五”期间的对外开放必须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对外投资要做到真正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为目的,讲求实效。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海外投资首先要考虑如何回避投资风险。要形成境外投资风险回避和投资安全保障机制。要赋予企业更大的海外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对于非国有企业和改革到位、内部监控机制良好的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要简化审批手续,完善登记制度,放宽限制条件。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管理与监督,防止海外投资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对海外国有资产的监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十一五”期间的对外开放必须继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的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都需要改革涉外经济体制。体制是基础,我们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改革和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改革和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确保国内制度和国际规则之间的对接。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的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