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对外开放―更广更深开放的中国与全球共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39:34
掀开今天的日历,绝大多数行业将从此告别“入世过渡期”,同时,中国也将迎来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回首五年前的那个不眠之夜,伴随着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的一声槌响,伴随着WTO “中国,请进”的一声邀请,希望和担忧就一直交织在人们心头――中国农业是否安全,汽车和金融产业是否会遭受冲击,服务贸易乃至文化又是否会受到重创?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一连串的悬念。
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比当初预想的要远为乐观,很多行业和领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脆弱和不堪一击。事实上,入世五年,中国向世界提交的是一份不俗的成绩单。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入世五周年国际研讨会上,WTO总干事拉米就给中国入世的总体表现打出了“A+”的高分。
不容置疑,入世五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在快车道上行驶。入世五年,GDP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幅,经济规模从世界第六位跃居第四位,外汇储备目前已站到世界第一的台阶上。预计今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5万亿美元,为入世时的3倍。
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这也可以说,中国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商业利润。
另外,开放的中国将国际资本与中国的劳动力组合起来,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工业制成品,客观上降低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胀率,帮助全球居民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
与此同时,入世五年,中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也在大大提速。从中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动,到行政许可法的起草和出台,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理念的提出,以及政府政务进一步的公开和反商业贿赂风暴的掀起,等等,都可看出中国政府改革自身的决心和勇气。正如有学者所概括的,入世已使中国从“改革开放”正走向“开放改革”。
然而,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漩流中趋利避害,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话题。
持续走高的外贸依存度,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入世五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几乎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上升,最高时达69.81%。而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会增加经济的系统风险:一方面更易受到外部冲击,另一方面,投资过度进入加工贸易部门,也将导致产业结构长期停留在价值链的低端,导致我国一些产业生产过剩和畸形发展。过剩和畸形发展又引来外贸出口的竞相压价。其实反倾销的核心问题是低廉的价格,而低廉的价格在我国实际上又是以劳动力、土地、能源、水和环境产品价格的扭曲为代价的,贸易规模与贸易利润严重背离。
近年来过大的贸易顺差,引发了诸多贸易摩擦,使我国贸易政策、外汇政策压力倍增。高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加剧了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进而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给价格稳定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客观而言,中国经济的失衡成为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愈发严峻: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地区差距日益拉大,收入分化不断加剧,社会保障的脆弱面更为凸显。
因此,要在更宽的开放域度下继续实现互利共赢,谋求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反思在外贸领域施行的激励机制导向上的偏差,适时调整外向型经济模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消除投资增长过快而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失衡状况,就必须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以缓解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增加社会和谐的程度。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得失,处理好国家利益与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矛盾,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众得惠的关系,绝不能继续以牺牲资源、环境与福利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和外贸上的暂时“丰收”。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进一步的开放迫使我们要在更广更深的领域继续推进改革,尤其是要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唯此,我们才有能力融入更加开放的世界,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