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户绵竹受灾群众获创业贷款 每户最高得3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7:04
  5.12地震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美国如新集团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了2900多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和物资。是再次捐钱捐物?还是给他们重新生存的能力?如新最终选择提供重树"造血"功能的小额创业贷款。日前,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获悉,"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已经在四川绵竹正式启动,在小额创业贷款的帮助下,17户受灾群众约85人生产自救,久违的笑容逐渐映上了他们的脸庞。

    受灾地区近百人绽开笑容

    "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是如新中国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之一,在四川绵竹的试点是由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绵竹办公室来管理的。中和农信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全资直属公司,专门负责小额信贷的实施,今年3月,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到访北京,曾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走进位于绵竹市三星街的中和农信绵竹分公司办公室,任何一位贷款的农户可以清楚地从墙上宣传栏了解到申请人条件、贷款的用途及额度、还款的期限和金额,从绵竹本地招聘的专业工作人员还会热情细致地给他们讲解。

    从北京驻扎绵竹已有两个月的张斌经理介绍说,目前各大银行、农村信用社乃至邮政都有小额贷款,但是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可以弥补这些金融途径无法照顾到的空缺。针对四川震区的特殊情况,他们把以往以扶贫为目的的小额贷款做了创新,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主要存在以下特点:额度升高,由每人可贷最低两三千最高一万元,调整为可贷五千到五万元;更关注还款人的现金流,即每月可支配收入;贷款时无需抵押物,只要寻找一名担保人和一名共同借款人即可放贷;从申请到最终拿到贷款只需3-7天。

    截止2009年5月4日,已发放创业贷款共计345,000元,总计17家农户,按每家5人计算,受益人达到85人,每户贷款金额从5000元-3万元不等。

    小额信贷是灾后重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08年9月17日,如新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秘书长王行最在浙江湖州签署了“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合作协议,如新中国无偿捐赠4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小额创业基金。

    在这次带有序幕性质的活动中,王行最说,国际经验表明,小额信贷是长期可持续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体现在:

    1、可以培养和提高农户的自立自强精神。外部援助永远是辅助性的,灾民才是灾后重建的核心力量,通过灾区农民自力更生,可以避免他们等、靠、要等依赖思想;

    2、可促进农户在本地就业或自我就业,使农民不需要过多的背井离乡,从而可以避免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因大量民工外出务工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3、可以帮助灾民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如灾后重建中需要很多诸如运输、农资贸易、农产品流通、微型商业等服务,小额信贷完全可以支持农户从事这些非农产业;

    4、可以很好地解决援助行为中的公平和公正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公共投入,如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等社会服务或基础设施等可以通过无偿援助或政府投入来集中解决。而对于每家每户的支持,尤其是针对各农户的生计恢复方面,采取小额信贷的方式,可以避免诸如分配不公,资源浪费和挪用等行为;

    5、小额信贷可以活跃项目区的农村金融市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小额信贷所遵循的“人人皆有贷款权”的理念将产生农村金融市场的“鲶鱼效应”,尤其可以给那些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服务的农户获得贷款以及丰富收入来源、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

    针对多数人疑惑的为什么贷款利率“高”的问题,他做了解释。如果利率低,还款压力小的话,大家都希望获得这个贷款,有时候反而落实不到真正的弱势群体头上。所以,这个利率实际上是个“门槛”,可以确保贷款到达真正有需要、有决心创业的贷款户手上。其次,和银行或其他借贷机构相比,中国扶贫基金会上门服务的方式,成本也会比较高,但节约了贷款人去银行的时间和路途成本。更重要的是,基金会还会邀请当地或者外地的专家还为农民提供很多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支持他们把项目运作好直到赚钱,这样的管理和服务也需要支付成本。

    小额贷款带来生活曙光

    合作真正开展,需要前期一系列招聘、培训等筹备工作。如今项目进展如何?真正怎么改变受灾群众生活的?在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一同走访了四川绵竹市区及周边村镇的几户贷款农家。

    汪思斌、彭正蓉夫妇地震前是绵竹遵道镇的养殖大户,靠批发零售鸡蛋小日子过得“油爆爆”的。这次地震压死了2000多只鸡,直接损失高达17万元。为了重建家园,汪思斌从绵竹一家国营企业辞职,并申请“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贷款2万元,用于购买鸡苗和饲料。一家人早出晚归,不懈努力,现在收入开始回升,每月1840元的还款额已经毫无问题。 

    像汪思斌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比如汉旺镇新开村的汪顺华、唐元芳夫妇,主业是养奶牛,卖牛奶。地震前,他们有12头奶牛,地震发生时,虽然牛安然无恙,却无水无草无饲料,只能贱价卖掉,直接损失4万余元。他们找到了小额信贷,贷款2万元,购买了3只奶牛。每天,汪顺华的父母专门割草,老婆早上7点、中午2点、晚上8点挤奶,他自己打扫牛圈和送奶。三聚氰胺的风波已经渐渐平息,新鲜牛奶的需求量逐步上升,汪顺华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生活,被这个项目改变的,除了贷款农户,还有当地招聘的信贷员。王智华就是其中一位。     

    地震前,她和丈夫开办了一个小型的食用菌培植基地,并率先利用电脑网络将销售信息发布在网上,曾接受过当地电视台的采访。地震中,他们的损失很重,但还是希望重振旗鼓。 

    应聘信贷员对她是个极大的挑战,“我是个农村妇女,啥都不懂,培训那几天,晚上做梦都在背诵基础知识,这个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开拓了眼界”。前几天,王智华和绵竹新招的几个信贷员一起,到了北京,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年会,“这是我第一次上北京,爬了长城,还看了水立方”。按照公司规定,信贷员是不能给自己家里发放贷款的,在农村,这份类似“公务员”的工作还是很风光的。当然,如果放出的贷款收不回来,也会直接损失她们的收入和面子。

    四川省绵竹市,幅员1,245.3平方公里,辖19镇2乡,按计划,每个镇都要有一名信贷员,像王智华这样的客户经理现在已经招聘7名。“人员的缺口还有点大,但我们宁缺毋滥”,中和农信的信贷经理张斌说。

    看得出,贷款现金的援助加上四川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生活,已经逐渐对这些灾区群众绽开了温和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