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抑制通胀对股市是长期利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29:54

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人民日报
中国官方媒体周三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这明显是为缓解投资者近期因紧缩政策导致股市暴跌而产生的紧张情绪。 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三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该文称,抑制通货膨胀对股市来说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反应过度。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4%,增速高于9月份的3.6%。明显受到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影响,这使得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而1-10月累计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虽然高于1-9月的2.9%,但仍然符合今年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由于担心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出货币紧缩政策,包括此前一系列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10月份提高利率的严厉措施等。可是目前来看,单纯的收紧货币措施对物价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不过,股票市场对官方紧缩政策的反应则立竿见影。截至周二收盘,中国大陆A股基准指数11月以来已经累计暴跌了5.3%。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可以预期
石建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1月24日 第 01 版)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态势较为突出,已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心理产生了明显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涨价态势,将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强化,恶化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抑制通胀。这些措施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大家一方面对中国政府抑制通胀、保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决心和办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担心抑制通胀难度大,如果措施不当,不仅效果有限,还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发动机"作用的发挥。近期股市大幅度波动就是对此忧虑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首先,中国目前物价上涨形势和前两年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并未发生严重的恶性通胀;另一方面,当前经济运行也并没有出现过热。目前通胀是由内外多重复杂因素造成的,但无论从通胀的程度还是导致通胀的因素来看,目前通胀仍在可控、可调的范围之内。
  其次,尽管目前的通胀趋势明显,但中国有抑制通胀的雄厚物质基础。今年以来,虽然我国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我国粮食连续7年获得好收成。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此外,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各级政府有能力通过提供补贴等手段,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第三,中国政府抑制通胀的决心是坚决的,动作是迅速的,措施是全面有力的。过去一周,政府针对通胀形势密集表态并迅速出台的政策可谓是历年罕见的"组合拳"。国务院发布的16项措施以增加市场供给的产业调控政策为主,辅之以价格体系监管、社会保障联动、行政责任落实等措施,特别强调要发展和鼓励农业生产、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措施,这一思路击中了当下物价上涨的要害。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级政府部门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组合拳"打得好,就一定能够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四,中国政府抑制通胀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打压股市为代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今年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宏观调控三大任务。虽然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有一定难度,但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抑制通胀"组合拳",慎用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负效应的加息手段,而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手段吸收流动性,足见政府抑制通胀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调控手段日趋完善、调控经验更加丰富。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是完全可能的。而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抑制通胀对股市来说是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胀的举措反应过度。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