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叔叔的书画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2:17
作为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一直活跃在少儿节目之中。除了出色的主持外,董浩还具有深厚的书法、美术功底,写字、作画游刃有余、自成风格。
董浩的父亲董静山,是建国初期第一批书法家,当时荣宝斋等著名店铺都挂有他的字。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董浩从小就对写字、画画非常感兴趣。但天有不测风云,1960年父亲突患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那年董浩刚刚4岁,尽管年龄非常小,但至今他依然清晰记得父亲伏案写字的情景。
父亲去世后,家里失去了生活支柱,他们家从大房子搬到小房子,又从小房子搬到小南房。在董浩印象中,好像母亲从来没有睡过觉,总是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泡底下织毛衣。失去了父亲的言传身教,再加上生活的困顿,幼小的董浩开始饱尝岁月的艰辛。好在董浩还有一个美术功底不错的妈妈,妈妈从小就教他练毛笔字,整个童年,董浩就浸淫于色彩的天空里,当时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跟父亲一样的书法家。
也许是天赋,或者是父母的巨大影响,董浩的美术天才渐渐显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初,董浩6岁的时候,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了第一幅作品。这幅画是他的不经意之作,有一次董浩到姑姑家串门,看到姑姑家印有牡丹的床单非常漂亮,就想把鲜艳的牡丹给临摹下来。就在姑姑给他做饭的时间里,他就一笔一画地把一个漂亮的牡丹图案描摹了出来。表姐是一位美术老师,一看觉得这孩子很有艺术感觉,就把他的这幅习作寄到了《小朋友》杂志社。没想到发表了出来。对董浩来说能在杂志上发表作品是他莫大的幸福,他一连兴奋了好几天。
有了第一次发表的经历,董浩逐渐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越来越自信。上小学、中学后的董浩开始更多地接触书画,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他都是全校美术最好的,一直是学校壁画、板报、展览的主创人员。
中学毕业后,董浩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美术老师,经常去西城文化馆学画,还举办过画展。也许按照董浩当初的设想,今天的他很有可能已是一个颇有成就的书画家了,但命运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给你一种两难的选择,这种选择使你必须对你的某一个钟爱学会放弃。1977年董浩参加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考播音员的考试。他在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播音、主持生涯,之后他成为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书画的兴趣。
董浩与丁井文、韩美林等著名书画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在这些书画朋友面前,董浩比较敢画,胆子特别大,即便是名气再大的书画家在面前也毫无惧色。有一次董浩到韩美林家里做客,韩美林的画室刚刚装修完,很是气派。董浩看见画桌上铺着崭新的毡子,禁不住手痒,提起笔就画。韩美林说,你胆子好大,这个毡子我还从来没有用过呢,也不怕给我弄脏了。董浩说,我不管!我就是想从你这里沾点儿你的灵气。
跟书画名家接触多了,也受到了不少指点,加上自己有一定的书画根基,胆子大的董浩每每写字作画时也经常有令自己得意的神来之笔,但是有一个毛病就是稳定性不好,有时候写得非常好,但有时候就感觉“没有发挥出来”。他笑着说:“我现在是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挣扎,原因还是水平不行。看来要求稳定,每笔下去都是精品,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为了画好香山的红叶,董浩就天天盼着香山的红叶赶紧红起来。小的时候,一到秋天,董浩喜欢骑着自行车跑到香山去,让母亲给准备一点吃的,往往一呆就是一天。现在董浩还喜欢往香山跑,不同的是把自行车换上了汽车。为了寻找素材,他还喜欢骑着自行车、背着画夹四处乱跑,很有点流浪画家的味道。
董浩很喜欢书画家那种状态,于是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以及一些画廊等所有能展出书画的地方,董浩只要知道,必定想办法去看一下。为了提高水平,他还喜欢收藏。他说,我收藏就是收集一种灵感。十几年前,董浩就成了潘家园的常客,现在照旧乐此不疲。但他总是买到一些假的。很多商贩一看到董浩来了,特别热情,人家一热情董浩就不好意思不买,更不好意思砍价了,往往别人20元就能搞定的东西董浩需要花200元才能买下来。但董浩并不生气,他说,我收藏主要在于养眼,只要你喜欢它的造型,就可以买回来慢慢欣赏。
董浩现在主要画的是花鸟,画的花主要是荷花,这是董浩最喜欢的花。董浩说,荷花非常难画,不同季节、不同流派对荷花的理解都不一样,画法也就不同,必需对荷花进行充分研究,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画风。荷花盛开的日子里,董浩和夫人经常拿着速写本到北海公园里画荷花,他说我希望自己能画出一种中西结合的荷花作品来。为了画荷花他可是下了大功夫。他专门买了很多画册和专门画荷花的一些资料,有一段时间甚至对莲的栽培起了很浓厚的兴趣,他说,你要画荷花,必需对它的方方面面做深入的了解。
中学时,老师就曾经跟董浩说,你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的,但你当播音员、主持人了,多可惜啊!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感觉可惜,但他认为,我可以用心来画画,用眼睛来画画。只要注重对生活的积累,肯定会画出自己的作品来。现在的董浩已届不惑之年,跟年轻的时候不一样的是,他现在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思考贯穿到书画作品里。他说,我以后会拿出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在书画上下功夫。他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还常常鼓励小朋友们说,孩子们学画画不见得将来就会成为画家,但他会给你一种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全方位的立体思维能力。
董浩的女儿秉承了父亲对书画的兴趣,现在在英国伦敦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设计,画画得非常不错,马上就要出版一本《漫画董浩》的书,其中包括了她画的150多幅关于董浩的漫画作品。这尤其值得董浩欣慰,因为美术基因在他这一代传下去了。而且他还有一个更远的想法,就是老了之后自己开办属于自己的画廊,然后召集一帮子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谈字、论画,交流一切跟书画有关的东西,岂不快哉!
董浩艺术简历
董浩,1956年生人。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77年参加播音、主持工作至今,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批一级播音员,1990年初调入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任主持人。
1978年开始成为北京乃至全国首批电视译制配音演员(当时只有18人左右),并为《木兰花》、《铁臂阿童木》、《胡子爷爷》、《神奇的矮树林》、《黑名单上的人》、《森林大地》、《三千里寻母记》、《机器猫》(前25集)、《唐·吉珂德》、《大鸟在中国》、《阿信》、《两个人车站》、《罗米欧与朱莉叶》、《女王与爱情》、《米老鼠与唐老鸭》等1000多部中外影片的男主角配音。其中《办公室的故事》获得`87年《飞天奖》、最佳译制奖,《大鸟在中国》也在国际展播中获得大奖。
从`78年开始在新闻、专题、文艺播音工作中获得长足进步,并在全国获奖,`87年以前他播音的通讯、配乐散文、北京新闻、对话等近二十篇节目得到广院专家的称赞,被选作示范教材外,还开始了小说连续广播、散文、短篇小说、广播剧、诗歌朗诵等方面的实践。 在`80年以后开始与郑熔、毕克、李梓、扬成纯、金乃千、周正、赵忠祥、雅昆等同志们的合作,自己的主持、播音风格日渐成熟,逐渐形成“深沉但有激情、庄重又不失幽默、自然真诚”的董浩风格(张颂老师语)。 他朗诵的七十五讲《荆棘鸟》(澳大利亚小说)获“90年全国长篇小说朗诵金奖”,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播,被同行专家称为“第一次将影视配音的角色表现与主观叙述相结合的成功例子”。85年与著名配音演员杨成纯、冯宪珍合作的诗体长篇小说《叶莆根尼·澳涅金》、《茵梦湖》、《弥尔顿的抒情诗》、《今夜有暴风雪》、《白比姆·黑耳朵》等作品也都获奖。
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为中央电视台解说大型重点系列专题片:《大潮》、《走出低谷》、《二战纳粹罪行录》、《周恩来》的解说风格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领导的好评,使自己风格趋于稳定。
从`89年年底以“董浩”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正式成为“全国第一阿舅”受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喜爱。因此也拒绝了多次成人专题、文艺节目工作调动的诱惑。誓做第二个“孙敬修”,积德行善,自得其乐。9年来先后推出主持、人偶相结合“滑稽头与董叔叔”的串联主持(89年底)。此行为被专家称作“第一次人与偶在操作和语言造型方向的完美结合”,当年就被广院、北京电视台请出讲座体会。后来是:《大青蛙讲故事》、《挂历先生》、《乐百氏智慧迷宫》、《新一代影迷宫》、《家庭小魔术系列》、《牡丹乐园》、《周周开心》、《董浩叔叔信箱》等节目。96年以后曾以“风车王”的形象主持《大风车》,以“董嘟嘟”的形象表演《校园幽默剧》。还主持了几百期的《芝麻开门》,受到小朋友和高年级学生的喜爱。
除主持工作以外,93年曾策划、组织编导一周一期的《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栏目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提高了能力,为今后自编自导自制自己主持的发展做好准备。
除栏目主持外,这些年主持了历届现场直播的“六一晚会”、“三优晚会”、“MTV”、“卡拉OK”等大赛晚会、“华罗庚金杯赛”(2年一次,主持了5次)、“校园风、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晚会”(直播)等大型综艺晚会,圆满完成主持任务,以上的节目均获奖。
除电视台的节目主持实践外,93年底李克强、刘鹏、袁纯清等团中央领导同志共同策划并主笔《关于筹备成立中国儿童电视台的策划书》,以团中央名义上报中央,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关注和支持被称为儿童频道成立的“前奏曲”,尽了做“孩子头儿”的义务。
97年初自己策划主编《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得到中央办公厅、中宣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央文献研究室用十天时间加班加点逐句修改审查,于98年“六一”出版,(此消息已在六一当天新闻联播)受到家长、孩子们的欢迎,现已成为98“五个一”出版图书奖的重点候选节目。
98年与少工委、中少报社共同推出“董浩叔叔祝小朋友早日成才CD邮品纪念卡册”,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领导王照华题词:“今日小苗明日栋梁”,他本人主要策划、主讲6个传统道德教育故事,主唱6首爱国教育歌曲。此活动受到有关领导的称赞。他本人书及卡的稿酬均于98年“六一”通过“希望工程”捐给百色地区的孩子们(以捐书的行式)。对此他一直不许过于宣传。
这些年,还主编了《新编西游》、《戏说三国》、《笑话大王》等少儿读物的出版(均已出版)。字数已超过百万。播讲了《动物知识趣味故事》(60盘)、《全本西游故事》(60盘)、《董浩叔叔唱的歌》等百盘音像出版物,被小朋友及语言朗诵界的朋友称为“故事大王”、“孙敬修第二”。
99年他雄心勃勃,仍然坚持“多思考、多干实事,不报职不参评虚名”的原则,为我国的少儿事业多做贡献。
作者:element 点击次数:429
出处:《文化人物》 上传日期: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