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楚国第一小人与第一叛臣 s 作者:冯知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0:35

伍子胥-楚国第一小人与第一叛臣  作者:冯知明
         1.小人献技王占儿媳
   伍子胥的故事广为人知,我在关注楚国历史时,是无法绕开这样一个人物的。怎样去评述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实在是太难有一点新意了,我也只能旧话重提。伍子胥之所以到现在也常被人提起,是因为他那颇具超凡的人格魅力,至今仍然在起着作用。
   伍子胥,名伍员,春秋时楚国(今湖北荆州监利)人。伍子胥的父亲名伍奢,其兄长名尚。先祖名伍举,在楚庄王初立之时,因给楚庄王猜一谜语“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而享誉后世。
   伍子胥生活在楚平王时代,也许对于他来说,这太不幸了,但只有这样一个时代才能造就他颠覆楚国的历史。
   我们应该从一个风流祸事开始讲述,因为此前关于伍员的生平活动,孤陋寡闻的我几乎一无所知。古人对历史人物描述一向惜墨如金,他们过于强调简洁而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底,让人深陷其中猜个不休。史说他幼时好文习武,勇而多谋,性刚强。他侍奉过楚平王没有呢?我们从包申胥对他的责难中可以了解到,他应该是在楚平王时代为吏。
   楚平王立子建为太子,太子长大了,必须婚娶,这是人之常情。但太子的婚姻,政治因素多于情感因素。楚平王便决定让太子娶秦国的公主为妻,这可以把楚与秦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块儿,实现强强联合。楚平王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他错就错在让楚史中第一小人费无忌为太子迎娶。
   派费无忌去迎娶,因他是太子建的老师,楚平王这样安排,应该也不算错。楚平王确立太子时,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太子对伍奢很是恭敬,对费无忌比较冷漠,遂引起费无忌的怨恨。小人有小人的能耐,小人也一向为昏君所宠爱。费无忌找了一机会,拽着楚平王哭诉了一番,楚平王是那种见不得泪水之人,便道了声,爱卿休要委屈了,就留在寡人身边吧。于是,这个祸国殃民之人便驻留于楚国的心脏地带了。
   王命授予他迎娶秦女为太子妇。小人从来不具备反省机制,也是很记仇的,他每每想到自己如此才高八斗之人,被有眼不识泰山的太子冷漠,就会气愤填赝,必找个机会报复而后快。小人也是智商极高之人,他们特会挖空心思,想出的害人办法可以说让人闻所未闻。
   我突然想到历史如此相似,费无忌迎娶太子妇犹如孔宁迎娶夏姬时一样,相信他们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此一对比,孔宁比较费无忌不知要高尚多少倍了,他为得到夏姬隐忍了长达十二年之久。而一肚子坏水的费无忌,心生歹毒之计。你太子建不是小瞧我吗?我现在就要你好看。让你望美味而兴叹,惨遭历史的羞辱。
   当秦之妇在秦楚官道上走走停停的时候,楚国第一小人费无忌,便备了一骑快马,狂奔着向楚平王献媚。他不知道,历史却记载了这一幕,他跑得有多快,楚国在他的马上崩溃得就有多快了。当他出现在楚平王面前时,楚平王颇感惊讶。费无忌上气不接下气,对王声称,发现天下之绝美,恳请大王享用。
   楚平王闻之,眼睛异常明亮,随即又黯淡下去。他诺诺,这个不可吧。国人已知为太子娶妇,与儿争媳,恐为天下诸侯笑也。小人最具三寸不乱之舌,如此这般地游说起来。费无忌一席话,使楚平王大为感动。他的大意是,小人在王身边,急王之所急,喜王之所喜。秦妇乃一绝世美妇,可比息妫亦可比夏姬。大凡圣明之君,必有超级美妇在侧,一可美仪天下,再可激发君王永远的激情,更好地治理强大的楚国。而太子得此美妇,把持不住,必会祸害国家,小人本也是太子的老师,深知太子的性情,恐年幼的太子,无法消受这等美福。
   楚平王就这样心动了。他只希望费无忌把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余下的事情,费无忌便陶醉在太子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欢天喜地之中。他引着秦妇,先拜见公公楚平王。楚平王一见秦妇,心中直叹费无忌所言不虚,直呼费爱卿是大大的忠臣。君王见了美色,霸气高涨,管什么天下笑诸侯议,先纳入后宫为妃自用吧。
  
   2.小人一不做二不休太子出逃
   费无忌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兴奋了两天,却突然在夜深人静之时恐惧起来,听说小人最怕的就是漫漫长夜。他后怕起来,太子有一天必登王位。可以说,太子羽毛已丰之时,就是他命丧黄泉之日,甚至会被诛灭九族。他身体大冒冷汗,如果不扳倒太子,他就不可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可是,算计一下羞辱一下太子,这倒不难,如果废除太子,则是动摇国之基础,不小心就会酿成动乱。楚王为一美妇,不顾体面,但涉及国之大事,不是那么轻易听凭摆布的。但小人又具备 有锲而不舍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蚂蚁撼大树,不要小看了这种作用。
   小人费无忌觉得要实施他的算计,必须一点点地来。他先是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太子建,认定太子建对大王必有怨恨之心,何不让太子离开郢都去边境,一是为太子建立一些功勋,取得一些治国的经验;二来也让太子换下环境,使他的怨恨之意消磨掉。于是太子建便带着伍奢驻守城父,防守边疆。
   太子建之母本是蔡国之女,儿子娶秦妇还来不及高兴,却被自己的老公据为己有,尽管感到事出荒唐,毕竟是小国之女,哪敢言他呢。费无忌为了实施小人算计,认为必先要楚平王疏远蔡姬。他见蔡姬有些惶恐,却告知楚平王蔡姬脸色凝重,脸有不甘之色。如此贱人,不见也罢,楚平王自然生气,摔手而去,可怜蔡姬从此只有一盏孤灯相伴。小人费无忌在实施毁灭楚国的过程中,虽有障碍,但却出奇地顺利。看来,小人得利也是因土壤环境等诸多因素滋养,而楚平王则是他的最佳栽培者。
   被赶到城父的太子建,视野开阔了许多,克制了自己失妇的羞耻。再说,这个秦妇连面也没有见过,更谈不上感情什么的。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继承王位,何况作为太子的他,离王位只有一步之遥,但须隐忍才行。如此想来,心情豁然开朗。太子建确有些治国之才,把个城父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太子建在城父过了一段相安无事的日子。
   有一天,楚平王有令,要伍奢火速进京。行前,太子建和伍奢作了详谈,分析了时局。尽管两人忧心忡忡,但总体还是乐观的。因为太子建镇守北方边境,使外强不敢擅动;经过几年努力,太子建口碑政声卓著;另外秦妇已经为楚平王生了个小王子,所有的事情都随时间推移淡化了。伍奢更为自信一些,认为虎毒不食子,大王和太子毕竟是骨肉情深。
   来到郢都,伍奢面对的是大刑侍候。审问者乃是小人费无忌,要他揭发太子建谋反。小人费无忌,和颜悦色又皮笑肉不笑地告诉他,鉴于过去相处了一场,给他留下一个坦白从宽的机会,否则期限一过,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可是滔天大罪,伍奢一时无法反应,等清醒过来,大叫其冤,声称要见大王,有机密要事相告。费无忌心中暗笑不已,伍奢,乃名臣之后,以强硬耿直著称,但连吓带哄三下两下,便软塌下来。小人心想,伍奢如此,何况朝廷内外之臣呢?他兴奋地向楚平王做了报告,并告知自己的推测。
   先是,楚平王见驻城父的太子建政功卓著,觉得太子的怨气已消,专心于国事,不免流露出爱子之情。哪知这一表情让小人太子建捕捉到了,使他心惊不已。自从乱点鸳鸯谱后,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大王对太子宠爱有加,使他更是心惊肉跳。据《史记"楚世家》记载,费无忌“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有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他一直寻找机会,并通过城父的眼线,收集不利于太子的言行,加以断章取义的篡改,一并上报大王。他试图游说大王,时间愈久,太子建怨气更深,一旦羽翼丰满,必将威胁王权。楚平王靠篡权起家,他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费无忌愈往这个软肋上捅,他就愈疼痛,疑虑也愈重。这时,一封太子建谋反的秘密信函送到了楚平王手中。整个阴谋由此展开了。
  楚平王对太子建的所作所为不是没有疑虑,但告密信坚定了他的决心。这时,费无忌认为伍奢已经招供,只是必须向楚平王亲言。楚平王便单独接待了他。哪知伍奢力劝楚平王千万不要残骨肉亲小人。楚平王大怒之下,把伍奢投入监狱。
  
   3.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
   小人费无忌知道,诬陷必须要趁火打劫。他把伍奢投入监狱后,力劝楚平王,要一不做二不休,把伍奢的两个儿子一块儿砍了,因为他们足智多谋,留之必祸害楚国。
   当我们的伍子胥登上楚国的历史舞台时,楚史由此修改了。
   费无忌,这个楚国的著名谗言之人,把楚之国运送到了谷底。他的报应也自然不远了。
   楚平王诺之。费无忌逼伍奢写信给两子。知子莫若父,他说大子伍尚为人宽厚仁慈,为老父,即使是赴死,也必在所不辞;而老二伍员,性情刚烈,又桀骜不驯,还能忍辱负重,今后必会报仇雪恨。消息传到伍奢两子处,果如伍父言,大子宁作牺牲也要救父,次子则认为不要作无谓的牺牲。因为他们不管去不去见父,父必死,他们去了只是多陪了一条生命。伍尚同时与父关押后,父预言道,楚国必苦于战火也。
   这时,楚国的第一叛臣伍子胥以逃亡的姿势,登临于华厦历史舞台之上。他见兄长接受逮捕,他先是拒捕,在被兵士胁迫时,拉满了弓,恐吓逮捕者,见机可乘,急急如漏网之鱼逃走了。
   再说太子建,已被楚平王秘密下令处死,命令下达到城父司马奋扬那里。他知太子蒙不白之冤,让人告知太子建,太子带着其子胜迅速逃离楚国,避于郑国。郑国以最高礼仪接待了太子建,这对一个流落异乡的太子应该是莫大的安慰了。但太子建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本来是楚国之王,这个煮熟的鸭子飞了,他要考虑的是怎样把失去的政权夺回来,他不甘心这样流浪一辈子。于是他便去了晋国,他极希望晋楚开战,晋国掂了掂楚国的份量,很感沉重,便给太子建出了一个馊主意。如其与楚开战,倒不如把郑国灭了,这块地盘让太子建做王。太子建想想这个权宜之计也还不错,便回到了郑国,哪知晋人还没有发兵过来,郑国便把太子建逮捕了。
  这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次最叫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教训,太子建有一个随从冒犯了他,太子建打算杀了他,可是下手之时,此人逃去郑君那里告了密。郑定公和子产杀死了太子建,晋国的阴谋因此流产。
   这时,伍子奢逃到郑国尚未喘口气,便又开始带着太子建之子公子胜逃亡了。逃亡的过程艰险而又曲折。到了韶关(今安徽含山县北),见到处都是抓伍子胥的画像,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
   伍子胥无法过关,几夜下来满头黑发愁成了银丝。遇到了东皋公,他同情伍子胥的遭遇,把他先藏在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样子与伍子胥相似,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者逮住了这人。因为伍子胥头发全白,面貌变化很大,守关之人一时难以认出,就这样被他混出关去。
   刚走到江边,又来了一队追兵。有个渔翁愿意渡他过江。伍子胥终于逃过凶险,便解下他的随身佩剑告知老翁,这把剑值百金,是楚王送给我祖父的。渔翁推辞道,按照楚国的告示,捉到伍子胥的人,赏粮五万石,封其爵位。老翁不愿做请赏之人,故不受他的宝剑。艰险终于过去,但离吴国都城(今苏州)还有很长的路程。他们饥寒交迫,一路乞讨而去。伍子胥途中生了很重的病。到达吴国都城,吴王僚刚刚执政当权,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便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他发现公子光有野心,要想对外用兵,暂无可能,便带着公子胜,租住乡下,自给自足,等待时日。此人果如父言,极能隐忍。
   几年后,楚平王驾崩,伍子胥大哭,有人不解,问之先生的仇人死了,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如此伤心呢?伍子胥边哭边说,这个暴君死了,我找谁去报仇呢?吴国见楚平王死了,违反诸侯各国“逢丧不伐”的规则,公然出兵抢战楚地。被楚国军队伏击,吴军首尾切断,难以自顾,被打得狼狈不堪。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趁机发动政变,杀死吴王僚,自立为王,这便是吴王阖闾。此次政变,在乡下种地的伍子胥因策划有功,被封为大夫,吴国开始重用伍子胥。
  
   4.楚人一言难尽伍子胥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天意如此。从齐国隐居于吴地的孙武被伍子胥发现,两人经过几次彻夜相谈,英雄惜英雄,一拍即合。伍子胥强力向吴王推荐,于公元前506年(阖闾九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军,伍子胥为副将,率领吴国大军,向楚国进攻,三战三胜,楚国的军队疲于奔命,被打得一败涂地,最后郢都失守。
   楚平王死后,是谁继承了王位呢?就是楚平王夺太子建之妇,——秦国赢氏 生的儿子轸。轸竟然即位,这就是楚昭王。我们一时很难判断这是不是小人费无忌的手笔。但我们可以负责地说,楚国的天空战云密布,伍子胥那种复仇的火焰在东边与太阳同日升起了。
   攻打楚国时,孙武、伍子胥建议吴王一定要瓦解楚国的附庸国——蔡国和唐国。蔡唐两国受足了楚国的气,很快与吴联合,经过几次有利的战役,终于打进郢都。楚国建国以来,第一次都城被破。
   伍子胥当初出逃楚国时,对其至交好友申包胥咬牙切齿地说,有一天,我定会颠覆这个国家。申包胥则表示,如果你要来颠覆它,我们就是仇敌了,我一定会尽全力来保护楚国。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许是一时气话,也许是一句戏言,他们却要真的共同面对了。
   伍子胥进入郢都,见昭王已经逃走,他便去掘楚平王之墓,拖出楚平王的尸体,亲手鞭打长达三百鞭之久,这个对死人泄愤的鞭刑,给后世很坏的效仿。
   申包胥逃到山里,见伍子胥如此恶行,便派仆人来见伍子胥,告诫他说,您如此报仇,真是太过份了。您原本也是楚平王之臣,曾亲自侍奉过他。可如今要达到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伤天害理之极吗!
   伍子胥满不在乎地告诉他的仆人说,我就是要做这种有违常理之事,否则难解我心头之恨。
   于是申包胥日夜兼程,跑到秦国去求救,秦国正作隔岸观火之势,希望吴楚两国两败俱伤之时,它好从中渔利,见楚臣求救,不予理睬。申包胥面对秦国的宫廷,日夜不停地啼哭,七天七夜没有中断过。令秦国大臣十分同情,秦哀公大受感动。他觉得楚平王虽是无道昏君,却有如此忠臣,故国不会亡也。便派五百乘车的秦军拯救楚国,终于在稷地打败吴国的军队。
   吴王因从郧地到随地寻找楚昭王,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效发兄长杀吴王僚,回到国内,自立为王。吴王阖闾听到这个消息,只得弃楚而回,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逃往楚国。楚昭王见吴国内乱,趁机打回郢都。吴楚之战,就算告了一个段落。
   我相信古人多少有是有预见性的。伍子奢不惜一切攻楚,原本也无可指责。只是对楚平王鞭打太过份,他求一时之痛快,给楚吴两国的君臣留下了复杂的印象。他只为恨而发,给吴国人许多偏见。
   两年后,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领兵攻打楚国,吴国把楚国当成了训练场地,并夺取番地,楚昭王得了惧吴恐吴症。便离开郢城,迁都鄀邑。历史有这样的记录,太子夫差攻楚取番时,圣人孔子初出鲁国政坛,不久便出任鲁国司法部长。
   吴国尽管日益强大,但它的西边也有敌人,这就是越国。吴王在最后一次攻打越国时,因创口受伤致死,太子夫差继位,灭了越国,将越国之君收为马奴,极尽玩弄之能事,训练出了中国第一大隐忍之君。
   收复了越国,过了五年太平日子的吴王夫差,得知齐景公死了,大臣们在争权夺利,新君软弱无能,便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到,越国勾践是一个心腹之患,我们却要远攻齐国,太没有道理。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告,攻打了齐国,并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由此吴王越来越疏远了伍子胥。又过了四年,吴王依然去攻打齐国。越国派军队响应,并用重金贿赂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屡次苦劝吴王夫差,他已经毫无影响力了。吴王见他总为齐国说话,便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带上儿子,便把儿子留在齐国,自己回到吴国来赴死苦谏。宠臣便以伍子滞留齐国为由,状告伍子胥。认为此人性格刚强,不讲情义。吴王夫差便说,你们不告他,我也已经怀疑他了。我所疑之人,断不可以活,赐一把宝剑,让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仰天长叹,我为吴国争霸鞠躬尽瘁,现小人当权,吴国危在旦夕。他要自己的亲近之人,在他死后,坟上种植梓树,待树长大,挖出他的眼珠悬挂树梢上,来看越国怎样灭掉吴国。说完自刎而死,吴王听到这话,暴跳如雷,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里,漂浮在江中。
   伍子胥,他是复仇的化身,为了复仇,可以说是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之苦。我们看到他亦是忠贞之臣,他对吴王的苦谏,如不是忠心耿耿,不会这样舍其性命,去唤醒吴王,拯救吴国。比如孙武,他就隐居于世了。但之于楚国,对楚平王的鞭尸之举,也让人感到他的怨恨之心深入骨髓。
   我于去年在北京大学举办一个颁奖典礼,正好遇到熊召政先生在北大演讲,有学子问他下一部历史著作打算写谁时,他告知说,打算写伍子胥,还发了感叹。有次去荆州市,市里的领导接待他,与他谈张居正谈得火热,待他一提到伍子胥时,便冷了场,他们心照不宣很快转移了话题。熊召政先生有点不明白,告知伍子胥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太史公以及后世之人对他评价甚高。
   但伍子胥祖国的后人,却对他有一个心结,已经过去了二千多年,这个心结依然没有打开。
   这个心结,也在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