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留字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4:35

一代帝王留字去

往事越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基础深厚的积淀,不但使中国的钱币丰富多彩,无与伦比,而且还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钱币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又一的光辉灿烂的瑰宝。
    也是因为基础深厚的积淀,中华诗国当然也流传下来众多涉及钱币的诗歌。
    中国人历来讲究雅俗共赏。
    若论俗的,古人极言钱可通神,便有那“有钱能使鬼推磨”之句广为流传,且妇孺皆知。
    若论雅的,自然不乏杜甫《北邻》诗中的“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及其与之相类之句。
    清代才子袁枚有首《咏钱》诗:”一代帝王留字去,万般人事让兄骄。”第一句当指曾有帝王撰写钱文的旧事,以此感慨人生与世事。而第二句里的“兄”字,自然是指方孔钱的别称“孔方兄”,以此用闲情逸致的笔触,调侃钱币在社会生活中不可一世的面目。这一点,即使是年少者,也能轻易看透。宋代昆陵(今苏州市)有位十六岁的少女李氏,有一天,她于路边偶然拾到了一枚唐代的“开元通宝”,那是一枚已经残破了的钱。心有所感,便即刻吟咏了一首《题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想得青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与袁枚可谓心灵相通。
    自古历朝历代的帝王之中,书法堪称大家者不乏其人,但在钱币上留下字迹者,却委实不多。
    北宋时皇帝好书写钱文,也成一时之盛。宋太宗赵光义首开帝王铸钱题字之先河,在其改元“淳化”、“至道”之后,均亲自在新铸钱币上书写真、行、草三体钱文。太宗书体雄健端庄,笔力遒劲,颇具书法艺术价值,人称“御书钱”,历来为人们所争相珍藏。真宗赵恒亦当仁不让,在其改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之后,铸钱虽只用楷书一体,但题写的钱文笔态各殊,加之铸工精到,那些钱币自然也令人爱不释手。
    尤为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宋徽宗赵佶于崇宁、大观年间所铸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等钱,尤为精美。钱文即为“身通百艺,书画尤工”的才子庸帝赵佶,以其亲创的“瘦金体”书写。这些“瘦金体”钱文可谓铁划银钩,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徽宗早年学习过北宋中期黄庭坚的书法,黄的书法用笔瘦劲,沉着痛快;结体中宫紧缩,四面展开,显得舒展大度,气宇轩昂。后来徽宗又改学唐初薛谡“用笔纤瘦,结体疏通”,在此基础上,揉合众家之长,使之“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从而形成了完全个性化的书体,人称“瘦金书”。瘦金书系用外拓法,如画兰竹,运笔犀利挺劲,轻落重收,筋摇骨转,撇如匕首,捺如切刀,坚钩如铸,笔势连绵之处如游丝飞空,颇具现代硬笔书法之意趣。观赏以此书写的钱文,犹如轻歌曼舞,使人感到一种清新优美,颇受历代货币收藏家和书法家的喜爱。
    乘此余序,金代章宗(1190--1200年在位)也以善“瘦金书”闻名,亦喜自撰钱文,故其所铸“泰和重宝”楷书钱文犹有宋徽宗时“宣和”、“政和”诸钱之余风。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现今只能是一代帝王留字去,若春水东流,不可阻挡。
    历史上虽然有上述雅事,但仍无法断绝历代之人以诗控诉钱的罪恶。
    先前的唐代诗人徐广有一首与袁枚同题之诗:“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盆家买待思。凡怪邓通难免我,须知夷甫不曾言。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清代之人孙湘源有一首《黄金叹》诗:“千金买颜色,万金买肺腑。见人口朴讷,黄金自能语。”极尽斥责金钱万能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