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要宝”,要得回来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40:49

 

       今年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一百五十周年。去年末,圆明园高调宣布将首次到海外大规模地摸底流失文物,建立流失文物数据库。虽然他们一再声明此行目的只是摸底并非追讨,但还是引发了全球文物界的大讨论。
        2009年10月18日,五位专家和央视《国宝档案》摄制人员一行九人,踏上了出国访宝的旅程。圆明园方面认为,他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对散失在国外的一百五十万余件圆明园文物进行影像资料的收集,完善圆明园文物数据库建设,并通过摄影镜头将他们带回久违的故乡,填补上圆明园历史研究的断层。

        吓坏外国博物馆
        虽然圆明园方认为此行只是摸底,但是显然,如果能够趁此机会收回部分文物,此行便更物有所值。谁听到这个话最该紧张?应该是馆藏中国文物达两万三千件的大英博物馆,其中很多是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也收藏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物品,共有十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陈列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而有据可查来自圆明园文物最多的,是法国的枫丹白露宫。里面有一个中国馆,收藏文物一千多件,全部是从圆明园掠夺而来。
        俗话说,做贼心虚。大家都清楚这些文物是如何得来的,所以,国外各大博物馆虽然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圆明园的文物调查工作,但《中国登记圆明园流失文物目的何在,外国博物馆感紧张》之类的标题报道,还是在国内外纷纷出现。有资深文物专家认为,为了怕引起追讨事件,西方博物馆有可能会将从非法渠道获取的文物藏起来,不接受圆明园摸底团队的探访。
        不过,也有人认为西方博物馆未必会紧张,因为他们早已经有了对待此类事件的丰富经验。

        西方人也会“泥鳅功”
        正如专家所猜想,西方博物馆的应对之道,第一招就是“藏”。
        对于中国文物的保存,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一直讳莫如深。根据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文物多达一百六十四万件,被世界四十七家博物馆收藏,其中,伦敦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但如果你到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观,未必能看到那么多中国文物,因为中国馆里长年陈列的展品不过两千多件,而且很少有变化。中国馆的面积在大英博物馆里也只能算是中等,比埃及馆、罗马馆的展品都要少。原因是,大约九成的中国文物都被他们封闭收藏着。
        大英博物馆有十个左右的储藏室存放中国文物,极少对外公开。之所以藏而不露,就是怕查有实据被中国追讨。这应该是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应对文物追讨的“上策”。
        第二招是“拖”。对追讨方想要追讨的文物,一些博物馆往往采用“拖”的战术,你说那东西是你的,我也认账,而且态度诚恳。但就是假托种种理由,拖着不给,一拖再拖,直到你没有心劲再要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三招是“赖”,其实就是流氓的做法,赖着不给。埃及追讨帝王谷内丢失的壁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80年埃及南方卢克索著名帝王谷内芙蓉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装饰壁画丢失,其中四幅被运出埃及。卢浮宫明知这些东西是被盗文物,仍然购买了,并且拒绝归还。法国人说,我们无法证明这是偷盗来的文物。双方的官司一打就是三十年,直到埃及提出如果法国不归还这些文物,就停止一切考古合作项目,法国才被迫将文物退回。
        看起来,这些博物馆都学会了《射雕英雄传》里面瑛姑的独门绝技“泥鳅功”,无论如何不让你近身,无论你的攻势如何勇猛,他们总是能够油滑地闪到一边,从不正面交锋,让你无计可施。

        我们有没有权利收回文物
        那么,在法律上我们有没有权利索回这些流失国外的文物呢?
        很多人认为,圆明园文物是被西方国家抢走的,理应无偿归还。但事实上,追回流失文物,并非这般简单。
        “流失文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代被盗窃或盗掘的文物。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种种国际约法,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索。但还有一种是由于历史原因被掠夺或低价卖向海外的文物。这种情况就复杂得多了,因为年代久远,文物流转线索模糊,一些被掠文物可能已经通过拍卖的方式,被一些博物馆或私人合法持有,国家一般只能根据国际公约,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索,希望其归还。
        关于追索文物的国际公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有当事国加入该公约,才受到公约的约束。事实上,那些拥有大量国外文物的西方国家,都不愿意加入公约。比如《1970年公约》仅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个西方国家加入,英国、日本、德国等国都拒绝加入。
        其次,公约也不能确保中国追回文物。《1995年公约》规定,非法出口文物的归还,只适用于当事国家加入公约之后,因此,它仍没有溯及力。针对这一状况,中国政府于1996年签署该公约时,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追索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但主要西方国家并不愿接受这种单方面声明、原则的约束。在实践上,这些公约没有得到履行,成为国际习惯。此外,相关公约中的善意持有人、请求时效等规定,也使追索文物困难重重。

        更多的文物还在流失的路上
        一些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圆明园此次出门“寻宝”,很多网民对结果并不乐观,认为能够摸清流失文物底数的网民比例只有四分之一。
        也许和别的同样饱经掠夺的文明古国交流交流如何上门讨债会有所帮助。这方面,埃及表现得相当专业。近年来,埃及政府在追讨文物方面的手段、方式、态度,都令西方国家闻之生畏。而很多专家认为,我们还有比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更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打击国内文物的盗掘、偷窃和走私,止住现在源源不断的文物外流源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的文物走私就十分猖獗。1988年6月5日,湖北省秭归县屈原纪念馆的国家珍贵文物战国青铜敦被人窃走后,偷运到美国准备拍卖,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与美国交涉,停止了拍卖。直到一年以后,偷运到美国的中国战国青铜敦才从大洋彼岸回到国内,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内。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很多人称为“对中国文物破坏最大的年代”,像内蒙古辽代的墓葬,百分之九十都是在九十年代被盗掘的。最大的文物走私也是在九十年代,现在盗墓已经成了一个产业链,从盗掘到走私,再到出现在国际市场,短的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有人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文物走私,“八十年代开始走,九十年代开始跑”。
        这样,每年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索回的文物,与流失海外的文物相比,基本上是九牛一毛。
        中国是应该像希腊一样,成立一个专门追索流失文物的机构,还是像意大利那样,成立一个相对系统独立的文物走私稽查队?在圆明园的摸底团队踏出国门开始展开探寻工作的时候,中国人也许应该静下心来考虑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