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历史中国军人:用脚步踏出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2:57
解放军报
瞬间,那些鲜活的生命,成了远逝的灵魂;瞬间,那些羌笛青柳、风情碉楼、禹王故里、熊猫之乡……将最后的一笑铸成绝版的美丽……
5月12日14时28分,由一个简单数字组合构成的历史,烙印般深深地留在共和国的土地上。
一位灾区群众向记者描述:摔了一跤,爬起来家就没了,城就不见了。可是,还有许多人再也没爬起来……山崩当面、流血盈前、断肠血泪,生离死别。家园在无助地颤抖,生命在传递着悲壮。
然而,这不是结局,更不是毁灭。历史的聚光灯,映照出13万大军临危受命、浩气当歌的雕像。
每一个军人突击的脚步、激扬的声音和滚烫的血汗,都化作这拯救生命历史壮歌中的音符……
脚步。一个人的脚步,千万人的脚步,踏出承载人民希望的生命通道
山脉狭路相逢,房屋恣意碰撞,废墟、孤岛、裂断……在这些触目惊心的词汇背后,是震中几十万群众生死不明的危情。
灾情就是命令,13万大军迅即行动,挺进、前进、突击,一切行动只有一个主题词——用最快的速度,拯救生命、救助人民!
军人的脚步,维系着无数百姓人家的重托和生命的希望。
通向汶川县城的第一行脚印,是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踩出来的——5月12日16时30分,他率670名官兵向汶川进发。13日凌晨时分,车队受阻于距汶川县城还有90公里的塌方区。
“弃车!步行!”来不及请示,王毅毅然作出决定,率200名官兵组成先遣队,徒步沿山道向汶川挺进。
余震掀下的山石在暗夜里滚落,山体滑塌形成的淤泥潭没过膝盖。王毅把部队分开,5人一组、10人一队。一组快速通过,另一组警戒观察,交替行进;一条长约3公里的山间小道垮得只剩10多厘米宽。王毅带部队,抠着石缝,蹬着树根,匍匐着爬过这3公里没有路的路。13日23时15分,王毅和先遣队终于踏上汶川县城的废墟。

解放军空降部队徒步向灾区运送救命粮。
迅速了解震中情况后,王毅用海事卫星电话报告了汶川震情,为党中央、国务院对震中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军人的脚步,往往要承载艰难和痛苦,却无愧于养育他们的土地。
这片土地上布满了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羌族部长郑强的脚印,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郑强夫妻两人都是在北川土生土长的羌族干部,双方有36位亲人住在北川。大地震一发生,郑强就带领民兵冲向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仙海湖。经过20多个小时的攻坚战,解除垮塌的威胁后,又火速转战北川。
一进县城,郑强惊呆了:美丽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废墟中不时传出呼救声。踏上家乡的土地,却没顾上救自己的亲人。在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里,郑强带领民兵救出许许多多群众,而他在北川的36名亲人中,还有多半没有任何消息。
军人的脚步,在常人无法履迹的地方,也能踏出畅通的路来。
宝成铁路保卫战打响后,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副师长李春红的脚步根本没有时间踏在路上,而是在火海中、急流间。5月12日的大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隧道严重塌方,一列装运油料的货车在隧道内出轨起火;与此同时,塌方堵塞着嘉陵江河道,水流开始聚集、上涨,宝成铁路危在旦夕。
水火无情,军人有责。5月13日凌晨,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营冲入燃烧着的隧道。为了先将火灭掉,部队决定先用沙袋堵住隧道口。尽管戴着防毒面具,但混合着油气、浓烟的有毒气体,仍一次次把官兵熏晕掀倒。5个小时,他们在火海中垒了2万个沙袋,控制住了火势。
战罢火海,又战水患。为在水位暴涨的嘉陵江中疏通水道,李春红第一个走进淤塞的江中凿石爆破。他既担负指挥任务,又是钻机手。累得站在水里靠着石头睡着了,钢盔掉到水里都不知道。
经过12个昼夜的战斗,燃烧的大火扑灭了,堵塞的河道炸开了。24日,109隧道胜利抢通,宝成铁路随之恢复正常运输。“水火英雄”提前赢得了西北、西南铁路大动脉的畅通。
军人的脚步,应当出现在救助人民最关键的时刻和地方。
成都军区某炮兵旅汽车营排长、党员突击队队长牛玉新的脚步始终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从踏入灾区后,他就第一个递交了当突击队员的申请,幷担任了由7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队长。排除重大险情时,他总是推开争着上的队员:“我是队长,我先上!”
5月24日11时许,牛玉新带着7名士兵党员分头在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搜救。当他来到二组村民先宇顺家时,看到他家的临时帐篷搭在危房旁,便动员他家搬到安全地带。正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余震。牛玉新不由分说背起双腿残疾的先宇顺就往外跑。刚转移到安全地带,又听到身后传来小孩急切的哭声,他便回身飞奔,把小孩抱出来。这时,“轰隆”一声巨响,刚才逗留的地方被砖块瓦砾和断梁掩埋。
这时,右侧的危墙突然垮塌,正在集中精力搜救的上等兵冯志伟一下愣住了,牛玉新猛地上前,一把将他推到安全地带,自己才赶紧避让。倒塌的危墙虽没砸中他,但被砸中的一根断棍弹起,刺穿他的左下颌,造成面部下颌骨折……
前后不到1分钟,牛玉新就先后3次舍身救人,自己却倒在血泊中。经过第四军医大学赴灾区医疗队专家的紧急手术,牛玉新脱离了生命危险。
军人的脚步,无论在何时何地,必然始终站在第一线。
济南军区某部干部杨军的脚步,本来是准备幸福地迈向洞房花烛夜的。地震前数日,他回到北川县禹里羌族乡水秀村,准备5月13日举行婚礼。5月12日,杨军和未婚妻正在新房收拾婚嫁物品,甜蜜地讨论着婚礼的程序。突然,山摇地动。就在杨军一把将未婚妻拽出门外的瞬间,新房轰然倒塌。
“赶紧救人!”死里逃生的杨军幷没有惊慌失措,他马上开始组织村民寻找被掩埋在废墟里的人,幷很快带领村民们救出了43名群众。
军人的脚步,当祖国需要时,就能迈向任何需要的地方。
空降兵某部15名勇士的脚步是从天而降的——空降兵跳伞训练通常在数百米高度进行,要在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伞降,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少有。5月14日,震中地带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度,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他操作自己研制的灵活抗风的武装翼伞,带领14名空降勇士迅速飞向震中预定地域。半小时后,惊险空降者踏上了救灾最紧迫的一线……
声音。一个人的声音,千万人的声音,讲述当代军人的责任和崇高
在山崩地裂、雷电相袭的暴虐声中,有一种声音属于军人,这是向人民发出的誓言,是战斗的呐喊,是生命的集结号,是对人类情感的呼唤。
请记住武警绵竹消防中队战士荆利杰的声音吧——
受灾严重的武都小学,整个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和战友们从震后就一直在这里救援。13日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中第二次坍塌。
此时,不撤出救援现场的后果不言而喻。为了保护救援人员,指挥部立即下令:所有人员暂时撤出,等余震过去后再相机进入。
然而,就在此时,废墟下一个孩子在呼救。荆利杰下意识地转身奔向废墟,战友们和群众马上把荆利杰死死拉住,将他拖到安全地带。
荆利杰跪地而泣,大声喊道:“我知道很危险,但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所有人都流泪了。一个士兵的哭泣,分明是一种誓言。出生入死这4个字,此时听来,竟是如此惊心动魄。
荆利杰奔向废墟,从教室塌垮下来的窗子钻进去,发现一个小女孩被铁柜压着腿。他用铁棍把铁柜撬起来,再把小女孩的腿慢慢拉了出来。那是个很坚强的女孩,始终没有哭,只是在最痛的时候轻轻哼出一声:“叔叔,能不能轻点。”
这个声音震撼着心灵、讲述着崇高——
济南军区某红军师273名官兵在政委刘法峰的带领下,对都江堰市区进行拉网式搜救。当排查至已是一片废墟的石游街居民区时,生命探测仪显示:一幢两层楼上有微弱生命。上楼搜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刘法峰大声问官兵:“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
273名官兵没有一人举手。
“是共产党员的请举手!”
官兵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支队伍里,独生子女几乎占了一半,而共产党员仅是少数。但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时候的回答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他们用不约而同的回答,作出了庄严的选择。
还有一个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战斗堡垒的力量——
一支由武警某部69名官兵、19辆汽车组成的运输车队,由军需科长刘文宏带队,正在执行正常的运送给养物资任务。就在车队行至距汶川县城18公里的绵虒镇时,地震发生了。
大约过了5分钟,尘埃落定,雨刷器刮开挡风玻璃上厚厚的尘土,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山崩地裂,附近的房屋已变成一片废墟。刘文宏立即清点人员,无一人受伤,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就地投入紧急救援。这时,距地震发生才10分钟。这是最早在震动的土地上投入战斗的部队之一。
刘文宏甚至还不知道这个村的村名,就带领救援小组赶到村里,背老人、抱孩子,救出幸存者、转移群众上千人。
这是一场和上级失去联系的“遭遇战”,可部队不能没有战斗的目标和方向。紧急救援3个多小时后,刘文宏提议,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指挥这场特殊的救援战斗。
紧接着第一次支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指挥、抢险机动、政工、通信联络、卫生医疗和后勤保障等6个小组,兵分两路,对周围村庄实施救援。
69名官兵一下子有了主心骨。震后14天里,他们始终按照党支部的决定,奋战在救灾最前沿。
还有一个总在自责的声音却充满了军人的责任感——
“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总在这样提醒自己。
79岁高龄,多种疾病缠身,而卢世璧在救治前线,却有着刻不容缓的果断。16日下午5时,北川县救出一位重伤者。接到救援现场医疗所打来的求助电话,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卢世璧迅速赶到远程会诊中心。视频连着生命接力的两端,卢世璧提出的抢救方案,挽救了伤者的生命。进入灾区后,卢世璧已检查、救治了600多名伤员。
灾区余震不断,卢世璧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安危。他一次次在余震中检查伤员病情、制订手术方案。当他来到一位9岁的小女孩病床前,一次较大的余震发生了,刚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吓得浑身发抖。“别怕,爷爷在这里!”卢世璧一把拉住孩子的手,俯下身子,替她擦拭右脚踝伤口的血水……
这个声音来自距灾区很遥远的大学校园——
正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济南军区某旅自动化站技师尚世锋,从广播中得知地震消息后,立即和部队联系。听说战友们即将开赴灾区,尚世锋马上找到导师,请求赶回部队参加救援行动。“我支持你的决定,但你的课题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导师提醒道。
“我是军人,群众有难,必须向前冲!”14日深夜,尚世锋与部队会合。
他来得很及时,几乎完全中断的通信,严重影响着部队救援的速度。尚世锋着手调试卫星导航系统,连接指挥系统和每一个终端机,把灾区最新数字地图输入服务器……不到2小时,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便调试完毕,马上在救援中投入使用。
接着,他又成为搜救任务最重、距离最远的“杨根思连”“党员突击队”的小组长……
这个素不相识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任和托付——
5月17日上午,成都军区某炮团在绵竹市清平乡的搜救中,一营战士徐涛从废墟里救出了一位老奶奶,老人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可能活不成了,托你办一件事,请把钱交给我儿子。”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塑料袋,交给徐涛。当面点了点,共8000元,里面还有老人儿子的姓名和电话。
老奶奶随医疗队转移了,徐涛小心翼翼地把钱袋装好。几天的征战后,徐涛终于和老人的儿子联系上,更可喜的是,听说老人在医院已转危为安。“大哥,这是老人让我保管的8000元钱,请点一下。”“不用点,解放军,我们信得过!”
青春。一个人的青春,千万人的青春,点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激情与梦想
“90后”小战士用坚强证明新一代钢铁战士在成长——
成都军区某装甲部队士兵严情勇年仅18岁,在安县的高川镇抢运伤员。由于道路毁坏,他和战友们的任务就是从山脚往村民聚居的山顶送粮食,再从山上把伤员背下来。单程需要7至8个小时,战士们采用接力的办法。严情勇负责的一段山路,爬上山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16日那天,他连续往返一趟又一趟,中间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留给自己。
他开始觉得腹痛,由于救灾任务重,他没吭声,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扛着包行进救援。第二天当他背着50公斤粮食进山时,阵痛加剧,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异常难受。可他只是把腰带紧了紧,死死扎住痛处。
第3天,他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下山,突然扛不住了。但就在身子歪倒之前,他仍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然后捂着肚子晕了过去。
战友们立即将他送进安县二医大长征医院的急救帐篷,两位教授紧急会诊后大吃一惊:由于疝气引起大网膜穿孔,小肠已流进阴囊造成肿大,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肠坏死,危及生命。教授在成功为其实施手术后介绍说,这种病完全是因为过度劳累造成的,肠子穿孔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况小严肠穿孔3天还在来回负重奔波,那是何等痛苦啊。
护士们为他更换衣物时,看着他10个磨烂的脚趾和为了止痛用武装带紧紧勒住腰部造成的血痕,都为这个“90后”的小战士落泪了。她们说:他真是一位钢铁战士。
最特殊的台阶和滑椅讲述着什么是“铁军”——
15日,有“乌蒙铁军”之称的驻滇某炮兵团组成100人的突击队,由仡佬族装备处长赵岗带队指挥,执行一项特别任务——解救被困在绵竹市清平乡的10余名专家。
这一带地形原称为两山一谷,但在强烈的地震中,山垮塌下来填堵了山谷,昔日潺潺小溪变成奔涌的瀑布,根本无路可行。40多公里的路途,突击队基本是在攀援和排险中前进。
一个昼夜的艰难行进后,突击队终于在16日上午找到了受困多日的专家组。然而,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在转移的路上却步履艰难。赵岗一咬牙,决定采用最原始的办法——爬山时,战士们列队用自己的脚做台阶,让专家们踩着上;下山时则以自己的身躯当滑椅,专家坐在战士的大腿上向下滑……
当把专家们顺利接出时,每一个突击队员的迷彩服上都凝上了一层汗渍……
用自己的风险换取对幸存者完整的救援——
成都军区某工兵团有一支专业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平时完全是按照国际救援标准和技术进行培训的。一班长于明华对“国际救援组织搜救指南”中这样的理念始终记在心中:无论面临多大困难,先考虑幸存者,救援尽量要达到完整。
14日下午,在北川县曲山小学的废墟中,他发现了两个被压在一起的小女孩。于明华设想了两套援救方案——有一套最简单和安全,但可能损伤孩子被压住的腿;另一套危险系数和施工难度都要增加,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损伤。他决定:为达到完整救援的目的,冒险!
按方案,需要先用3个千斤顶顶起压在孩子身上的预制板,再用扩张钳强力扩出空隙。用救灾术语说,传力必然引起联动,也就是说容易引起垮塌,但这能给孩子撑顶出保全身躯的空间。于明华先爬过去,开始用千斤顶顶起预制板。液压顶杆每按压一次,他手臂上碰天花板,下撞地板,被钢筋头划出一条条血口子。他根本顾不上这些,仅15分钟,两个女孩完好救出,他身后却一路血迹。
特殊的救援闪烁着中国军人人性的光辉——
武警北川县中队中队长赵德清抢救脱险的是一群特殊的人——看守所里的犯罪嫌疑人。
地震发生的刹那间,他像离弦之箭冲到楼道吹响紧急集合哨。仅仅32秒,训练有素的官兵便冲出剧烈晃动的宿舍楼,集合到操场上。
尽管第一震波还未完全消弭,但赵德清头脑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却是:看守所!赶快到看守所,里面关押着的25名犯罪嫌疑人急待救助。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命都同样珍贵!
赵德清带领16名官兵火速奔去。没有任何工具,大家用双手搬开砖头、刨开瓦砾,一个犯罪嫌疑人获救了,两个、三个……一些只受了轻伤的犯罪嫌疑人被感动了,也纷纷加入自救的行列。
4名犯罪嫌疑人受了重伤,官兵们冒着监舍随时倒塌的危险,硬是从废墟下把他们刨了出来。战士刘洋见一名犯罪嫌疑人头部血流不止,马上扯下自己的背心为其包扎,这名犯罪嫌疑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经过全力救援,除了当时就在地震中遇难的外,其余1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成功获救。
三胞胎兄弟的汗水为全国同胞兄弟而洒——
三胞胎兄弟王世淇、王世深、王世怀,都是成都军区某集团军一级士官。13日凌晨,老大王世淇第一个随部队千里驰援北川震区;15日,王世深、王世怀也随增援部队开赴绵竹地区。
20日,老大王世淇因在抢救被埋群众中表现突出,火线立了功。接着,24日,老三王世怀又以冒着危房坍塌的危险,带头帮助灾区群众恢复家园、开展防疫等工作出色而火线入党。老二王世深则憋着劲加班加点抢活干,原来的白脸,晒得比谁都黑,频频受到表扬。远在云南保山家乡的父母听到消息后动情地说:全国人民都是同胞兄弟,就让他们为灾区的父母,多流些汗,多尽一份心吧。
空前的大考验还在继续,让我们从中国军人突击进军的坚强步履、激扬高亢的呐喊和殷红灼热的血汗中,去感悟生命和历史吧!(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