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圈地模式遭质疑 地方部门疑被忽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14:43
5月11日,商务部官网上公布的“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名单”中,“北京英特宜家置业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序号为“1”,项目情况“增资”。
紧接着,5月25日,韩国零售商新世界易买得在中国首家购物中心———Starmall漕宝购物中心开张营业。同时,来自英国的Tesco(特易购)拟投资50亿,在中国打造20多家购地自建购物中心的消息亦迅速传开。外资零售拿地自建购物中心,火了!
“外资零售巨头已经在谋划完整地整合中国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战略,财不大气不粗的中国零售业有可能沦落为其中的支付租金的‘打工者’。”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直言。
国内各地地方政府,或受惑于“巨额税收、外资大型知名跨国企业”等外资光环,不惜对这些外资入驻投入巨额补贴,为其大开政策倾斜绿灯。以宜家的“说法”颇具代表性,“在中国建造更多的商场,在中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以宜家广州为例,一年向广州地方政府纳税多少?记者获悉的一份内部数据显示:占地15000平方米的广州宜家,去年缴税318万元,虽然地处广州最核心的天河商圈,但纳税额不及面积相似、身处番禺区四海一家美食城的1/3。
由来已久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误区,再度被各界热议……
为何有那么多超国民待遇?
“宜家投资北京大兴区,税收上有优惠政策吗?”
“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
“在资金贷款上有优惠吗?”
“没有。对于所有(来大兴投资)企业和机构,我们都一视同仁。”
这两个坚定的回答来自北京市大兴区发改委的官员吴浩。缘由是,完成在商务部备案的北京英特宜家置业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以7.9亿元的起拍价拿下北京大兴西红门商业综合区二期项目用地(京土整储挂(兴)【2009】068号)。
根据招商计划,在这块面积多达3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除了开设宜家家居亚洲最大旗舰店,还将引进其他品牌和业态的商户进驻,预计斥资5亿美元建成标准的购物中心。折算下来,该地块的楼面地价约为2615元/平方米。在此之前,上海绿地集团同样以竞拍方式拿下大兴区另一商业金融混合用地,根据最终成交价格计算,其楼面地价约为6605元/平方米。
两相对比,一个众口一词的结论呼之欲出———“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还是会给宜家之类的外资商业巨头‘超国民待遇’。”中大教授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说。
招商引资的“那点事”
招商引资的“那点事”自然吸引舆论的聚焦,而能够将交易演绎得如此“公平完美”,绝对是专业的“手筋”,于是,关于宜家拿地的种种操作“内幕”开始被人们挖掘。
宜家相中了北京大兴区这块风水宝地之后,并不急于出手。而是“将北京全区走了一遍,综合考虑了人流、物流、消费能力,甚至是否有充足的停车场。”北京市大兴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这是“欲擒故纵”的手笔。
要知道,“北二店的选址要求早就敲定,一是地价不高,自己买地自己建,可以完整体现宜家购物中心的标准;二是跟着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布局,开发具备后市崛起潜力的土地;三是交通便利。”宜家上海总部的管理层人员杨小姐告诉记者,这几个条件一限,宜家可选的地块已经极为稀少。
先佯退再卷土重来的效果很明显。宜家最终以“唯一报价者”的身份轻松拿地。更为灼人的是,“北京大兴区投资价码一定,上海、广州等战略据点的二店拿地成本也就基本框定。”熟谙宜家运作的业内人士(要求匿名)告诉记者,“宜家眼下在建的两大购物中心,北京和无锡,一个一线城市和一个二线城市,都是宜家试水购物中心的起点,颇具样板工程的意义。”
据该人士透露,苏州宜家谈判比无锡早很多,至今差不多有5年了,不过至今进展缓慢,主要卡在政策上。“宜家要求土地无偿提供,宜家出钱盖房,使用权30年;或者宜家与当地政府合作,地方政府负责土地征用和建造房屋(一般为当地城投公司),作价参股,宜家只负责经营,按比例分配收益;再或者地方政府以工业仓储用地的价格把地块出卖给宜家,土地所有权50年。很有可能,无锡引进宜家就是采用当中一个方案。”
“拉动当地GDP的噱头”可以休矣
这里头释放出一个信号,“外资零售巨头已经摸透地方政府欲借招商引资谋政绩的算盘,开始以拉动地方G D P、贡献税收收入、促进当地就业等等噱头迎合当地政府,大规模发展购物中心。”林江说。
首先是拉动G DP。宜家整个供应链体系涵盖了“工业、采购、分销批发、零售”四大业务板块,理论上可以带动地方物流业、零售业、金融配套等各个产业的升级发展。但悖论在于,“这可能是地方政府的‘一厢情愿’,宜家等外资零售只会关注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利润,每年都会对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当成本无法再被压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更换供应商。”一位宜家代工厂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中国,想用更低价格进入者从来都不乏其人。”
更令林江担忧的是,一个国家的终端消费市场是真正的国家经济命脉。但在地方政府缺乏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条件下,零售终端开店大多处于无序的状态,“比方说,宜家进驻广州的时候,大家并不知道今天会引驻沃尔玛,宜家和沃尔玛、麦德龙等等若组团不当,不能创造更高的产业价值,反而会变成重复建设,尤其是对本土地区域零售商造成伤害。”
地税贡献不及普通餐厅1/3?
让地方政府动心的,其次是这些外资零售“对地方财税的贡献”。
以宜家为例,宜家在给新店造势的建设初期,时常会放出风声:年销售额将达到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实际上,以宜家广州商场为例,2005年开业至今已有好几个年头,但来自广州地税的权威资料显示,2009年全年,广州宜家家居有限公司的营业税计税总额(即销售总额)仅为5445万元,广州应征各项税费总和为318万元,相比之下,番禺四海一家美食城的商业面积同样约为一万多平方米,其2009年全年应征税费总额却达到941.6万元。
个中奥妙就在于,“宜家家居在华总部位于上海,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收入等等税种都可以在总部统一缴纳,而在上海总部,宜家也不一定要缴纳高额的企业所得税,比方可以通过上海 总 部 — ——广 州 分 部 ,海 外 总部———亚太区分部等等庞杂的内部体系,制造关联交易,增加营业成本以抵消纳税。”林江说,一般来说,公司体系结构愈繁杂,企业越容易实现“合法避税”,而且地方税收部门很难监管得到。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到底有多靠谱?
记者调查,被宜家列入在中国发展“十大任务之一”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显然很不靠谱。
公开资料显示,宜家上海商场33000平方米,员工480人;广州商场15000平方米,员工200人;北京商场43000平方米,员工500人;深圳商场30000平方米,员工400人……粗略计算,宜家商场每七十几平方米才配备一个工作人员,而一般来说,吉盛伟邦等国内家居卖场每二十平方米就配有一个导购员。
截至2009年,宜家集团在全球39个国家共拥有12.3万名员工,而《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最近挨骂众多的中石油,共拥有的员工多达109.0232万名,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雇员也达到了84.4031万人。
最终,宜家等外资零售巨头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建造更多的商场,可以为更多的中国人(约3000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地方政府为什么一再被忽悠?
观点PK
反方
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
对外资零售巨头圈地,要高度警觉
对外资零售巨头加速在华圈地这一发展动向,中国必须予以高度警觉,原因是,这种发展将使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收取到双重的商业利益:第一,中国现今零售市场的规模只相当于未来20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的13%,今天开发的大型商业地产将获得巨大的地产增值回报;
第二,购物中心是一个可以集合整个零售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业态的大型商业形态,这就预示着外资零售巨头已经在谋划完整地整合中国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战略,财不大气不粗的中国零售业是有可能沦落为其中的支付租金的“打工者”的。
正方
 
广东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韬
民企老搞烂尾楼,外资可搞样板工程
招商引资本身没有错,问题是这些都需要条件的。就目前来看,中国本土有实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还太少,并以“住宅转场过来”的民营房企居多,但是频频出现的烂尾工程,一次次打击政府对民营资本的操盘信心和信任。如果吸纳的是国有资本背景的公司,则在政策体制等方面有诸多束缚。相比之下,宜家、TESCO、易买得等外资零售巨头有财力、有实力,能够拿出样板工程给予地方政府一个值得期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