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饲料工业发展趋势分析(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09:42
王金文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2 世界主要饲料原料生产与贸易分析
2.1玉米
1997-2002年, 世界玉米产量始终在5.85-6.15亿t之间徘徊。1997年为5.85亿t;1998年猛增到6.15亿t,增幅5.1%;从1999年开始逐渐回落,1999年的玉米产量为6.06亿t;2000年为5.86亿t;2001年为5.87亿t;2002年为5.94亿t,2002年玉米产量比1998年下降了3.4%(见图2-1)。
从世界玉米的贸易看,1997-2002年的每年玉米贸易量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7300~7850万t之间,平均占世界玉米产量12%以上;2003年预计玉米贸易将会继续维持在7450万t左右。其中,玉米的出口贸易:1999年,美国是第一出口大国,其出口玉米量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65%左右;其次是法国,占10 %以上;第三是阿根廷,占10 %左右;第四是中国,约占5.5%;2002年除美国以绝对优势稳居世界玉米出口头把交椅外,中国玉米出口达到1167万t,跃居世界玉米出口第二大国。玉米进口市场主要在亚洲的日本、阿拉伯、非洲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见图2-1)。
从世界玉米消费看,1999年以前,一般情况下玉米消费都低于玉米生产,但从2000年以后,玉米消费连年超出玉米生产,平均每年超出5%左右;预计2003年玉米消费将继续走高,有可能达到6.37亿t。在世界玉米消费中,工业饲料消费玉米一般占玉米总消费68%左右。美国是第一玉米消费大国,其玉米消费一般占世界消费33%左右,2001/2002年度其玉米消费就超过2亿t;中国玉米消费排在第二,约占世界的20%,2001/2002年度玉米消费已达到1.24亿t;巴西、墨西哥、日本三国的玉米消费占世界玉米消费12%以上。
从玉米库存看,由于近几年玉米消费大于生产供给,因而出现连续四年大量动用库存玉米的现象,由1999年的1.72亿t库存,降到2002年的0.96亿t,平均每年库存下降18%左右;库存占产量的比重,由1999年的28%,下降到2002年的16%(见图2-1)。预计2003年玉米库存将会降至0.85亿t,其库存占产量的比重,有可能跌破14%。这必然会更加带来人们对世界饲料粮食安全的关注。

图2-1 世界玉米生产与贸易趋势图
从生产地域布局看,综合加权近三年的玉米产量,其前10位的国家及产量权重依次分别为: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量42%左右;中国占19%左右;欧盟、巴西,分别占6%左右;墨西哥、阿根廷,分别占3%左右;印度、南非,分别占2%左右;罗马尼亚、加拿大,分别占1%左右(见图2-2)。

2.2 大豆与豆粕
2.2.1 大豆与豆粕生产
通过对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及美国农业部、FAO等权威机构预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近几年世界大豆的生产情况是:1997年,世界大豆产量为1.44亿t左右,到2002年接近1.93亿t,五年增长近5000万t,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t左右,增长速度接近6%。而且预计2003年能够突破2亿t大关。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大豆生产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豆粕1997年的产量为8878万t,到2002年达到1.27亿t左右,五年增长3800多万t,平均每年增长760多万t,增长速度超过7%。并且预计2003年豆粕产量能够突破1.3亿t(见图2-3)。

为了更科学地分析世界大豆资源的供给状况和发展趋势,这里选择了较长的分析时间段,即1990、1995、1999、2002年四个时间段。主要分析世界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产量的现状及相互关系。199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5713万hm2,总产量1.08亿t,单位产量1898kg/ hm2。到2002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达到8460万hm2左右,比1990年增长了48%;总产量接近1.93亿t,比1990年增长了78.7%;单位产量2273 kg/ hm2,比1990年增长了20%。1990-2002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位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9%、1.5%。
就世界大豆生产的地域分布看:2002年,亚洲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600万hm2,占世界大豆总面积的19%左右;总产量约为2348万t,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12%左右;单位产量1361 kg/ hm2,比世界大豆单位产量低40%。北美和中美洲大豆种植面积为3062万hm2,占世界大豆总面积的36%左右;总产量约为7687万t,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40%;单位产量2510 kg/ hm2,比世界大豆单位产量高10%。南美洲大豆种植面积为3500万hm2左右,占世界大豆总面积的41%左右;总产量为8945万t左右,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46%以上;单位产量2564kg/ hm2,比世界大豆单位产量高13%。
世界大豆产量前七位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和加拿大,其大豆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97%左右,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豆“七国集团”。其中2002年,美国大豆总产量为7430万t,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比例接近39%;巴西大豆总产量为5100万t左右,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比例超过26%;阿根廷大豆总产量约为3500万t,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18%以上;中国大豆总产量为1651万t,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比例接近9%;印度大豆产量占世界大豆产量的比例超过2%,巴拉圭的产量接近2%,加拿大的产量超过1%(见图2-4)。

从大豆的消费和库存看,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一般情况下,大豆生产和供给都超过需求,并保持一定量的库存。例如:2001年大豆库存为3064万t,2002年为3201万t,2003年将达到3980万t。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大豆及豆粕的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2.2 大豆与豆粕贸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贸易的加快,大豆的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例如:1997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约占大豆产量的27%,到2002年达到30%左右。近两年豆粕占贸易份额大约为36%,豆油占30%左右。但豆粕的贸易趋于下降趋势,大豆的贸易却在上升。
全球大豆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主要是北美、中美和南美洲,其出口贸易量占全球出口贸易的96.4%,其中北美和中美占51.8%,南美占44.6%;而在北美和南美又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出口为主,例如美国2001年出口大豆2893万t,占全球出口贸易的50.8%,巴西出口1568万t,占全球出口贸易的27.5%,阿根廷出口600万t,占10.5%。
大豆的进口主要在亚洲和欧洲,其进口贸易量占全球进口贸易的85%,其中亚洲占49%,欧洲占36%。而在亚洲虽然中国是第四大豆生产国,但由于对豆油和豆粕需求量很大,仍需要进口大量大豆,虽然2002年因政策等因素影响,进口大豆1132万t,但 2001年中国就已经创造了1394万t大豆进口记录,约占全球进口贸易的24%以上;在欧洲98.5%进口都在西欧,其进口量占全球进口贸易的35.5%。
世界豆粕出口主要集中在美洲和欧洲,其出口贸易量占全球出口贸易的93.2%,其中南美洲占62.4%,北美和中美占16.4%,欧洲占14.4%。而在北美和南美又以阿根廷、巴西、美国和西欧等出口为主,2001年阿根廷出口豆粕1530万t,占全球出口贸易的35.6%;巴西出口豆粕1127万t,占26%;美国出口豆粕693万t,占16%;西欧出口豆粕614万t,占14.3%。
豆粕的进口主要在欧洲和亚洲,其进口贸易量占全球进口贸易的83%,其中欧洲占57%,亚洲占26%。而在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国家占的比重大,其进口量占全球进口贸易的49%;在亚洲主要是东亚和南亚的国家,2001年这些国家进口豆粕699万t,占全球进口贸易的16%。这说明世界豆粕进口最多的国家一般都是畜牧业发达国家,例如欧洲,畜牧养殖业发展很快,所需蛋白饲料主要靠进口豆粕解决。
2.3鱼粉
1995年世界鱼粉产量683.3万t,到1998年产量下降到527.6万t,三年下降了30%;1999年鱼粉产量有较大回升,达到655.8万t,2000年猛涨到703.6万t,2001年和2002年鱼粉产量又回到631万t左右;2002年世界鱼粉产量比1995年下降了52万t,降幅为7.6%。从世界鱼粉消费情况看,当年的消费或高或低于当年产量,但总体基本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见图2-5)。其中,中国每年鱼粉消费为130~150万t,占世界鱼粉需求25%以上。

近年来,虽然个别年份世界鱼粉产量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但生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除了天气、市场需求、政策等因素外,主要是鱼粉原料资源匮乏所致。受到海洋资源的制约,目前世界鱼粉原料消耗量为2600~3000万t。世界鱼粉的产地主要在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其鱼粉原料总量约为1300万t,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亚洲和欧洲鱼粉原料资源基本接近,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2%左右。
从世界鱼粉生产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综合1995-2002年的鱼粉产量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前十位主产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鱼粉产量82%左右。其中鱼粉生产排在第一位的国家是秘鲁,其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7.6%;第二是智利,占15.5%;第三是中国,占7.3%;第四是泰国,占6.6%;丹麦、美国、日本产量接近,分别占世界产量4.9%;冰岛、挪威和俄罗斯产量都很小,不足世界产量的4% (见图2-6)。
从贸易情况看, 世界鱼粉总贸易量约为400万t,约占世界鱼粉产量的60%以上。其中,世界最大鱼粉生产国秘鲁又是最大的鱼粉出口国,年出口量约占世界鱼粉贸易的40%左右;第二是智利,占20%左右;第三是丹麦,占6%以上;德国和冰岛接近6%;挪威、美国也有出口,一般在2.5%~4.5%。中国是最大的鱼粉进口国,而且每年呈递增趋势。1997年中国进口鱼粉69万t,到2002年达到95.8万t,增长了39%;八年间平均每年进口75万t左右,占世界进口20%左右。日本、德国、英国、挪威、加拿大、意大利、美国、荷兰等也是鱼粉进口主要国家,最高的进口比例在11%左右,最低进口比例超过2%。

2.4饲料添加剂
2.4.1赖氨酸 近年来,世界赖氨酸发展很快,其生产和消费一直呈上升趋势。1998年,世界赖氨酸生产量为33.5万t,生产能力为46.4万t,到2000年产量达到45.9万t,生产能力为63.3万t,产量和产能分别增长了37%、36%;2001年,世界赖氨酸产量突破50万t大关,生产能力突破70万t;到2002年,世界赖氨酸生产量已经达到58.4万t,生产能力为76.8万t,以1998年为基期,产量和产能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9%、13.4%(见图2-7)。

从世界赖氨酸生产企业排位看:2000年以前,排在世界前五位的是美国ADM公司、日本味之素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韩国西杰公司和日本协和公司,其产量分别为12.5万t、10.3万t、7万t、6万t、5.5万t。经过两年的发展,世界赖氨酸生产企业的排序发生很大变化。2002年,赖氨酸生产巨头ADM公司由于产量和产能没有多大变化,被日本味之素公司挤出第一位宝座,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21%以上;味之素公司以15.4万t和20万t的产量、产能跃居榜首,产量占世界26%以上,生产基地分布于美国、法国、巴西、意大利、泰国;同时韩国西杰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以10万t和11万t的产量、产能进级第三位,产量占世界17%左右;巴斯夫公司在韩国的工厂以7.5万t和9万t的产量、产能屈居第四位,产量占世界的比例接近13%;协和公司产量连年下降,只好以4.3万t和5.1万t的产量、产能保持第五位不变,产量占世界的比例略高于7%,其生产基地分布在墨西哥、匈牙利和越南。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德国的迪高沙公司和中国的赖氨酸企业发展很快,2002年,迪高沙公司在美国的工厂赖氨酸产量达到2.4万t,比2000年增长近2万t,占世界总产量4.1%;中国总产量达到5.3万t,比2000年增长3万多t,占世界总产量9.1%。其中吉林大成公司2002年的产量达到3万t,占世界5.1%;其次是川化味之素公司,产量约为1.4万t,占世界赖氨酸产量2%以上;再次是泉州大泉,产量约为0.9万t;同时安徽丰原和黑龙江绿津、广西赖氨酸厂等公司也有少量生产(见图2-8)。

2.4.2蛋氨酸 近年来,世界蛋氨酸生产供给落后于需求,约有20%左右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世界每年对蛋氨酸的需求增长为5%左右,而世界蛋氨酸的产量增长仅为4%。2000年,世界蛋氨酸产量为45.5万t,产能为66.2万t;2001年,在产能未变的情况下,生产量增加到48.5万t;2002年,世界蛋氨酸产量为49.6万t,产能为68万t,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4.1万t,平均年增幅为4%(见图2-9)。

世界蛋氨酸生产主要国家有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天津前两年也有少量生产。2000年,美国诺伟斯公司蛋氨酸产量最高,产量为14万t,占世界产量30.8%;其次是法国安迪苏公司,产量为12.8万t,占世界产量28.1%,其生产基地在法国、美国、俄罗斯和西班牙;第三位是德国迪高沙公司,产量为12.5万t,占世界产量27.5%,其生产基地在德国、美国和比利时;日本住友和日本曹达分别以3万t、2.2万t,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到2002年,由于诺伟斯公司产量没有太大变化,被安迪苏公司挤出第一位,安迪苏公司则以14.3万t产量跃居榜首,占世界蛋氨酸产量28.8%;诺伟斯与后来居上的迪高沙以14万t产量和28.2%的比例同居第二位;日本住友和日本曹达公司产量没有多大变化,年产量分别为3万t、2.3万t(见图2-10)。
2.4.3苏氨酸和色氨酸 目前世界苏氨酸和色氨酸的产量很小,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世界苏氨酸总产量约为3万t左右,主要由日本味之素公司、德国迪高沙公司、美国ADM公司、日本协和公司和韩国西杰公司,其产量约分别为12000t、6000t、5000t、3000t和1000t。世界色氨酸总产量为1000多t,主要由日本的味之素公司和协和公司生产,其产量约分别为900t和150t。

2.4.4维生素 目前全世界维生素总产量50万t左右,维生素需求约43万t,占生产量86%以上。在维生素生产中,VA、VC、VE、VB4的产量占维生素总产量的比例接近90%,其中VA的产量为3万t左右,约占维生素总产量6%;VC的产量12万t左右,约占维生素总产量24%;VE的产量4万t左右,约占维生素总产量8%;VB4的产量25万t左右,约占维生素总产量50%;VB1、VB2、VB6、VB12、VD3、VK3、VH,以及泛酸钙、叶酸、烟酸和烟酰胺等其它维生素,约占维生素总量的10%。总体看,世界维生素生产过剩,特别是VC,其需求仅占产量的70%左右;VA、VE的需求也仅占生产量的75%~85%。
瑞士的罗氏公司、德国的巴斯夫公司和法国的安迪苏公司是世界维生素产销最有影响的公司,其生产和销售都占很大的份额,集团化程度很高。随着巴斯夫公司与日本武田公司的合并,以及荷兰蒂斯曼公司对罗氏公司维生素部的收购,使得世界维生素产销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但世界维生素集团化、专业化趋势没有削弱。中国是世界维生素生产大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价格战之后,中国维生素企业依靠其成本、技术等优势,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重要席位。2002年中国年生产维生素18万t左右,约占世界维生素产量36%。目前,由于世界维生素生产过剩及地区之间供求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某些维生素市场仍未摆脱低迷的困境。在过去的三年间,其市场价格尽管略有反弹,但仍未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的高价位。但总体发展将可能出现转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