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人人物传记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3:17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年十七,举(中举,注意这个字,常理解成被举荐)于乡(乡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御史欲即(趁着,就着)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冠(为。。行冠礼)之,以未奉父命辞(谢绝)。隆庆二年成进士。授(授予。。。的官职)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晋升)修撰,充(担任)日讲官。故事(按旧例),率(都)以(用)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没有到)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成以史官得(得到)之,异数(不同一般的命数)也。尝讲罢,帝出(拿出)御府(不译)图画,令(叫)讲官分(分别)题(赋诗题字)。慎行不善书(写字,书法),诗成,属(通“嘱”,嘱咐,嘱托,委托)人书(书写,写)之,具(全部)以实对(把实际情况告知)。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 希望老师能规劝他的错误并提出有益的建议)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因为)劾(弹劾)张居正被逮,僚友(同僚朋友)悉(都)避匿,慎行独(唯独)往视(探望,探视)之。及(等到)居正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偕(一同;一块儿,副词)同官具()疏谏(上书劝谏)。吕调阳格(阻止)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有一天)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常从容淡静 (张衡传)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对日:“正以(因为)公见(被动词,被)厚(厚爱)故(缘故)耳。”居正怫然(忿怒的样子)。慎行寻(不久)以(因为)疾归(归乡)。居正卒,【慎行】起(被起用)故官(原来的官职)【此句A主语是于慎行,B句意为:慎行被重新起用】。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古同“蕣”)往(去,前往)籍(登记)其家(他的家产)【抄家的意思】。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没有了家),颠沛(颠沛流离)可伤(令人悲伤),宜(应该)推(推行)明主(贤明的君主)帷盖(1.车的帷幕和篷盖。2.《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后以"帷盖"为受恩乞恩之典。3.棺罩和棺盖。亦指棺椁。)恩(恩德),全(顾全)大臣簪履(通“簪屦”,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簪 zān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簪子、玉簪。屦:jù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之谊(的情分)。词极恳(恳切)挚(真挚),时(当时)论(评论说,说)韪(wěi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人韪其言。——《明史》 冒天下大不韪。不韪:公认的不是或过错,一般把“不韪”理解成“罪”,“反国家罪”的意思)之。
慎行明(清楚)习(熟悉)典制(典章制度),诸(很多)大礼(大的礼制)多(大多)所裁定(所字结构,)。先是(在此之前),嘉靖中孝烈后升(进入,升入[祖庙])祔(附祭[于先祖]),祧(迁庙[于])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又)祧宣宗。慎行谓(认为)非礼(不合礼制),作(写)《太庙祧迁考》,引(引用)晋、唐、宋故事(旧例)为(作为)据(依据),其言(他的语言)辨而核(1.辨明核实。 2。依照文义,是“.明晰翔实”)。事虽(虽然)不行(没有被实行),识者(有见识的人)服其(佩服他)知礼(懂礼制)。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世系相承的先后,我理解成,按照辈分)既远(已经很远),宜(应该)别祭(另外祭祀)陵园,不宜(不应该)拊享(享受)太庙。”亦寝(废止)不行(没有实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①走出楼阁:耶娘闻女来,出阁相扶将。②出嫁:闺女出阁。)讲读(讲习诵读)【这里是接受教育】。及冬,又请。帝怒,再(两次)严(严厉地)旨(下旨,降旨)诘责(指责)。慎行不为慑(没有被吓住),明日复言:“册立巨部(我部)职掌(掌管),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归到我们身上,无所,固定用法)。幸(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幸运。侥幸。幸存。幸免。幸未成灾。 2福气:幸福。荣幸。3高兴:庆幸。欣幸。幸甚。
4希望:幸勿推却。幸来告语之。 5宠爱:宠幸。得幸。 6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幸。在这里是“希望”)速决大计,放归(驱逐到远方去:放逐。放黜。流放。这里是被贬回到)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yāo要挟。有所倚仗而强求)君疑上(怀疑圣上)、淆乱国本(使国家的根本混乱),及()僚属(下属的官吏)皆夺俸(就是下文的“停俸”,停了俸禄)。山东乡试,预传(预先传出)典试者名(主持考试之事人的名字),已而(不久)果然(果然如此)。言者(进言者)遂(于是就)劾(弹劾)礼官,皆停俸(停了俸禄)。慎行引罪(承认罪过)乞休(自请辞去官职)【引罪乞休,就是现在的“引咎辞职”】。章累(多次)上,乃(才)许。家(在家)居十余年,中外(里外之人)屡(多次)荐,率(都)报寝(上下文意思,是“回绝,拒绝”)。三十三年,始起(开始被起用)掌(主管)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疏(上奏章)辞(辞职),复留(再次挽留)不下(不下,不住)。居二年,廷(朝廷)推(推举)阁臣(内阁大臣)七人,首(第一个[就是])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参加机密要务)。再辞不允,乃就道(离家上路)。时慎行已得疾。及(到)廷(朝堂上)谢(谢恩),拜起不如仪(按照仪式),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起草)遗疏,请帝亲(亲善)大臣、录(录用)遗逸(前朝官员)、补(补充)言官(谏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应解释为“中举”)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均为介词“因为”】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动词“设计”“制定”。】
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前者为副词“才”,后者为副词“于是”】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C)
A.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A.后句是记叙于慎行被推荐做内阁大臣之事。B.前句写于慎行淡泊内敛的个性,后句只写于慎行提出建议。D.写当时人们对他的赞誉,辞职没被允许的情况
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职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13.把第1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4分)
①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4分, “故事”“率”“直”“及”译对各得l分。)
(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2分)
②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2分,“恳”“韪”译对各得l分)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4分)
③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他的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4分,“责”“要”“夺”各1分,语句通顺得1分)